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暖季补饲精料对三江源区1岁放牧牦牛生长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暖季三江源区1岁高原型放牧牦牛生长速度潜力,于2014-06-08在青海省玉树州称多县歇武镇牧业村三社对1岁放牧牦牛进行精料补饲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试验36d(7月14日)、80d(8月27日)和120d(10月6日)时,补饲组牦牛的平均体质量分别达到(75.79±10.93)kg、(101.71±11.20)kg和(117.54±13.07)kg,而对照组牦牛的体质量分别为(71.00±10.03)kg、(90.90±13.36)kg和(101.44±12.19)kg,且试验80d时补饲组牦牛体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20d时补饲组牦牛体质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夏初(6月8日-7月14日)、盛夏(7月14日-8月27日)和夏末(8月27日-10月6日)3个阶段的补饲组牦牛增质量和日均增质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0项血清生化指标分析表明,除试验36d时补饲组牦牛乳酸脱氢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磷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80d时补饲组牦牛血清尿素氮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外,其他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可见,三江源区高原型牦牛在暖季"放牧+补饲精料"的饲养模式下,1岁牦牛平均日增质量为489g,是传统全放牧方式下(295g)的1.7倍,且对牦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不大,在产草量最高、牧草营养品质较好的暖季,适时合理的营养补饲能够有效挖掘出放牧牦牛具备的生长速度潜力。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提高吉拉金丝牦牛繁育性能和转变生产方式,在仲巴县对选择30头健康青年吉拉金丝牦牛为样本,分成对照组、试验Ⅰ组(补饲1kg/d)和试验Ⅱ组(补饲2kg/d),每组10头,开展对比补饲试验,定期测量体重。同时进一步探究了试验牦牛的日增重、冬季掉膘和繁育性能。试验结果,试验Ⅰ组和Ⅱ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试验Ⅰ组和Ⅱ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合Ⅱ组的平均初配月龄小于放牧组(P0.05),试验Ⅰ组和Ⅱ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给牦牛补饲可显著提高增重和繁育性能,且最佳补饲量为1kg/d。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冷季补饲对白牦牛生产性能及草地生产力的影响,旨在为缓解冷季白牦牛掉膘现象以及减少白牦牛冬春季草场放牧压力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4头8月龄牦牛犊牛,分为4组,3组为补饲试验组,燕麦籽粒补饲量分别为0.1,0.2,0.3kg/(d·头),另1组为对照;同时选取72头5~7岁成年牦牛,分为4组,其中3组为试验组,青贮玉米秸秆补饲量分别为1,2,3kg/(d·头),另1组为对照,所有试验组采用白天放牧+早晨补饲,对照组只进行放牧;在补饲同时,随机选取补饲组成年牛18头,对照组成年牛18头进行放牧试验,研究冷季补饲放牧对草地植被群落及开花、结实的影响。【结果】成年牦牛青贮玉米秸秆饲喂量为2kg/(d·头)时,冬季掉膘与对照有显著差异(P0.05);犊牛燕麦籽粒饲喂量为0.3kg/(d·头)时,冷季增加体质量与对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补饲与放牧结合区草地的植被盖度、高度、植物种数以及地上生物量总体优于纯放牧区,植被开花、结实株数总体高于纯放牧区;白牦牛成年牛在青贮玉米秸秆补饲饲喂量为2kg/(d·头)时,经济效益最高,可达99.6元/头。【结论】牦牛成年牛青贮玉米秸秆最佳补饲量为2kg/(d·头),不建议犊牛使用燕麦籽粒进行冷季补饲;补饲与放牧结合可以改善高寒牧区草地状况。  相似文献   

4.
为通过营养方式调控牦牛生长速度,充分发挥其质量增加潜力,2014年6月8日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对生长期高原放牧牦牛进行了体质量测定,选取其中部分牦牛进行了初步的夏初精料补饲试验。测定结果显示:(1)在现有放牧管理方式下,高原型放牧牦牛当年犊牛、1周岁、2周岁、3周岁牦牛体质量分别为:(21.44±8.43)、(60.60±9.54)、(86.7±12.23)、(129.17±24.14) kg;(2)夏初当地雨雪天气较多,归牧后圈舍泥巴较多,这不仅增加了放牧牦牛诱食难度,延长了预饲时间,增加了不必要的浪费,也导致正试期开始后精料的采食量较低,达不到试验要求;(3)通过夏初短时间的精料补饲,生长期各年龄段牦牛的平均日增质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1周岁牦牛日增质量达(496.53±116.62) g,每日比对照多增质量206.25 g,2周岁牦牛日增质量达(851.39±107.40) g,每日比对照多增质量543.06 g,3周岁牦牛日增质量达(804.17±113.11) g,每日比对照多增质量177.19 g。结果表明:玉树州生长期高原放牧牦牛的体质量较其他地区同等年龄的牦牛偏低,自然放牧状态下平均日增质量偏低,在夏初对其进行精料补饲能显著提高生长速度,同时当地牦牛饲养条件较差,科学管理也是提高牦牛生长速度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研究金寨地方黑毛猪在生态放养条件下,不同精料补饲量对黑毛猪生长速度和料肉比的影响,为提高该品种猪生态养殖效益奠定基础。选取初始体重在20~35 kg的健康、阉割金寨黑毛猪57头,随机编入Ⅰ组(26头)、Ⅱ组(17头)和Ⅲ组(14头)进行放养,分别按1.00、1.25、1.50 kg/头·天补饲精料。结果表明:放养初期(0~20 d)和中期(20~40 d),各组平均体重和平均日增重相近(P0.05);放养60 d时,Ⅱ、Ⅲ组的平均体重显著高于Ⅰ组(43.83±1.27,49.64±1.14,50.14±2.24,P0.05);放养后期(40~60 d)Ⅱ、Ⅲ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放养初期,Ⅰ组的料肉比较Ⅱ组、Ⅲ组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放养中期,Ⅱ组的料肉比显著低于Ⅲ组(P0.05);放养后期,Ⅱ组的料肉比显著低于Ⅰ组和Ⅲ组(P0.05)。可见,放养条件下,40 kg以下的金寨黑猪补饲量以1.0 kg/d为宜,40~50 kg的猪补饲量以1.25kg/d为宜。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新的蛋白饲料资源,我们用磷酸脲在春季对西门塔尔杂交肉牛进行了为期60 d的短期育肥试验。结果:60 d增重对照Ⅰ组61.3 kg,试验Ⅰ组66.1 kg,试验Ⅱ组68.5 kg。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增重比对照Ⅰ组分别提高7.83%和11.75%,差异均不显著。对照II组60 d增重为76.4 kg,比试验Ⅱ组的高11.53%,表明在春季优质青草充足,能量饲料有保障的条件下,无论是在补充料为不含蛋白原料的纯玉米的条件下补饲非蛋白氮,还是在补充料为配合料的条件下补饲非蛋白氮,对杂交肉牛增重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吉林农业科学》2013,(4):56-58
本研究对30头怀孕母牦牛妊娠后期153 d的"燕麦青干草+营养舔块"补饲试验,整个试验期内试验组与对照组(自然放牧)牦牛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所产犊牛初生重13.05 kg与11.50 kg的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在青藏高原高寒牧区,补饲燕麦青干草对牦牛和藏系绵羊冷季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0头3岁牦牛[BW=(98.2±4.35)kg]和12只1岁藏系绵羊[BW=(27.2±1.44)kg],编号后随机分为冷季放牧组和燕麦补饲组;放牧组家畜冷季自由放牧,补饲组家畜饲喂燕麦青干草,试验为期135 d。结果表明:1试验期间,放牧牦牛减重(-12.4±1.13)kg/头,减重比例为12.5%;补饲牦牛增重(8.4±0.76)kg/头,增重比例为8.92%;对应指标间差异极显著(P0.01)。2放牧藏系绵羊减重(-5.7±0.51)kg/头,减重比例为20.5%;补饲绵羊增重(7.9±0.73)kg/头,增重比例为31.3%;对应指标间差异极显著(P0.01)。3随冷季延长,放牧组家畜的阶段日均减重呈增大趋势,补饲组家畜的阶段日均增重逐渐增大并趋于平稳。4收益核算显示,放牧牦牛的冷季养殖净收益为(-347.2±31.7)元/头,补饲牦牛的净收益为(103.5±29.56)元/头(P0.01);放牧藏系绵羊的冷季养殖净收益为(-125±13.3)元/头,补饲藏系绵羊的冷季养殖净收益为(154.7±10.2)元/头(P0.01)。研究结果显示粗放补饲燕麦青干草的收益相对较低,应进一步优化冷季饲养环节。  相似文献   

9.
旨在探讨蛋白能量营养充分满足条件下,三江源区2岁高原型放牧牦牛的增重和繁殖潜力,为当地牦牛的研究和科学饲养提供基础数据。试验于2014年6月6日—2014年10月6日在三江源区腹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歇武镇牧业村三社选取2岁牦牛共30头。其中试验组20头,公母各半,初始平均体质量为(81.12±8.57)kg,归牧后自由采食精料补充料;对照组10头,公母各半,初始平均体质量为(78.75±9.58)kg,按照当地饲养方式只放牧不补饲。试验开始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牦牛初始体质量t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用牛每40 d左右称重、采血1次,并记录母牦牛的发情情况。结果:1至2014年7月14日、8月27日和10月6时,试验组牦牛的平均体质量分别达到(109.65±9.48)kg、(139.47±11.26)kg和(156.91±11.46)kg,而对照组牦牛的体质量分别为(89.85±11.51)kg、(110.90±12.78)kg和(118.65±10.58)kg,试验组各时期体质量均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2截止2014年10月6日最后1次称重,试验组10头母牛共有7头发情,发情率为70%,对照组5头母牛无发情现象,发情率为0,大群调查发现,在传统饲喂方式下2岁母牦牛的发情率为4%。320项血清生化指标分析发现,除7月14日试验组的碱性磷酸酶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血清磷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8月27日试验组谷草转氨酶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血清钠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外,其他指标均差异不显著。4暖季补饲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结论:三江源区2岁高原型放牧牦牛有快速增重的潜力,营养是重要的限制因素,暖季补饲精料有助于其增重和繁殖潜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放牧条件下新疆褐牛的适宜补饲量,试验选取新疆褐牛泌乳牛32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8次重复,分别补饲0、2.5、5.0、7.5 kg/(d.头)。结果表明:在放牧条件下,补饲可以提高已过泌乳高峰期新疆褐牛泌乳牛的产奶量,还可以提高牛乳中乳蛋白和乳糖的含量。在该试验条件下,新疆褐牛的适宜补饲量为2.5 kg/(d.头)。  相似文献   

11.
设二个试验组,同一个日粮配方,加工成颗粒料和粉料饲喂。在舍饲条件下,保留原母子对,用补饲栏隔栏补饲至100日龄时,颗粒料组比粉料组多增重3.9kg,差异显著(P〈0.05),每只羊多收入26、08元。  相似文献   

12.
帕里牦牛作为西藏地区的特有品种,为了能保障帕里牦牛产能,必须要做好母牦牛管理,其中补饲(特别是冷冬补饲)是重要的管理工作之一。为了保证补饲的合理性,相关部门在冬春季节展开补饲示范试验,观察母牛在补饲试验中的变化,从而得出最佳的补饲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开食料补饲日龄对‘湖羊’羔羊体尺、屠宰性能及内脏发育的影响,旨在确定‘湖羊’羔羊适宜的开食料补饲时间.【方法】试验选用78只出生体质量接近(3.41±0.25)kg的‘湖羊’公羔,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7d补饲组和42d补饲组,2组均在第56天断奶.第0、14、28、42、56、70、84天测定羔羊体质量、体尺、宰前活质量、胴体质量和内脏质量,并计算屠宰率.【结果】7d补饲组羊羔第84天体高、第14天和第42天胸围显著高于42d补饲组(P0.05);第56天宰前活质量7d补饲组有高于42d补饲组的趋势(P=0.094),且第84天胴体质量和宰前活质量均显著高于42d补饲组(P0.05);第28天屠宰率42d补饲组有高于7d补饲组的趋势(P=0.072),第42天显著高于7d补饲组(P0.05),而第84天屠宰率7d补饲组有高于42d补饲组的趋势(P=0.056);3)7d补饲组第42天肝脏质量显著高于42d补饲组(P0.05),第84天有高于42d补饲组的趋势(P=0.085);7d补饲组第42天肾脏和第56天胰腺有高于42d补饲组的趋势(P=0.095;P=0.079).【结论】此试验中,第56天断奶条件下,7d补饲比42d补饲更利于‘湖羊’羔羊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从2017年4月开始,在西藏拉萨市当雄县郭庆村牦牛养殖合作社将40头2岁试验组牦牛以半舍饲方式补饲养殖、10头对照组牦牛以传统放牧养殖,进行了为期1年的对照试验。结果表明,补饲可显著提高牦牛越冬时的保膘效果。根据市场规律,屠宰旺季即当年10月,补饲牛相对自由放牧牛仅平均增重15.4 kg,带来平均每头616元的额外收入。本研究表明,牦牛半舍饲补饲可缓解冷季掉膘,减少其带来的损失,并增强牦牛越冬能力,从而增加牧民收入。  相似文献   

15.
将山东小尾寒羊羔羊20只,等分为两组.I组为试验组,夜间补饲混合饲料加有益微生剂。Ⅱ组为对照组,夜间补饲混合饲料。共试验100d.试验组全期平均日增重64.28±0.42g.对照组全期平均日增重38.79±0.65g,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日增重增加25.49±0.52g.增重提高65.71%,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从2017年4月开始,在西藏拉萨市当雄县郭庆村牦牛养殖合作社将2岁40头试验组牦牛以半舍饲方式补饲养殖、10头对照组牦牛以传统放牧养殖,进行了为期1年的对照试验。本研究发现补饲可显著提高牦牛越冬时的保膘效果。根据市场规律,按屠宰旺季即当年10月份来讲,补饲牛只相对自由放牧牛只可平均增重15.4kg,带来平均每头616元的额外收入。本研究表明牦牛半舍饲补饲可缓解冷季掉膘,减少牦牛掉膘带来的损失,并增强牦牛越冬能力,从而增加牧民收入。  相似文献   

17.
为改变天祝白牦牛靠天养殖现状,提高天祝白牦牛繁殖率和养殖效益,该研究通过在冬春季采用两种补饲配方,即秸秆+玉米补饲(对照组)和配合饲料+青干草(试验组)对比周岁牦牛及繁殖牦牛的饲喂效果,结果发现试验组牦牛体重损失均小于对照组,从总损耗费用(体重+补饲)看,120d补饲期内,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周岁公牦牛、母牦牛、繁殖母牛分别低出110元/头(17.4%)、 58元/头(10.7%)和618元/头(33.4%),试验组繁殖母牛繁殖率提高24个百分点,犊牛成活率提高7.5个百分点,成年母牛春乏死亡率下降2.8个百分点。可见,应用配合饲料进行补饲能有效减缓冬春季节牦牛体重损失,增加繁殖母牛抵抗力,减少死亡,提高繁殖率,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选择40头5月龄左右荷斯坦公犊,依据体重和类型随机分为4组,H、M和L组分别补饲不同水平的精料,即:H组1.8kg/头.d、M组1.4kg/头.d和L组1.0kg/头.d,D组不补饲精料。试验结果表明:3种补饲水平下日增重分别为1.069 9kg、1.138 7kg和1.021 5kg,都明显高于D组(0.6161kg),差异显著(p<0.05),M组补饲水平效果明显,增重和日增重都明显高于H和L组,差异显著(p<0.05),并且显著高于D组,差异极显著(p<0.01)。补饲经济效益相当明显,H、M和L组的增重价值、育肥收入和日均收入都明显高于对照D组,差异显著(p<0.05);补饲效果和经济效益以M组最为明显,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补饲不同剂量大蒜素对运动后伊犁马生理生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为运动型伊犁马健康养殖提供理论指导。【方法】16匹伊犁马经测试赛后,分别以四个剂量组大蒜素进行为期30 d的补饲,以补饲0 d为基础,随后每10 d进行一次采样,前后共四次,每次采样的时段均为赛后即刻,采集静脉血液样本对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以饲喂时间分组:补饲10 d后,乳酸值显著低于饲喂前(P<0.05);补饲20 d后,K+显著低于基础值(P<0.05);补饲30 d后,Ca2+显著低于基础值(P<0.05)。以补饲剂量分组:补饲500 mg/kg剂量组,LDH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K-MB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补饲300 mg/kg剂量组C4极显著高于100 mg/kg剂量组(P<0.01);补饲500 mg/kg剂量组,IgM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动马补饲大蒜素的量控制300~500 mg/kg,对机体抗疲劳作用效果明显,可以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在增强机体免疫力方面,大蒜素的补饲量比补饲天数作用效果更强。  相似文献   

20.
吴明丽 《农技服务》2014,(12):127-127
<正>一、母羊的补饲1.怀孕期母羊的补饲怀孕前期,由于胎儿在母体发育缓慢,所需的营养与空怀期一样并不是很多,除了放牧以外,应视情况而少量补饲或不补饲。怀孕后期,胎儿生长发育较快。在怀孕期的后2个月,母羊会迅速增重7-8kg,其代谢比不怀孕的母羊要高20%-25%。为满足怀孕母羊的生理需要,仅仅放牧是不够的,在怀孕后期除抓紧放牧外,每头母羊补饲精料450g/d、野干草1-1.5kg/d、野草青贮1.5kg/d、食盐和骨粉15g/d。一般繁殖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