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壤中植物有效锰的形态分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4种方法测定土壤有效态锰含量,并加以比较和评价,从而确定出最优的土壤有效锰测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一种顺序浸提的方法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土壤的供锰状况,锰组分及其相应浸提剂为:易溶态锰(0.05ml/LCa(NO3)2)提取、弱吸附态锰(pH8.5,CaDTPA-B4O7)、碳酸盐束缚态锰(石灰性土壤,用1.6mol/LHNO3快速浸提)或专性吸附态锰(非石灰性土壤,用1.6mol/LHNO3快速浸提)或专性吸附态锰(非石灰性土壤,pH4.4,0.05mol/LCa(NO3)2+0.05mol/LCu(NO3)2提取)和氧化锰(pH2.0,0.1mol/LNH2OH.HCl)。由盆栽试验辣椒吸收的锰与土壤锰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易溶态锰是植物最易吸收的锰,其回归方程为:Y=-14.409+21.658X,r=0.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整理出一种适用于研究土壤、污泥中微量元素存在形态的分级方法。旨在预示土壤中或投入土壤中微量元素对植物的有效性不足或过多,以保护植物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3.
对7个广西环江县果园土壤剖面的28个土样的铝形态空间变异特性进行分析;包括交换性铝、吸附态羟基铝、有机络合态铝三种形态;结果表明:该区土壤中铝形态具有显著空间结构性特点,明显受pH、成土母质、地形地势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受耕作管理措施等人为因素影响;建议在红壤果园上增施有机肥,控制化学肥料的施用,进行深耕土改,并且施用石灰石以升高pH。  相似文献   

4.
土壤磷形态组分分级及31P-NMR 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磷形态转化,影响土壤磷对作物的有效供应。土壤磷分为无机磷和有机磷两大部分。化学连续提取法 (chemical sequential fractionation,CSF) 研究土壤磷形态分级,采用不同的化学提取剂,分级提取土壤中组成或分解能力接近的有机无机含磷化合物,是目前表征土壤磷素形态的重要方法。但该方法虽历经改进,仍难以确切反映土壤磷的实际组成,提取的不同磷形态间存在重叠,有机磷和无机磷组分分级存在一定的误差;不同分级磷组分对作物的有效性,需谨慎评估。核磁共振波谱技术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 根据核磁共振波谱图上共振峰的位置、强度和精细结构来研究土壤中含磷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液相31P-NMR 可以同吋检测出土壤中多种磷组分,如正磷酸盐、磷酸单酯、磷酸二酯、膦酸脂、焦磷酸盐和多聚磷酸盐,识别土壤提取物磷形态,可将有机磷与无机磷分开。本文综述了应用31P-NMR 技术研究土壤磷形态组分的一些进展,总结了样品制备过程、NMR 测试参数及在土壤磷形态转化研究中的应用。二维31P-NMR 技术发展为鉴定分析土壤中更多种类的含磷化合物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5.
土壤微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升赓 《土壤》1980,12(4):155-161
土壤微形态,简单地说,就是用显微镜方法代替肉眼研究土壤的方法,是野外土壤剖面形态研究的延续。  相似文献   

6.
刘志光 《土壤》1986,18(3):167-168
Shuman,L.M.修改了原来的顺序分级图,在有机态分级上用NaOCl代替H2O2处理,避免了对无机氧化锰的溶解,并用抗坏血酸和草酸法将氧化物中的氧化锰结合态和晶形氧化铁结合态进一步区分开。  相似文献   

7.
土壤无机磷分级的研究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相似文献   

8.
湿地土壤磷分级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元素之一。植物所利用的磷素主要来源于土壤。湿地作为响应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较为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土壤磷分级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湿地土壤无机磷和有机磷的形态划分、分级方法,对应用较广的磷分级方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柑橘园土壤养分分级研究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对湖北省柑橘主产区143个柑橘园0~30cm的土壤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全省有89.5%柑橘园土壤pH值适合柑橘生长;有59.4%的柑橘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土壤速效N、P、K缺乏分别为78.3%、44.1%和77.6%;中量元素养分Ca、Mg缺乏分别为39.1%和37.1%;分别有34.3%、20.3%、16.8%、63.6%、35.5%和77.4%的柑橘园缺乏有效Fe、Mn、Cu、Zn、Mo和B。土壤有效Ca、Mg、Fe、Mn、Cu、Mo含量在部分柑橘园存在过量现象,分别占柑橘园的9.8%、4.9%、7.7%、4.9%、3.5%和4.0%。柑橘园土壤pH值、有机质和各种有效养分含量呈现一定的地域性变化,如鄂南柑橘园土壤偏酸,而汉江流域(鄂北)土壤偏碱;鄂南Ca和Mg缺乏程度高,汉江流域含量相对较高,而有效Fe、Mn、Zn含量则相反。调查结果还表明,柑橘园土壤有效Cu和B含量受人为活动的影响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0.
土壤磷素分级方法研究评述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胡佩  周顺桂  刘德辉 《土壤通报》2003,34(3):229-232
讨论了土壤磷素形态和有机磷有效性研究进展,分析了传统土壤磷素分级方法局限性,综述了土壤磷素分级方法的研究进展,特别详细地描述了Hedley法和Guppy法。  相似文献   

11.
黄淮海平原土壤碱化分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碱化土壤是我国北方平原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低产土壤,它的改良利用是提高该地区农业生产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碱化土壤因其碱化程度不同,改良措施也不一样,因此,土壤碱化分级对生产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土壤颗粒组成分级标准的换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土壤颗粒组成分级标准的换算,通常可以在半对数纸上进行。本文通过卡庆斯基制的实测值,求出三次样条函数曲线,利用此曲线进行计算机插值,从而计算出国际制的表示值。应注意的是,在计算过程中,须检测此函数模型的凹陷和隆起的个别现象,以保证插值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土壤中稀土元素的连续分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建国  邢光熹 《土壤》1992,24(4):215-218
研究了土壤中稀土元素形态的连续提取方法,并对34个具有代表性土壤样品的分析结果与土壤性质的相关进行了分析,对本方法作出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4.
黄淮海平原土壤次生潜在盐渍化分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与现行土壤渍化分级相衔接的原则,研究提出了黄淮海平原土壤次生潜在盐渍化的分级方法,以2m土体为度量深度,四个分界值将其分为五级;按化学组成和盐分富集层位进行了分类;提出了系统命名。  相似文献   

15.
土壤性质与不同土壤Hg形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rrelation and path analysis method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properti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soil Hg fractions with nine representative soils from Chongqing, China. Results showed that clay (< 2 m) could increase water-soluble Hg (r = 0.700*). Soil organic matter (OM) could enhance the increase of elemental Hg (r = 0.674*). The higher the base saturation percentage (BSP), the more the residual Hg (r = 0.684*). Organic Hg, the sum of acid-soluble organic Hg and alkali-soluble Hg, was positively affected by silt (2~20 μm) but negatively affected by pH, with the direct path coefficients amounting to 1.0487 and 0.5121, respectively. The positive effect of OM and negative effect of BSP on organic Hg were the most significant, with the direct path coefficients being 0.7614 and -0.8527, respectively. The indirect effect of clay (< 2 μm) via BSP (path coefficient = 0.4186) was the highest, showing that the real influencing factor in the effect of clay (< 2 μm) on acid-soluble organic Hg was BSP. Since the available Hg fraction, water-soluble Hg, was positively affected by soil clay content, and the quite immobile and not bioavailable residual Hg by soil BSP, suitable reduction of clay content and increase of BSP would be of much help to reduce the Hg availability and Hg activity in Hg-contaminated soils.  相似文献   

16.
张道明 《土壤》1987,19(3):159-163
随着我国"四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埋入土壤中的金属构件如输气(油)管线、电缆等日益增多。因此,金属的土壤腐蚀是环境腐蚀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由于土壤腐蚀,会报废大量金属材料,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会引起原料和产品的流失,导致资源的耗损;还会污染环境,引起爆炸和火灾,造成人身事故。因此,了解土壤中金属腐蚀的主要形态,对研究埋地金属的腐蚀规律,选用合理的防护措施,节材防腐等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磷肥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荫湄  鲁如坤  顾益初  时正元 《土壤》1981,13(4):130-133,146
磷肥一旦施入土壤以后,即进行化学的、生物化学的、生物的以及其他变化,这些变化导致了磷肥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  相似文献   

18.
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155,自引:5,他引:155  
顾益初  蒋柏藩 《土壤》1990,22(2):101-102,110
本分级体系适用于石灰性土壤、中性土壤以及无机磷酸盐中磷酸钙占有较大比例的土壤或其它沉积物。  相似文献   

19.
土壤无机磷分级及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介绍了无机磷来源、形态和数量概况,综述了无机磷分级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无机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尤其施肥对无机磷剖面分布及分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农田土壤无机磷分级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土壤不同形态钾含量与土壤颗粒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赵斌  李静  马丽  郑耀 《土壤》2002,34(3):164-169
土壤含K矿物同其他矿物颗粒一起均分布在不同粒级的土粒中,这些土粒在不同的土壤中构成了不同的配合比例,形成不同的土壤质地的属性。统计表明,<0.05mm与<0.01mm粒级间呈极显著线性相关(r=0.896**,n=92),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粒级的土粒与不同形态K间呈显著线性或曲线显著相关,而全K只与<0.05mm粒径的土粒呈极显著相关(r=0.234**,n=73),全K与速效K的数量关系通过全K、<0.05mm、<0.01mm粒级与速效K系统相关组合的算式以数学的方法计算速效K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