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青海野生黄绿蜜环菌生态环境及不同生态区菌株间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调查了野生黄绿蜜环菌在青海分布的生态环境条件,并对不同生态区菌株生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从青海海北州青海湖金银滩草原分离的AL-3号菌株生长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2.
青海野生果树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海位于东经 89°3 5′~ 10 3°0 4′,北纬 3 1°3 9′~ 3 9°19′。日温差大 ,全年日照时数 2 3 14 .5~ 3 5 5 0小时 ,太阳辐射强 ,地形复杂 ,海拔多在 3 0 0 0 m以上 ,降水量少且分布不均匀 ,东湿西旱。东部为黄土栗钙土带 ,西部为荒漠土带 ,南部为高山土带。境内东北部为温带草原 ,西北部为温带荒漠 ,南部为高寒草原[1 ] 。1 野生果树分布区域青海野生果树主要分布于黄河、湟水河、大通河流域。依据地貌、气候、生态环境将其划分为四个区。1.1 西倾山区位于黄河以东以南的西倾山地区。野生果树种类丰富 ,有楸子、海棠、山楂、毛樱…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位于北纬24°29′~30°05′,东经113°34′~118°29′之间,地处我国长江中下游,总面积约16.66万平方公里,该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植物类型多样,森林分布广泛,为真菌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1980~1987年,我们对江西省的大型真菌进行了较广泛的调查研究,共采集标本3000余号,经鉴定并汇总前人资料在内江西药用真菌共94余种,现将有价值的种类列之于后:  相似文献   

4.
青海草地黄绿蜜环菌生态学特性及营养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该文报道青海草地黄绿蜜环菌的生态习性,以及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的组成和含量,研究表明,黄绿蜜环菌的寄主植物为嵩草属植物。  相似文献   

5.
云台山处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境内(东经118°24′~119°48′,北纬34°12′~35°07′),主峰—玉女峰海拔625.3m,是江苏最高峰。云台山常年平均气温为13.2~14.0℃,年平均降水量910~980mm,年均日照时效达2400~2600h,具季风特点的海洋性气候。植被多为针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非常适合大型真菌的生长。近两年来,本课题组共采集云台山真菌标本10科、23属、43种,其中有*者为外生菌根菌。现将其中典型种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以CTAB法提取的黄绿蜜环菌(Armillaria luteo-virens) DNA为模板,应用L16(45)正交实验设计,对Mg+、dNTPs、引物和Taq DNA聚合酶、模板浓度5种因素进行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建立了适合黄绿蜜环菌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并对退火温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15μL反应体系中包括:1×PCR Buffer,100 ng模板DNA,dNTPs 217ìmol/L,引物0.5 μmol/L,Taq DNA聚合酶0.75 U,Mg2+ 1.3 mmol/L.稳定性检测证明,该反应体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并从34对引物中共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SSR引物8对.该体系的建立为今后利用SSR标记对黄绿蜜环菌遗传多样性研究、亲缘关系分析及种质资源鉴定等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 一、内蒙古的自然条件与野生果树分布内蒙古地处中纬内陆,北纬37°24′~53°28′,东经97°12′~126°4′之间,全区面积约114万平方公里。东西狭长,达4000多公里,大部为高原、山地及荒漠草原所组成。全区属大陆性气候,特点是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暂温热,春温骤升,秋温剧降,春季干旱多大风。年温差、日温差大,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日本由于野生黄绿蜜环菌的产量减少,十分期望能通过人工培养的方法来生产黄绿蜜环菌。然而,黄绿蜜环菌在自然界中的形成过程相当复杂,人工培养很困难。下岸伊作经过多年研究,结果发现:微量亚硝酸离子对黄绿蜜环菌的菌丝变化能产生明显的效果,将这种变化所产生的颗粒状菌丝体置于培养基中,在12℃以下的低温静置培养,能生产出黄绿蜜环菌子实体  相似文献   

9.
将中草药浸提液添加到基础培养基中,研究6种中草药浸提液对黄绿蜜环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灵芝对黄绿蜜环菌生长有弱抑制作用,甘草、枸杞浸提液对黄绿蜜环菌的促进作用较强,二者最佳添加量均为4%。  相似文献   

10.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境内,在北纬29°46′~29°50′、东经106°20′~106°25′之间,方圆2万余亩.海拔300~952米.在该保护区内采集的标本,通过整理鉴定分隶于22科、40属、64种.现将其中较有价值的20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两种野生食用菌抗氧化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初步研究了生长在青海高原的两种野生食用菌——四孢子菌和黄绿蜜环菌不同溶剂粗提物组分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通过对O·-2、·OH、DPPH·和ABTS·+四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来测定其抗氧化活性,以MTT法测定各组分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发现,两种野生食用菌的剩余醇溶相和水溶粗多糖相对这四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较好;四孢子菌石油醚相、黄绿蜜环菌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对人卵巢癌细胞系HO-8910、人肝癌细胞系7721有较好的细胞毒作用。体外实验说明了两种野生食用菌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和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2.
信阳食用菌产地常见大型杂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阳地处大别——桐柏山地丘陵区,位于东经112°50′~116°00′、北纬31°20′~33°10′之间,南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连绵,北部丘陵岗地多在100~300米,是我国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近年来,食用菌生产发展迅速,影响食用菌产量和品质的杂菌也多,笔者从食用菌产地调查发现有以下主要大型杂菌: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亚硒酸钠对黄绿蜜环菌液体培养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绿蜜环菌富硒培养适宜浓度为0.80 mmol/L;适宜添加硒时间为培养时间的第4天;培养时间5~8 d,硒促进黄绿蜜环菌菌丝体生长,7 d时显著提高菌丝体生物量(P0.05)。  相似文献   

14.
一、柑桔生产概况 熊本县位于日本九州岛中部,地处东径131°20′~129°58′,北纬33°11′~32°5′之间,柑桔栽培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柑桔栽培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天草诸岛以及一部分内陆中较为温暧区域。年平均气温15°~17℃,年降雨量1600~2200mm。6~7月为梅雨季节,  相似文献   

15.
黔西南州位于贵州省的西南部,云贵高原的东南端,地处东经104°35′至106°32′,北纬24°3′至26°11′之间.海拔270~2207.2m.属喀斯特地貌中的亚热带气候地区.经调查,当地可供食用的野生菌类有百余种,现将分布较多,数量较大,又为群众经常食用的主要种类名录于下:鸡?Termitomyces albuminosus(Berk.)Heim.各地均有分布.可食,味美.生于林地、荒坡及玉米地,与白蚁共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黄绿蜜环菌生长区域的调查研究,确定黄绿蜜环菌的植被类型,鉴定其伴生植物,比较不同调查地伴生植物的差异,为黄绿蜜环菌的人工驯化及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1996年从美国引进沸腾李在陕西关中地区试种 ,经观察 ,该品种 7月底 8月初成熟 ,平均单果重183 5 g ,表现早实 ,丰产。1 试验区概况  1996年从美国引进沸腾李品种 ,先后在杨凌、凤翔、岐山、眉县、户县等地多点试种。试栽区地处北纬 34°0 4′~ 34°2 8′ ,东径 10 7°35′~ 10 8°38′ ,海拔 5 5 0~ 6 6 7m ,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半湿润气候区 ;年平均气温 11 9~ 13 5℃ ,极端最高气温 4 1 4~ 4 3 0℃ ,极端最低气温 - 16 .9℃~ -2 0 .6℃ ,年平均无霜期 2 14~ 2 19天 ,年平均降水量6 2 7~ 6 35 1mm。2 植物学特性 幼…  相似文献   

18.
天水位于甘肃省的东南部,地处东经104°35′~106°44′,北纬34°05′~35°10′之间,为西北黄土高原的组成部分。这里土层深厚、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是中外专家公认的世界元帅系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但是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干旱,栽培技术滞后,元帅系苹果普遍着色差、果个小、产量  相似文献   

19.
螺吉山的大型真菌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明生 《食用菌》1992,14(2):3-4
螺吉山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处州府西昌市以南20余公里,约在北纬27°28′~27°43′和东经102°12′~102°28′之间.该区日夜温差大(见表),干湿季明显,年雨量1000mm左右.该区大型真菌种类组成及其分布特点简述如下:螺吉山的大型真菌丰富,多种属突出.仅对化工厂至机场坝一线的粗略调查就获51属152种.其中Cortinarius、Lactarius、Russula、Amanita、Tricholoma和牛肝菌类等13个属计有89种,约占总种数的58.6%.属种数量有随海拔增高而明显减少的趋势.在所获属、种中,采自海拔2500m以下的有42个属和  相似文献   

20.
1981—1985年对甘肃省野生葡萄种质资源调查结果表明:甘肃有大量的野生葡萄资源,分布在东经103°—108°35′,北纬32°34′—35°40′之间的东南部山区的17个县(市),计有9个种,3个变种,约占我国原产葡萄属植物的34.6%。对其种和变种的特征特性作了具体描述。提供了分种检索表,介绍了它们的地理分布及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