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湖南省油茶林产量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连续7年对湖南省25个油茶林样地的产量状况进行调查测定,结果表明:油茶自然低产林平均产果量只有2 382 kg/hm~2,油茶低产林经改造后产量提高2.01倍,4年平均产果量达到了4 788 kg/hm~2。油茶林采用良种+良法,造林第四年产果量1 249.5 kg/hm~2,第五年产果量3 075 kg/hm~2,第六年产果量5 497.5kg/hm~2,盛产期产果量9 757.5 kg/hm~2。油茶花期,油茶花芽分化与油脂转换高峰期的气候条件对油茶产量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油茶盛产期良种林,由于其产量高,对水、养分等需求量大,更容易受花期低温阴雨、高温干旱等灾害性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油茶生育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通过17年固定标准地观测,证明组成油茶产油量的主要因子是单株产果量和鲜果含油率.影响单株产果量,大果优于中、小果;早花优于中、晚、特早花;紫红、红果优于青皮果.在偏北地区.花期气候是影响油茶产量的最重要外界因素.油茶选种应以单株为主,着重早花、大果、高鲜果含油量等性状选择,果实成熟度要一致.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越南油茶产量(每平方米冠幅投影产果量)与果型(果径、果形指数)的关系.在龙眼洞几片盛果越南油茶林中随机调查了110个单株,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果型对产量的影响显著.(2)高产类型其果径小(小于4.60cm),果形指数在0.86-0.95之间.  相似文献   

4.
研究油茶赣8无性系在不同坡向、坡度、立地质量条件下,采用同样经营措施,对其产果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个单株产量和生长量差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同一个油茶赣8无性系其营养和生殖生长差异受气候、土壤、坡向、立地质量等因子影响较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关键是选择优良单株和通过合理修剪培育高光效的树冠。  相似文献   

5.
油茶高产栽培系列技术研究———配方施肥试验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油茶优良无性系成林和幼林为材料,通过随机区组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对油茶优良无性系成林和幼林产果量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油茶成林对产果量最大的影响因子是施肥总量,其次是微量元素肥、施肥频率和施肥配比;较合理的施肥配比组合应为:施肥总量(200 kg·hm-2) 微量元素肥(Zn 10 g·株-1) 施肥频率(连续3年施肥) 施肥配比(5∶1∶5),增产幅度可达58.69%.油茶成林鲜果出籽率最大影响因子是微量元素肥、其次是施肥总量,施肥配比和施肥频率;而每500 g鲜果数最大影响因子是施肥配比、其次是微量元素肥、施肥频率和施肥总量等因子;油茶优良无性系新造幼林施肥也能明显提高油茶单株产果量,其中以间年施肥、每年施肥量为N∶P2O5∶K2O为2∶1∶2;平均单株产果量达1.16 kg,比对照增产136.4%.增施磷肥能明显促进油茶幼林早期挂果.配方施肥对油茶幼林鲜果出籽率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10多a的连续观测研究,发现油茶新造幼林第2~3年可以开花结果,第4、5年的挂果率达到47.4%~62.3%,单株产果量,单株冠幅和冠幅产果量均呈逐渐递增的趋势.造林后第8~10年进入盛果期.分析了油茶新造幼林挂果的特点和开花结实规律,提出了油茶新造幼林产量测定的基本方法和标准.油茶新造幼林的产量测定以冠幅面积产果量推算时,从第5年开始,连续4a测定单株产果量和单株冠幅,计算平均每m~2冠幅产果量,再按盛果期郁闭度为0.60时的结果冠幅面积来推算油茶成林盛果期的单位面积产量较为适宜,然后根据历年取样测定的鲜果含油率来计算产油量.  相似文献   

7.
岑软3号油茶无性系树高、冠幅与产果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显著性分析、偏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研究岑软3号油茶无性系树高、冠幅与产果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树高和冠幅显著影响产果量,其中冠幅对单株产果量影响较大;冠幅与树高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单株产果量随着冠幅及树高的增大而增加,树高达2.5 m后不同树高植株间产果量差异不显著;得出通过树高、冠幅预测单株产果量的回归方程,表明在保证合理树高的条件下,积极培育冠幅可显著提高油茶产果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农大钙果’的设施栽培管理技术,提高‘农大钙果’产果量,以‘农大钙果’3、4、5号为试材,就不同处理对‘农大钙果’设施栽培产果量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喷肥浓度、施肥量是影响产果量的关键因子。采用密度为0.5m×1.0m、喷肥浓度为500~1000mg/kg、施肥量为600~900kg/hm2的处理,其产果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油茶(Camellia oleifera)产量,促进油茶增产增收,以盛产后期(35年生)油茶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复合肥、有机肥、复合肥+有机肥、尿素+钙镁磷肥+氯化钾4种施肥处理,以不施肥作对照,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果实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肥料对产果量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作用,与对照比较,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以复合肥+有机肥的效果为最好。由此可见,盛产后期的油茶林经过施肥措施的经营,鲜果产量就能显著提高,但在油茶培育过程的养分管理中,应该提倡有机肥和复合肥搭配施用。  相似文献   

10.
以浦城县靖坑村老油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施施肥、排灌水、科学修剪、营养元素调控、病虫害生物防治等保花保果措施,结果表明,实施保花保果措施后油茶林的产果量、产油量和出油率与对照都有差异,处理8的产果量、产油量最高分别为13 950 kg/hm~2、460. 5 kg/hm~2,处理9的出油率最高为27. 3%,与对照比分别增加16. 9、28. 3倍和1. 73倍,增产增收效果极其显著。  相似文献   

11.
<正> 我们的工作在“春肥长梢,形成花芽,夏肥长油壮花”,“氮肥长梢,磷钾肥长花长油”等施肥经验的基础上,在油茶春梢萌动前,供给土壤以氮肥为变量的N.P.K肥料,考察施用不同氮肥量对油茶产油量及构成产油量因子的影响,并探讨施用不同氮肥量对油茶果、梢并进期,花芽成长和果实长油并进期体内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给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高效经营及加快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对GLS高产无性系油茶幼林始产期的生殖生长特性及产量结构特征进行了静态与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林始产期的林分生殖生长分化程度逐年降低,林分株间产果量差异逐年减小,产量结构变化显示低产株数逐年减少高产株数逐年增多的特点,立地条件和幼林始产期的经营水平明显影响着群体产量结构与林分产量。  相似文献   

13.
油茶F1代试验林树高、冠幅、产果量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给良好树形结构的设定及产量预测提供参考,根据2003~2005年闽侯桐口林场的油茶杂交F1代试验林连续3a的生长量调查数据,对49个处理的树高、冠幅、单株产果量的平均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冠幅与单株产果量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对两者进行一元非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得到回归曲线和回归方程,进一步了解两者间的相关性,同时作出产果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14.
据省油茶良种选育协作会要求,七七年十月,我们对场里800亩油茶林进行了优树初选工作。按协作会的要求是以优树的冠乘积每平方米产果量和产油量的高低,分别进行优树名次排队。我场是初选,产果量仅有一次纪录;产油量因无测定设备不能确定。如果仅据产果量一项来确定优株名次,看来不那么可靠。为此,我们采用了综合因子评分法来评定优株各次。次法照顾全面,计算简便、准确。我们的依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掌握油茶"大小年"现象的成因,为油茶的花果平衡调控技术提供依据。研究了5年生、9年生2种不同林龄油茶花、果及春梢生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花芽数与当年春梢数呈正相关,其中5年生林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当年的植株产果量、座果率呈负相关,其中5年生林分别呈显著(p0.05)、极显著(p0.01)负相关。(2)5年生油茶林中只有5%的植株为单株挂果量、花芽数量、座果率较为均衡;30%的植株为单株挂果量较大,当年花芽分化受到明显的抑制;25%的植株为单株挂果量与花芽数量均较少;40%植株为单株挂果量较小,当年花芽数量较多。(3)9年生油茶林中15%植株单株产果量与花芽数均较高,单株挂果为3.98~5.92 kg,花芽数为1 360~1 500个,座果率为18.9%~44.1%;25%的植株单株挂果量较大,花芽数量明显减少;30%植株单株产果量与花芽数均较低,35%的单株产果量较低,花芽数较多。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和推广油茶发展的"绿色"集约经营模式,促进油茶增产增收,以6年生"长林"系列油茶为研究对象,分别设配方肥、复合肥、有机肥3种施肥处理,以不施肥作对照,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长林"系列油茶春梢生长、果实产量和果形指数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肥料在短期内对油茶春梢粗度、长度及油茶果实产量的影响不明显,但对油茶当年生叶片的SPAD值有影响,3种施肥处理的SPAD值明显大于对照,其中以配方肥的效果为最好,3种施肥处理的油茶果形指数均值均大于对照。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近年来,以经济指标为主要因子,从油茶物种中选育出部分油茶优树,这些优树受遗传和环境的综合影响使得茶油产量低。油茶产量的高低主要是植物对光能刊用的强弱和植株本身经济系数的高低。光合,呼吸和蒸腾强度是植物生命活动中最本质的三个生理因子。研究它们的变化规律是为油茶良种选育和速生丰产栽培技术提供依据,我们于1981年至1982年,对优树进行了光合、呼吸和蒸腾强度等生理性状方面的测定。现综  相似文献   

18.
油茶早期丰产栽培技术获得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横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针对造上的油茶林生长慢、结果迟、产量低、无法获得油茶早期丰产的问题,于1981年开始对普通油茶早期丰产栽培技术进行试验研究,获得成功。1989年10月经科技主管部门组织现场验收。八年生(始果期)茶林,亩产油56.36斤,与1980年8月全国油茶会议提出的6年生,亩产茶油8市斤为速生丰产指标相比,大为超过。1990年3月通过成果鉴定。与会专家认为,该项试验研究,选题正确,方法科学,技术创新,效果良好;产量指标超过林业部关于油茶始果期丰产和项目设计指标要求;试验期收入为投资的4.13倍,可作重要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油茶早期丰产主要技术为: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UF1与UF2油茶调控剂对油茶年发育周期中营养循环和生殖循环的化学调控效果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油茶春梢生长到一定时期喷施UF1,可适度抑制其生长,但促进翌年抽梢数和结果枝的增中,观测枝单叶面积虽略有减小,但叶片数量和厚度却有所增加,在油茶开花盛期喷施UF2(2次),可明显提高座果率,降低落果率,使单株产果量提高。特别是UF2对UF1的加成效应表现出油茶年发育周期系列化学调控的协  相似文献   

20.
油茶低产林改造效应的研究:II.低产林改造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油茶低产林改造中效应因子间及其与产量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表明:叶绿素含量,叶片中磷含量,单株果数,地面相对光强和土壤容重与产量关系密切;生态效应因子是通过影响生长效应因子,生长效应因子又是通过影响结实效应因子,进而影响油茶产量的,还采用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对低改措施组合进行决策,结果是综合改造效应最显著,增产最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