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推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0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综合采用DEA-Malmquist、空间自相关法、空间滞后模型,分析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空间分异格局,探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而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呈现整体上升趋势,并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高值集聚区主要集中在胡焕庸线以南的东部沿海省份,低值集聚区主要在西部和北部的边境省份;2)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能够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尤其是离乡型非农转移产生显著的正向效应;3)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存在截然不同的本地和邻地效应,即推进本地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抑制异地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因此,本文建议加大农业要素投入、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破除技术壁垒、邻近省份密切要素交流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士海  曹硕 《世界农业》2023,(12):101-111
基于对山东省和安徽省农业家庭调查的784份数据,本文采用Probit模型、最小二乘法和工具变量法,从生产要素配置角度研究土地互换对家庭农业内生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互换能够在总体上促进家庭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促进家庭农业内生式发展。具体表现为:参与土地互换能够显著扩张农业家庭经营面积,促进土地流入并抑制土地流出;同时,促使农业家庭劳动力转移到农业生产中,并增加农业家庭农业资本投入。异质性分析发现,土地互换会吸收部分缺乏就业机会的闲置劳动力参与农业并促进其进行土地规模扩张,但对高龄农民生产要素投入的效果不明显。据此,本文认为出台完善的农村家庭承包土地自主互换制度和高龄农民市场化有偿退出制度是缓解土地细碎化问题和实现家庭农业内生式发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3.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家庭农场流转,首次提出了家庭农场这一经营主体。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在平阴县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4.
黄土丘陵山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5,(10):1344-1348
土地流转及规模化经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农业现代化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农户的意愿和行为对土地流转有根本性的影响。根据山西省柳林县15个乡镇的260户农户土地流转意愿问卷调查的数据,运用Binary Logistic模型对问卷的数据从农户基本情况、家庭拥有耕地数量、家庭收入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家庭务农劳动力数、劳动力年龄、家庭农业收入、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机械化水平等5个因素对农户流转土地的意愿影响显著;家庭主要劳动力性别、劳动力文化程度、家庭耕地面积数量以及人均收入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不显著。基于以上分析结果,为加快柳林县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要素市场扭曲影响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内在机制,然后利用2002—2012年中国农业生产的省级宏观数据,测算了我国农业劳动力要素市场和农业资本要素市场的扭曲程度,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农业劳动力和农业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效应,并采用反事实检验的方法,探讨要素市场扭曲所造成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损失缺口。研究表明:(1)我国农业劳动力和资本要素市场均呈现扭曲态势,且劳动力要素市场的扭曲程度要高于资本要素市场;(2)劳动力要素和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分别呈显著的负向和正向影响;(3)反事实检验的结果显示,我国要素市场扭曲的技术效率损失缺口为0.031,且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的效率损失缺口高于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中国,家庭农场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商品化的进程。本篇文章主要讲述正阳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长葛市家庭农场如"雨后春笋般"迅猛成立、发展,在特色农业产业创建、带动农民增收方面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对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效益、创立农业新型种植模式、促进"三农"发展、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具有特殊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8.
宁夏设施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汇集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形成了以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力密集为主要特征的集约高效型产业.总结了宁夏设施农业发展的成就与存在问题,分析了促进宁夏设施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于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意义,提出促进宁夏设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理论依据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滨州市滨城区家庭农场的出现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商品化的进程,有效的缩小城乡贫富差距。该文分析了滨州市滨城区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与优势,并针对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家庭农场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一、修武县家庭农场基本情况修武县现有农业人口21.5万人,耕地1.6万hm2,是一个很小的农业县城。截至目前,有家庭农场54个,均经过工商登记,经营土地面积达到0.073万hm2。家庭农场共有劳动力271人,其中家庭成员劳动力195人,常年雇工劳动力79人,2014年销售农产品总值2 813.8万元。二、修武县家庭农场发展特点(一)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相对分散的家庭经营,家庭农场的经营面积为3.33~13.33hm2的有19个,13.33~33.33hm2的有10个,  相似文献   

11.
采用2010—202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评估三产融合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基础上,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三产融合水平分别提升了10.65%和27.49%,且总体上呈现出东部地区高、中西部地区相对较低的趋势;(2)三产融合能够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其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农业投入要素的绿色效率提升方面,而对农业绿色技术推广发挥的促进作用不明显;(3)三产融合能够通过改变劳动力要素在产业之间的配置来影响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二者之间存在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三重门槛效应。为此,提出以下建议:(1)三产融合的过程中既要注重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也要注重绿色生产技术的推广,进而从优化资源利用效率和技术推广方面提升其农业生态效益;(2)要充分利用产业融合以促进生产要素在三产之间渗透、交叉、重组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积极作用,破解农业生产过程中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紧缺的难题;(3)农村产业相关扶持政策应侧重于农村劳动力转出大省,提升其农村劳动力的吸附能力,进一...  相似文献   

12.
设施农业作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汇集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形成了以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力密集为主要特征的集约高效性农业,也是吸纳农民就业的重要载体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增强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劳动力是影响兵团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基于时序数据,考察2000—2017年期间兵团农业产值、农业劳动力数量的变化特征,并采用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实证分析农业劳动力要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兵团存量农业劳动力的科学素质进行测评,从数量和质量2个维度探讨兵团农业劳动力的合理配置问题。结果表明:(1)17年间,兵团农业总产值保持持续增长趋势,而兵团农业劳动力数量呈不断下降趋势,劳动力产出弹性系数为负,劳动力要素投入对兵团农业经济增长产生负效应;(2)不同时期劳动力要素对农业经济的贡献差别较大,2000—2004年劳动力数量增速为正,对兵团农业经济产出的贡献率为负;2005年之后农业劳动力数量开始下降,劳动力要素对农业经济产出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2011—2017年较2005—2010年劳动力要素对农业经济产出的贡献有所减弱;(3)兵团大部分师局农业劳动力的科学素质得分不足1分,农业劳动力整体科学素质水平较低,其中北疆垦区略高于南疆垦区。农业劳动力的合理配置及科学素质提升,有利于推动兵团农业经济的增长,建议进一步加大农业剩余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力度,大力提升存量劳动力的科学素质,提高劳动力对兵团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深化兵团体制改革,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应用的投入,吸引有文化的青年劳动力回归进行农业生产,优化兵团农业人口结构。  相似文献   

14.
为厘清绿色食品认证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基于江苏省626份种植类家庭农场调研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估计家庭农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构建反事实假设,估计绿色食品认证对家庭农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处理效应,并基于回归调整方法验证了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对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参与合作社、交易正规化、注册商标对家庭农场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具有正向作用,土地规模起负向作用;2)绿色食品认证显著促进家庭农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提升量为0.158;3)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结果显示,获得绿色食品认证通过经济激励、环境约束与商业联结3条路径作用于家庭农场,各驱动要素贡献率分别为49.07%、35.32%和15.61%。因此,相关政策应加强农产品认证体系建设,保障农业生产者利益,促进农业生产组织之间的商业联结,进而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5.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滨州市滨城区家庭农场的出现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商品化的进程,有效的缩小城乡贫富差距。该文分析了滨州市滨城区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与优势,并针对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家庭农场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和田地区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少、边、穷地区,人均资源要素占有率低,农业是其支柱产业,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缓慢,就业压力很大。在合理分析和田地区的富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和田地区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浅析精河县设施农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施农业作为新疆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汇集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形成了以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力密集为主要特征的集约型、高效型农业,也是吸纳农民就业的重要载体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增强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水的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京津冀地区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运用超效率SBM-DEA模型,估算了2000—2013年京津冀地区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面板Tobit模型检验了自然条件、水利设施、农业生产状况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对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虽然整体高于全国水平,但仍存在提升空间,其中河北省的农业节水潜力最大,未来应加强三地农业水资源的保护协作和节水技术共享;地下水占供水结构比例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对京津冀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水库容量、牧渔业占农业总产值比例、户均耕地面积、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农村劳动力素质对京津冀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曹思彤  谢彦明 《现代农业》2023,(6):55-59+66
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力量。但是近年来,部分家庭农场的“非粮化”倾向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需求相悖,需要警惕与防范。本文选取景东县182个样本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和Tobit模型对家庭农场“非粮化”种植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家庭劳动力数量、销售渠道和土地流转面积比重对家庭农场“非粮化”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因此,政府要多渠道打开粮食销售途径,提高种粮劳动力的收入和福利,激发家庭农场的种粮积极性;同时,要严格土地流转制度,从而遏制“非粮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正>家庭农场是指以农民家庭为基本单位,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集约化、规模化、商品化的农业生产经营,以农业收入为家庭收入主要来源的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的发展对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人多地少的农业大省和粮食大省,河南省农业现代化面临更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