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骏  辛学飞  陈孟琼  朱金菊  易文军  谭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991-12994,13000
利用水文、气象资料和NCEP格点资料,对2012年9月澧水上游罕见秋汛致洪暴雨过程特征作分析的同时,并展开了对澧水上游致洪暴雨特征规律的分析.结果表明,澧水上游发生致洪暴雨的面雨量临界值为121.4 mm;此次致洪暴雨过程的500 hPa环流形势为典型的“两槽一脊”型分布,中尺度影响系统为深厚的西南涡系统,西南涡前有支较强的暖湿急流为致洪暴雨提供充足水汽,水汽源地为南海、孟加拉湾,这一环流形势特点是澧水上游致洪暴雨普遍性规律特征;副高的位置与澧水上游致洪暴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散度特征、中低层的正涡度特征和深厚的垂直上升运动特征为此次致洪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长时间>35℃的K指数为致洪暴雨提供充足的不稳定能量.  相似文献   

2.
炎陵县神农谷景区是典型的山岳型旅游景区,暴雨山洪与一般山地丘陵地区差异明显。本文针对该景区独特的局地性短时暴雨诱发山洪灾害的成因进行分析,探讨其暴雨致洪的降水预警阈值,并对该景区防御暴雨山洪灾害的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桂林漓江致洪暴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福洲  白先达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090-9092,9164
[目的]研究桂林漓江致洪暴雨。[方法]利用漓江致洪暴雨及漓江水位的观测资料,划定漓江致洪暴雨标准,通过华南致洪暴雨的时空分布、天气形势等方面的分析,对漓江的致洪暴雨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结果]漓江洪水与上游暴雨的持续时间、强度密切相关,上游日降水量≥100 mm或连续2 d以上日降水量≥50 mm,极易发生漓江洪涝灾害;桂林漓江汛期洪水每年4~7月都有可能发生,但多发生在5~6月;漓江洪水水位变化以10年为周期;当年最高水位低于警戒水位(145.00 m)以下时,则来年最高水位大多超过警戒水位,达146.00 m以上。造成致洪暴雨的天气类型可分为锋面型(锋面南压型、静止锋北抬型)和低涡型。桂林漓江上游是桂林地区的暴雨中心,是漓江致洪暴雨的关键区,特殊的地形为暴雨多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结论]该研究为漓江致洪暴雨的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罗林  晏理华 《北京农业》2011,(18):152-153
为了研究乌江中游致洪暴雨的物理成因,本文对乌江中游1961~2010年38个致洪暴雨个例的物理场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湖南省10年雷达回波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重点剖析了洞庭湖区1980,1983,1988年3次重大洪涝过程的回波特征,并通过对10年中在洞庭湖区发生的一般性暴雨与致洪暴雨各要素的比较,寻找出致洪暴雨的临近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湖南省10年雷达回波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重点剖析了洞庭湖区1980,1983,1988年3次重大洪涝过程的回波特征,并通过对10年中在洞庭湖区发生的一般性暴寸与致洪暴雨各要素的比较,寻找出致洪暴雨的临近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7.
利用1998~2005年资料对堵河流域面雨量、流域内主要水文站点的流量及堵河下游的黄龙滩水库坝前水位等气象水文要素进行全面分析,给出了堵河流域致洪暴雨标准,分析堵河流域致洪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和环流形势特征。结果表明:①堵河流域致洪暴雨主要为连续性强降水,具有持续时间长的特点。②堵河中上游的西南部及竹溪泉河、竹山官渡河地区对流域降水贡献最大,其次是竹溪河地区。③堵河流域致洪暴雨发生的有利环流特征为:西太平洋副高位置适合;700 hPa在副高和大陆高压间形成东北~西南向幅合带,西南地区低涡发展东移;850 hPa高原南部低值系统发展并逐日东移至重庆地区,在堵河流域附近形成低涡或切变。物理量场特征为:暴雨前高原地区及堵河流域以南地区增暖明显,影响冷空气以偏东路径为主;暴雨925~500 hPa在30~40°N为NEE~SWW走向的等θse密集带,水汽辐合逐渐有利于堵河流域暴雨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重庆市2017年13场暴雨致灾事件,开展基于水土耦合机制的重庆市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并从预警事件的准确率和预警区域的精确性两方面与实际灾险情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当前重庆市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工作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湘阴国家基本气象站近40年(1971—2010年)降雨资料,对致洪暴雨和洪涝的发生频率、天气背景和影响程度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5—7月份,前30年(1971—2000年)以暴雨或大暴雨居多,近10年(2001—2010年)以大到暴雨为主,且是暴雨易发、集中降雨和累积量最大的时段;前30年和近10年汛期湘阴各级暴雨日均在减弱,且大暴雨出现几率少、特大暴雨几乎未出现。与相邻的沅江市、汨罗市各级暴雨日发生几率相差不大,发生时间相同或差别不大。近10年洪涝灾害比前30年洪涝灾害略有加重。得出结论,湘阴地方性暴雨偏少,注意副高边缘型雨带和低槽、低涡、切变静止锋型系统性暴雨及产生的洪涝灾害,加强与周边台站气象灾害联防和情报共享,切实做好县级气象预报预警服务,防汛抗灾和防御山洪地质灾害,以减轻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和保证垸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0.
杜莉丽  李文高  吴林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437-11439
2013年7月陕西延安连续出现5次强降水过程,区域平均降水量是常年同期降水量的近4倍,为延安历史阶段降雨量最多,持续暴雨引发滑塌灾害多点频发,并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大批革命旧址及珍贵文物受损和严重经济损失.在此对延安7月暴雨过程中的降水特征、致灾成因、预报预警等服务情况进行了剖析、归纳和总结,结果表明,暴雨过程多、累计雨量大、短时降雨强是致灾的主要气象条件;当地地表土质疏松,黄土层遇水易崩解、抗冲抗蚀性弱,居民靠山居住等是主要孕灾条件;在此次暴雨灾害防御中,气象部门预报预警服务及时准确,各级部门采取果断措施及群众自救挽救了大量人员生命及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1.
利用建昌县国家基本站1998—2018年6—8月降水量和暴雨出现日数的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及对比分析,对建昌县夏季降水量、暴雨量、暴雨出现日数、暴雨预警发布等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夏季降水量较历年偏多,出现2次暴雨,1998—2017年建昌县夏季降水量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夏季暴雨量和降水总量波动频率基本一致,夏季暴雨量偏多的年份降水总量也偏多。2015—2018年年均发布暴雨预警信号25次,7月发布预警信号最多,橙色预警信号发布最多。  相似文献   

12.
2018年7月1-3日青海省出现降水天气过程,造成都兰县多个乡镇出现暴雨洪涝灾害,灾害给当地的民众带来很大的财产损失,共造成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灾害发生后,青海省气象部门第一时间派遣业务人员到现场实地调查灾情,通过调查,了解了受灾情况、致灾原因以及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发布渠道、接收率和气象服务效益等,从而促使气象部门改进和发展气象服务,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07年32次暴雨天气过程中遵义新一代天气雷达提供的每6 min一次体扫回波资料和120 km扫描范围内9个地面观测站点相应时段的雨强资料,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拟合,建立适合本地区暴雨过程的Z-I关系。选取2008年11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效果检验,并从多方面进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按强度范围划分建立的Z-I关系较WSR88D默认的Z-I关系(Z=300I1.4)更适合本地,准确率高。可为今后强降水过程的定量估测提供较好的判据,在暴雨灾害预警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07年7月7日南京及周边地区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强雷暴天气过程,利用MTSAT卫星的云图资料、多普勒雷达的回波信息以及全国闪电监测系统监测到的闪电资料,结合气象物理参数信息,分析了这次过程中闪电在雷达回波、卫星云图上的表现。结果表明,应用卫星和雷达资料的综合分析,可以判断出闪电发生的时间和位置,从而为雷电的预警提供依据。同时,了解暴雨过程中闪电的频数、分布和极性特征,也有助于分析暴雨的发展过程,预测暴雨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5.
采取1981—2018年南京市高淳区气象局的暴雨日数观测资料,通过采取气候倾向率的方法对南京市高淳区暴雨特征进行分析,并阐述了其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8年来南京市高淳区暴雨日数整体上呈现波动性增加的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是0.444 d/10年;38年间南京市高淳区共出现了162个暴雨日,平均暴雨日数约为4.3 d;年暴雨日数最多为15 d,年暴雨日数最少为1 d;高淳区近38年来暴雨天气大部分集中于5—9月,该时间段累计出现暴雨日数145 d,占年累计值的89.5%;高淳区夏季发生暴雨天气的频率最高,秋季与春季发生较少,冬季出现暴雨天气的概率最小。暴雨天气的发生会导致土壤过湿,农田过湿加重,部分农田还可能出现涝渍或者洪涝灾害,给农业生产常常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失;针对暴雨天气,应不断强化强暴雨天气的监测以及预报预警,并且为农户提供精细化的暴雨灾害防御指导,从而减少暴雨灾害给农业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马晓刚  李月安  李丽光  魏涛  李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619-19622
利用2010年5月~6月初中国南方持续暴雨资料,对K指数、低空急流的预报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K2对未来24 h区域暴雨强度及落区预报具有较好的指示性、超前性和相关性,正相关系数达0.987;低空急流对未来24 h区域暴雨强度及影响范围同样有较好的超前指示意义,相关系数达0.8以上。将K2和低空急流作为主要因子,建立了暴雨落区的基本概念模型。该模型已通过计算机程序,实现了业务自动化。其中,K2为暴雨强度和落区预报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对2014年7月4日发生在湖州德清的短时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大尺度天气背景下,辅以精细化的数值预报产品,降水云团的移动发展可通过外推预报技术进行预报,预报员可提前1~2 h对此次短时暴雨过程作出预警,提高这类局地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灾害性气象预警服务效益评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吉莉  苟思  李光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200-14201
灾害性气象预警服务效益的评估对提高气象预报能力及气象服务水平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是当前气象工作的薄弱环节。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通过对2008年以来暴雨气象预警信号发布的分析,评估其灾害性气象预警服务效益。结果表明:灾害性气象预警服务效益的评估应主要从预报准确率、预报时效、预报服务覆盖率、灾害可预防能力等4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南昌市城市积涝预警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建立南昌市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引进以平面二维非恒定流的基本方程为骨架,结合一维明渠非恒定流方程算法的城市内涝仿真计算模型,结合精细化降水预报业务,建立了南昌市城市积涝预警预报服务系统,并进行了业务试运行。系统以2003年6月南昌市特大暴雨引起的城市积涝过程为例,对系统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对积水深度的定性预报基本准确,但对定量的积水深度预报有5~20cm误差,预报结果能满足相关部门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