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甲磺酸培氟沙星水溶性粉剂对鸡毒支原体分别进行体内外的抑菌治疗试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该药物能有效地抑制试管中鸡毒支原体的生长繁殖。体内试验结果表明:当饮水中药物浓度达到100mg/L时,能有效地防止由于鸡毒支原体引起的死亡;当饮水中药物浓度达到50mg/L以上时,能明显地减轻以至部分消除鸡毒支原体强毒引起的气囊损伤;和感染不治疗对照组相比,该药物能提高鸡体增重;用甲磺酸培氟沙星治疗,能抑制感染鸡体内的鸡毒支原体,从而使部分鸡体内检测不到鸡毒支原体抗体。  相似文献   

2.
鸡毒支原体病和鸡球虫病都是规模养鸡场中的常见病和复发病。2019年5月武平县中山镇一鸡场发生鸡毒支原体病与球虫病共感染,并出现部分死亡,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疫情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3.
鸡毒支原体不同地区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广东、四川和北京等地疑似鸡毒支原体感染鸡中分离并利用种特异性基因(fMG-2)PCR方法鉴定了51株鸡毒支原体,并测定了这些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三个地区临床分离鸡毒支原体对泰乐菌素仍然保持较好的敏感性,可作为鸡毒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三个地区的鸡毒支原体对林可霉素和庆大霉素敏感性显著下降,广东、四川两地分离株对强力霉素也有明显耐受性,部分广东分离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6,(1):80-83
为了解山东省发生呼吸道疾病的肉鸡场鸡毒支原体的感染情况,2013年至2014年从山东地区发生呼吸道疾病的商品肉鸡场采集发病鸡,记录其临床表现(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进行鸡毒支原体分离鉴定。对符合鸡毒支原体培养特性的分离株通过PCR扩增和测序加以鉴定,共分离鉴定出36株鸡毒支原体。3~20日龄肉鸡采集23场,分离出3株鸡毒支原体,分离阳性的样品疑来自鸡毒支原体单纯感染的病例;21~40日龄肉鸡采集78场,分离出33株鸡毒支原体,分离阳性的样品均来自混合感染病例。  相似文献   

5.
利用酒石酸泰乐菌素在试管中对鸡毒支原体进行了抑菌试验和在鸡体内对人工诱发的鸡毒支原体病进行了治疗试验。结果表明,酒石酸泰乐菌素能有效地抑制试管中鸡毒支原体的生长繁殖。当饮水中药物浓达到250mg/L以上时,能提高感染鸡的成活率,当饮水中药物浓度达到500mg/L以上时能降低气囊损伤,对提高鸡体增重也有一定的作用;当浓度达到1000mg/L时,则部分治疗的感染鸡体内检测不到鸡毒支原体抗休画产酒石酸泰  相似文献   

6.
利用甲磺酸培氟沙星水溶性粉剂对鸡毒支原体分别进行体内外的抑菌治疗试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该药物能有效地抑制试管中鸡毒支原体的生长繁殖。体内试验结果表明:当饮水中药物浓度达到100mg/L时,能有效地防止由于鸡毒支原体引起的死亡;当饮水中药物浓度达到50mg/L以上时,能明显地减轻以至部分消除鸡毒支原体强毒引起的气囊损伤;和感染不对照组相比,该药物能提高鸡体增重;用甲磺酸培氟沙星治疗,能抑制感染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根据草种鸡血清中鸡毒支原体抗体水平变化和鸡毒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变化,验证牧乐星对种鸡鸡毒支原体阳性率的影响。本试验采用ELISA方法测定草种鸡血清中鸡毒支原体的抗体,通过草种鸡血清中鸡毒支原体抗体水平变化和鸡毒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变化,评价牧乐星对草种鸡鸡毒支原体的防控效果及给药疗程,为牧乐星防治草种鸡鸡毒支原体病的给药方案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给药后鸡毒支原体抗体水平在给药前两周在降低,后两周升高趋向于未给药的正常水平。牧乐星对草种鸡鸡毒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在给药后两周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从第三周起鸡毒支原体抗体阳性率逐渐增高。综上,种鸡给药牧乐星后,能明显降低血清中鸡毒支原体抗体的阳性率,反映出牧乐星对肉种鸡鸡毒支原体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正禽支原体病又称禽支原体,其病原主要为鸡毒支原体(MG),滑液支原体(MS)和火鸡支原体(MM);而引起孔雀感染致病的禽源支原体通常为鸡毒支原体。Delaplane和stuart(1943)首次将由鸡毒支原体引起的疾病命名为慢性呼吸道病(RD),并现仍在应用。孔雀支原体病的临床特征为潜伏期较长,多呈慢性经过,尚可有部分隐性病例。以呼吸困难、气管锣音等呼吸道症状表现为主。孔雀支原体病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特征为呼吸道组织戮膜单核细胞  相似文献   

9.
鸡毒支原体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鸡毒支原体诊断方法研究进展郭建华*陈德威(中国农业大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北京海淀100094自从1933年Nelson[1]首次观察到鸡毒支原体至今,人们对鸡毒支原体已有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认识。在此期间,鸡毒支原体的诊断方法也从原来的分离和鉴定,发...  相似文献   

10.
鸡毒支原体病毒主要在活鸡的呼吸道内存活,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呼吸道症状(如气管炎),因此在历史上曾一度将鸡毒支原体病看作"鸡的慢性呼吸道病"。除气管炎、气囊炎等症状外,鸡毒支原体病毒还会给活鸡造成传染性窦炎,该疾病在国内外都十分常见。由于鸡毒支原体病是由病原体引发的,因此如果能够及时有效杀死鸡毒支原体病毒,就能够有效阻止该病的进一步扩散。本文从鸡毒支原体病的形态特征出发,探讨了防治鸡毒支原体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利用酒石酸泰乐菌素在试管中对鸡毒支原体进行了抑菌试验和在鸡体内对人工诱发的鸡毒支原体病进行了治疗试验。结果表明 :酒石酸泰乐菌素能有效地抑制试管中鸡毒支原体的生长繁殖。当饮水中药物浓度达到250mg/L以上时 ,能提高感染鸡的成活率 ;当饮水中药物浓度达到500mg/L以上时能降低气囊损伤 ,对提高鸡体增重也有一定的作用 ;当浓度达到1000mg/L时 ,则部分治疗的感染鸡体内检测不到鸡毒支原体抗体。国产酒石酸泰乐菌素作用与进口酒石酸泰乐菌素相接近  相似文献   

12.
鸡毒支原体(MG)是引起鸡、火鸡及其他禽类慢性呼吸道病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可水平传播,也可垂直传播,对禽类有致病力的支原体有鸡毒支原体、滑膜支原体(MS)和火鸡支原体(MM)。鸡毒支原体主要感染鸡、火鸡,也感染其他禽类,引起呼吸道疾病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集了上海地区规模化蛋鸡场、林地散养鸡场、种山鸡场的健康产蛋鸡群共240份血清,进行了鸡毒支原体感染抗体的ELISA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规模化蛋鸡场和林地散养蛋鸡场鸡毒支原体感染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97.8%和93.3%,两种饲养模式的鸡群鸡毒支原体感染率都很高,两者无显著差别;3个种山鸡场检测结果差异较大,分别为100%、0、30%,说明种山鸡对鸡毒支原体的感染并不普遍;对规模化肉鸡场鸡群鸡毒支原体抗体跟踪结果表明,在65日龄时鸡毒支原体在鸡群中已经存在,65~90日龄期间鸡群普遍感染鸡毒支原体,肉鸡上市前感染抗体阳性率达到94%。结果表明,产蛋鸡群鸡毒支原体感染情况与饲养方式没有相关性,均呈现较高阳性率,种山鸡感染并不普遍,肉鸡群感染鸡毒支原体高峰期在65~90日龄之间,预防鸡毒支原体病的最佳日龄应在30~60日龄之间。  相似文献   

14.
鸡毒支原体感染,是由鸡毒支原体引起鸡等禽类的慢性呼吸道病。鸡毒支原体具有一般支原体形态特征,格兰氏染色阴性,发酵葡萄糖,不水解精氨酸,不从尿素取得能源,对毛地黄皂苷敏感,还原四氮唑,吸附鸡红细胞,溶解绵羊红细胞。鸡毒支原体具有缓慢运动的能力,此种能力可能与其某种特殊超微结构有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检测消毒剂毒菌清对鸡毒支原体的杀灭效能,作者依据鸡毒支原体的生长特性,经试验证实,硫代硫酸钠作中和剂不影响鸡毒支原体的生长。经棋盘法测定表明,0.25% 、0.5% 、1% 的毒菌法对鸡毒支原体作用2~10m in,均能有效杀灭。  相似文献   

16.
利用磷酸泰乐菌素在试管中对鸡毒支原体进行了抑菌试验和在鸡体内对人工诱发的鸡毒支原体病进行治疗试验。结果表明 :当试管培养基中的药物浓度达到0.0016μg/ml时便能抑制鸡毒支原体的生长繁殖 ,当饲料中的药物浓度达到1g/kg 时 ,能完全阻止鸡毒支原体引起的死亡 ,明显降低气囊病变程度并增加体重 ,但对降低血清中鸡毒支原体抗体的阳性率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兽药监察所研制出的鸡毒支原体弱毒疫苗,经六省市数十万羽鸡试用,表明该苗安全、有效、使用方便,并对减少其它呼吸道疾病及大肠杆菌病也有一定辅助作用,经济效益显著。去年底,广东省生物药厂在中国兽药监察所指导下,进行鸡毒支原体弱毒疫苗中试成功,试产品在广东省部分鸡场试用表现良好,目前已投入批量试产。  相似文献   

18.
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是禽类主要病原菌之一,其感染引起鸡慢性呼吸道病(CRD)和火鸡传染性窦炎。目前预防鸡毒支原体感染仍主要依靠抗菌药物,但长期广泛应用抗菌药物造成鸡毒支原体耐药性不断发展。有调查表明,鸡毒支原体临床株对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及氟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已产生了耐药性,造成药物疗效下降甚至失效。由于支原体分离培养困难,国内外对动物源支原体耐药性研究十分有限,至今未见有鸡毒支原体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报道。本文以鸡毒支原体S6株为模式菌,研究红霉素和替米考星在体外诱导鸡毒支原体的耐药情况,并分析耐药菌株23S rRNA基因V域的耐药突变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对山东泰安地区鸡毒支原体的流行菌株进行分离培养及鉴定和纯化,并针对该分离株筛选体外敏感的中药,为后续进一步研究提供材料。采用液体培养法与固体培养法从病鸡组织样品中分离、培养和纯化鸡毒支原体,并通过瑞士染色和姬姆萨染色、血清学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株进行初步鉴定,在此基础上,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8种中药对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从而筛选到对分离菌株敏感的中药。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在鸡毒支原体液体培养基中增殖后,培养基颜色由红变黄且呈半透明状态,在固体培养基中培养后呈典型的"煎蛋"样儿菌落,均符合鸡毒支原体培养特性;瑞士染色和姬姆萨染色结果显示,菌体形态符合鸡毒支原体的特征;血清学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株与鸡毒支原体阳性血清发生凝集;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所扩增的核酸序列与鸡毒支原体匹配度高达99%;MIC测定结果显示,中药黄连和黄柏对分离的鸡毒支原体的抑菌活性较强,属敏感范畴,其MIC分别为≤0.98和0.39 mg/mL,而中药金荞麦和鱼腥草对鸡毒支原体中度敏感,MIC均≥125 mg/mL,板蓝根、白鲜皮、当归、艾叶对鸡毒支原体均不敏感。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分离到1株鸡毒支原体,并且筛选出4种对该菌株敏感的中药,分别为黄连、黄柏、金荞麦和鱼腥草,为后期进一步研究防治鸡毒支原体病的中药组方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采用血清学平板凝集法检测白羽肉种鸡鸡毒支原体抗体水平,通过鸡毒支原体抗体阳性率的变化,分析泰万菌素对白羽肉种鸡鸡毒支原体病的防控效果。试验设置两栋规模和日龄相同的白羽肉种鸡舍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泰万菌素给药前1d及停药后1d随机抽取50只鸡,对照组同批次于另一鸡舍随机抽取50只鸡,由翅中静脉采全血后分离血清;采用血清平板凝集法检测样品中血清鸡毒支原体抗体水平,计算鸡毒支原体抗体阳性率。试验组给药前鸡毒支原体血清抗体阳性率为54%,给药后为34%;对照组给药前鸡毒支原体血清抗体阳性率为40%,给药后为38%。白羽肉种鸡给药泰万菌素后,能明显降低血清中鸡毒支原体抗体的阳性率,反映出泰万菌素对肉种鸡鸡毒支原体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