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为了研究肉鸡血清中盐酸克伦特罗残留消除规律,将100只商品肉鸡随机分为2组,从29日龄开始饲喂添加2种不同浓度的盐酸克伦特罗的饲料,采集不同时期的血液,分离血清,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盐酸克伦特罗在商品肉鸡体内吸收较快,饲喂第1天即可从血清中检出,用药期有2个药物残留高峰,分别是给药后的第5天和第21天;且随着饲喂剂量的增加,血清中药物的残留浓度增大。停药期盐酸克伦特罗在血清中残留浓度逐渐降低,前3 d降低较快,随着饲喂剂量的增加,消除的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2.
采用添加两种剂量(1、3 mg/kg)盐酸克伦特罗(clenbuterol,CL)的饲料饲喂29日龄肉鸡,采集不同时期肉鸡的血液、肝脏、肺脏、肾脏、脂肪和肌肉等组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测定,研究CL在组织中的残留消除规律.结果表明:CL在肉鸡体内吸收很快,饲喂后1 d即可从血清中检出,用药期有2个药物残留高峰;CL在各组织中的残留量有很大差异,在零停药期残留浓度的顺序为:肺脏>肝脏>肾脏>血清>脂肪>肌肉;CL易在血清、肺脏和肝脏中残留,且在肺脏和肝脏中代谢比较缓慢.  相似文献   

3.
张锦红  葛长荣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2):105-106,11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对饲喂含有不同浓度盐酸克伦特罗饲料(4、8、12 mg/kg)的猪体组织(肝脏、肾脏、肌肉)和血浆中盐酸克伦特罗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盐酸克伦特罗在猪体内的残留分布,探讨盐酸克伦特罗在血浆中的含量与猪体内组织的残留含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盐酸克伦特罗添加量与组织和血浆中残留量均呈线性相关关系;同一浓度的盐酸克伦特罗添加量,在猪组织和血浆中的残留量分布:肝脏>肾脏>肝脏>血浆;建立的血浆与组织间残留量的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克伦特罗在喂药期和休药期猪尿液和血液中残留规律和相关性进行了研究。选择10头健康猪(60~5.7kg)进行试验,在饲料中添加4mg/kg盐酸克伦特罗,连续饲喂15d后休药,参考NY/T468—2006方法标准监测喂药期和休药期尿样和血样中克伦特罗含量,研究其残留消除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克伦特罗在喂药期间猪尿液中平均含量为393μg/L~1131μg/L,血液中平均含量为6.8μg/L。22.1μg/L;停药后含量迅速下降,其中,19d后猪尿液中平均含量为2.19μg/L,猪血液中平均含量为0.49μg/L。同时尿液和血液中克伦特罗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喂药期相关系数为0.9385,休药期相关系数为0.9402。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连续两年对宁夏地区羊肉产品的监测,分析羊肉产品中主要β-受体激动剂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兽药的残留水平,评估羊肉中β-受体激动剂兽药的残留风险。结果表明: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的检出率分别为1.5%、12.3%、5.4%,在羊肉样品中残留范围分别是0.31~0.51μg/kg、0.32~1.29μg/kg和0.34~0.63μg/kg。宁夏羊肉阳性样品中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兽药残留的食品安全指数最小值为1.3×10-3,平均值为2.1×10-3,最大值为3.2×10-3,均远远小于1。表明宁夏羊肉中β-受体激动剂兽药残留对人们的健康不会造成危害,是安全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6.
丝兰皂甙对肉仔鸡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80羽AA肉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其他各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60 mg/kg、120 mg/kg和240 mg/kg丝兰皂甙,进行为期35 d的饲养试验。于试鸡21日龄和42日龄,采集每组鸡的粪便和大小肠食糜,测定其尿酸含量;每个重复随机选取2只鸡测定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和尿酸含量;进行消化代谢试验,测定各组鸡对粗蛋白的消化率。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60 mg/kg、120 mg/kg丝兰皂甙显著提高21日龄小肠食糜和粪便尿酸含量(P<0.05),240 mg/kg丝兰皂甙显著提高21日龄大肠食糜中尿酸含量(P<0.05);60 mg/kg、120 mg/kg丝兰皂甙降低42日龄小肠食糜尿酸含量(P<0.05),60 mg/kg丝兰皂甙降低42日龄大肠食糜尿酸含量(P<0.05)、240 mg/kg丝兰皂甙显著提高42日龄大肠食糜尿酸含量(P<0.05),60 mg/kg,240 mg/kg丝兰皂甙降低42日龄粪便中尿酸含量(P<0.05);120 mg/kg丝兰皂甙显著提高21日龄肉鸡血清中总蛋白和尿酸含量(P<0.05),60 mg/kg、240 mg/kg丝兰皂甙显著降低21日龄肉鸡血清中白蛋白含量(P<0.05);120 mg/kg、240 mg/kg丝兰皂甙显著降低42日龄肉鸡血清中总蛋白含量(P<0.05),240 mg/kg组显著升高肉鸡血清中白蛋白含量(P<0.05);添加丝兰皂甙组显著升高肉鸡血清中尿酸含量(P<0.05);添加丝兰皂甙显著提高肉鸡对粗蛋白的利用率(P<0.05),不同添加剂量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对沙丁胺醇、盐酸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3种β-兴奋剂在饲料中的提取方法及其检测的色谱条件、质谱条件进行了优化。样品经乙酸-甲醇提取,混合型阳离子交换SPE小柱净化后,采用HPLC-MS/MS检测分析。3种目标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005 mg/kg,定量限为0.02 mg/kg。加标回收率为70.2%~118.1%,5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7.6%~8.1%。本试验所建立的前处理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不仅节省了检测时间,同时获得较好的回收率和精密度,可用于饲料中沙丁胺醇、莱克多巴胺和盐酸克伦特罗残留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三聚氰胺在蛋白和蛋黄中的残留规律,用含不同剂量(10 mg/kg、50 mg/kg、100 mg/kg、500mg/kg、1 000 mg/kg)三聚氰胺的饲料饲喂蛋鸡,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摄食1 d、5 d和15 d时蛋白、蛋黄中三聚氰胺的残留。结果表明,饲料中三聚氰胺添加浓度越大,其在蛋黄和蛋白中的残留量也就越高。随着饲喂时间延长,三聚氰胺残留在蛋白、蛋黄中都相应升高,但主要分布在蛋白中,第1 d时,最低剂量组蛋黄中没有检出三聚氰胺,第15 d,最高剂量组蛋白中的三聚氰胺残留量最大,为14.784 mg/kg。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张军民研究员的研究团队自2012年以来一直致力于β——受体激动剂(俗称"瘦肉精",为一类物质)在肉牛体内代谢残留规律的研究,目前已完成盐酸克洛特罗在肉牛体内代谢残留规律研究和莱克多巴胺肉牛药代动力学、残留及消除规律研究,并有了两个突破性的发现。(1)研究结构表明,停药早期盐酸克伦特罗在尿液和血液中的残留呈下降趋势,而毛发中的残留却  相似文献   

10.
刘彩云  周围  毕阳  魏晋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178-5179
对饲料中盐酸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的液质联用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0.5%钨酸∶甲醇(80∶20)提取试样中的盐酸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用Oasis MCX小柱净化,4 mmol/L乙酸胺溶液∶乙腈(80∶20)为流动相,用PDA检测器分离测定。盐酸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的检测限分别为1.05μg/kg和1.37μg/kg,平均回收率为89.7%和84.4%。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用于测定饲料中盐酸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猪尿液中盐酸克伦特罗(CL)残留的GC-MS检测方法,并对自主研制的CL残留快速检测免疫金标试纸条(CL-Strip)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GC-MS的检测限为0.5ng/ml,CL-Strip的检测限为1.0ng/ml:CL-Strip与GC-MS两者的加标测定实验结果完全一致;用CL-Strip检测出的100份阴性尿样和18份阳性尿样,与GC-MS检测结果完全一致.说明CL-Strip与GC-MS同样灵敏、准确、稳定,由于CL-Strip具有简便、直观、快速、敏感、特异、准确等优点,建议在CL残留快速检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4-香豆酰辅酶A 连接酶(4-coumarate: coenzyme A ligase,4CL)是木质素合成中的关键酶,根据植物中 4CL 保守序列设计引物,以尾叶桉GLU4 嫩茎为材料克隆到其4CL 基因,命名为Eu4CL。该基因gDNA 长5 534 bp, cDNA 长1 640 bp,CDS 区编码544 个氨基酸。Eu4CL 核酸序列与GenBank 已登录的桉属植物4CL 基因同源性达到 98%,与毛竹等其他科属植物4CL 的同源性达77%以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经比对发现具有完整4CL 结构域及 AMP 结合位点、CoA 结合位点,与土肉桂等植物中4CL 基因编码序列同源性也在79%以上,确定为4CL 基因。对 Eu4CL 编码蛋白序列理化性质及结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MEGA 软件对基因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采用 pQE30/M15 系统对Eu4CL 进行原核表达,重组质粒成功表达目的蛋白,分子量约60 ku。本研究从尾叶桉GLU4 中克 隆得到Eu4CL 基因并原核表达,为该基因的酶学分析以及利用该基因转化调控尾叶桉木质素合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1984年用20只公鸡进行了硒(Se)对睾酮影响的研究。实验组饲喂含0.0200ppm Se的低硒日粮,对照组饲喂含0.2520ppm Se的补硒日粮。在171和181日龄时,血硒和羽硒含量如下:实验组为0.0935±0.0034和0.0240±0.0390,对照组为0.2450±0.0083和0.4320±0.0410。肾硒和睾硒含量:实验组为0.6080±0.0246和1.0504±0.0696,对照组为1.5310±0.2281和1.5787±0.1932。除睾丸外,血液中、羽毛中和肾脏中的硒含量随日粮中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两组间,血硒含量差异非常显著(P<0.002),羽硒、肾硒含量差异均显著(P<0.05)。但是,睾硒含量差异不显著(P>0.20)。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血浆中的睾酮含量,实验组与对照组测定值(毫微克/毫升)分别是1.3600±0.1100和1.3000±0.0850,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证明硒缺乏时对睾酮分泌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1984年,用20只母鸡进行了硒(Se)对孕酮和雌二醇影响的研究。实验组饲喂含0.02ppm Se的低硒日粮。对照组饲喂含0.252ppmSe的补硒日粮。血液中和羽毛中硒含量随日粮中的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两组间血硒和羽硒含量差异都非常显著(p<0.001)。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血浆中的孕酮和雌二醇的含量,两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5;p>0.05)。由此,作者认为,硒对孕酮和雌二醇的分泌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羽毛精液肥在南方果蔬生产上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蜜柚、枇杷和西红柿3种果蔬喷施羽毛精和磷酸二氢钾的肥效试验结果表明:以喷施300倍液羽毛精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产量分别达22020、3852和72900kg/hm2,分别比清水对照增产9.9%、8.8%和6.2%,分别增收2340、384和2375元/hm2。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饲粮中镁对新杨黑羽蛋鸡鸡蛋暗斑形成和蛋壳微生物组成的影响,选取35周龄、所产鸡蛋易发暗斑的新杨黑羽蛋鸡48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6只(单笼饲养),分别饲喂镁浓度为843.55(A)、2 009.80(B)和3 206.05 (C) mg·kg-1的试验饲粮,为期5周,检测鸡蛋暗斑、鸡蛋品质、蛋壳微生物的差异。结果表明,与B和C处理相比,A处理鸡蛋的暗斑等级极显著降低(P<0.01),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均显著提高(P<0.05)。通过16S rDNA测序,在蛋壳表面共检测到969个OTUs,其中,A、B、C处理分别检测到670、787、848个OTUs;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微生物OTU类别数增加;1级暗斑等级的OTU类别数极显著低于暗斑等级较高的鸡蛋(P<0.01)。综上述所,饲粮中较低的镁浓度会减少鸡蛋暗斑,提高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  相似文献   

17.
采用72只6周龄京白雏鸡,随机分 A、B、C、D、E、F 六组,每组12只,公母各半。A组喂玉米-豆饼型基础日粮(含锌21.5ppm,含钙0.95%),其余各组分别补加1%钙、2%钙、27.5ppm 锌、27.5ppmp 锌+1% 钙、27.5ppm 锌+2% 钙,试期30天。试验结束,用原子吸收光度计测定了全血、羽毛、胫骨、肝、肾等组织中的钙、锌、铁、铜、锰等元素含量。结果表明,B、C、E、F 各试组鸡组织中锌含量明显低于 D、人组,全血和肝 Cu/zn 比值明显升高,羽毛中铁、铜、锰和骨中铜明显升高,而肾中铜和锰明显降低.体增重 D 组效果显著,饲料报酬高,其余各试组随日粮中钙含量的增加体增重缓慢。  相似文献   

18.
乙酰甲喹在美洲鳗鲡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残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葳  刘文静 《福建农业学报》2016,(10):1028-1033
在水温(25±1)℃条件下,分别采用口灌和浸浴的给药方式,以120mg·kg~(-1)的单剂量混饲口灌及5mg·L~(-1)浸浴18h给予乙酰甲喹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肌肉、肝脏及肾脏中的药物浓度,研究不同给药方式下乙酰甲喹在美洲鳗鲡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残留情况。结果表明:乙酰甲喹原药在美洲鳗鲡体内吸收良好、代谢快、体内残留少。口灌给药后,血浆中药物浓度达峰时间T_(max)为0.75h,达峰质量浓度C_(max)为4 115μg·L~(-1),消除相半衰期T_(1/2)为7.40h,总体消除率CL/F为41.89L·kg~(-1)·h~(-1),72h后血浆、肌肉、肝脏及肾脏中几乎检测不到原药;浸浴给药血浆中药物浓度于0.25h达峰,达峰质量浓度C_(max)为435.6μg·L~(-1),消除相半衰期T_(1/2)为0.26h,总体消除率CL/F为1.241L·kg~(-1)·h~(-1),2.5h后各组织中几乎检测不到原药。2种方式给药乙酰甲喹在美洲鳗鲡血浆中分布均符合药动学一室开放模型。  相似文献   

19.
卷羽鸡毛囊发育规律及卷羽候选基因KRT75遗传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卷羽鸡卷羽弯曲过程、结构特点、卷羽毛囊发育规律和卷羽候选基因KRT75序列特征及其在卷羽毛囊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方法】通过对360只卷羽鸡从1日龄到300日龄卷羽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了解其羽毛出壳后弯卷过程;制作成年卷羽和片羽羽毛切片,了解卷羽羽轴、羽枝、羽小枝、羽小钩显微结构特点;对卷羽鸡和片羽鸡胚胎期8-19 d皮肤毛囊制作石蜡切片,阐明卷羽毛囊发生过程,分析卷羽和片羽毛囊发育异同;分别提取13胚龄卷羽和片羽鸡皮肤RNA,反转录为cDNA,连接pMD™ 18-T 载体,将连接产物加入DH5α感受态细胞中,转化涂板,挑取白色菌落摇菌后PCR鉴定,阳性菌液送测序,同时随机抽取15只300日龄片羽鸡和15只卷羽鸡,翅下静脉采血,血液基因组柱式小量提取试剂盒提取DNA,PCR产物纯化后测序,采用DNAMAN软件比对分析KRT75基因的遗传特征;分别提取卷羽和片羽胚胎期E 8-E 17d皮肤RNA,反转录成cDNA,根据SYBR试剂盒操作说明荧光定量KRT75基因在卷羽和片羽整个毛囊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卷羽鸡初生绒羽弯曲明显,以后逐渐弯曲,在第一次换羽结束时(约6周龄左右)全身羽毛显著弯曲;卷羽羽轴向外翻卷,羽小枝上着生羽钩,但羽小枝之间不能相互勾连形成闭合羽片;卷羽毛囊发育从胚胎期第8天开始到第16天结束,整个过程类似于片羽毛囊发育,卷羽毛囊在胚胎期第8-16天完成,整个过程和片羽毛囊发育过程基本相似,但在12-15胚龄卷羽毛囊髓质面积、羽小枝大小与片羽毛囊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在第12-14天,卷羽毛囊髓质面积要明显大于片羽,羽小枝板要明显小于片羽;卷羽鸡和片羽鸡KRT75基因CDS全长均为1 569bp,编码522个氨基酸,全序列没有发生69 bp的缺失突变,但在CDS区的3个SNP(954bp: T>C;967bp: T>C;978bp: C>T)可能是卷羽、片羽区别的分子标记;KRT75基因在片羽和卷羽中的表达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在片羽毛囊胚胎期E8-E17中表达量均很低,而在卷羽鸡12胚龄显著上调,且高表达量持续到15胚龄,16胚龄显著下调,其中在胚胎期第9、10、12-16天KRT75基因在卷羽中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片羽(P<0.01),KRT75基因可能在卷羽羽轴髓质和羽小枝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结论】初步研究表明卷羽鸡的卷羽并不是由于KRT75基因缺失突变引起,但KRT75可能与卷羽髓质和羽枝嵴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0.
梁田  鲁丹  周美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954-16955,17014
[目的]将微生物处理羽毛废弃物提供依据。[方法]在液态发酵羽毛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固态发酵羽毛可行性试验研究,并研究种龄、接种量、转速和发酵时间对发酵的影响。[结果]种龄、接种量、转速和发酵时间分别为12~14h、2ml、130r/min和5d时,发酵产物产量最高。[结论]固态发酵羽毛废弃物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