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不同水稻专用新型肥料减肥增效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水稻专用新型肥料在水稻生产中减肥、节本、增效、增收效果差异。[方法]以籼型两系杂交水稻隆两优688组合为试验材料,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水稻专用控失肥、炭基长效肥、保持性肥料、活性增效肥、活性糖肽肥和常规复合肥对水稻生长、产量、肥料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施用水稻专用新型肥料促使水稻植株分蘖高峰期延长,分蘖数和有效穗数大幅增长;新型肥料处理减氮12.51%、减磷6.67%、减钾6.67%,节省肥料成本184.65 kg/hm~2,同时少施一次穗肥,节省人工成本1 125元/hm~2,尽管各处理小幅减产,但肥料农学利用效率和偏生产力明显提高,净收入总体提高。其中,与常规肥处理相比,活性糖肽肥处理有效穗数提高14.76%,每穗总粒数也小幅增长,增产4.8%,N农学利用效率和N偏生产力分别提高29.3%和19.6%,P和K农学利用效率均提高21.4%,偏生产力则均增加12.3%,增收2 573.85元/hm~2,减肥、节本、增效、增收效果最为显著。[结论]不同水稻专用新型肥料处理按增效增收效果表现为活性糖肽肥>炭基长效肥>活性增效肥>控失肥>保持性肥料。  相似文献   

2.
通过开展水稻施用炭基高值复合肥田间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炭基高值复合肥能够减缓水稻高峰苗,提高水稻成穗率及有效穗数,增产效果显著,较常规等量养分肥料平均增产14.7%,其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较常规等量养分分别增加4.53kg/kg、4.48kg/kg。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多元素螯合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为新型肥料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在辽宁盘锦市兴隆台区高升镇进行水稻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多元素螯合肥的水稻比常规施肥产量增产15.8%,籽粒中钾含量增加0.12%,在氮、磷施用量分别减少9.0%和26.7%的情况下,水稻株高、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均显著增加;施用多元素螯合肥的氮肥利用率为48.37%,与常规施肥和同量NPK复混肥相比分别增加了20.32%、13.14%;施用多元素螯合肥的磷肥利用率比常规施肥增加1倍,超出我国磷肥最高利用率11.51百分点;与常规施肥和等量NPK施肥处理相比,多元素螯合肥中钾肥利用率显著提高,分别提高了24.71%和22.1%。根据农产品价格及肥料价格得到多元素螯合肥在水稻上的最佳经济施肥量为825 kg/hm~2。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海藻提取物对稻田化肥减施增效的效果,2018年在江苏省盐城市进行水稻田间试验,研究海藻提取物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提取物可显著提升水稻产量并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与常规施肥养分相当的海藻掺混肥处理和减少20%养分的海藻掺混肥处理,相对于施用常规掺混肥分别增产36.29%和31.08%。与常规施肥相比,产量构成因素(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都有显著提升,氮磷养分在糙米中的分配率显著提升,而钾在稻草中的分配率显著增加。减少20%养分的海藻掺混肥处理养分利用效果最优,相对于施用常规掺混肥处理氮肥偏生产力增加了61.87%,磷、钾的肥料偏生产力增加了63.85%。海藻提取物对稻田化肥减施增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稳定性肥料在水稻上的施用效果。本试验设置普通复合肥(农民习惯)、稳定性肥料常量施用和稳定性肥料减量施用3个处理。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稳定性肥料用量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稳定性肥料常量较农民习惯水稻显著增产6.46%,通过提高水稻产量构成中的穗实粒数来提高产量。稳定性肥料减量处理产量略低于农民习惯处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纯收益稳定性肥料常量和减量处理较农民习惯分别增收9.33%和2.99%。本试验条件下,水稻生产上施用稳定性肥料能够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6.
胡争鸣 《河北农业科学》2007,11(5):56-56,58
研究了徽丰(40%)掺合肥料在水稻上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双季早稻施用该肥料,株高、有效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和千粒重提高,稻谷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7.
碳基复合肥示范效果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碳基复合肥与常规施肥比较,水稻的返青期、分蘖期、抽穗期、齐穗期和成熟期均无明显差异,全生育期无肥害、畸形发生,说明碳基复合肥对水稻安全,未出现贪青晚熟现象。水稻定型株高、单株分蘖数差异不明显。碳基复合肥示范区水稻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实收产量等评价指标与常规对照没有明显差别,碳基复合肥示范区平均实收产量9459.5kg/hm~2,常规对照平均产量9542.5kg/hm~2,比常规对照平均减产83kg/hm~2,减产率0.9%,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增效复合肥减氮施用对小麦-玉米产量和养分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明增效复合肥减氮施用对小麦-玉米产量和养分效率的影响, 2017-2020年度在安徽省涡阳县布置不同增效复合肥及其减氮施用的田间试验。试验共设置9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常规复合肥(CF)、腐殖酸复合肥(HF)、氨基酸复合肥(AF)、海藻酸复合肥(SF)、常规复合肥减氮20%(CR)、腐殖酸复合肥减氮20%(HR)、氨基酸复合肥减氮20%(AR)和海藻酸复合肥减氮20%(SR)。结果表明:不减氮处理小麦和玉米3年的平均产量高低顺序分别为AF > SF> HF > CF、SF > HF> AF> CF;减氮处理小麦和玉米3年的平均产量分别为AR > SR > HR > CR、HR > SR > AR > CR;周年平均产量SF > AF > HF > AR > SR > HR > CF > CR,增效复合肥减氮处理较增效复合肥不减氮处理周年产量下降6.37%,较CF处理周年产量增加3.51%,较CR处理周年产量增加10.40%。施用增效复合肥的处理小麦穗粒数较CF处理平均增加19.30%,施用增效复合肥的处理玉米穗粒数较CF处理平均增加5.80%,增效复合肥减氮处理较增效复合肥不减氮处理小麦、玉米穗粒数分别下降3.40%和2.60%。养分效率是衡量小麦、玉米吸收利用肥料效果的重要指标,小麦季增效复合肥不减氮的处理氮、磷和钾肥利用率较CF处理平均提高了10.32%,增效复合肥减氮处理与CR处理相比,氮、磷和钾肥吸收利用率平均提高了7.94%,增效复合肥处理小麦季平均肥料农学效率、偏生产力较CF处理分别提高了3.19和3.17 kg·kg-1,减氮20%后,施用3种增效复合肥的处理肥料农学效率、偏生产力较CR处理分别提高3.10和3.15 kg·kg-1;玉米季增效复合肥不减氮的处理氮、磷和钾肥吸收利用率较CF处理平均提高了7.35%,增效复合肥处理玉米季肥料的农学效率、偏生产力较CF处理分别提高了0.97和0.66 kg·kg-1,减氮20%后,施用3种增效复合肥的处理较CR处理氮、磷和钾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了4.87%、4.71%和9.03%。综上,试验条件下增效复合肥较普通复合肥等养分条件下能显著提高小麦、玉米的产量和养分效率,增产主要体现在增加小麦和 玉米穗粒数;增效复合肥减氮施用条件下,小麦季较普通复合肥处理呈现增产,玉米季呈现减产,而周年产量表现为减肥稳产。  相似文献   

9.
利用大区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碳基复合肥对水稻生育时期和产量的影响。施用碳基复合肥的处理水稻抽穗期、齐穗期较对照提前1d;分蘖盛期、拔节期和成熟期的株高、茎数与常规对照无明显差异;地上、地下干物质重和叶面积略有增加,光合作用增强;应用碳基复合肥的处理产量最高为8829.0kg/hm~2,较对照公顷增产70.5kg,增产率为0.8%。与对照相比,应用碳基复合肥的处理穗粒数提高0.8粒,千粒重提高0.1g,结实率提高0.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正本试验通过在水稻上进行试验,研究炭基肥在八五四分公司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末期,炭基复合肥试验处理对水稻生物产量的积累要优于常规施肥。炭基复合肥比常规施肥低37.0kg,减产6.5%。为研究炭基复合肥在八五四分公司水稻上代替常规肥料基施对水稻返青、分蘖、株高、穗长、颖花数、结实率、穗粒数、剑叶长等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通过规范示范和实收测产,让种植户亲眼目睹炭基复合肥基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稻品种审定和推广应用提 供科学依据,将黑龙江省垦区6个水稻品种(系) 种植在6个不同生态点,利用AMMI 模型对水 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每穴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 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结果表 明:基因型(G)×环境(E)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明显;本试验中的各水稻品 种(系)在不同地点种植,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的稳定性存在差异,垦稻08-924产量最稳定 ;850农场和军川农场较适合水稻进行区试试验;二次枝梗数和穗长除与结实率、产量相关 性不显著外,与其他指标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产量除与穗数达显著正相关外, 与其它性状均未达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锌肥与复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四川盆地紫色土上,研究不同阴离子形态锌肥与三元化成复肥配施及3种单质锌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比例的硫酸锌和硝酸锌与三元化成复肥配施提高了有效穗、株高、穗长和千粒重,增产稻谷12.3%。ZnSO4,Zn(NO3)2合理配比与三元化成复肥配施促进了水稻对N,P,K的吸收,增加了N,K养分向籽粒的转运率,明显提高了水稻对Zn的吸收和利用效率,并有利稻米中蛋白质和淀粉的积累。适宜肥料用量为三元化成复肥2.0g/盆,ZnSO4·7H2O77mg/盆,Zn(NO3)2203mg/盆。在三元化成复肥基础上施用单一形态锌肥,对产量和品质的效应为Zn(NO3)2>ZnSO4>ZnCl2。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寒地水稻产量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将11个黑龙江省垦区水稻品系布置在8个不同生态点,使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进行稳定性和适应性评价。结果显示,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环境,基因型最低。参试材料稳定性最好的是建09-19,其次是龙粳21,稳定性最差的是垦稻10-2206;试验点中对产量鉴别力最强的是二九一农场,其次是八五六农场,再次为八五○农场,最差的为江川农场。建09-17在八五○农场和八五七农场,垦10-1624在八五六农场,垦稻10-2206在二九一农场和友谊农场,垦09-1709在江川农场、农垦水稻所和兴凯湖农场表现出最佳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活性腐殖酸复合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对比试验进行施用化肥和腐殖酸复合肥不同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用量范围内,水稻的株高、分蘖数、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都以腐殖酸复合肥处理最高;超过适宜用量时,均呈现降低趋势。等养分含量条件下,腐殖酸复合肥水稻籽粒中淀粉、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化肥。施用腐殖酸复合肥水稻籽粒中淀粉含量和产淀粉量均以FM4处理最高;施用化肥其含量均以HF4处理最高。施用腐殖酸复合肥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以FM2处理最高,产蛋白质量以FM4处理最高;化肥处理中均以HF3处理最高。从提高水稻籽粒产量和品质角度来说,腐殖酸复合肥处理FM3,每盆施用20 g为最佳施肥方案。过量施用含腐殖酸的肥料会抑制水稻的生长,降低氮磷钾肥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不同品种肥料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以H优7601为参试品种,以湖南金叶众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肥料为参试材料,研究不同肥料对水稻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众望”牌肥料能明显改善水稻农艺性状,延长生育期增加水稻产量。在水稻产量方面,以掺混肥效果最佳,达7720.8kg/hm2,其次是有机无机复混肥,达7498.80kg/hm2,复合肥处理下的产量相对较低为7459.20kg/hm2,比CK增产25.2%-29.%;经济效益方面,比常规施肥相比,净增加值最大为掺混肥,达1607.37元/hm2,其次是复合肥,达到1237.14元/hm2,常规处理下的增加值最低为46.29元/hm2。[结论]“众望”牌不同品种肥料在水稻上应用能显著提高水稻产质量,不同品种肥效表现为掺混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复合肥>常规施肥>CK。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是北方重要稻作区,稻瘟病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依据稻瘟病测报调查规范,基于近5年黑龙江稻瘟病乡村监测点调查数据,利用空间分析技术的方法,分析黑龙江稻瘟病重点发生区县和核心发生区域,提取稻瘟病重点发生乡村监测点。结果表明,近5年黑龙江稻瘟病发病面积占调查面积的7.3%,发病等级以1级为主,整体发生较轻,稻瘟病重点发生区域主要分布在松花江上游地区哈尔滨市的阿城、尚志、方正、延寿、通河、依兰沿线和松花江下游三江平原地区佳木斯市的富锦、同江一带,以及嫩江流域大庆市的肇源县和齐齐哈尔市的讷河市以及呼兰河流域绥化市北林区,并提取了98个叶瘟和47个穗颈瘟重点监测点。上述结果为黑龙江稻瘟病调查监测区域和监测点的布局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为稻瘟病测报防控工作提供重要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通过晚稻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试验,研究了"红四方"控释肥对晚稻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用常规肥料相比,"红四方"控释肥有利于改善晚稻的经济性状,如株高、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分别提高1.31 cm、0.18万株/667m~2、2.17粒/穗和0.41 g;施用控释肥与常规肥相比,稻谷平均增产59.49 kg/667m~2,增产率为15.8%,增加纯收入70.84元/667m~2。且控释肥优于复合肥,施用"红四方"控释肥料与施用复合肥相比较,平均稻谷增产31.16 kg/667m~2,增产率为7.71%,增加纯收入39.3元/667m~2。  相似文献   

18.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5种控释肥的氮素释放规律、水稻生长效应及养分利用率。结果表明,控释肥BCUF、BNF、BLF处理在水稻移栽后的前30 d内氮素养分释放量高,中后期氮素供应充足,成穗率高、实粒数多,较对照SRSF处理产量分别增长21.56%、6.36%和5.51%,氮素利用率分别增加69.76%、23.62%和15.23%,磷素利用率分别增加28.24%、7.49%和10.95%,钾素利用率分别增加21.53%、10.03%和19.02%。而控释肥BTF和BAF处理因养分的释放过于缓慢,限制了分蘖增长和穗发育,以致穗数、实粒数显著减少,较SRSF处理产量分别降低9.15%和28.66%,养分利用率也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9.
以黑龙江省5个生态区主栽的黑农号、绥农号、合丰号、黑河号、嫩丰号、丰收号、北丰号及省有代表性推广的大豆品种(品系)为材料,探讨不同生态条件下,大豆品种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5个生态区栽培大豆品种蛋白质的含量以东部低湿区(八五三农场、佳木斯)最高41.66%,脂肪含量以中南部黑土区(哈尔滨、绥化)最高21.25%,蛋白质含量与气象关系不明显,脂肪含量与纬度呈负相关,与温度呈正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20.
通过开展复合微生物肥料在小麦上的应用肥效试验,研究在减肥的基础上,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对小麦农艺性状、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表明:常规施肥减量20%,小麦减产显著。与常规施肥相比,当减肥20%施用900kg/hm2复合微生物肥料可以极显著的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增产2809.72kg/hm2,增产率为68.63%,可以提高小麦的经济效益,小麦纯效益可以提高2464.69元/hm2,纯效益增率为26.29%。研究结果可为该复合微生物肥料在溧水地区小麦种植上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前期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