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尿素在反刍动物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但直接饲喂尿素也存在一些弊端。尿素在瘤胃中降解过快,产生的氨无法被瘤胃中的微生物及时有效地利用而大量积累,容易引起氨中毒,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因此,尿素缓释技术及其产品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了尿素常用的包被材料、缓释技术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效果,以为缓释尿素在反刍动物生产中更好地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非蛋白氮饲料的开发与应用非常有前景,既可以解决人畜粮食之争,还可以稳定蛋白饲料来源,为奶牛的高产稳产奠定基础.但是尿素的适口性差,氨在瘤胃中的释放速度过快,容易引起氨中毒,从而限制了它的使用.可以用尿素缓释产品减慢氨的释放速度,在保证安全的同时提高尿素的利用率,减少氨的排出,大大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3.
乳中尿素氮在奶牛营养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奶牛营养检测技术是衡量奶牛营养工程技术中各种营养措施的系统集成度的重要技术手段。检测乳中尿素氮(MUN)可评定泌乳奶牛日粮中蛋白质的利用率和蛋白质与能量的配比关系。研究表明,当MUN值过高时子宫内环境不利于胚胎着床,从而使牛的受胎率降低。因此,可用MUN来检测奶牛的受胎率。1MUN的形成饲料中的蛋白质在瘤胃中被降解成氨,一部分氨被瘤胃微生物所利用,过量的氨被瘤胃壁吸收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肝脏合成了尿素,生成的尿素一部分从尿中排出,另一部分尿素进入了体组织、血液和奶。尿素是由碳、氢、氧、氮组成的有机小分子,而且是血液和…  相似文献   

4.
尿素的实用意义较大,在生产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但是,直接饲喂尿素也存在一些弊端,特别是在饲料混合不均匀或尿素添加过量时,因为氨在瘤胃中的释放速度是瘤胃微生物对其利用速度的4倍。为了使反刍动物能更好地利用尿素,并使其瘤胃微生物利用氨与尿素释放氨同步,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尿素缓释技术在反刍动物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脲酶抑制剂在奶牛营养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尿素作为非蛋白氮饲料直接饲喂动物,在瘤胃中分解速度快于微生物利用速度,这不仅降低尿素利用效率,而且容易造成氨中毒。脲酶抑制剂可以降低尿素的分解速度,提高尿素利用效率。本文就脲酶抑制剂的种类、作用机制及其在奶牛营养中的应用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缓释尿素对肉牛氮平衡和门静脉营养素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个试验研究缓释尿素和饲料级尿素对肉牛门静脉回流内脏组织营养素流量、消化率和总氮平衡的影响。试验1选择4头(体重:319 kg±5 kg)具多血管插管的肉牛,试验2选择10头(4头荷斯坦肉牛体重:263 kg±43 kg和6头安格斯体重:367 kg±46 kg)具多血管插管的肉牛,分别研究瘤胃内或日粮供给缓释尿素和饲料级尿素10 h内门静脉回流内脏组织营养素流量和营养素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饲料级尿素相比,瘤胃内供给缓释尿素极显著降低了瘤胃内氨浓度(处理×时间P=0.001,试验1),显著增加了粪氮的排泄(49.6 VS 45.6 g/d;P=0.04),极显著降低了表观总氮的消化率(61.7%VS66.0%;P=0.003)。缓释尿素和饲料级尿素对干物质、有机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总消化率影响不显著(P〉0.53,试验2)。投喂后0.5 h(试验1)观察到胃肠道中尿素向血液中转移,其它时间点(试验1和试验2)的尿素都是从血液中向胃肠道中转移。试验1和试验2结果都表明,缓释尿素和饲料级尿素投喂后0.5~6 h内,提高了动脉血中的尿素的浓度,但缓释尿素效率显著低于饲料级尿素(处理×时间P〈0.001,试验1;P=0.007,试验2)。缓释尿素组门静脉氨的浓度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试验1和试验2),尿素组显著增加了门静脉氨的浓度(处理×时间P=0.003,试验1),试验2结果与之相似(处理×时间P=0.11)。饲喂后0.5 h尿素组显著增加了门静脉回流内脏氨的吸收量(处理×时间P=0.02,试验1);但2 h后,内脏氨的释放量增加暗示着门静脉回流内脏的氨的流量可能超过了肝脏的移除能力。结果显示,缓释尿素通过减缓氨氮的释放以减少氮的损失,但是,动物机体可能降低了缓释尿素的水解作用或消化方式变化增加了粪氮的排泄和尿素向胃肠道内的转移。尽管如此,缓释尿素比饲料级尿素更有利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7.
段玉  张拴林 《饲料工业》2006,27(21):51-53
早在1900年左右就有人在反刍动物营养中利用尿素作为蛋白质补充料。尿素分解产生氨和二氧化碳,微生物利用氨作为氮源营养,将其和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合成菌体蛋白,最后被消化分解为氨基酸而被机体吸收利用。但如果微生物分解尿素产生氨的速度超过微生物的利用速度时,不仅影响瘤胃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且动物会出现氨中毒。尿素直接应用,其特殊的异味以及释放氨的速度太快,利用率低、危险性大。由于这方面的原因,尿素等非蛋白氮(NPN)在畜牧业上的推广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使用尿素时应有适量的、易分解的碳水化合物。为提高尿素产品的利用率和安全性,最理想的方法是在尿素被采食进入瘤胃后,控制和减缓氨的释放速度,使瘤胃内维持最适的氨浓度.从而防止氨中毒和提高尿素利用率闭。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尿素缓释技术。目前.尿素缓释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8.
几种尿素缓释技术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素因其具有成本低、来源广、饲喂方法简便等优点,所以是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的非蛋白氮饲料产品之一。反刍动物利用尿素过程中,尿素利用率低的原因是,在瘤胃脲酶的作用下,尿素迅速降解,瘤胃微生物来不及利用。为了提高尿素利用率,避免氨释放过快造成尿素损失及氨中毒,就应设法延缓尿素的水解反应,即所谓的尿素降解缓释技术。下面是几种主要的尿素缓释技术方法。1包衣技术利用疏水性物质对尿素进行包衣处理。经过特殊工艺,用动物脂肪、硬脂酸、羟甲基纤维素、聚乙烯、蛋白质、干酪素、丹宁以及蜡类物质等,将尿素包被起来,制成颗粒状包被尿素…  相似文献   

9.
育肥奶公牛日粮中添加包衣缓释尿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刍动物的瘤胃基于结构和生理上的特殊性 ,能以非蛋白氮 (NPN)作为唯一氮源合成微生物蛋白 (MCP)供机体利用。尿素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反刍动物蛋白质替代饲料 ,由于其特殊的异味以及释放氨的速度太快 ,利用率较低 ,如使用不当易引起中毒 ,因而在我国未得到广泛应用。包衣缓释尿素是采用喷雾干燥法研制而成的一种微胶囊尿素 ,能掩蔽其异味 ,并在反刍动物的瘤胃中 ,可缓慢释放氨氮 ,有利于MCP的合成。本试验在包衣缓释尿素应用于奶牛的基础上 ,进而添加于育肥奶公牛日粮中 ,研究其对增重的影响。1 试验方法试验分两大组进行 ,一…  相似文献   

10.
应用体外法检测缓释尿素蛋白精料的缓释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尿素是最常用的NPN,但由于尿素在瘤胃中分解很快,往往易发生氨中毒,因此人们一直在探求尿素缓释技术。本试验选用聚乙烯醇( PVA) 作尿素包被剂,制备包膜尿素( PVACoating Urea,以下简称 PCU) 。以 PCU为主要氮源压制缓释尿素蛋白精料( Slow- releasingurea protein concentration,以下简称 SUC) ,并检测其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1.
尿素用于反刍动物营养,迄今已有百年历史,但尿素在瘤胃里很容易溶解,溶解后被瘤胃内脲酶迅速降解为氨,这样就可能导致动物氨中毒。尿素要被瘤胃细菌有效地用作合成菌体蛋白的氮源,氨就必须从尿素中缓慢释放。当脲酶活性足够时,氨的释放速度实际上就是尿素溶解于瘤胃液中的速度。人们一直在探求尿素降解缓释技术,其中尿素包被技术具有成本低、简单实用的优点。本试验选用聚乙烯醇  相似文献   

12.
包衣尿素的研制和饲喂奶牛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依据反刍家畜瘤胃的消化特征和生理机能,采用包衣技术加工处理尿素微粒,研制出包衣尿素制剂。经水溶性试验和模拟瘤胃条件脲素酶法测试,包衣尿素具有缓释和控释作用。当奶牛日粮蛋白质营养水平低于13%时,将包衣尿素直接混合于精饲料中饲喂,试验组奶牛泌乳量和乳脂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523%和533%。试验组奶牛血液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尿素氮和血糖)均处于奶牛生理正常值范围内。使用包衣尿素安全可靠、方法简便、适口性好、价格低廉、效果显著,在牛、羊、鹿饲养业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由于畜牧业不断发展,蛋白质饲料日渐缺乏,尿素作为非蛋白氮饲料饲喂反刍家畜,日益被人重视。美国目前饲喂尿素量占蛋白质饲料的3.7%,每年仍以3万吨的幅度不断增加。尿素水解释放氨的速度较快,易引起奶牛血氨升高中毒致死。为了解决尿素饲喂安全问题,我们试制成“胶化玉米—尿素颗粒料”,对泌乳奶牛进行饲喂试验。在中、低产奶牛日粮营养基础上,补饲该颗粒料取代等氮量的豆饼,以达到降低饲料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包衣尿素、络合尿素、糊化尿素三种尿素饲料添加剂由于加工方法和工艺的不同,其在缓释效果、适口性和安全性、奶牛产奶性能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应用效果各不相同。在奶牛饲喂试验的基础上,对三种尿素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效果加以比较,为尿素饲料添加剂在反刍家畜养殖业中的广泛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奶牛生产上应用的非蛋白质氮,主要包括尿素、缩二脲、异丁叉二脲和铵盐。奶牛是反刍动物,具有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四个胃室。由于奶牛瘤胃中微生物的作用,使奶牛对蛋白质及含氮化合物的消化代谢具有特殊性。饲料蛋白质进入瘤胃后约有60%~70%的蛋白质首先被瘤胃微生物降解为氨基酸和氨。生成的这些氨基酸和氨一部分用于微生物合成菌体蛋白外,其余的氨由瘤胃壁吸收经门静脉随血液进入肝脏合成尿素。合成的尿素一部分经唾液和血液返回到瘤胃再利用,另一部分则从肾排出体外。瘤胃中80%的细菌可以以氨作为生长的唯一氮源合成菌体蛋白,这些…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 ,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鲜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蛋白质饲料不足直接影响了我国奶牛业发展 ,提高奶牛产奶量的各种增乳剂、添加剂等存在着效果不明显、有药物残留、奶品质差等缺点 ,而饲喂尿素又存在着奶牛瘤胃微生物脲酶活性太高 ,分解尿素的速度比微生物利用的速度快4倍 ,使尿素的利用率很低 ,而且还容易造成氨中毒等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研制的瘤胃微生物脲酶抑制剂 ,可在瘤胃内控制脲酶的活性。减慢瘤胃内尿素的分解速度 ,不仅提高了奶牛对氮的利用率 ,避免氨中毒 ,又解决了奶牛蛋白饲料不足的问题。本实验的…  相似文献   

17.
“931”奶牛高蛋白浓缩料,即糊化淀粉氨缓释剂尿素,含粗蛋白75-80%,能量1255千焦/100克以上。本品在瘤胃内的氨释放速度比普通素降低1/3;其尿素氨转化为微生物氨的效率与豆饼降解氮的转化效率接近。  相似文献   

18.
饲料添加剂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饲料添加剂是现代奶牛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提高日粮的利用率、奶牛产奶量、鲜奶品质和奶牛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实验研究表明,在奶牛日粮中添加有益添加剂,可改善瘤胃内环境,提高瘤胃细菌的活力促进菌体蛋白的合成,提高粗纤维消化率,加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增强奶牛的生产性能,现将一些新型的奶牛用饲料添加剂综述于后。1脲酶抑制剂奶牛对尿素利用的主要障碍是尿素在瘤胃中的降解率过高,在很短时间内产生爆发式释氨,使瘤胃中的氨的浓度约超过微生物利用能力的4倍。脲酶抑制剂可以调控瘤胃微生物代谢,抑制脲酶活性,减慢尿素的…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饲用缓释尿素对模拟瘤胃体外发酵及营养物质降解率的影响,以日粮中添加0%、1%、1.5%、2%四个水平的缓释尿素作为试验因子,应用短期体外发酵技术,测定四种不同日粮的发酵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缓释尿素添加比例的增加,日粮快速产气部分产气量逐渐降低,而慢速降解部分产气量和理论总产气量逐渐升高,0%缓释尿素添加组的慢速降解部分产气速率显著低于2%缓释尿素添加组。试验还发现,1%的缓释尿素添加组发酵72h后底物降解率和总产气量显著高于其余各试验组,而甲烷产气量显著低于其余各试验组,同时其挥发性脂肪酸产量最高,说明日粮中1%缓释尿素添加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饲料利用效率。综合经济利益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考虑,实际生产中西杂牛日粮中缓释尿素的添加比例为日粮干物质的1%最合适。  相似文献   

20.
用包衣技术制备缓释制剂是制药行业的常用方法。缓释制剂一般都是通过对药物的渗出、扩散、渗透及离子交换等特性加以控制的。在不少情况下 ,主要是通过选择适宜的辅料 ,采用制剂技术 (如包被 )来达到延缓药物释放的目的。随着新型高分子包衣材料的不断涌现 ,采用包被技术来制备缓释包衣尿素越来越趋向合理 ,通过包被不同厚度或不同释药性能的衣料 ,可达到控制尿素氮释放速度的目的。1 包衣目的及对包衣产品的质量要求1 1 包衣目的掩盖尿素氨味 ,改善适口性。控制尿素氮释放速度 ,达到缓释目的 ,提高尿素氮的利用率和饲料效率 ,防止尿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