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选择2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异种致弱毒株CK/CH/LHLJ/04V F110、tl/CH/LDT3/03F120和1株同种毒株CK/CH/LDL97 I F115,研究其对中国流行强毒株CK/CH/LDL97I的保护效果。首先对不同毒株及参考毒株的S1基因进行比较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研究了CK/CH/LDL97I与其他病毒的基因型关系。结果显示,CK/CH/LDL97I属于有别于其他IBV毒株的一个独立的基因群。在此基础上,通过血清抗体检测、攻毒后发病率、死亡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观察以及气管和肾脏中病毒分离等方面研究了同种致弱毒株和异种致弱毒株对CK/CH/LDL97I的免疫效力。结果显示,同种致弱毒株对CK/CH/LDL97I强毒的攻击可提供100%的临床和病毒分泌的保护性。异种毒株tl/CH/LDT3/03F120可提供100%的临床保护,但呼吸道病毒检出率达50%,表明对呼吸系统的保护效果不好。异种毒株CK/CH/LHLJ/04VF110免疫组临床发病率为50%,气管样品病毒检出率为100%,可见临床和对病毒分泌的保护效果均较差。  相似文献   

2.
以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S1基因比较为基础,分析了IBV tl/CH/LDT3/03型毒株与中国其他流行IBV毒株之间的关系,选择5株代表3种基因型的毒株进行动物免疫攻毒试验,以发病率、死亡率、抗体产生及在不同脏器中的病毒检出率作为指标来评价异种毒株对tl/CH/LDT3/03株的保护性。结果显示,同种致弱毒株对tl/CH/LDT3/03强毒株具有良好的保护性,而异种毒株对tl/CH/LDT3/03强毒株的保护性低。  相似文献   

3.
从黑龙江省某鸡场发病鸡群的肾脏中分离到一株病毒,通过病毒致SPF鸡胚病变特征、对鸡外周血红细胞凝集特性、病毒粒子形态学特征以及RT-PCR鉴定等方面的研究,表明该病毒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并命名为CK/CH/LHLJ/04V。通过对该病毒基因型分析以及对SPF鸡致病性试验发现该病毒为我国近年来流行的一类重要IBV的代表。将该毒株在SPF鸡胚连续传代110代(P110),取不同代次毒进行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该毒株对SPF雏鸡的致病力随鸡胚传代次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110代毒以105.0 EID50/0.1 mL的剂量通过点眼滴鼻接种15日龄SPF雏鸡,鸡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0。不同代次毒接种SPF鸡对同源毒株P3代强毒的攻击均具有100%保护性。实验表明,IBV毒株CK/CH/LHLJ/04V P110对SPF雏鸡已无致病性,但仍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研制IB弱毒疫苗的候选毒株。  相似文献   

4.
采取2005年大连某鸡场发病鸡群萎缩的输卵管进行处理,经鸡胚尿囊腔接种SPF鸡胚,分离到1株病毒。通过致SPF鸡胚病变特征、病毒对鸡外周血红细胞凝集特性、病毒粒子形态学特征、对SPF鸡致病性及死亡率等方面的研究,发现病毒经鸡胚传毒至第3代可致鸡胚生长发育障碍(侏儒胚)、胚体严重卷曲且大腿及尾部有点状出血;病毒囊液不凝集鸡的外周血红细胞;在电镜下呈球形,病毒囊膜表面有疏松排列的棒状纤突,具有冠状病毒粒子的形态特征;以105.5×EID50/0.1mL的病毒接种15日龄的SPF雏鸡,鸡群发病率为22/22(100%),死亡率为12/22(54.5%)。根据以上结果确定该病毒为冠状病毒,命名为CK/CH/LDL05Ⅱ。在此基础上,用RT-PCR对CK/CH/LDL05Ⅱ的核蛋白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和分析。与GenBank中26株IBV参考毒株核蛋白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该毒株与我国2004年分离IBV毒株CK/CH/LDL/04Ⅱ的N基因推导氨基酸同源性最高(97.5%),表明两者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这一结果不但从分子水平证实毒株CK/CH/LDL05Ⅱ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而且表明该血清型的毒株最近连续2年...  相似文献   

5.
为鉴定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B细胞抗原表位,本研究将IBV致弱株CK/CH/LDL97Ⅰ病毒与重组N蛋白作为免疫原,交叉免疫BALB/c小鼠,制备了1株抗IBV 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6D10。Westernblot结果表明该MAb可特异性的识别IBV CK/CH/LDL97Ⅰ株和重组N蛋白。同时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对IBV N蛋白抗原表位进行筛选,获得11个阳性噬菌体克隆。序列分析表明,这11个克隆均展示有"FGPRTK"6个氨基酸的序列,对应于IBV CK/CH/LDL97Ⅰ株N蛋白242位~247位氨基酸残基。同时,通过人工合成其编码序列并进行原核表达,利用MAb6D10对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 blot分析,反应性良好。由此表明"FGPRTK"6肽为IBV CK/CH/LDL97Ⅰ株的一个线性B细胞抗原表位。表位的保守性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鉴定的表位在各种血清型IBV毒株中均高度保守。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IBV N蛋白抗原的结构和功能及诊断试剂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诊断湖南常德某蛋鸡养殖场送检的10日龄雏鸡是否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试验观察了送检雏鸡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解剖取气管、肺脏、肾脏等病料,用针对IBV基因组M基因和3′UTR的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检测,扩增S1基因序列并进行克隆测序,与GenBank中IBV部分流行毒株、传统疫苗株和参考毒株进行序列比对,并应用MEGA 6.0分析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送检雏鸡表现为缩头闭目、垂翅扎堆、食欲不振、气管啰音、轻微咳嗽,排水样白色粪便;剖检可见肾脏肿大,气管上有散在出血点;经RT-PCR检测,在约290 bp处有1条特异性条带;S1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17个毒株的同源性为75.4%~99.8%,其中与CK/CH/LJL/04Ⅰ、CK/CH/LJL/04Ⅴ、CK/CH/LJL/07Ⅱ及CK/CH/LSD/07Ⅱ的亲缘关系较近,与H120、W93、H52和M41的亲缘关系较远。通过以上检测确定该养殖场送检雏鸡所患疾病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用自配中草药治疗与调理5 d,鸡群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近年来我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主要类型,2012—2014年,从华东、华北和华中等地区出现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养鸡场中,采集病料进行病毒分离。从中分离鉴定出IBV流行株69株。对所有分离株进行S1基因扩增、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毒株共包含6个基因型,根据各基因型中包含的毒株数量多少依次为:QX型(54株,占78.26%)、Mass型(6株,占8.7%)、4/91型(3株,占4.35%)、TW-I型(2株,占2.90%)、tl/CH/LDT3/03型(2株,占2.90%)和CK/CH/LSC/99I型(2株,占2.90%)。将GenBank中收录的所有2012—2014年间国内分离株S1基因序列下载并构建遗传进化树,结果表明QX型IBV已成为当前国内流行的绝对优势基因型。  相似文献   

8.
对近年来实验室分离的4株新城疫病毒,运用RT-PCR方法扩增出该病毒的F基因的ORF序列,并进行序列测定及攻毒保护试验。经序列对比、进化分析发现,NK01株、GD03株、HY04株属于基因Ⅶd亚型,F蛋白裂解位点序列为~(112)RR-Q-K-Q-F117,具有强毒株分子特征。对4株分离毒株与标准毒株LaSota株进行血清交叉反应及攻毒保护对比试验,结果发现NK01株、GD03株、HY04株对HY04株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保护率分别为100%、90%、80%;CM02株、LaSota株对HY04株保护效果不理想,保护率仅为60%。  相似文献   

9.
为了比较新城疫病毒(NDV)不同毒株之间在NP基因序列上的差异,探讨NP蛋白与NDV毒力的关系,研究以新城疫病毒分离株Go/CH/FJ/1/06(F1)、Mallard/CH/HLJ/1/06(JL01)、CK/CH/HLJ/1/06(ZY)和QY97为研究对象,应用RT-PCR技术扩增出其NP基因片段,对NP基因的全长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P全长基因共1 470 nt,编码489个氨基酸;NP全长氨基酸同源性在89%~100%之间,其5′端序列高度保守,而3′端400~489位氨基酸之间差异较大,3′端的序列同源性为67.5%~100%,且不同毒株之间存在一定的变异规律,弱毒株之间序列相对保守,而强毒株在同一基因型内部序列相对保守,同源性均在84.4%以上。说明NP基因在病毒的进化过程中呈现一定的变异规律,可以用于区分NDV强毒株感染与疫苗免疫的鉴别诊断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CK/CH/LHLJ/04V在鸡胚上连续传代后,其致病力、免疫原性和组织嗜性均发生了改变。为了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变化的分子特征,通过RT-PCR的方法扩增出4个不同代次(P3、P40、P70、P110)的毒株的3'端7kb区域,克隆于pMD18-T中进行测序。序列分析表明CK/CH/LHLJ/04V病毒群中含有基因突变的各种亚群。3'端7kb区域的氨基酸替换主要发生在S蛋白。P3和P40中,S1亚基中的氨基酸替换,同样发生在病毒传代过程中的其它亚群中。但是P70和P110中的另一些氨基酸替换却仅发生在某些亚群中。P70和P110的大部分亚群中,3'非编码区出现109bp的缺失,这可能与病毒的复制、转录和致病力有关。病毒3'端7kb区域的变化很可能导致了病毒毒力的减弱、免疫原性的降低和组织嗜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N蛋白单克隆抗体制备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建立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单克隆抗体(MAb),利用浓缩的IBV致弱株CK/CH/LDL97Ⅰ F115病毒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经间接ELISA和有限稀释法,经筛选和克隆后获得了一株抗IBV N蛋白MAb的杂交瘤细胞系(2D2).经鉴定,其MAb的重链为lgG<.1>亚型,轻链为κ链.ELISA和westernblot试验结果表明,所获得的这株2D2 MAb可特异性识别IBV N蛋白.2D2 MAb可与多种血清型IBV发生反应,表明该MAb识别的表位可能位于N蛋白的保守区域.为进一步鉴定IBV的表位及诊断试剂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跟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流行及致病特性,2020年从安徽某蛋鸡场采集的发病鸡气管和肾脏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毒,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鉴定及致病性分析,确定该毒株为IBV,并命名为CK/CH/LAH/20-6。分离毒株可引起鸡胚发育受阻,呈现侏儒胚、蜷缩胚等特征性病变;S1基因检测及遗传演化分析表明,S1基因大小为1 620 bp,属于QX型毒株,与华南地区CK/CH/SHD/GM17-1分离株S1基因同源性高达99.9%;14日龄SPF雏鸡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毒株可致雏鸡100%(20/20)发病,20%(4/20)死亡,同时可致气管和肾脏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排毒检测结果表明,攻毒鸡第3天气管及泄殖腔排毒检测率分别为95%(19/20)和85%(17/20),第21天排毒检测率仍达81.25%(13/16)和75%(12/16)。本研究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控提供了新的流行病学数据,丰富了IBV的生物信息数据库。  相似文献   

13.
从广西南宁某猪场分离1株病毒(GX-3/98),通过RT-PCR扩增出猪瘟病毒约250 bp的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与猪瘟石门系强毒株及兔化弱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0.6%和81.1%,属于基因Ⅱ群,subgroup 2.1亚型。该毒株经本动物传3代,均不表现典型的猪瘟临床症状。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后,以此分离病毒攻毒,进行免疫保护相关试验,结果免疫组100%(2/2)获得保护,且在攻毒前、后扁桃体HCFA检测均为阴性。对照组(非免疫猪)攻毒后50%(1/2)死亡,另1头猪耐过。扁桃体HCFA检测,于攻毒后1周开始出现阳性结果,且一直持续到猪死亡的第79天。本试验结果初步表明,我国现行使用的猪瘟兔化弱毒苗对目前猪瘟病毒流行毒株仍具有良好的保护力。GX-3/98流行株为1株毒力较低的猪瘟病毒,能够长时间散毒。  相似文献   

14.
鹅源新城疫病毒自然弱毒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江苏省某健康鹅群分离并筛选出一株病毒,经鸡胚传代培养和血清学试验,证明该毒株为新城疫病毒。应用电镜技术、生物学特性检测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毒株MDT为146.4h,ICPI为0.375,参照判定标准,确定该毒株为NDV弱毒株。通过RT-PCR方法,扩增出该毒株F基因,并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其F蛋白裂解位点的序列为112G-K-Q-G-R-L117,符合典型的NDV弱毒株的特征,从基因和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证明该毒株为NDV弱毒株,通过绘制的系统发育进化树进行分析,表明该毒株为F基因Ⅰ型新城疫病毒,并将该毒株暂命名为G0405。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禽I型副粘病毒(APMV-1)天鹅分离株sw/CH/LHLJ/120608对鸡的致病性,本研究将该病毒以105EID50/m L的剂量,采用点眼和滴鼻的方式感染SPF鸡,检测其致病性,同时,采用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病毒在各组织中的分布。结果显示,sw/CH/LHLJ/120608分离株感染鸡能够引起30%的发病率和6%的死亡率,并且病毒在感染鸡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以及泌尿系统中均有广泛的分布。根据对APMV-1实验动物致病性的判定标准,该病毒株对鸡具有中等毒力的致病力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掌握辽宁省新城疫病毒(NDV)的分布特点,试验采用新城疫荧光RT-PCR方法检测到1株新城疫病毒,通过接种鸡胚分离鉴定后将其命名为CK/YK1/2013,通过PCR扩增得到HN、F基因全长片段并测定了基因序列。结果表明:该毒株可以使接种鸡胚在38 h内死亡,具备强毒株的生物学特性。CK/YK1/2013的F基因在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为111GGRQGRL117,与弱毒株LaSota序列相同,与其他已知强毒株的裂解位点不同。CK/YK1/2013的HN、F基因与Ⅱ型LaSota毒株的同源性为99.6%,与F48E9及Ⅶ型的同源性分别为89.1%和83.0%,基因进化树分析表明该毒株属于Ⅱ型NDV。  相似文献   

17.
新城疫病毒强弱毒株PCR-RFLP鉴别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扩增新城疫病毒F蛋白基因460 bp大小片段,而后利用PstⅠ和Bbe Ⅰ进行酶切,弱毒株酶切出120 bp和220 bp两个片段,而强毒株酶切出120 bp和340 bp两个片段,经敏感性、特异性试验,表明该方法敏感性高、特异强.用该PCR-RFLP检测了170份病料,检出强毒株5份、弱毒株1份,PCR阳性病料经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用MDT、ICPI试验测定其生物学毒力,并对它们的F蛋白基因克隆测序,通过MDT、ICPI和推导氨基酸裂解位点分析,确定其毒力的结果与PCR-RFLP检测结果一致.表明该方法快速、特异、敏感,很适合于鸡群中新城疫快速诊断和新城疫病原学监测.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地方流行毒株的免疫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河北省一些发病鸡场分离到JD1~JD10共10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毒株,用IBD标准阳性血清以琼扩试验进行了初步鉴定.并进行了IBDV分离物及其鸡胚适应毒免疫原对标准强毒IBDV-BC6/85株免疫保护试验,D78弱毒疫苗对IBDV各分离毒株的免疫保护试验以及分离毒株间交互免疫保护试验.结果表明,D78疫苗对JD2,JD5和JD10 IBDV分离株的保护率较低,分别为40%、50%和60%.分离毒株JD5、JD2及其鸡胚传代物E-JD2对强毒株的免疫保护率可达100%.交互免疫保护试验表明,JD2对其余各分离株的免疫保护指数达到80%以上,对标准强毒株和地方分离株均可产生有效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制备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蛋白单克隆抗体,研究利用纯化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tl/CH/LDT3/03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细胞技术,获得了1株能稳定分泌抗IBV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3G11,并进行了ELISA检测。结果表明:该杂交瘤细胞诱生小鼠腹水效价为1∶25 600;McAb3G11重链亚类属于IgG2b,轻链为κ链;McAb3G11不仅能识别原核表达的M蛋白,而且还能够识别天然的IBVM蛋白。McAb3G11针对的表位位于M蛋白的99~172 aa之间,并且其在不同IBV毒株间保守。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针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tl/CH/LDT3/03毒株的N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AY702975)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构建重组质粒作为阳性标准品,建立了检测IBV核酸的SYBR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可检测到初始模板中6.45&#215;10copies/μL的病毒核酸。与常规PCR相比,敏感性高100倍。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与其它禽源病毒如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禽流感病毒(AIV)、马立克氏病毒(MDV)均不发生交叉反应;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小于2.6%。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断。同时应用本方法对人工感染IBV的SPF鸡的主要脏器盲肠扁桃体、肾脏、肺和气管进行了病毒RNA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肾脏的病毒含量最高,盲肠扁桃体中病毒持续的时间最长,从而揭示了IBV在SPF鸡体内复制的动态变化,证实了感染鸡的临床表现与病毒滴度的时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