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叙述了“黄盘诱蚜器”从1954年—1957年的构思、设计缘起和改进、完善过程以及安装和应用技术,并比较了黄盘诱集与定点或不定点逐株调查的利弊,证明了黄盘诱蚜曲线与田间自然发生曲线基本一致;发现并论述了大豆蚜有翅蚜田间大量飞迁,是形成“窝子腻”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根据蚜虫在田间大量爬迁等活动规律,通过中耕培土、抗旱灌溉、适时喷药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的几种方法。 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是一种危害大豆的主要害虫,在我国黑龙江、内蒙、吉林、辽宁、河北、河南等省均有分布,危害严重时常造成大幅度减产。为了保证大豆稳产高产,必须研究大豆蚜的活动规律,采取更有效的测报方法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棉花害虫防治,我省历年来一直都是采用老方法,老药剂,致使害虫的抗药性日益严重,防治效果逐年降低,似有“越治越难”的趋势,略有疏忽便暴发成灾。为了控制其危害,广大棉区只好盲目增加喷药次数,提高药液浓度,造成防治成本提高,环境污染严重,加重棉农负担等弊病,群众说是“打不完的药,治不完的虫,治虫难办,棉花难种”。为此,我们开展了“棉花病虫测报新方法和防治新途径的研究”,并取得明显的效果。1977年进行的“溴氰菊酯防治棉花害虫试验”,就是其内容之一。从药效试验中发现,溴氰菊酯在棉田施用,不但药效试验中发现,溴氰菊酯在棉田施用,不但防虫效果卓著(杀虫广、击倒快、毒力强  相似文献   

3.
棉根蚜是一种危害严重的棉花害虫。其在棉花主根附近吸取棉根汁液 ,使棉株主根下部及须根变细或枯萎、变黑或腐烂。植株地上部叶色变暗、萎蔫 ,棉苗生长缓慢 ,棉茎变红或嫩顶枯萎 ,叶片变薄或枯萎下垂。严重时成片棉苗被害枯死。棉根蚜由于在地下危害 ,具有很大的隐蔽性 ,往往被误诊误治 ,常给棉农造成很大的损失。为此对其发生特点开展了调查研究并制定了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经鉴定 ,该蚜虫是 Smynthurodes betaeWestwood,同翅目 ,为蚜总科 ,瘿绵蚜科。通称棉根蚜 ,别名菜豆根蚜、甜菜根蚜。1发生特点与分布最先发现在山东省滨州市的惠民县…  相似文献   

4.
我县棉花害虫发生极为普遍,特别是进入七十年代以来,棉蚜、红令虫、红蜘蛛、棉令虫等害虫,连年暴发成灾,损失产量极为惊人,一般年分因虫害减产常在20%左右,少数特重年分如71年和76年损失产量竞高达40—50%。为了防治棉花害虫,确保棉花丰产丰收,自78年开始,我们在棉船公社江心大队的6000亩棉地上,开展了棉花害虫综合防治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本着“予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从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着手,根据害虫发生为害规律,制订防治措施,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三年  相似文献   

5.
几种杀虫剂对棉蓟马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转基因棉花的大面积种植,有效地控制了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但棉田一些刺吸式害虫危害日趋严重。棉蓟马已成为棉花上的重要害虫。棉蓟马主要以成、若虫危害棉花生长点、子叶和真叶等部位,造成生长点枯死,或使叶片变脆、变厚,形成“无头棉”,棉农又称“公棉花”。受害叶片向正面翻卷,叶背面显出银白色斑,影响棉株发育,造成结铃减少。为加强对棉蓟马的防治工作,2008年进行了药剂防效试验研究,并提出了其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振国 《江西棉花》1991,(2):40-40,7
红铃虫是彭泽棉花上一大主要害虫。常年发生密度高,发生面积广,危害期长,如防治不力,就会造成大量虫籽和僵瓣花,降低棉花商品价值,减少棉花经济收入。彭泽县防治红铃虫的水平是较高的,但也存在着一个普遍而较严重的问题,就是“雨后不打药”问题。  相似文献   

7.
棉蚜为棉花主要害虫之一,为了棉农更好地防治蚜虫,根据气象条件合理安排施药时间。通过2018年和2019年对豫东植棉区棉花苗期发生情况的人工监测,并结合同期气象因子进行棉花苗蚜发生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气象变化对蚜虫种群数量影响明显,苗蚜达到峰值的气象条件为高温29℃~31℃,低温18.7℃~25.6℃,相对湿度59.5%~63%;37℃以上高温僵蚜大量出现,单日降水量超50 mm(或连续5日湿度大于75%)种群数量明显下降;不适宜气候条件下会大量产生有翅蚜来适应新环境,连续5天平均气温超过25℃种群繁殖受抑制;若蚜有始发、高峰、衰退期,并有世代重叠现象。  相似文献   

8.
棉根蚜别名菜豆根蚜、甜菜根蚜 ,为同翅目 ,瘿棉蚜科 ,是一种危害植物根部的蚜虫。长期以来在周口市农业生产中从未发现 ,也未报道过。近几年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耕作制度的变化和气候因素的影响 ,棉根蚜在棉花上发生危害 ,并呈逐年加重趋势。 2 0 0 4年本市太康、淮阳县中度发生。据调查 ,平均虫田率 2 0 %,虫株率 5 %~ 10 %,每株蚜量 2 0~ 5 0头 ,严重田块虫株率 2 0 %~ 30 %,每株蚜量 60~ 15 0头 ,死株率 5 %~ 10 %,严重影响了棉花产量和品质。1为害特点棉根蚜主要在棉花主根附近吸取棉根汁液 ,致使受害主根下部及须根变细或枯萎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新疆南疆棉区大力推广膜下滴灌技术,由于栽培方式的改变,棉田生态小气候也发生了变化,使棉田“三虫”的消长规律发生了改变,为了使棉花害虫的综合防治更经济、安全、有效,根据多年的实践及调查,提出膜下滴灌条件下棉花“三虫”的防治对策。1膜下滴灌条件下“三虫”发生1.1棉蚜。膜下滴灌条件下棉蚜的发生较常规灌棉田发生程度偏重,扩散速度快,发生期长。从农一师三团系统调查可知(图1),前期不同灌溉条件下蚜量无明显差别,6月10日后由于灌溉的影响,不同类型的棉田蚜量呈现明显的变化,滴灌棉田蚜量上升较快,在高峰期单株3叶蚜量明显高…  相似文献   

10.
小板网蝽[Monostraunicostata (Mulsant et Rey)]别名杨网蝽、柳网蝽,属半翅目、网蝽科.除危害杨、柳树外,在新疆精河县首次发现危害棉花,该害虫近两年来在精河县阿合奇农场杨、柳树林旁棉田发生,危害程度较为严重,2001年农场园林队杨、柳树林及林带小板网蝽大发生,棉农李红邻近树林约2公顷棉田危害严重,棉花小板网蝽受害叶率达82%,单叶虫量12.1头,其它林带旁棉田也有不同程度发生.  相似文献   

11.
20 0 3年 1 33团种植棉花 5 733hm2 ,占当年耕地面积的 90 % ,棉花地里种植玉米带 5 0 0余条 ,折合面积为 2 0 0 hm2 ,占播种面积的 3.5 %。6- 7月份调查表明 ,玉米诱集带的棉叶螨有虫株率达 80 % ,棉铃虫有虫株率达 35 .7% ,有翅蚜有虫株率达93.7% ,同时害虫的天敌如 :草蛉、瓢虫、蜂、蝇等随处可见 ,通过玉米诱集作用和有效的防治 ,全团棉叶螨危害的面积 33.3hm2 ,占棉花面积的 0 .5 8%。棉蚜造成的油叶率在 5 %以下 ,棉铃虫仅在个别棉田危害 ,其危害率仅为 0 .3%。在干旱、蚜虫、棉叶螨大发生条件下 ,棉花仍获得大丰收 ,全团皮棉产量平均…  相似文献   

12.
棉虫种类繁多,而常年对棉花威胁最大的则主要是两红(红蜘蛛、红铃虫)、两棉(棉蚜、棉铃虫)。由于长期袭用陈法陈药,害虫对药剂的抗性日趋加重,防治效果逐渐降低,略有疏忽便暴发成灾。为了控制其危害,不少单位盲目增加喷药次数,提高药液浓度,造成防治成本逐年提高,环境污染加重。群众说:“打不完的药,治不完的虫,治虫难办,棉花难种”。因此,正确掌握主要害虫发生的规律,深刻认识常规防治法的问题所在,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改变防治策略、改进防治技术,对开展科学治虫,保障棉花丰产丰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围绕“掌握棉虫规律,改变防治方法,打破害虫抗性,减少防治次数,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等方面的问题,谈谈我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棉花病虫害规范化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洪花 《江西棉花》2006,28(5):38-39
棉花的主要病害有苗期根病,棉花枯、黄萎病等。主要害虫有棉蚜(苗蚜和伏蚜)、棉铃虫(第二、三、四代)、棉红蜘蛛,间作地块还有玉米螟,特殊环境还有棉蓟马、小地老虎、黄地老虎等。根据各种病虫害在棉花不同生育阶段的发生轻重采取不同的措施,以主要病虫害防治为重点,兼治其他。现将其规范化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据调查,我国为害棉花的害虫共有310种,每年因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一般为10-30%,严重时可达50%以上。为便于指导防治,现将几种主要棉虫的发生为害期和防治指标介绍如下,供参考。棉蚜一年可发生20~30代,通常按季节分为苗蚜和伏蚜。苗蚜发生在棉花出苗期至6月底,常年为害盛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中下旬;7月份为伏蚜发生期,为害高峰期多出现在7月中下旬。防治指标:苗蚜,3片真叶前卷叶株率5~10%,4片真叶后卷叶株率10~20%;伏蚜,卷叶株率5~]0%。棉铃虫一年发生四代,个别年份可发生不完整的五代。一代主要为害小麦,卵盛期在5月…  相似文献   

15.
浅谈新疆棉花枯黄萎病的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宪辉  余渝  陈红 《中国棉花》2003,30(8):38-39
棉花枯萎病、黄萎病是危害新疆棉花最严重的两种病害 ,曾被棉农认为是棉花的“癌症”,随着新疆植棉面积的不断扩大 ,重茬面积的不断增加和连作年限延长 ,棉花枯、黄萎病危害迅猛扩大并日益加重。据调查 ,自 1 995年以来 ,枯萎病危害 ,每年绝产面积在 3330公顷左右 ;发病面积已占播种面积的 2 0 %~ 30 %。摸清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情况、流行特点以及病原物的致病性分化 ,制订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是新疆棉花生产的迫切需要。1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流行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流行受着多种因素影响 ,最主要的是寄生病原菌和生态条件。正确地掌…  相似文献   

16.
长江流域棉盲蝽防治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龚平 《中国棉花》2012,39(7):44-44
长江流域棉田的棉盲蝽主要是绿盲蝽、三点盲蝽、中黑盲蝽和赣盲蝽。随着抗虫棉品种的推广,化学防治次数减少,近年来棉盲蝽一般导致减产10%~20%,成为当地棉花害虫防治的主要对象,防治不及时的减产可达50%以上;而且水肥条件越好、生长越茂密的棉田发生越重。由于棉农对棉盲  相似文献   

17.
北疆棉田新害虫双斑萤叶甲的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斑萤叶甲又名双斑长附萤叶甲,属昆虫纲、鞘翅目、叶甲科,在内地发现主要为害玉米、高粱、豆类、苜蓿、马铃薯等。以成虫食害植物叶片和花穗,造成作物减产,大发生时甚至绝产。近5年来,北疆奎屯地区发生基数逐年增加,危害加剧,2004年危害棉田面积达6000公顷,成为当地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石河子地区棉田2004年开始点片发生并有不同程度的危害。棉花盛蕾期虫口基数最高,危害最重。发生范围逐年扩大,危害呈上升趋势。该虫在棉花上的发生危害及防治的研究报道国内目前还没有,现将其在棉花上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危害特点双斑萤叶甲…  相似文献   

18.
我国棉区辽阔,南北棉区气候变化较大,棉虫的分布,发生为害亦因地而异。在棉花每个生育时期,常有多种害虫交错发生为害。因此要控制棉花害虫危害。除采取主治一种兼治多种害虫的防治措施以外,必须  相似文献   

19.
棉蚜是我国棉花四大害虫之一。前人曾对棉花苗蚜的发生消长作过不少调查研究,但对于棉花伏蚜和秋蚜的发生危害以往研究得比较少。为了提高棉花伏蚜和秋蚜测报的准确性,更经济有效地指导大面积棉田的防治工作,同时减少常规测报伏蚜和秋蚜调查  相似文献   

20.
选择二处连续三年不喷化学农药治虫、防病除草的良种(福云6号)茶园,系统地调查食蚜瓢虫与茶蚜;茶园蜘蛛与假眼小绿叶蝉;害虫天敌总量与害虫总量的消长,分析了害虫与天敌的数量消长关系。提出了生态调控园的防治重点在上半年。探讨了茶园不喷化学农药配合修剪,扩大树冠,改变生态环境,勤采、勤查,抓住少、小为害初期,采用多种非化学药物防治的有效措施,对病、虫、草实行生态调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