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随着饲料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颗粒饲料的颗粒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用户要求饲料颗粒外观光滑,颗粒均匀一致,颗粒硬度适宜,粉化率低,水分符合标准,而这些要求的实现涉及到饲料配方和原料品质、饲料加工工艺及设备等诸多方面。笔者根据在饲料生产上的多年经历,总结了在颗粒质量控制方面应采取的措施,以供同行参考。1饲料配方和原料品质的影响饲料配方和原料品质对颗粒质量影响极大。配方中含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分别为60%~70%、20%~25%、3%~5%、1%~2%。能量饲料和蛋白饲料…  相似文献   

2.
影响颗粒饲料质量的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影响颗粒饲料质量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原料的性质,物料的调质情况,压模压辊的工作情况,冷却器的工作状况。1原料影响颗粒饲料质量的原料因素主要是原料中水分、淀粉、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的含量和原料的粒度。1.1水分饲料原料中水分的含量对颗粒饲料质量影响很大,水分含量高的饲料很难制粒。原因是饲料原料本身的水分含量限制了调质过程以蒸气形式给粉料外加水。使用蒸气时,物料每吸收1%的蒸气,料温就上升11℃。而颗粒饲料的最佳入模水分是16%~18%,最佳入模温度是75~90℃。若原料水分不合适,料温不能处于最佳入模温度,影响颗粒饲料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研究不同产地大青叶中药饮片与配方颗粒的质量和价格,为临床医生及患者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HPLC测定大青叶中药饮片与配方颗粒中水溶性有效成分尿苷、鸟苷的含量;并进行不同产地大青叶中药饮片水溶性浸出物比较以及与大青叶配方颗粒价格的比较。结果 5种不同产地大青叶中药饮片的尿苷、鸟苷含量及水溶性浸出物均存在差异,大青叶饮片以安徽、河北产地为最高;4种大青叶配方颗粒水溶性成分尿苷、鸟苷含量无显著差异,且与安徽、河北两地大青叶中药饮片中尿苷、鸟苷含量基本一致;相同剂量的配方颗粒的价格为传统中药饮片价格的1.5~2.5倍。结论 大青叶传统饮片质量以安徽、河北的为佳,与大青叶配方颗粒质量基本一致而价格较低。临床中可以综合考虑患者用药方便及经济承受能力,酌情选用大青叶传统中药饮片或配方颗粒。  相似文献   

4.
养禽业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颗粒型全价配合日粮比粉料更适合鸡的消化生理特点。对肉用仔鸡具有促进增重、节约饲料的作用。颗粒料在我国养禽业尚未普遍应用。为此,我们于1988年6月至7月进行了颗粒型和粉状全价配合日粮对肉用仔鸡的对比饲养试验。  相似文献   

5.
鹿书强  王岭 《饲料博览》2003,(12):13-15
由于全价颗粒料比粉料有很大的优越性(营养全面、消化率高、吸收率高等),随着畜牧业的飞速发展,对全价颗粒料的需求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全价颗粒料生产过程中,影响制粒质量的因素及比重分别为:饲料配方组成占40%、饲料原料粒度占20%、加工工艺占40%(其中调质20%、环模制粒性能15%、冷却干燥5%)。1饲料配方组成饲料配方组成对颗粒饲料质量影响最大,在设计饲料配方时除要满足饲养动物的营养需要外,还要兼顾饲料原料成分特性(原料制粒性能)对颗粒饲料品质的影响。颗粒饲料生产的质量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料制粒性能,在充分了解饲料原料制…  相似文献   

6.
针对附属于给定机型颗粒成型机上的螺旋进料器,对玉米秸秆粉料在进料器内的流动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利用离散元分析软件EDEM,创建了螺旋进料器部件的几何模型,并对玉米秸秆粉料颗粒接触模型和颗粒生成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离散元模拟获得了现有工况下螺旋进料器工作时的粉料流动状态。采用HERTZ-MINDLIN无滑移接触模型,取重力加速度为9.81m·s~(-2),设置接触参数并生成了秸秆颗粒25000个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在T=13.80~14.30s阶段为一典型的出料波动周期。出料过程中粉料呈浪涌流动状态的不连续脉动流;进一步分别针对颗粒密度、粒径大小、壁面摩擦因数、螺距、螺旋叶片内径参数进行了流态和速度的影响因素分析。颗粒密度分别取40,80,120kg·m~(-3)时,出料所需时间分别为21.37,17.68,15.01s;粒径分别取为2,1.8,1.6mm时,出料所需时间分别为17.68,18.06,19.37s;壁面静摩擦因数分别取为0.58,0.48,0.38时,出料所需时间分别为17.68,16.03,15.84s;螺旋叶片内径分别取为50,60,70mm时,在整个模拟时长20s内出料的平均流量分别为16.73,12.61,8.96g·s~(-1)。其中颗粒密度越大,粒径越大,则出料速度越快,但对粉料流态无明显影响;壁面摩擦因数越小、螺距越大、螺旋叶片内径越小,则出料口流速越快,流场分布越宽,落料范围越大,流态越剧烈。本研究可为适用于生物质颗粒成型机的螺旋进料器的设计和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优选黄芩无糖配方颗粒制备工艺,以润湿剂(乙醇)浓度、润湿剂用量及辅料(糊精)用量为考察因素,以配方颗粒中黄芩苷含量、颗粒剂的性状、粒度、水分、干燥失重率、溶化性等检查项目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得到黄芩无糖配方颗粒最优制备工艺参数为,辅料用量为浸膏的4倍,润湿剂为75%乙醇,润湿剂用量为辅料与浸膏总量的10%。在此条件下制得的黄芩颗粒呈浅棕褐色,无吸潮、软化、结块、潮解等现象,其中黄芩苷含量为12.2%;不能通过一号筛与能通过五号筛的颗粒总和为8.6%、水分含量为6.0%、干燥失重率为0.9%,颗粒溶化后轻微浑浊,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相关规定。经三次验证试验表明,用本最优工艺制得的黄芩无糖配方颗粒质量稳定、重复性好、有效成分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贮存过程中不同形状玉米颗粒与镀锌钢板间滚动摩擦系数对颗粒堆基底接触力分布的影响,采用离散元法数值模拟标定球形、锥形和矩形玉米颗粒间滚动摩擦系数。玉米颗粒形状越不规则,滚动摩擦系数越大,其中锥形玉米颗粒间滚动摩擦系数最大。以3种形状玉米颗粒与镀锌钢板间滚动摩擦系数为因素,以玉米颗粒与基底法向、切向接触力平均值为指标,作3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模拟试验,运用Design-Expert8.0.6软件数据处理,基于结合响应曲面法分析试验结果。随玉米颗粒与镀锌钢板间滚动摩擦系数增加,玉米颗粒与基底间法向和切向接触力平均值均先增大后趋于稳定,且模拟试验得玉米颗粒与基底法向接触力分布规律与物理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可为粮仓设计及结构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用颗粒饲料(0~2周龄为粗屑饲料,3~8周龄为直径2.5mm的颗粒饲料)和粉料饲喂肉仔鸡,观察饲料形态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及消化器官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组肉仔鸡的增重及耗料量(分别为2042.8g和5209.6g)明显(P<0.05)高于料粉组(分别为1787.1g和4714.1g)、单位增重的耗料量明显低于粉料组(耗料比分别为2.55和2.64);8周龄时,颗粒组肉仔鸡的肌胃重和腺胃重明显低于粉料组(P<0.05),但肝重明显高于粉料组(P<0.05)。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丹参无糖配方颗粒制备工艺,以润湿剂用量(乙醇)、润湿剂浓度及辅料(可溶性淀粉)用量为考察因素,以颗粒中丹参酮类成分及丹酚酸B的含量、颗粒剂粒度、水分、干燥失重、溶化性等检查项目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优选。得到丹参无糖配方颗粒的最优制备工艺参数为,以75%的乙醇为润湿剂,润湿剂用量为药材浸膏和辅料总量的10%,辅料用量为药材浸膏量的5倍,在此条件下制得的颗粒剂质量最优,其中丹参酮类成分含量为0.628%,丹酚酸B含量为1.504%;所得颗粒粒度均匀,色泽一致,呈浅红棕色,无吸潮、软化、结块、潮解等现象;粒度不合格率为10.4%;水分含量为4.6%;干燥失重率为1.7%;溶化现象为轻微浑浊,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1.
通过挥发性成分分析及卷烟感官质量评价,筛选出PC植物颗粒。采用湿法造纸和在线压纹工艺,开发出一种含有PC颗粒的湿法纸原纸及PC颗粒湿法纸-醋纤滤棒。结果表明,PC颗粒原纸及滤棒各项物理指标均满足相关质量标准要求;PC颗粒的添加对纸质滤棒烟气指标影响不大,PC颗粒纸质-醋纤滤棒较醋纤滤棒对焦油的降低率达到33.4%;PC颗粒纸质-醋纤滤棒感官评价得分较纯木浆纸质-醋纤复合滤棒高出1.6分,PC颗粒纸质-醋纤滤棒卷烟感官评价质量与纯醋纤滤棒相近。  相似文献   

12.
以春季末茶和夏秋季茶鲜叶为原料加工的颗粒茶色泽深绿油润,滋味醇和爽口,清香明显,汤色黄绿明亮。末茶的比例和锤切原料的含水量,是影响颗粒茶成粒率和颗粒紧结度的主要因素。随着末茶比例或含水量地增加,颗粒茶成粒率及颗粒紧结度均呈单峰曲线变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茶鲜叶∶末茶为8∶2、锤切原料含水量为71%时,其颗粒的成粒率和紧结度最高,感官品质最好,加工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野外调查、室内试验、模型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新疆石河子、新疆阿拉尔、内蒙临河、吉林白城、河北海兴及江苏盐城6个地区表层0~20 cm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土壤质地、粒径组成及盐分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地区土壤质地以壤土为主,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为2.59~2.78,且呈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增趋势;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黏粒(<0.002 mm)相对含量呈极显著幂指数关系(y=2.3232x0.0583,r2=0.9819,P<0.01).受海拔、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不同地区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沙粒(0.05~2 mm)和粉粒(0.002~0.05 mm)相对含量、平均质量半径、土壤盐分之间相关性不同,但总体拟合决定系数低于0.2.土壤分形维数主要与黏粒相对含量有关,同时受海拔、气候等因素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4.
水合物颗粒间粘附力是影响水合物聚集体尺寸及其宏观流动特征的主要因素,明确粘附力变化规律及机理对防止水合物堵管事故具有重要意义。微机械力(Micromechanical Force,MMF)实验装置可从微观角度直接测定粘附力,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水合物粘附行为研究仪器。综述了目前基于MMF的水合物颗粒间粘附力实验研究进展,讨论了温度、颗粒间接触时间、添加剂及原油中天然组分等因素对粘附力的影响,深入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缺乏准液层特性研究、毛细液桥固化过程描述不完善、阻聚剂与原油中天然组分间协同作用鲜有涉及等问题,并从MMF与原子力显微镜及原位拉曼光谱相结合、MMF与宏观流动实验相结合等方面对未来水合物颗粒间粘附力研究提出建议,以期为水合物粘附理论继续深化提供思路。(图6,参51)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生物质热电厂废弃物草木灰主要成分,草木灰作为钾肥形成颗粒之前,在农业生产应用中存在的弊端,及草木灰颗粒成型的可行性。通过环模颗粒机和平模颗粒机的成型试验,探讨了草木灰含水量对成型率和颗粒密度的影响,得到草木灰在颗粒成型时含水量最佳值为11.50%~13.04%。通过成型后的烘干试验,得到烘干时间与颗粒质量及颗粒温度的变化关系。通过草木灰颗粒肥跌落试验,得到颗粒跌落破碎率的相关数据。最后制定相应的生产流程:草木灰原料→去除杂质→酸碱度调和→物料混合→颗粒机成型→干燥→冷却→分筛→计量包装。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厌氧颗粒污泥对四环素的吸附去除机制,考察了微生物活性、厌氧颗粒污泥量、溶液pH值、环境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厌氧颗粒污泥吸附四环素效果良好,去除率可达90%以上;在25℃时,厌氧颗粒污泥对四环素的最大吸附量为2.94 mg/g.厌氧颗粒污泥对四环素的吸附符合Langmuir型等温线.  相似文献   

17.
畜禽颗粒饲料质量影响因素及生产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禽畜颗粒饲料在加工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要想提高饲料品质,就必须了解背后的影响因素,才能制定、落实生产工艺优化方法,改善饲料品质。1禽畜颗粒饲料质量影响因素1.1受切刀及距环膜表面距离的影响加工、生产禽畜颗粒饲料的时候,若切刀位置与环膜表面距离较大且切刀刀刃锈钝,此时在模孔处被挤压而出的颗粒无法被切刀切断,反而是被生硬撕裂的,这样产生的颗粒料会朝一侧弯曲,而另一面则会出现大量裂纹,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在流化过程中颗粒粒径、生物质颗粒和热载体颗粒的配比等参数对流化质量的影响,为进一步实现反应器的优化设计及数值模拟作铺垫。[方法]在内胆式双热型生物质热裂解反应器中,通过流态化实验,研究不同的生物质粒径、生物质颗粒和热载体颗粒的不同配比等参数对颗粒流化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对于同种颗粒,随着粒径的增加,临界流化速度增大,床层压降随着气速的增加也逐渐增大;对于粒径相同的不同种类颗粒,临界流化速度随颗粒堆积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生物质颗粒与热载体颗粒混合比的增加,临界流化速度几乎都降低。[结论]选取生物质颗粒和热载体颗粒的配比为2∶3时,流化质量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9.
土壤颗粒的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就土壤颗粒功能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土壤颗粒组成对养分保持和供给及土壤性质的影响,土壤颗粒对微生物与酶的影响及相互作用,土壤粘粒胶膜的肥力特性研究,土壤团聚体对肥力的影响研究,土壤颗粒的复合作用与团聚体形成,土壤纳米微粒在土壤肥力形成中的作用及其研究意义,旨在为进一步完善和拓展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PRA),在贵州省贞丰县对影响人工林培育质量的非技术因素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除造林技术因素之外,政策、管理、经济及自然等非技术因素,都对集体林区人工林培育质量有不同程度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及影响程度评分排序,初步确定了影响贞丰县人工林培育质量的13个主要非技术因素。这些非技术因素通过影响造林者的积极性和认真负责精神,进而影响各造林技术环节的施工质量,而对人工林培育质量产生间接的影响。因此,对影响人工林培育质量的各种非技术因素加以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