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杂粮是白城市的优势和特色作物,种植面积逐年递增,加工能力稳步提升,专业交易市场已成规模,但仍存在生产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低、加工业严重滞后等问题,提出应采取建立优质杂粮生产基地、加快杂粮的科研步伐、大力发展杂粮食品加工业、拓宽销售渠道、加大扶持力度等方式发展杂粮产业。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中国杂粮产业出现生产蓄势待发、加工业发展步伐加快和流通日趋活跃的新态势,值得高度关注. 1 杂粮生产蓄势待发,前景看好. 表现在:加大重点品种的发展力度、着力发展杂粮优势品种和政府以及有关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程黔 《农业展望》2008,4(8):17-21
杂粮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干旱半干旱地区、高寒山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地区,既是这些地区的高产作物和经济作物.也是当地农民重要的食物来源和经济来源。多数杂粮集药用和食用于一身,能有效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随着国内外市场对杂粮需求不断增加,中国杂粮产业的开发潜力日益显现。近两年,中国杂粮产业出现生产蓄势待发、加工业发展步伐加快、流通日趋活跃的新态势。逐步构筑生产、流通、深加工和高附加值出口产业链是中国杂粮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近2年,我国杂粮产业出现生产蓄势待发、加工业发展步伐加快和流通El趋活跃的新态势,值得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5.
<正>近2年,我国杂粮产业出现生产蓄势待发、加工业发展步伐加快和流通日趋活跃的新态势,值得高度关注。杂粮生产蓄势待发,前景看好。表现在:加大重点品种的发展力度、着力发展杂粮优势品种和政府以及有关方面的支持。加大重点品种的发展力度重点是甜高粱和薯类的马铃薯、甘薯和木薯。据有关资料显示,已上马或准备上马的以非主粮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工程,3~5年需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青海特色小杂粮优势分析入手,阐述了青海省小杂粮加工现状与问题,以及发展小杂粮加工生产的优势,提出了以科学合理的制定小杂粮食品配方、深度研发小杂粮食品微发酵技术及微膨化技术、加快品牌建设,推动青海省小杂粮农产品市场认可度提高、选育食品加工专用型品种,推动小杂粮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四方面的发展小杂粮深加工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杂粮是我国特色优质农产品,无序落后的杂粮市场、名优杂粮品牌缺乏是制约我国杂粮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杂粮生产及品牌建设现状,剖析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通过标准化生产、培育龙头企业、培养人们消费杂粮意识等途径创建杂粮名优品牌、推动杂粮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杂粮是一种健康营养食品,对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河北省杂粮种植分布广泛且种类繁多,为做好河北省杂粮生产和稳定供给,笔者基于河北省杂粮生产历史变化、当前种植分布2个方面,选择2007年和2020年河北省杂粮生产县种植面积做对比,确定河北省杂粮种植分布在坝上、燕山和太行山及其山前地区、黑龙港流域等区域。最后从加强杂粮政策支撑;加大品种推广和更新速度;加大新技术示范推广应用;打造高端和健康杂粮品牌、推动杂粮生产;加大杂粮科研支持力度;加强宣传、扩大消费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6 年一号文件提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基本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并明确提出要发展优质特色杂粮。我国是杂粮生产大国,杂粮种植历史悠久。杂粮在历史上以及灾害、战争年份曾一度是人们解决温饱的重要粮源。但一段时期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趋于精细化,以及受农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杂粮的生产面积不断缩小,杂粮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随着人们对饮食健康认识的不断提高,对杂粮的需求将不断增长。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发展杂粮生产对于落实新的粮食安全观,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政府对杂粮生产重视不足,杂粮生产面临种植分散、生产方式落后等问题。政府应加大对政策扶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质杂粮,促进杂粮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发展我国杂粮生产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凡兰兴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10):1121-1124
杂粮营养丰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日益升级,人们对杂粮特别是优质杂粮的需求日益增多。在分析我国发展杂粮生产重大意义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发展杂粮生产的基本原则及政策选择。我国发展杂粮生产是增加粮食供给、发挥资源优势及满足市场需求的需要。发展杂粮生产应遵循不占用主粮耕地、不破坏生态环境及不违背农民意愿的原则,并不断扩大杂粮种植户的规模及企业参与范围、转变政府支持方式等。  相似文献   

11.
2016年一号文件提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基本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并明确提出要发展优质特色杂粮。我国是杂粮生产大国,杂粮种植历史悠久。杂粮在历史上以及灾害、战争年份曾一度是人们解决温饱的重要粮源。但一段时期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趋于精细化,以及受农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杂粮的生产面积不断缩小,杂粮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随着人们对饮食健康认识的不断提高,对杂粮的需求将不断增长。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发展杂粮生产对于落实新的粮食安全观,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政府对杂粮生产重视不足,杂粮生产面临种植分散、生产方式落后等问题。政府应加大对政策扶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质杂粮,促进杂粮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河北省杂粮生产发展的要素变化,促进河北省杂粮生产效益提升,根据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信息平台和河北省杂粮生产调研两方面的信息数据,采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河北省谷子、高粱、绿豆、红小豆等杂粮作物的生产要素投入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河北省杂粮生产总费用呈现降低趋势,主因是新品种、新技术的使用降低了人工使用;杂粮生产中的化肥投入基本稳定;杂粮的种子投入费用缓慢增长、用量不变;杂粮生产中机械投入增加、人工投入减少。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未来河北省杂粮生产要素投入结构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杂粮种类众多,发展潜力较大,但消费水平较低。以河北省当前杂粮产业发展为背景,分析河北省杂粮生产的供求关系,基于河北省农业统计数据,采用线性方程预测未来河北省杂粮供求情况。结果显示,河北省杂粮当前及未来仍然存在较大的缺口,预计2023年河北省杂粮缺口达248.6万t,需要通过省外或者国际贸易解决缺口问题。最后,从加强杂粮发展政策制定,打造河北杂粮、发展高端精品杂粮,加大科研力度、促进杂粮生产水平提升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河北省杂粮生产和消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杂粮生产面积、杂粮基地建设、有机旱作技术推广、出口平台建设、全产业链开发等方面介绍了山西省杂粮产业发展现状,从良种繁育体系、杂粮生产条件、杂粮加工销售方面分析杂粮生产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开发功能性产品、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培育产业化联合体、打造知名品牌、建设全产业链样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是重要的杂粮生产省之一,素有"杂粮王国"之称。文章以推进山西杂粮产业化发展为目的,详细研究分析了目前山西杂粮产业化发展的优势、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着力抓好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程与良种工程、加大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整合力度等实现山西杂粮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现代农业生产中杂粮产业发展的思考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杂粮的特点、产业化发展现状以及现代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影响杂粮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等,在分析影响杂粮产业发展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对现代农业生产中杂粮产业发展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河北农业》2011,(5):26-27
红小豆又名赤豆,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杂粮作物之一。随着商品经济和加工业的发展,红小豆的经济价值不断提高,种植面积和栽培品种也不断增加。目前,栽培品种主要有大粒红小豆、小粒红小豆、白小豆、柴小豆等。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杂粮是干旱半干旱、老少边穷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和经济来源,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改善居民饮食结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杂粮生产和贸易形势进行研究,有助于把握杂粮的发展脉络,对促进杂粮产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利用国家统计局和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数据对杂粮生产和贸易形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生产方面,杂粮的生产面临下降趋势,谷子、高粱、大麦、绿豆和红小豆等品种的产量约占杂粮产量的一半,杂粮生产主要集中在内蒙古、云南、吉林、山西和河北,受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和消费者健康意识增强的影响,杂粮的消费需求预计会有所增加,受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杂粮产量预计稳定增长,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生产布局进一步优化;在贸易方面,杂粮进口自2013年以来迅速攀升,出口自2009年以来呈下降趋势,其中杂粮进口以谷物类杂粮为主,出口以杂豆类杂粮为主,进口品种集中,出口品种多元化,杂粮总体处于净进口状态。受国内畜牧业和玉米产业发展的影响,短期内杂粮进口预计仍保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9.
我国杂粮品种多、质量好、分布广,是世界上杂粮生产优势最强的国家,但是,我们对杂粮的应用仅局限在饲料、酿酒等方面,鲜销和加工产品所占的份额并不占优势,这就造成了我国杂粮生产的经济效益低,产品易积压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山西杂粮生产现状、前景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全面分析山西杂粮生产现状、杂粮生产优势、杂粮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山西杂粮生产的四点对策: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扶持力度,整合杂粮力量;二是加强杂粮产前、产中、产后科研及推广工作力度;三是培育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四是加强宣传,树立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