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鱼的繁殖行为和胚胎发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总结了唐鱼的几种繁殖行为, 即占区行为、张鳍行为、对峙行为、撞击行为、攻击行为、求偶行为以及交配行为。同时, 在控温条件下, 用解剖镜和显微镜观察了不同温度条件下唐鱼的胚胎发育, 将唐鱼的胚胎发育过程划分为29期。分析了水温变化对唐鱼胚胎发育速度的影响, 唐鱼胚胎发育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4 ~ 27。对唐鱼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唐鱼的繁殖行为和胚胎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总结了唐鱼的几种繁殖行为,即占区行为、张鳍行为、对峙行为、撞击行为、攻击行为、求偶行为以及交配行为.同时,在控温条件下,用解剖镜和显微镜观察了不同温度条件下唐鱼的胚胎发育,将唐鱼的胚胎发育过程划分为29期.分析了水温变化对唐鱼胚胎发育速度的影响,唐鱼胚胎发育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4~27℃.对唐鱼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唐鱼全人工繁育试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唐鱼是国家Ⅱ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通过模拟唐鱼生长繁殖生态环境,实现唐鱼全人工繁殖,并对人工孵化、人工育苗、养殖及病害防治等环节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铜、镉、锌对唐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评价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研究铜(Cu 2)、镉(Cd 2)和锌(Zn 2)对唐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评价。其目的在于评价水环境中Cu 2、Cd 2和Zn 2对鱼类的影响,为渔业部门制订水质标准提供理论参考数据。结果表明:Cu 2对唐鱼为剧毒物质,Cd 2为高毒物质,Zn 2为中毒物质。3种重金属毒性依次为Cu>Cd>Zn。Cu 2、Cd 2和Zn 2对唐鱼的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0.166、0.079、0.051、0.039 mg/L,9.051、6.404、4.9064、.447 mg/L,35.43、26.53、20.66、16.30 mg/L,其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04、0.4451、.630 mg/L。唐鱼对Cu 2敏感,是一种较理想的环境污染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5.
在室内常温条件下,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对唐鱼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实验表明,5种常用水产药物的毒性大小依次为硫酸铜>高锰酸钾>福尔马林>敌百虫>食盐,对唐鱼安全浓度分别为:0.061、0.066、0.178、0.437、479 mg/L.实际用药时还须根据具体情况以及药物纯度等确定用药时间和用药量.本文将为唐鱼作为我国一种新的鱼类毒性实验受试生物以及为渔业生产实践提供有益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唐鱼胚胎发育观察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是一种小型鲤科鱼类,是华南地区的特有种。本研究报道对唐鱼胚胎发育过程的观察结果。唐鱼的受精卵近卵圆型,其卵径为(1.017±0.001)mm。根据其胚胎发育过程的形态特征,胚胎发育全程可划分为7个阶段:受精卵胚盘形成阶段、卵裂阶段、囊胚阶段、原肠胚阶段、神经胚形成阶段、器官形成阶段和孵化出膜阶段。观察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水温条件下发育历程不同:当水温分别在14.0-16.8℃、22.5-25.0℃和28-30℃条件下,受精卵分别经过147 h、50 h和28 h发育而孵出。文中讨论了唐鱼胚胎形态及胚细胞的分化特点,以及水温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分析唐鱼群体的形态变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秀霞  朱巧莹  赵俊 《水产学报》2017,41(9):1365-1373
唐鱼是华南地区小型亚科鱼类的典型代表,国家Ⅱ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本研究利用基于地标点的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分析了唐鱼8个野生种群和2个养殖群体的形态变异,旨在从形态学的角度了解唐鱼不同种群间的分化程度,为唐鱼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新鲜标本冰冻麻醉后随即置于95%酒精中固定,用Nikon D-800单反相机拍照获得固定标本的标准图像。利用tps系列软件提取地标点坐标值,进行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网格变形分析和判别分析来解释唐鱼的形态变异。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1、2、3主成分分别解释了总变异的48.20%、23.12%和14.83%,降维效果较好。其中,Ⅱ型地标点12、13、14和15贡献较大,四者合计贡献率达71.28%,反映出唐鱼群体的形态变异主要表现在眼径大小和头部形态。逐步判别分析和交互验证分析的总体判别正确率分别为97.6%和92.0%,能有效识别唐鱼群体。研究结果还揭示了唐鱼野生种群和养殖群体之间存在显著的形态差异。基于上述结果以及唐鱼呈点状分布的事实,建议将唐鱼的7个野生种群(越南种群除外)各自作为单独的保护单元进行重点保护,同时建议禁止在野外放流养殖群体。  相似文献   

8.
作为观赏鱼的热带鱼约有两千种。我国饲养观赏性热带鱼,始于近数十年,主要由东南亚,非洲和中南美洲三大世界热带鱼宝库引入。产于我国的热带鱼资源为数极少,其中以唐鱼最为著名。  相似文献   

9.
唐鱼全人工繁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鱼是国家Ⅱ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通过模拟唐鱼生长繁殖的生态环境,实现其全人工繁殖,并对人工孵化、人工育苗、人工饲养及病害防治等环节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与野生唐鱼耐温限度及窒息点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野生型唐鱼Ⅰ和野生型唐鱼Ⅱ的耐温和耐氧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驯化温度为30 °C,升温速率为1 °C / h时,三种唐鱼的半致死高温分别为:38.53±0.08 °C、38.28±0.29 °C和38.55±0.09 °C。在驯化温度为25 °C,降温速率为2 °C / 24h时,三种唐鱼的半致死低温分别为:1.13±0.40 °C、1.26±0.10 °C和1.21±0.12 °C。恒温25 °C时,测定三种唐鱼的窒息点分别为:0.66±0.02 mg/L、0.74±0.21 mg/L和0.51±0.01 mg/L。差异显著性检验表明,三种唐鱼对温度和溶氧的耐受力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何嘉  陈小曲 《水产养殖》2010,31(12):20-20
<正>唐鱼,又名白云金丝鱼、金丝鱼、白云山鱼、红尾鱼。唐鱼属鲤形目,鲤科,亚科,唐鱼属,为我国特有种,分布区狭窄,近代仅分布于广州白云山、花都以及附近的山溪中,目前仅在从化发现自然生活的群体。1988年《中国动物红皮书》确定该动物为国  相似文献   

12.
唐鱼最早是1930年,生物学家林书颜等在广州北郊的白云山黄婆洞旅游时,偶然发现的,并加以报道,后来人们称之为白云山金丝鱼,当地人则称它为红尾鱼。因其产自中国,在西方,人们尊称这种鱼为“唐鱼”,目前这一名称已被国际学术界广泛采用。唐鱼为我国特有的品种,仅分布于广东白云山、花县以及广州附近的山区溪流中,但日前已难于在自然界中找到其踪迹。由于唐鱼种群小,野外繁殖能力不强,加之人类的开发活动,造成它所分布区的山林毁坏,水土流失,山涧断流或改道,生态环境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3.
唐鱼摄食不同蛋白含量饲料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展强  蓝观辉 《水利渔业》2006,26(2):27-30,111
用低蛋白含量的基础饲料,配以精白鱼粉加适量维生素,组成不同蛋白质水平的人工配合饲料,喂养唐鱼(Tanichthys albonubs)44 d,从生长观察、增重率等指标的测定来比较3~5月龄唐鱼的适宜粗蛋白含量及对其肠道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如果饲料蛋白含量过高(≥52.79%),增重率显著提高,但对唐鱼造成毒害影响,从而降低成活率;反之,如果蛋白含量较低,虽然能很好地利用蛋白质,但唐鱼生长缓慢,当过低(≤3.65%)时,甚至出现阶段性减重现象;3月龄唐鱼的饲料中粗蛋白含量为40.51%左右较适宜。②摄食不同蛋白含量的饲料对唐鱼肠道蛋白酶活性的影响为正向的,即摄食的饲料蛋白含量越高,唐鱼肠道蛋白酶活性也会相应提高,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记述唐鱼的形态特征、生态条件、养殖技术及其发现经过。  相似文献   

15.
唐鱼(别名:白云山鱼、金丝鱼、红尾鱼、彩金线鱼):鲤科,亚罗鱼亚科唐鱼属。学名:Tanichthys albonubes,英文名称White Cloud Mountain Fish原产地:中国广州市白云山附近溪流。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唐鱼的生物学、养殖学、种质资源保护及环境保护等,旨在保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促进观赏渔业的养殖、繁育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杨丽丽  张晶  方展强 《水产学报》2011,35(6):838-845
以唐鱼卵黄蛋白原(Vtg)为检测指标,利用Native-PAGE电泳、唐鱼Vtg特异性脂蛋白染色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技术分别检测了17β-雌二醇(E2)、壬基酚(NP)、多氯联苯(PCBs)、Cd2+、Zn2+及其混合物对唐鱼的雌激素效应。Native-PAGE结果显示,10 μg/L、50 μg/L E2水体暴露7、14 d 均诱导雄性唐鱼体内合成了Vtg,E2对唐鱼的雌激素效应具有时间累积效应,并随浓度升高而增强。而ELISA检测结果则显示0.1、0.5、1.0 μg/L E2 7、14 d和200、300 μg/L NP 14 d暴露使唐鱼合成了Vtg。结果表明,NP、Cd2+、Zn2+与不同浓度的E2联合雌激素效应不同于单一毒物的雌激素效应,NP与E2表现为协同促进作用。并讨论了环境雌激素的联合作用机制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渔业科技产业》2007,(3):39-39
珠江所继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获得成功之后,最近在转生长激素基因唐鱼的研究中又获得可喜的进展——转基因实验组中出现了超大型的唐鱼个体。  相似文献   

19.
吴晗  白俊杰  姜鹏 《海洋渔业》2013,35(1):54-58
水体中氨氮是影响鱼类生存的重要环境胁迫因子。利用静水法测定水体中非离子态氨对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和野生唐鱼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效应。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转基因唐鱼的非离子态氨24、48、72、96 h半数致死浓度(LC50)(2.43、2.12、1.82、1.72 mg·L-1)分别比野生唐鱼相应时间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2.40、2.10、1.76、1.67 mg·L-1)略高,但无显著性差异;慢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非离子态氨(0.02、0.18、0.35、0.53、0.70 mg·L-1)胁迫下,转基因唐鱼和野生唐鱼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评价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潜在生态风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唐鱼Taniehthys albonubes,隶属鲤形目,鲤科,俗称红尾鱼、金丝鱼、彩金线鱼、白云山鱼,亚热带小型淡水鱼,最早(1932年)发现于白云山和花县、广州附近的山溪,后来发现于清远县、深圳龙岗区和香港新界区的山涧,最近(2008年8月)又发现于陆河县山区的溪流,为我国华南地区的特有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