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取人工授精技术可以扩大公母鸡的配种比例,大幅度减少公鸡的饲养量,节约饲料、圈舍,降低成本;人工授精可以克服公母鸡体重相差悬殊,以及不同品种间杂交造成的困难,为有计划的高效育种工作开辟广阔前景,同时可提高受精率5%~10%,可以及时发现和淘汰低产母鸡,提高经济效益;因此采取人工授精技术对种鸡生产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家禽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可以大大减少种公鸡的饲养数,从而节约养鸡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然而一旦种公鸡发生某些传染病,便可通过人工授精为媒介,使全群母鸡感染发病。本文介绍的就是一例由于人工授精而感染种鸡大肠杆菌病的先后经过,该病例并非普遍现象,但可供同行借鉴,现简述如下:   一.发病起因及症状   某罗曼父母代种鸡场,饲养数 1500套,笼养,第 21周龄时开产。按规定,公母鸡分在两幢鸡舍内饲养,进入 25周龄时,母鸡产蛋率达 85.2%,并开始向孵禽场提供种蛋,在这之前即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每五天采精输精一次。   在…  相似文献   

3.
种鸡的人工授精是指通过人为的方法将种公鸡的精液输送到母鸡体内,让母鸡受精,从而使母鸡所产的蛋具有孵化能力的过程。人工授精技术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优秀种公鸡的利用率;提高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减少种公鸡饲养数量,节省种公鸡饲养费用,同时还可以减少种鸡配种时疫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利用拜城油鸡公鸡与良凤花母鸡杂交一代(F_1),再利用拜城油鸡的公鸡与F_1中的青脚母鸡级进杂交,得到F_2代,选取F_2代的青脚母鸡与F_2代的高脚公鸡进行横交,得到油麻鸡F_3A型,测定其公、母鸡的屠宰性能与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F_3A型公、母鸡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分别比拜城油鸡公、母鸡提高6.73%(P<0.01)、5.8%(P<0.05)、2.82%(P>0.05)和4.42%(P<0.05)、4.22%(P<0.05)、1.65%(P>0.05);公、母鸡胸肌肉色分别比良凤花鸡提高7.31和11.08,公、母鸡腿肌肉色比良凤花鸡提高21.23和16.88;公、母鸡胸肌滴水损失分别比良凤花鸡提高1.26%(P<0.01)和4.73%(P<0.01)。拜城油鸡与良凤花鸡杂交后,杂交后代的屠宰性能有明显改善,肉品质指标亦有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养禽业的发展,种蛋的需要量越来越大。为提高受精率、孵化率和解决笼养母鸡的配种问题,可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给母鸡配种。人工授精记载准确,同时可以减少饲养公鸡的数量。常规自然配种一只公鸡仅能配10~15只母鸡,而人工授精一次采精量一般为0.5毫升,用全牛乳1:1稀释后,即可达到稀释精液量1毫升,可配10只母鸡。公鸡精子在母鸡体内存活7天,仍保持90%的受精率,如每隔5天输精一次,则一只公鸡可以负担50只母鸡的配种任务。具体方法是:  相似文献   

6.
稀释液酸碱度(pH值)不同对肉用种鸡受精率的影响刘宗政阮从信,叶世福(广西农业大学530005)(广西博白外贸鸡场)肉用种鸡笼养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具有提高种公鸡的利用率、克服公母鸡体重大小交配困难、减少疾病传染等优点,而影响人工授精效果的因素也是多方...  相似文献   

7.
张敬  隋茁  张玉秋 《猪业科学》2002,19(7):45-47
1 鸡人工授精技术及优缺点 1.1 鸡人工授精技术 简单讲就是人工采精与人工输精.它是人们了解公、母鸡生殖器官构造与繁殖生理后,模仿鸡只的自然交配行为,通过对公鸡性敏感区人为的施以刺激,使公鸡产生性欲与快感,并达到高潮而射精;人工收集精液后,通过强制手段(翻肛),及时又准确地把精液输入到母鸡生殖器官的适宜部位,创造鸡精、卵细胞结合的最佳生理生态环境,最后达到受精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种鸡饲养生产中,种蛋受精率是提高经济效益至关重要的因素,而种鸡笼养必需采用人工授精技术。人工授精不仅可以提高优秀种公鸡的与配母鸡数,而且还可大量节省饲养公鸡的成本。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养禽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种鸡场采用人工授精也越来越普遍,这不仅提高了公鸡的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增加经济效益,还保证了母鸡的受精率,发挥出优良公鸡对种群的影响。但是在人工授精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应引起同行们的关注,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尽量完善受精技术。1存在的问题1.1工人体能和视力较差人工授精是种鸡生产中最繁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充分发挥种公鸡的利用率,减少非生产公鸡的饲养量节约饲养成本,克服笼养种母鸡自然交配困难,提高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同时也能有效避免公母鸡直接接触所造成传染病的传播,在种鸡场已经普遍使用人工授精的方法来提高育种效率,使母鸡的配种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不受时间、地域的限  相似文献   

11.
根据该育种家之推荐,一商品肉用鸡母本在限饲制的条件下养到5月龄,然后,将65只小母鸡单独笼养,在整个产蛋期内,每100只母鸡每日饲以12.75公斤饲料,养到14月龄。7—9月龄期间,测定每只母鸡的产蛋量。用一商品肉用鸡父本的公鸡精液对这些母鸡进行人工授精,获得了有血统来历的后代—418只公鸡、359只母鸡。公仔鸡腹脂占体重的百分比平均为0.98±0.02,变异系数为50%;母仔鸡腹脂占体重的百分比平均为1.25±0.03,变异系数为48%。公仔鸡腹脂  相似文献   

12.
<正>人工授精是用器械采取公猪的精液,再用器械把精液注入到发情母猪生殖道内,以代替公、母猪自然交配的一种配种方法,包括采精、检查、稀释、保存和配种等过程。利用人工授精可以提高优良公猪利用率,减少公猪饲养头数,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克服公、母猪体格大小悬殊时进行本交的困难,避免疾病的传播,解决多次配种所需要的精液。另外,人工授精技术与繁殖控制技术相结合,如同期发情和诱发分娩,使猪群管理更加方便,有利于全进全出的  相似文献   

13.
<正>猪的人工授精优点诸多,如在自然交配的情况下,1头公猪一年最多能负担40头左右母猪的配种任务;采取人工授精,1头公猪一年能负担150~250头母猪的配种任务,这样不仅可以节  相似文献   

14.
种蛋受精率是种鸡场生产的核心,我场从1994年开始应用种鸡人工授精技术,经几年实践、探索我场人工授精的受精率已达95%,有时达98.5%。本文报告我场提高蛋鸡人工授精受精率的技术要点。1 种公鸡的营养 首先必须保证种公鸡的能量要求,一般不能低于1.24MJ/kg。其次是营养平衡,蛋白质为14%左右,钙、磷比例为2∶1。其他营养成份按种母鸡的营养标准配给,适当添加A、D3、E、B12等维生素。在采精过程中,发现精液量不足时,(尤其是夏季舍温超过35℃),一般采取调整营养,添加多维素,或者每周改喂1天种母鸡饲料等方法来补救。2 种公鸡的管理 2.1 …  相似文献   

15.
英国布特火鸡羽毛华丽 ,性情温和 ,体质健壮 ,适应性强 ,耐粗饲 ,生长速度快 ,是一种肉蛋兼用的大型禽类品种。其生长发育繁殖适应我国北方气候环境条件 ,饲养管理技术介绍如下。1 布特火鸡繁育1.1 人工授精种公鸡生长发育 6~ 7个月出现性行为 ,7~ 8个月可以配种。火鸡自然交配授精率低 ,仅占 40 %~ 5 0 %。其原因 ,一是火鸡生长速度快 ,一般达到配种月龄公鸡体重达 2 0kg左右。因体重较大 ,自然配种就显笨拙。二是公母鸡体重差异较大 ,配种能力差。三是公母鸡混养 ,种公鸡与母鸡日粮相同 ,种公鸡达不到所需营养水平 ,精液质量差。四…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养鸡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人工授精技术日趋成熟,笼养种鸡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对提高养殖效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鸡的人工授精是用人工方法将公鸡精液采出,经处理后,再用输精器将精液送人母鸡输卵管内,使母鸡卵子受精的过程。采用人工授精减少了公鸡的饲养量及费用,提高了经济效益。现将鸡人工授精具体操作过程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猪人工授精受胎率的高低受环境、饲养管理、精液品质、母猪发情鉴定、疾病和人工授精技术等多因素的影响。我镇开展猪人工授精工作多年,全镇有四个猪人工授精供精站,负责1.5万头可繁母猪的人工授精工作,但个别人工授精技术员操作存在受胎率偏低的问题。现就有关提高猪人工授精受胎率的技术措施与大家共同交流。1公猪的饲养与管理1.1合理饲养依据实际情况,对常年配种的公猪分别采取季节性加强饲养和一贯加强饲养,一年  相似文献   

18.
肉仔鸡向大体型发展,生长势靠双亲遗传,双亲必须具有高速发展的生长势。母鸡产蛋与体重呈负相关,这意味着最大生长势来自公鸡。因此在种鸡群中公母体重差距越来越大,朝着火鸡业那种形势发展。公母鸡间体重的拉大,给受精率带来付作用,有些人试图采用种鸡笼养进行人工受精解决这一问题。种鸡笼养人工授精固然有许多好处,象提高受精率,节约饲料;但纵观  相似文献   

19.
人工授精是用器械采取公畜的精液,再用器械把精液输入到发情母畜生殖道内,以代替公母畜自然交配的一种配种方法.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可以使优秀种公牛冷冻精液大面积推广,迅速提高后代的生产水平,避免牛群繁殖疾病的交叉传染,可防止各种疾病,提高供配种效率,降低牛群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20.
5 鸡配种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主要有自然交配与人工授精2种方法。自然交配有下列配种方式: 5.1 大群配种:系指公母鸡同群饲养,公母鸡按一定比例搭配,公鸡可随时与母鸡交配,优点是省工省事,种蛋受精率较高。 5.2 小间配种:指在一个配种小间,养8~15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