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产后母牛的繁殖状况,明确产后护理的应用效果,选择饲养管理条件相同、日粮配方及营养水平相同、不同胎次的围产期西门塔尔母牛,每批次护理组105头、对照组35头,3批次共计420头,进行产后护理对母牛体况恢复和繁殖能力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组胎衣不下、乳房炎、子宫内膜炎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他疫病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恶露排放期、子宫复旧时间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45 d以下黄体、卵泡和46~60 d黄体发育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5 d以下及46~60 d发情率、情期受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61~90 d及91 d以上发情率、产后配种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护理模式对产后母牛的干预效果明显,可显著促进母牛产后体况快速恢复,促进了卵巢黄体、卵泡的发育,缩短了产后配种天数,提高了情期受胎率。  相似文献   

2.
不同繁殖类型的牦母牛在发情期和围产期的体况评分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对高原型牦母牛在发情期和围产期进行体况评分测定,结果发现发情牦母牛体况评分为4.16,不发情牦母牛体况评分为3.39,其中发情牦母牛中一年一胎牦母牛(藏语青麻)、两年一胎牦母牛(藏语牙日麻)和两年以上未产的牦母牛(藏语干巴)的体况评分分别为4.37、4.08和4.18。在围产期青麻牛的体况评分最低,为2.06,怀孕牙日玛和未怀孕牙日玛的体况差异不大,分别为2.25和2.33。干巴牦母牛在冷季的体况评分最高,为2.58。暖季和冷季对青年牦母牛的体况评定结果表明,发情青年牦母牛的体况评分为3.75,未发情青年牦母牛为3.53;在冷季,青年牦母牛的体况评分为2.54。  相似文献   

3.
396头适繁母牦牛和226头围产期牦牛按体况评分方法进行体况评分,并在发情季节进行了发情率的跟踪观察;对446头围产期牦牛按体况评分2.0组和2.0以下组在进行不同量补饲对比试验,旨在探讨体况基础上的营养调控繁殖研究。结果表明:发情牦牛的体况评分为4.16±0.44,未发情牦牛的体况评分为3.49±0.45,差异极显著;妊娠母牦牛产前体况评分在2.63,产后体况评分下降到0.34的母牦牛产后发情率达到45.46%,而产前体况低于2.0,产后体况下降0.5以上的母牦牛产后发情周期不能恢复;围产期牦牛体况评分低于2.0,补饲1kg/d,围产期体况高于2.0,补饲0.5kg/d,能使17%~30%的产后母牦牛当年进入发情配种状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奶牛泌乳、采食及体重变化入手,简要论述了饲粮蛋白质和能量水平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探索高产奶牛繁殖力较低的原因。奶牛场追求高产奶量,多会采取高比例精料、高蛋白水平的饲粮,从而造成过量氮化物对奶牛繁殖性能的毒害。产后泌乳量的快速上升和饲料干物质采食量的不足足导致了能量负平衡、体况评分下降过大、卵泡发育迟缓、产后发情晚、配种受胎率低、产犊间隔长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5.
体重与体况评分,虽然难以精确和客观,但它是反映产后母牛再繁殖性能及能量状况的功能指标。产前或(和)产后蛋白质或能量营养不足,不仅使泌乳肉母牛产后第一次配种受胎率降低和产后间隔延长,而且也降低了总受胎率。正常饲养的奶牛,泌乳期的高营养,并未出现产后间隔延长和繁殖力降低。采食过量的蛋白质,特别对年龄较大的奶牛,可能会降低产后再繁殖性能。饲喂离子载体,增加了瘤胃内丙酸的浓度,导致产后恢复发情的时间提前。产后母牛营养不良,卵巢静止期延长。产后母牛营养不良导致卵巢活动减弱表明,由丘脑下部分泌的GnRH控制的垂体前叶的LH脉冲式释放受阻。据推测,营养状态发生改变,一些代谢化合物对丘脑下部—脑垂体—卵巢轴会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饲养管理是家畜正常繁殖的基本条件,在任何繁殖计划中都起着重要作用,任何先进的繁殖技术只有在此基础上才会表现出应有的作用,最先进的繁殖技术也不能代替优良的饲养管理条件.自从60年代人们将孕酮用于牛的同期发情处理以来,同期发情已成为商品化生产技术,随着人工授精的普及推广,同期发情技术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但是,只有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同期发情技术才能发挥其优势. 饲料供应情况,营养水平高低,对母牛的繁殖影响是很大的。怀孕后期能量限制导致母牛产犊时体况下降,从而延长产后乏情期。在配种季节,体重增加的母牛比体重下降的母牛受胎率高(见表1).为了估计配种季节不同营养水平母牛的预期繁殖性能,在美国已采用Spizer和Herd提出的产犊时母牛体况指数(BCS)划分标准,其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7.
营养与体况对母牛繁殖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综述了营养与体况对繁殖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并分析了通过控制营养与体况提高母牛繁殖效率的途径。营养与体况是影响繁殖性能的主要因素,其中尤以产前产后阶段能量与体况对繁殖力的影响最大,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对繁殖性能的影响也不可忽视。营养与体况对繁殖性能影响的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弄清。指出,对育成牛,产前母牛合理饲养,控制好母牛分娩时的体况,增进产后母牛干物质与能量的采食量等措施是运用营养手段提高母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对宁夏区内5个规模奶牛场的繁殖母牛生殖状况调查的基础之上,分析表明,产前体况评分为3.25~4,产后体况评分为2.75~3.5,年泌乳量为7 000~5 000kg,产犊季节在秋冬季、经产奶牛等因素与其相对应的对照组比较,产后卵巢开始活动的时间、产后第一次站立发情的时间、产后第一次配种时间明显提前(P〈0.05),受胎率明显增高(P〈0.05),产犊指数明显缩短(P〈0.05)。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同期发情—定时输精和胚胎移植以及同期发情方法的效果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婆罗门牛和BMY牛同期发情率和妊娠率无显著差异(P0.05);同期发情后,表观发情牛和表观未发情牛的妊娠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对没有观察到发情症候的母牛实施定时输精是必要的,可以有效提高情期受胎率;体况(4.5)较肥的繁殖母牛可以获得良好受胎率,情期受胎率高达78.9%,在实际工作中,主要防止体况差影响繁殖率,而不是防止牛体过肥影响繁殖率;同期发情②法比①法能极显著提高胚胎移植受体牛可用率,移植妊娠率差异不显著(P0.05);埋栓时存在优势卵泡或发情,对胚胎移植受体牛可用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同期发情-定时输精和胚胎移植以及同期发情方法的效果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婆罗门牛和BMY牛同期发情率和妊娠率无显著差异( P>0.05);同期发情后,表观发情牛和表观未发情牛的妊娠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对没有观察到发情症候的母牛实施定时输精是必要的,可以有效提高情期受胎率;体况(4.5)较肥的繁殖母牛可以获得良好受胎率,情期受胎率高达78.9%,在实际工作中,主要防止体况差影响繁殖率,而不是防止牛体过肥影响繁殖率;同期发情②法比①法能极显著提高胚胎移植受体牛可用率,移植妊娠率差异不显著(P>0.05);埋栓时存在优势卵泡或发情,对胚胎移植受体牛可用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规模化母牛养殖场繁殖成活率提升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母牛养殖规模化程度的提高,规模化母牛养殖场繁殖问题亟显突出。本文拟从能繁母牛体况评分、分群管理、发情鉴定、人工授精、妊娠诊断、围产期饲养管理、犊牛护理、繁殖计划以及消毒和防疫方面技术要点进行分析,提高能繁母牛繁殖成活率,提升犊牛的质量,促进国内肉牛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往研究能量不足对产后繁殖活动的影响都涉及到使用不同能量水平的日粮,而未能重视个体母牛产犊时体况、产后泌乳量和能量摄入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这三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健康母牛产后的繁殖周期有其规律性可循,但是很多因素可以导致母牛产后繁殖紊乱。本文介绍了导致母牛产后繁殖紊乱的几个重要因素:哺乳、营养、体况、季节、GnRH等。  相似文献   

14.
现在大多数规模牧场采用散栏式饲养,自由采食,在这种饲养模式下,由于采食量的个体差异,同一泌乳阶段牛只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肥瘦差异。母牛过瘦会造成泌乳持续力低下、不发情,过肥则降低繁殖性能,而分娩前过肥会影响产后食欲,进而引起酮病、产褥热等。评估牛群各个阶段的体况情况,再通过调节各阶段牛群日粮来控制体况。泌乳前中期只是对群体进行调整,并对评估的个别极端数值进行处理(兽医检查等),而真正母牛个体的体况调整是从泌乳后期(250 d)开始的,干奶前调整到位,干奶期保持体况稳定。适宜的干奶  相似文献   

15.
1空怀期良好地饲养管理对繁殖母牛群应制定能保证所有母牛为中等体况的营养计划,给予合理地饲养,保证其营养需要。要求饲料品质营养全价、新鲜洁净、无毒无害,力争母牛在发情配种前达到中上等膘情。过肥母牛适当减少精料采食量,增加运动;过瘦则酌情多补精料和青绿饲料;泌乳母牛除给予全价饲养外,接近干乳期应及时停乳,以保证正常体况和繁殖机能。另外,要作好繁殖计划,加强发情观察和记录工作,防止漏情。解决这个问题要依靠经验和耐心细致地观察,制度的改进、完善。除掌握识别发情征候外,对实际发情日期、配种日期和分娩日期要…  相似文献   

16.
中国荷斯坦奶牛体况评分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体况评分在奶牛的生产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对繁殖性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论文通过对江苏省某奶牛场722头处于产犊产后60d以内的中国荷斯坦牛体况评分进行测定,并收集牛只繁殖性能相关数据,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模型分析体况评分、胎次、体况评分时泌乳阶段等因素对奶牛部分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CS=4时母牛妊娠配种次数最少,且产孕间隔最短,而BCS小于2.5的奶牛每次妊娠所需的配种次数也最多,而且从产犊到妊娠所需的时间也最长。该结果提示在奶产后30~60d内进行体况评分对提高奶牛繁殖性能有较强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影响母牛繁殖因素母牛不发情或发情不正常,难孕、流产、胎衣不下,死胎或产后弱犊等情况出现,往往严重影响牛群的繁殖力。1.营养。营养对母牛的发情、配种、受胎以及犊牛成活起决定性作用,其中以能量和蛋白质对繁殖影响最大。矿物质和维生素  相似文献   

18.
母牛配种注意啥1壮膘配种期到来之前,适龄母牛应具有中等体况,过肥或偏瘦均不利于配种。体况较差的牛可适当调整饲料配比,增加营养和补食次数,并延长放牧时间,割草喂牛,促进母牛发情排卵。平时则要注意营养平衡,防止因蛋白质和能量饲料摄入过多造成母牛过度肥胖,影响配种质量。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的目的是在母牛产后时期(PP),调节其卵巢的活动性,以减少繁殖障碍,并在产后60天同期发情。199头奶牛在产后14天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繁殖管理处理组(RMT),即试验组。RMT组的母牛在产后14天和50天给GnRH (Buserlim 8μg),在产后第21天、34天和第57天注射Lutalysr(25mg,PGF2α)。对RMT组母牛诱导产生大量卵泡和黄体(CL),在同期发情和产后60天输精前。RMT组的母牛与对照组的母牛相比,孕酮(P)的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同期发情一定时输精和胚胎移植以及同期发情方法的效果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婆罗门牛和BMY牛同期发情率和妊娠率无显著差异(P〉0.05);同期发情后,表观发情牛和表观未发情牛的妊娠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对没有观察到发情症候的母牛实施定时输精是必要的,可以有效提高情期受胎率;体况(4.5)较肥的繁殖母牛可以获得良好受胎率,情期受胎率高达78.9%,在实际工作中,主要防止体况差影响繁殖率,而不是防止牛体过肥影响繁殖率;同期发情②法比①法能极显著提高胚胎移植受体牛可用率,移植妊娠率差异不显著(P〉0.05);埋栓时存在优势卵泡或发情,对胚胎移植受体牛可用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