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玉米病毒病的种类和病毒鉴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红  陈丹 《玉米科学》2010,18(6):126-131
世界上已报道的玉米病毒病有40余种,我国发生并已报道的有5种,分别为玉米粗缩病、玉米矮花叶病、玉米条纹矮缩病、玉米红叶病和玉米鼠耳病。概述了我国发生的5种玉米病毒病的发生概况、分布、危害以及病毒鉴定技术。  相似文献   

2.
单季稻普矮病的发生与防治Theoccurenceandpreventofricestuntinsinglecroppingrice叶大文(福建省寿宁县种子公司355500)水稻普通矮缩病简称普矮病。近年来该病已成为我省中、低山区单季稻区的主要病害,一...  相似文献   

3.
湖北发生的水稻矮缩病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华南、华东等地区暴发流行,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损失,而湖北一直未有水稻黑条矮缩病流行的报道。然而,2009年和2010年在湖北省长江沿线的荆州、孝感、咸宁、黄石、鄂州、黄冈等水稻种植区普遍发生水稻矮缩减产的现象。经过症状观察、dsRNA电泳图谱分析、RT-PCR等方法,诊断该病是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说明该病毒已经随介体昆虫白背飞虱从我国南方传播至中部水稻种植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湘潭市近年来中晚稻矮缩植株症状、受害特点的调查研究,以及与黑条矮缩病、矮缩病、霜霉病等相近病害症状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湘潭市近年中晚稻矮缩植株的成因主要是受前期除草剂药害和中后期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共同危害所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规律,认为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程度与田间灰飞虱的发生量呈正相关,水稻3叶1心期比其它生育期更易感病,不同水稻品种的抗病性差异较大。本文还分析了病害的流行因子,讨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早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率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近年来在我国南方稻区重发的一种病毒性病害。为了明确生态因子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率的关系,提高预测能力,避免严重损失,笔者利用化州市2007-2015年的生态因子数据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田间实际发生数据,采用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上年10月下旬温雨系数和上年晚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率对早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率影响最大。笔者还建立了生态因子与早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率回归模型:Y=-2.7590+0.1895 X_1+0.1345 X_2+1.0495 X~3+0.0044 X_4,利用该回归方程对历史资料进行拟合,拟合程度较好,并对2015年进行预报,预报值与实际值相差较小,准确率较高。可见,该模型适宜于化州乃至粤西地区早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7.
灰飞虱是禾谷类作物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的主要传毒介体,本地大面积种植的大、小麦是灰飞虱的主要越冬场所,春季繁殖一代后,转移到玉米、水稻上传播病毒病。近年来,泰兴市麦田灰飞虱发生数量逐年增加,目前已成为大、小麦上的主要害虫,导致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玉米黑条矮缩病暴发流行,小麦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亦呈逐年加重趋势。为了明确麦田灰飞虱的发生规律及其影响种群消长的主导因子,探讨其综合控制技术,有效控制禾谷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的危害。近几年来,我们对麦田灰飞虱的发生规律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同时…  相似文献   

8.
玉米矮花叶病(MDMV)和玉米褪绿矮缩病(MCDV)是美国广泛分布的最重要的病毒病害(Gordon等,1981)。这两种病毒病在玉米带南部地区的南部边缘地带的马齿型和甜玉米上大量发生,特别是在约翰逊草大量分布的地区,该草是MDMV和MCDV两种病毒  相似文献   

9.
【目的】 水稻矮缩病毒(RDV)是水稻普通矮缩病的病原。该病害主要依赖于黑尾叶蝉经卵以持久增殖方式传播,危害水稻。本研究旨在明确RDV对黑尾叶蝉存活、发育、繁殖和种群增长的影响,分析病毒对介体昆虫的间接影响。【方法】 采用室内实验比较了黑尾叶蝉在健康水稻及感病水稻上的发育繁殖情况,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并调查了RDV对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 与健康水稻相比,感病水稻上叶蝉若虫期存活率更高,雌若虫发育历期显著缩短,雄成虫寿命显著延长,产卵量显著增加,其他生物学参数无显著差异。五个生命表参数仅净生殖率(R0)存在显著差异,感病水稻上叶蝉R0显著高于健康水稻。饲喂感病水稻的养虫笼内叶蝉种群增长更快,总成虫数量更多,在接虫后的第4、5和6月显著高于健康水稻上的数量。【结论】 水稻矮缩病毒可以提高黑尾叶蝉的存活率和产卵量,并促进种群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小麦黄矮病是由大麦黄矮病毒(BYDV)引起的一种小麦病害,主要由蚜虫带毒传播,自1960年以来曾多次在甘肃省河西地区大发生,在甘肃省的河东地区、陕西省以及我国北方的大部分麦区都时有发生,给小麦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我国有关部门及广大科研工作者对小麦抗黄矮病育种十分重视,并培育出了一系列抗黄矮病春小麦新品种,张春19号即为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