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加强水质管理 在炎热的盛夏季节,蟹池表层水温可达30 ℃,对河蟹生长有不利影响,一般认为水温22~25℃最适宜河蟹生长.水温太高,水质易恶化,造成水体溶氧不足,河蟹纷纷离开水面,爬到池坡上,摄食量明显下降,影响生长.夏季应加深池水,保持在1.5米左右,降低池水低层温度.同时,还要增加换水次数,5~7天换水1次.水温35℃左右的酷暑季节,可缩短换水间隔时间,2~3天就要换水1次.每次换去池水的1/3,先排出部分池水,再补充新水,水源一定要清洁卫生,无污无毒.换水时间以傍晚为宜,中午不能换水,以防热水灼伤蟹体.定期施用生石灰,补充钙质,每隔15~20天泼洒1次石灰水,每亩每次用量为15千克,保持pH值为7.5~8.5.  相似文献   

2.
正夏季高温季节,也是河蟹生长的高峰季节,此时气温高,喂料频繁,水质易恶化,疾病易发生,对池塘河蟹要进行高产管理措施,才能确保河蟹的健康生长,从而获得河蟹养殖的高产高效。1.调活水质夏季水温高,水质易败坏,应加强水质管理,以调活水质。一是加深水位,保持池塘正常水位在1.5米以上。气温特别高时,水位要加深到2米左右。二是高温季节勤换水,防止水温过高,保证水质良好,保持"清、新、嫩、爽"。更换水源要清新、洁净、没有污染,不要将施过农药的田水、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换入蟹池。换水时间不能在正午时进行,一般在早、晚天气凉爽时换水。平时换水可隔天1次,当水温超过28℃时,最好每天换水1次,换水量以不超过原池水的1/3为宜。最好边排边  相似文献   

3.
一、管好水质。在炎炎夏季,水温高,水质极易败坏,应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活、爽、嫩,溶氧高,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具体方法:一是加深水位,保持池塘正常水位在1.5米左右。养殖辽蟹的池塘,水深要达2.0米以上,以免灼伤蟹体。二是高温季节,每3—4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30~40厘米,最好边排边注,  相似文献   

4.
1.调节水质夏季气温高,蟹池应经常换新水,换水时间一般在早晚进行,中午不宜换水,将原池底水抽出1/3左右再注入新水。温度高的表层水和温度低的井水都不宜直接换入池内,以免冷热不均,蟹体染病。平时换水可隔天1次,若水温超过30%时,最好每天换1次水,换水量一般不得超过原池水的1/3。  相似文献   

5.
调节水质夏季气温高,蟹池应经常换新水,换水时间一般在早晚进行,中午不宜换水。换水时,将原池底水抽出 1/3左右再注入新水。温度高的表层水和温度低的井水都不宜直接换入池内,以免冷热不均,蟹体染病。平时换水可隔天一次,若水温超过 30℃时,最好每天换一次水,换水量一般不得超过原池水的 1/3。   加深水位当气温超过 35℃时,应将池水加至全年最深,三伏季节 (7月中旬至 8月中旬 )水位应保持在 1.5米~ 1.8米之间。   合理投喂在早晨和傍晚河蟹出来活动时投喂,保证充足的饵料供应,并坚持动植物性饵料合理搭配,切忌品种单一…  相似文献   

6.
正1.水质管理一是加深水位。保持正常水位在1.5米以上。气温较高时,水位可加深到2米左右。二是勤换池水。高温季节为防止水温过高,保证水质良好,保持池水"清、新、嫩、爽",应勤换池水。换水时间一般应选择早、晚天气凉爽时。平时换水可隔天1次,当水温超过28℃时,最好每天换水1次,换水量以不超过原池水的1/3为宜。最好边排边注,使池水呈微流水状态。三是澄清水质。高温季节可每隔  相似文献   

7.
黄鳝的贮运     
捕获起水的黄鳝.先放在水缸、水桶或水泥池里进行贮养.用于贮养的容器必须先洗净、消毒,(切勿放在盛过油类物质的容器内)。贮养开始.每隔半小时换水1次,换3-4次待泥沙污物基本排净后,每隔4-6小时再换1次水。所换新水的水温、水质应与鳝池水温基本一致。井水、泉水、  相似文献   

8.
一、淡水常规鱼类1.成鱼养殖:立秋、处暑、白露节气气温渐降,但水温下降相对于气温具有明显滞后性,淡水水温31—29℃,仍处全年最高值,临近淡水常规鱼类的生长适温上限,鱼类生长速度仍较快,摄食量大,同时残饵、代谢产物的累积易致水质突变,水质管理难度加大,因而防暑降温、水质调控是此阶段的管理重点。池塘水深保持最高位,每5天换水1次,每10天于食场用漂白粉挂袋1次。增氧机日开机时间控制在5—8小时,中午开机不低于2小时,遇闷热、雷雨天气,气压低,应适时延长增氧机开机时间。高温期应控制投饵量,日投饵率约占体重3%,每天的投喂次数以两次为宜,每次以1小  相似文献   

9.
<正>秋季气温适宜,是黄鳝生长的旺季。强化秋季鳝池的饲养管理,是确保池养黄鳝高产高效的关键。1.改善水质。鳝池水深应控制在30厘米左右,及时清除池中残饵及污物,保持水质"肥、活、嫩、爽",水色清爽,呈淡褐色或嫩蓝色,且经常有变化,使池水肥而不老。每隔1~2天换水1次,定期使用生石灰调节酸碱度,控  相似文献   

10.
李泽相 《新农村》2007,(8):23-23
1·防缺氧夏季金鱼最好用清水或池水饲养,如遇连续阴雨的梅雨期,应每日或隔日抽出一部分陈水,再加入等量新水。换水、注水的水温,温差限于0·5~1℃之内。2·防浮头夏季如果饲养金鱼密度过大,水中溶氧不足,就会出现浮头。因此须认真做好水质管理工作,及时换水或注水。家庭饲养鱼  相似文献   

11.
绿毛龟是一种珍奇的水生观赏动物,人工饲养绿毛龟是一种致富项目。养殖要点如下。1.喂食绿毛龟一般采食小鱼、虾、泥鳅、蚯蚓、瘦猪肉等。春、秋可每2天喂1次,夏季每3~4天喂1次,冬季则不需喂食。 2.换水绿毛龟长期生活在水中,其粪便、体表脱落的表皮及杂物,易使水质变劣,影响藻类生长。夏季应每天换水1次,春秋季每3天换1次,冬季根据水质好坏而定。换水时,首先准备一盆清洁水,将龟在原容器中清洗一次,再放入已准备好的清洁水盆中梳洗“绿毛”,最后将容器洗净注入新水。换水时应注意新  相似文献   

12.
一、网箱黄鳝养殖水草的利用1.防暑降温茂盛的水草能遮挡直射的太阳,确保在炎热的夏季网箱水温在30℃以内。2.改良水质因投喂动物性饵料,箱内水质极易败坏,继而产生有毒物质为害黄鳝。水花生、水葫芦等水草具有较强的吸污净化水质的功能,有明显的改良水质的重要作用。3.支撑鳝体黄鳝体内无鳃,它借  相似文献   

13.
一、感冒病1.病因鳝与其他鱼类一样,属于冷血动物,其体温随水温而改变。鱼类的体温与水温相差不大,一般只有0.1℃左右。当水温急剧改变时,会刺激黄鳝皮肤的神经末梢,从而引起内部器官活动失调,鳝体皮层渗透压平衡和体液代谢受抑,体温调节通路闭塞而发生感冒。2.症状及危害病鳝表现为焦躁不安,皮肤失去光泽,粘液增多,颜色变暗淡。严重时,鳝呈休克状态,直致发生死亡。因感冒而引起较大损失在初次养鳝的经营者中较为多见。3.防治方法当黄鳝从一水体移至另一水体时,温差不大于3℃,在放养时尤为重要。其次,养殖池换水时,每  相似文献   

14.
夏季水温偏高,河蟹体质下降,有机质分解腐败加快,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增加,病菌大量繁殖,蟹病很容易集中高发,因此,在养殖管理中要更加精心. 1.做好水质管理.夏季水温高,水位过低容易导致河蟹性早熟从而影响河蟹的规格和产量.7月份以后逐渐加深水位,在高温季节平均水位保持在1.2米以上,深水处水深要求1.5米以上,池塘中下层水温控制在30℃以下.高温每天池水会蒸发几厘米,每天适量补充新鲜水.还要经常换水以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15.
防暑降温:夏季水温上升快,当水温超过30℃时,其摄食下降,生长受到抑制,所以可在鳝塘上方用稻草或茅草搭棚,四周种植佛手瓜、南瓜、丝瓜、扁豆、葡萄等攀缘植物,引藤蔓上棚,遮阳防暑;也可在上面投放一些稀疏的水葫芦、水浮莲、浮萍等水生植物,隔热消暑;还可采用增加鳝塘水位,更换塘内表层水和全日微流换新水等办法来降温,防鳝中暑。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2016,(7)
正夏季气温较高,施肥较多,投饵量大,鱼群生长较快,鱼池水质管理十分重要,如有不当则对鱼群生长十分不利。因此,搞好夏季养殖池塘的水质管理,是获得渔业高产高效的重要一环。1.水质调节正常的鱼池水色一般应以油青色、黄绿色、茶褐色为好,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10天左右换水一次,每次  相似文献   

17.
<正>一、感冒1.病因及症状。水温骤然变化超过±5℃时,黄鳝易发生感冒。发病时,黄鳝皮肤失去原有光泽,严重者呈休克状态。此病多发生于夏季。2.防治。加强水温、水质控制,确保水温温差不超过±5℃。换水时,应先将水冲入缓冲坑,且应细流注入。每次所换新水不可超过全池老水的1/3,综合状况好时,可适当多换一些,但注水不可太急。  相似文献   

18.
<正> 1 降温关。黄鳝是内陆鱼类中最怕热的种,对高温的最大适应限度不超过28℃,而夏季阳光曝晒很容易使池水迅速升至28℃以上使黄鳝发生中暑,甚至被烫死。由此可见,夏季鳝池水温管理尤为重要。通常采取在鳝池四周种植南瓜、丝瓜、扁豆等藤蔓植物,或搭架凉棚遮阳。也可在池水面放养水葫芦 水浮莲等水生植物。水源方便的养殖户,在夏季气温较高,池水蒸发较快时,可每1~2天对鳝池加注新水1次,但每次加水量不要过多,一般保持水  相似文献   

19.
1 移栽水草蟹池移栽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覆盖率达5 0 %左右。水草不仅是河蟹喜爱的植物饲料,还为河蟹提供隐蔽场所及附着生物的基质。对腐烂的水草,要及时捞出,以免破坏水质。当水草不足时,要及时补充。2 调活水质夏季水温高,水质极易败坏,应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活、爽、清、溶氧高,透明度在4 0cm以上。①加深水位,保持池塘正常水位在1.5m左右。养殖河蟹的池塘水深要达2m以上,以免灼伤蟹体。②高温季节,每3~4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30~4 0cm ,边排边注,使水池呈微流水状态。换水时,应保持水位稳定,遇到恶劣天气,水质变化时,要加大换…  相似文献   

20.
一、淡水常规鱼类1.成鱼养殖:立冬、小雪、大雪节气水温23—16℃,日投饵率从5%渐降至3%,增氧机日开机时间从8小时逐渐缩短至5小时,每10天换水1—2次,于食场用漂白粉挂袋1次。年初放养或上一年原塘留种的大规格草鱼鱼种,可于立冬、小雪期间择时进行当年的第4次轮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