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普洱茶乡楹联三十副云南省思茅地区文物管理所黄桂枢题思茅茶都联(顶真联)普洱贡茶香,香飘四海,海外宾客常来,来城乡考察研究,究其古今茶贸集散盛地;思茅新港美,美串群邦,邦中友商互往,往水路营销拓开,开此东亚港航交流春天。题云南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联茗野...  相似文献   

2.
尊敬的先生、女士! 云南省思茅地区是古今中外闻名的“普洱茶”原产地和集散地。近年又在澜沧邦崴发现一株过渡类型的大茶树,树高12米,地直径1.8米,树龄千年左右,是目前中国已知最古老的大茶树原产地。为了弘扬普洱茶乡文化,振兴边疆经济,提高普洱茶研究水平,加强古茶树遗产保护,促进中外茶文化学术交流,拟定于1993年4月云南边城思茅举办“首届中国普洱茶叶节”的同时,举行“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恳切希望您能参加,和世界各国学者共同努力,促进普洱茶学术研究和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究的发展深化。  相似文献   

3.
黄桂枢 《农业考古》2005,(2):333-333
普茶天下扬,思茅有奇观。北回归线穿过全市,思普区是“世界茶乡”。有幸避过第四纪之冰川袭击,有缘保存第三纪之宽叶木兰。茶树祖先化石出土于景谷盆地,距今三千五百四十万年始称冠。野生型千年大茶树,生长在镇沅千家寨哀牢山;过渡型千年大茶树,活化石活在澜沧县邦崴山;栽培型千年古茶林,万亩连片在澜沧县景迈山。三种茶树类型最为齐全,垂直演化系统在为祖国争光。实乃全球茶树发展之天然博物馆,更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举世无双。邦崴大茶树已成国家邮票,茶树文物传遍四海受赞扬。“世界茶源”在思茅市,有物为证续谱新章。  相似文献   

4.
“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及“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于1993年4月4——11日在云南省思茅县举行。参加这两个会议的有来自中、美、日、韩、新加坡、马来西业、印度尼西业等国和香港、台湾地区的学者、专家近200人。共收到学术论文76篇,涉及普洱茶史、普洱茶分类学、普洱茶区土壤、普洱茶区茶树资源、普洱茶文化与云南社会经济、普洱茶的防癌抗癌功能、普洱茶的保健作用、普洱茶的多种微量元素、普洱茶的产销、普洱茶马商道、普洱茶在台湾的传播与发展、普洱茶在海外的传播、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研究、思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种植茶树的国家,有着数千年的饮茶历史,并已形成了内涵丰富的茶文化,中国邮政部门先后发行过许多与茶有关的邮资票品。1997年,原国家邮电部发行《茶》特种邮票一套四枚,第一枚为"茶树"。邮票上的这株茶树位于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富东乡邦崴村,它高11.8米,树围约9米,树龄已逾千年,充分证明了"茶树原产于中国"、"饮茶源于中国"这一论点。第二枚"茶圣",主图是竖立于杭州中国茶叶博物  相似文献   

6.
西双版纳古茶树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线路调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西双版纳州境内的古茶树进行逐片、逐株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古茶树资源种类、树龄、数量、分布情况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州现存古茶树资源总面积5494.1hm2,分布于全州18个乡,59个村;古茶树分属3个茶系、7个种和变种;古茶树树龄在1000 a以上的有2株,500~1000 a的有7株,300~499 a的有13株,其余树龄多为100~299 a;92.55%的古茶树长势表现健壮,7.45%的古茶树长势较差和濒死。根据调查结果,初步建立了古茶树资源档案,讨论了西双版纳地区古茶树资源面临的生存危机和濒危原因,并对古茶树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云南文山州古茶树资源调查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文山州古茶树资源特征,为其有效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地调查、文献调研和走访等方法,对文山州境内的古茶树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文山州古茶树资源物种丰富,表型多样;目前共发现古茶树资源分布点43个,记录到5种、2变种,古茶树资源储量8583株;古茶树平均树高6.89 m、平均基围1.35 m、平均分枝高度0.63 m、平均冠幅29.25 m~2,4个树体性状变异系数平均为52.11%;古茶树总体长势良好,其生长势为旺盛、一般、较差、濒死和死亡植株分别占调查总数的64.86%、26.00%、6.57%、2.00%和0.57%;古茶树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结论】基本掌握了文山州古茶树资源,建立了初步的古茶树资源档案。在保护利用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文山州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收集资料、现场走访等方式对遵义市古茶树开展调查,分析了古茶树的种类、数量、分布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遵义古茶树分布于习水县、凤冈县等10个县(市、区),资源储量为1 881株,其中单株古茶树1 844株,还有1个37株组成的古茶树群。共计3个种和变种,其中疏齿秃房茶(疏齿茶)Camellia gymnogyna var.remotiserrata数量最多,为1 613株。古茶树树龄100~299年的三级古茶树有1 873株、占99.575%,树龄在300~499年的二级古茶树有7株,树龄超过500年的一级古茶树仅有1株。古茶树树高主要为>5.0~≤10.0 m,株数占比为76.87%;树冠直径大部分为>3.0~≤7.0 m,占比达83.42%;地围在1.0 m及以下的最多,占比达91.65%。由于粗放的管理模式、保护措施不当、过度采茶等,导致部分古茶树树势衰弱、生境破坏。单一的古茶树资源利用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古茶树资源的管护和开发利用。该调查初步摸清了遵义地区古茶树资源状况,讨论了古茶树资源面临的问题,并对其保护、管理及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曼糯古茶山及代表性古茶树生存状况的实地调查,了解当地古茶园覆盖面积、生境及管理状况,采访当地布朗族茶农,了解濮人栽茶历史,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挖掘当地文化元素,保护与开发当地古茶山,发展农村旅游第3产业工作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景迈山的古茶资源,对景迈山古茶树进行了一次实地普查,选取10个村寨共100株古茶树,对其生物形态特征和病虫进行分析,并就古茶园的管理及古茶树资源利用问题,实地与农户访谈.结果表明,景迈山是一个茶树资源库,里面品种繁杂,景迈山古茶园古茶树的形态特征主要是栽培型,平均树高3.491 ~5.006 m,平均树幅3.12m×2.61 m~4.41 m×4.14m,树型79%乔木、16%小乔木、5%灌木,病害主要有小绿叶蝉、蓟马等,虫害主要有茶白星病、炭疽病、茶饼病等.在当地茶农的管理经验基础上,结合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为古茶树保护提供发展的空间和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1.
正澜沧是云南大叶种茶叶原产地之一和普洱茶的故乡,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和深厚的茶文化,野生茶树、过渡型大茶树、人工栽培型古茶等几种类型的茶树均可在澜沧找到。据资料显示,早在民国15年(1926年),县政府就颁布《澜沧县强迫栽种茶桐章程》,购茶籽下发各地种植,并规定每户每年至少种100棵茶。澜沧现有野生茶树7867 hm~2(11.8万亩),有全世界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过渡型大茶树——富东邦崴千年古茶树。有全世界迄今发现年代最久远、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惠民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林。景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合理利用古茶树资源,对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内古茶树资源进行形态学及遗传多样性分析。634株古茶树单株的调查结果表明,沧源佤族自治县内古茶树种质主要为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和普洱茶(C. assamica);古茶树平均地径为26.729 cm,平均胸径为18.816 cm,主干高度平均为1.184 m,树高平均为5.655 m,冠幅平均为2.931 m;树势按照生长势强弱分为强、中、弱3级,大部分古茶树长势一般;500 a以上树龄古茶树遗传变异系数平均值为46.505%,Shannon-Wiener指数(H′)变幅为0.873~1.858,表明古茶树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在优异资源选育过程中可利用性高;聚类分析将42个调查点平均性状分为3类,各性状的遗传地域性特征不显著。沧源佤族自治县古茶树以大理茶和普洱茶为主,古茶树单株总体呈小聚落状分布,单株间表型性状存在较大的遗传多样性,该结果可以为茶树育种提供参考,助力古茶树资源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13.
古茶树是指分布于天然林中的野生型茶树及其群落、过渡型野生茶树和人工栽培型100年以上的古茶树。随着近年来茶叶消费市场对古树茶的青睐和追捧,对古茶树资源充分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矛盾问题也变得日渐突出。本文针对镇康县的古茶树资源分布和现状,提出了保护性开发建议,以期促进镇康县古茶树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信阳大茶沟翅柃古茶树的发现,填补了河南省没有古茶树的空白,翅柃古茶作为一种低咖啡碱、高可溶性糖的新型信阳茶饮品极具开发价值。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信阳大茶沟翅柃古茶树资源,对翅柃古茶树植物学和生态学特征进行观测,并对其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翅柃古茶树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雌雄异株,嫩枝有3棱,叶革质,花期为10~12月,果熟期为次年7~9月;喜阴,好肥沃、湿润土壤。信阳大茶沟分布有地径8 cm以上的翅柃古茶树37株,最大树龄400~500 a,对翅柃古茶种质资源的保护可根据情况实行原地保护与迁地保护,同时应加快大茶沟古茶树的繁殖技术研究。通过规划茶园建设、旅游开发、加大宣传、政府支持等措施促进对翅柃古茶树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临沧市是我国产茶大市,境内有大量古茶树、古茶园。近年来,随着古树茶市场热度不断升温,古茶树资源过 度采摘、古茶树原生环境遭到破坏、古茶树种质资源日渐衰退等问题日渐突出,针对古茶树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 出加强古茶树原生环境保护和修复,强化古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大力挖掘古树茶文化,打造知名古茶品牌等措施,促 进临沧市古茶树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云南省古茶树资源在国际上的地位、云南省古茶树资源分布现状2个方面阐述了云南省古茶树资源的种类情况,并从7个方面分析了云南省古茶树资源保护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云南省应尽快完善法规体系,开展古茶树资源保护立法,建立省级层面古茶树保护条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科学合理的保护管理云南古茶树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及有限的面积,该文对古茶树进行了重新的界定,共包括大厂茶、大理茶、厚轴茶、秃房茶和茶5种,以及普洱茶和白毛茶2变种。拟合的胸径与年轮数之间的S型函数表明,当树龄为100 a时,胸径约为18cm;由胸径按树木干型的削度换算结果表明,100a古茶树的地径为22.50cm。因此,胸径大于或等于18.00cm,或者地径大于或等于22.50m的茶树为古茶树。另外,建议将古茶树按林地权属性质分为严格保护型、部分(非生产性)利用型和生产利用型3类保护利用类型,并开展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以上内容的论述,既可为云南省古茶树(园)资源的合理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又可满足人们对古茶树利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德宏州古茶树资源分布广泛,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本文结合近年来德宏州古茶树品种资源收集保护工作开展情况,针对存在的一些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加大德宏州古茶树资源保护力度、出台德宏州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保护挂牌的古茶树、加大茶文化宣传等保护措施来不断提高德宏州名优茶的产量和产值,促进德宏州古茶树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茶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推进当地经济发展、加快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基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当地普洱茶产业发展优势,指出当地普洱茶产业发展存在产业竞争力低下、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品牌效应差、茶文旅融合不足、科研能力弱、保护古茶树意识不强及销售模式单一落后等问题,并提出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品牌效应、促进茶文旅融合升级、提升科研能力、加强古茶树保护和开发、开展多元化销售等对策,以提高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茶产业的竞争力和生产效率,促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静品茶话     
茶乃南方嘉木,亦是树中骄子。它以浓厚的绿荫荫护着每寸土地及土地之上繁衍不息的人类。岁月的飞土扬尘可以掩埋王侯将相的形象,却无法蒙蔽巴达大茶树、邦崴大茶树和南糯山大茶树这些古老的“茶树之王”的雄姿。风霜雨雪,沧桑嬗变,茶仅以一叶之绿就举起永不褪色的生命之旗。它以一种永恒的姿态,俯瞰着时间的荒凉——神农卧寝荒,鸿渐腐化为记,茶马大道白骨凄凉,文人茶客声消迹匿。而从甲骨文斑驳的字痕中,茶的笋失正穿透新石器时期的尘烟,在属于它的季节舒展。它庞大的根系在寂寞的厚土中不屈地延伸,履印昭然若刻,遍布云岩雾峰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