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滨海滩涂洋白蜡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白蜡作为引进种,已在我国广泛种植.以上海南汇滨海森林公园内5年生洋白蜡树种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其叶片光响应曲线和光合作用日变化.结果发现,洋白蜡光补偿点为32.69 μmoL/(m2·s),光饱和点为948.55 μmoL/(m2·s),暗呼吸速率为1.06 μmoL/(m2·s);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现双峰曲线,最大值为(11.37±2.14)μmol/(m2·s),经相关性分析发现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光合有效辐射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蒸腾速率日变化也呈现双峰曲线,并与气孔导度、温度、大气CO2浓度、光合有效辐射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1年生中辽1号杨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光合因子日变化、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其目的是了解中辽1号杨的光合生理特性,为中辽1号杨高效稳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中辽1号杨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曲线均为“高峰—低谷—高峰”的双峰曲线,存在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全天净光合速率最大值为20.34μmol·m^-2s^-1,出现在上午10:00。相关性分析表明光合有效辐射和大气CO2浓度是影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因子。采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中辽1号杨光响应曲线及CO2响应曲线进行拟合,得到中辽1号杨各项光合参数,其中光饱和点为1713.53μmol·m^-2s^-1,光补偿点为28.99μmol·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9.89μmol·m^-2s^-1,暗呼吸速率为-1.99μmol·m^-2s^-1,初始量子效率为0.073,CO2饱和点为1266.09μmol·mol^-1,CO2补偿点为68.81μmol·mol^-1。  相似文献   

3.
3个油茶优良无性系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CPRO+ 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油茶无性系岑软3号、赣190和湘林11在果实油脂转化期光合作用日变化,结果表明:岑软3号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为单峰型,无明显"午休"现象,湘林11和赣190呈双峰型,有光合"午休".蒸腾速率(Tr)日变化岑软3号和湘林11为单峰型,赣190呈双峰型.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日均值为岑软3号>湘林11>赣190.岑软3号、湘林11、赣190最大净光合速率依次为14.84、13.64、12.45 μmol/(m2·s).相关性分析表明:岑软3号、赣190和湘林11气孔导度(Gs)与其净光合速率均呈显著正相关,且赣190和湘林11达极显著水平;胞间CO2浓度(Ci)与其净光合速率均为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农林间作是一种高效的复合生产模式。在黑核桃—赤小豆间作条件下,利用LI—6400光合作用分析仪测定并比较了距离黑核桃0.3m、1.3m和2.3m处赤小豆的光合特性,以期为优化二者的栽培模式、合理利用光能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1)距离黑核桃2.3m处的赤小豆与1.3m和0.3m处的相比,光饱和点(LSP)分别升高约199μmol/(m~2·s)和356μmol/(m~2·s),光补偿点(LCP)分别降低约9μmol/(m~2·s)和80μmol/(m~2·s),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分别提高约3μmol/(m~2·s)和10μmol/(m~2·s);(2)SPAD值与赤小豆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空间位置最靠近黑核桃的赤小豆平均叶绿素含量较正常赤小豆的叶绿素含量下降约8mg/L;(3)赤小豆的净光合速率(Pn)与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叶温(Tleaf)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胞间CO_2浓度(Ci)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了油茶(Camellia oleifera)的科学引种和稳产高产,对油茶的5个无性系幼苗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油茶5个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为非气孔限制型。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净光合速率(Pn)的变化规律趋于一致,胞间CO2浓度(Ci)与Pn负相关。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进行光响应拟合,其拟合程度较高,油茶5个无性系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在3.8~7.2μmol/(m~2·s)之间,光补偿点(LCP)在7.57~11.56μmol/(m~2·s)之间光饱和点(LSP)在752.55~833.33μmol/(m~2·s)之间。不同油茶无性系的光合能力对环境条件有不同的适应性,湘林97号的光合能力最强,湘林1号和湘林7号其次,湘林81号和湘林82号最弱。  相似文献   

6.
新疆主栽杏品种的光响应曲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新疆主栽杏品种的光合能力,以新疆10个主栽杏品种为试材,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其不同光合参数,并绘制相应响应曲线。结果表明:当光照强度增加时,各品种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随之增加,而胞间CO2浓度随之下降,上述光合指标在个别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小白杏对光照强度反应较为敏感,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净光合速率迅速增加。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小白杏的光合速率均最高,在光照强度为1 800μmol/(m2·s)时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8.66μmol/(m2·s)。说明小白杏的光合能力最强,洪特克的光合速率较低,其它品种的光合速率居中。  相似文献   

7.
在完全自然生长不离体的情况下,利用Li-6400测定南召宝天曼生境下山茱萸7月份的光合生理生态指标.结果表明;山茱萸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具有光合"午休"现象且由非气孔限制因素所致;山茱萸净光合速率与叶片气孔导度、胞间C02浓度、气孔限制值呈线性相关,与光合有效辐射呈二次抛物线型相关,与其它生理生态因子之间没有直接的显著相关,但逐步回归多元统计分析显示利用叶片气孔导度和叶片温度二因子预测山茱萸净光合速率精度较高;在叶温28C和空气CO2浓度360μmol·tool-1条件下,山茱萸净光合速率随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强而提高,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分别为25 μmol·m-2·s-1、1000μmol·m-2·s1,在此条件下,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和叶片气孔导度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但与胞间CO2浓度呈二次抛物线璎显著相关;在叶温28C和光合有效辐射900 μmol·m-2·s-1条件下,净光合速率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提高,CO2补偿点和CO2饱和点分别为100μmol·mol-1、1400μmol·mol-1此条件下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均星对数曲线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美丽胡枝子光合作用特性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年生美丽胡枝子为试材,对其光合作用日变化和光响应曲线进行分析测试,并对影响其光合作用的生理因子和环境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美丽胡枝子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在夏季表现为双峰曲线,有光合"午休"现象,日平均光合速率较大,对光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光合"午休"是由于气孔因素造成的;光补偿点为10.32μmol/m2.s,显示了阳性植物的光合特性;日平均光合速率为10.25μmol CO2/m2.s,表现出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美丽胡枝子净光合速率Pn与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温度Ta、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空气相对湿度RH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胞间CO2浓度Ci和外界CO2浓度Ca未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油茶主栽品种光合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高光效的油茶主栽品种,从而为油茶品种评价和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对15个油茶主栽品种的光合日变化、光响应曲线、CO_2响应曲线进行测定比较。结果表明:(1)油茶品种间日变化净光合速率均值、光响应净光合速率均值、最大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光补偿点、光呼吸速率、羧化效率、CO_2补偿点存在差异;(2)相关性分析表明最大净光合速率与表观量子效率呈显著正相关;暗呼吸效率与表观量子效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光补偿点呈极显著正相关。光呼吸速率与羧化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羧化效率与CO_2补偿点呈显著负相关。所以,在15个油茶主栽品种中,‘华鑫’‘华金’‘赣兴48号’‘湘林210号’‘长林4号’5个品种光合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光合测定仪Li-6400,对西藏川滇高山栎生长季节(5~10月份)的光合作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生长季节光合速率呈增长趋势,8月份最大,是生长最旺盛的月份;光合速率日变化呈现单峰型,仅在6月的中午14:00时出现"午休"现象;根据双曲线修正模型得出,川滇高山栎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分别为1 444.19μmol/(m2·s)和37.78μmol/(m2·s);CO2浓度的增加有助于川滇高山栎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提高,CO2浓度达到1 800μmol/mol时,净光合速率有下降的趋势,产生光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11.
黄柏幼树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雅安市荥经县"川黄柏规范化种植(GAP)基地",采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以2 a生黄柏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黄柏幼树的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黄柏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在生长季后期呈单峰曲线,无明显光合午休现象,峰值出现在10:00左右,峰值持续时间较长;光能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光补偿点为29 μmol/(m2·s),光饱和点为1491 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为0.0417,CO2补偿点为52 μmol/mol,CO2饱和点在800 μmol/mol左右;羧化效率为0.087 5,暗呼吸速率为1.861 4 μmol/(m2·s),表明黄柏属典型阳性的C3植物.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秦岭野生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Rchb.f.) Rchb.f.]的光合特性,从而为野生资源保护和春兰的栽培管理提供依据,本实验用Li-6400便携式光合分析仪对秦岭野生春兰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春季春兰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最高峰出现在10:00,次高峰出现在14:00,在中午12:00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冬季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最高峰出现在11:00。春兰冬季净光合速率总体小于春季。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之间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相关性。气孔导度与温度存在极显著负相关(R=-0.911),与空气相对湿度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0.856)。空气相对湿度是影响春兰光合的一个重要因子。春兰的光补偿点为55μmol/m~2·s,光饱和点为620μmol/m~2·s。  相似文献   

13.
小叶杨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年生小叶杨为试验材料,采用Li-6400光合仪测定了其光合指标日变化和光响应曲线对其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为双峰型曲线,存在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日变化同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一致,胞间CO2浓度日变化为先下降再升高的单峰型曲线;小叶杨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为19.39μmol/(m2·s),光饱和点(Is)为1 680.60μmol/(m2·s),光补偿点(Ic)为28.97μmol/(m2·s),是一种具有耐阴能力的阳性植物。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Li-6400XT测定了欧美杨177幼苗净光合速率,研究其日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欧美杨177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日变化均呈现"双峰"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中午净光合速率降低主要受气孔限制因素限制;净光合速率峰值出现在10:00时和14:00时,分别为27.55μmol·m~(-2)·s~(-1)和24.85μmol·m-2·s-1。14:00~18:00时段,胞间CO2浓度升高,气孔限制值减小,净光合速率下降主要受非气孔因素限制;欧美杨177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光合有效辐射呈极显著正相关(r=0.973**、r=0.976**),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918**),对蒸腾速率影响最大的是空气CO_2浓度。  相似文献   

15.
以山核桃林地栽植的3种常见豆科牧草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inn.)、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对象,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其植物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白三叶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最大,分别为24.16μmol/m2·s、758.00μmol/m2·s,明显高于其它2个种;3种牧草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同样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白三叶为23.58μmol CO2/m2·s,显著高于其它2个种(分别为10.55μmol CO2/m2·s、10.70μmol CO2/m2·s),说明了白三叶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9个美洲黑杨无性系的光合生理特性,为优良新无性系的选育提供参考。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美洲黑杨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其光响应曲线,利用非直角双曲线Farquhar模型、二次曲线及直线方式拟合光响应曲线,分析比较光响应特征参数及影响净光合速率因子。结果表明:各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均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tn01-78、tn01-38、tn04-n52呈双峰曲线现象,2个峰值出现的时间在11:00和14:00左右,其余呈单峰曲线,净光合速率最大值出现在12:00左右;不同无性系最大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的大小范围分别为20.50~31.42μmol·m-2s-1、1.67~3.19μmol·m-2s-1、0.055~0.279μmol·μmol-1、950.83~1 360.83μmol·m-2s-1和29.03~55.20μmol·m-2s-1;净光合速率(Pn)变化与气孔导度Gs、水压亏缺Vpdl、空气温度Tair和光合有效辐射VPAR呈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Ci和大气相对湿度(HR)呈负相关;净光合速率与影响因子的相关程度依次为气孔导度>光合有效辐射>胞间CO2浓度>大气相对湿度>空气温度>水压亏缺。  相似文献   

17.
利用Li-6400光合仪测定了1年生‘渤丰1号’杨的光合日变化,研究其与生理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渤丰1号’杨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峰值出现的时间均是10:00和14:00,在12:00存在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全天净光合速率最大值为10:00的20.64μmol·m-2s-1,比第二峰值高出16%。相关性分析表明,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9290),与气孔导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呈显著正相关(r=0.8518、r=0.8226),与大气CO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8433);在4个生态因子中,影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是光合有效辐射和大气CO2浓度。  相似文献   

18.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对山桐子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光响应曲线以及CO2响应曲线进行测定的结果显示,山桐子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上下午各有一个高峰,有典型的"午休"现象。通过对生理生态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影响山桐子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是光合有效辐射强度、气孔导度。山桐子饱和光强为1 654.81μmol/m2·s,光补偿点为16.19μmol/m2·s;CO2补偿点为86.58μmol/mol,CO2饱和点1 366.13μmol/mol。表明山桐子为典型的阳生植物,光能利用范围相对较广,对光照的适应性较强,在生产上宜选择光照条件较好的地块,以提高其产量。  相似文献   

19.
利用Li-6400对35杨和苏杨7号1年生苗木的光照度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和光合日变化曲线等光合生理特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35杨和苏杨7号光补偿点分别为33.12,34.85μmol/(m2·s);光饱和点分别为1 308.3,1 286.7μmol/(m2·s);苏杨7号CO2补偿点高于35杨,而最大羧化合速率等其他指标均低于35杨;35杨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呈双峰曲线,而苏杨7号呈单峰曲线;日均光合速率35杨大于苏杨7号。  相似文献   

20.
为给湖南园林中运用的箬竹属植物的栽培以及园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5年生‘箬竹’Indocalamus tessellates(Munro)Keng f.、‘湖南箬竹’I.hunanensis B.M.Yang、‘阔叶箬竹’I.latifolius(Keng)Mc Clure为试材,研究了其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3种箬竹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单峰型曲线,峰值均出现在10:00,其中阔叶箬竹的峰值净光合速率最高,达14.79μmol/(m2·s);各个供试种的光合参数差异显著,阔叶箬竹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较高,分别为15.16、1191.61、20.51μmol/(m2·s),箬竹的暗呼吸速率(Rd)较低,为0.461μmol/(m2·s)。叶绿素荧光参数显示湖南箬竹的电子传递速率(ETR)较高。表明阔叶箬竹的光合性能较强,相对较喜光,箬竹较耐荫,湖南箬竹的光合性能中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