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施蔬菜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日益加重,已经成为制约设施蔬菜发展的限制因素。分析土壤次生盐渍化对蔬菜作物的影响和次生盐渍化的产生原因,阐述生产上预防和减缓次生盐渍化问题的实用措施。  相似文献   

2.
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阻碍设施蔬菜的生长发育,植物内生菌能够提高作物的抗逆性.该研究从次生盐渍化环境的番茄植株和根际土壤中筛选真菌,研究真菌发酵液对逆境下番茄种子发芽的影响.经分离纯化,从番茄植株和根际土壤中分别获得16株植物内生真菌和54株根际土壤真菌.利用不同浓度硝酸钙模拟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环境条件,其中75 mmol...  相似文献   

3.
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次生盐渍化是蔬菜保护地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土壤障碍因子。据笔者在陕西省泾阳县、三原县等地的调查,蔬菜保护地土壤的次生盐渍化现象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多数使用年限在3a以上的蔬菜保护地,土壤表层的含盐量均大于露地土壤,大棚土壤的含盐量在0.10%~0.38%,日光温室土壤的含盐量在0.15%~0.50%之间,蔬菜已不同程度地出现盐分浓度危害。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后还表现为土壤结构破坏,土壤板结。  相似文献   

4.
肥城蔬菜种植产业发展取得良好成果,但由于过量的肥水管理,使得蔬菜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次生盐渍化现象,其导致的后果会使土壤板结,给蔬菜生产健康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为了解决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实现肥城市蔬菜地的永续利用,本文主要对肥城市蔬菜地次生盐渍化状况调研展开分析,以此为提出有效的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改良措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山东省菜地特别是设施菜地,由于过量的肥水管理,保护地蔬菜不同程度的出现次生盐渍化现象,导致土壤板结,造成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呈现下降趋势。为摸清费县菜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发生程度,我们在全县菜地开展了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调研活动,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土壤改良试验示范,有效解决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保证费县菜地永续利用,蔬菜生产健康发展。现就费县土壤次生盐渍化调研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6.
<正>土壤盐渍化与次生盐渍化是当今世界土壤退化的主要问题之一[1],过量施用化肥及不合理的灌溉管理措施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等问题,从而导致蔬菜等作物产量、品质降低,不仅造成了水分和肥料的大量浪费,同时也产生了突出的生态与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的菜地特别是设施菜地,由于水肥管理不合理,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影响了全市蔬菜的产量和品质。为摸清青岛市菜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2016年4~8月,市土肥站组织开展了全市菜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调研活动,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土壤改良试验示范,有效解决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保证全市菜地持续利用及蔬菜生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设施蔬菜土壤次生盐渍化发生机理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设施蔬菜栽培过程中,土壤次生盐渍化是一种常见现象,对设施蔬菜栽培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不但会影响土壤质量,同时也会影响蔬菜质量,若不能及时有效处理,还会影响其产量。因此,对设施蔬菜土壤次生盐渍化发生机理进行研究,从而为土壤次生盐渍化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区蔬菜施肥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前北京地区蔬菜施肥中氮,磷,钾养分比例不协调,土壤养分收支不平衡,氮,磷盈余而钾不足,这不仅造成蔬菜品质的下降和对环境的污染。也使菜地发生次生盐渍化,并使蔬菜易发生病害,采用土壤诊断与植株诊断相结合的平衡施肥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文章提出了今后蔬菜施肥中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肥方式对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及蕹菜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缓解蔬菜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通过添加土壤改良剂(微生物菌肥和稻糠菌基质肥),并在土壤中选种蕹菜,探讨土壤改良剂对次生盐渍化土壤理化性质及蕹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稻糠菌基质肥处理与对照不施任何肥料和改良剂处理相比,土壤硝酸盐含量降幅高达26.68%,土壤容重降幅可达21.01%,孔隙度可增加38.38%;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有效磷等的含量分别增加20.68%、43.56%、22.17%、21.60%,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施用微生物菌肥和稻糠菌基质肥均能促进蕹菜植株生长,提升蕹菜产量与品质,施用稻糠菌基质肥处理收益增幅可达35.35%。由此可见,稻糠菌基质肥和微生物菌肥均能有效改良次生盐渍化土壤,稻糠菌基质肥效果更佳,可在设施蔬菜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迅猛发展,温室大棚蔬菜、水果、花卉等栽培面积不断得到扩大,然而,带来的问题确是:农作物重茬的面积也不断在增加,造成土壤恶化,随着土壤次生盐的不断积累,盐渍化日趋严重,导致生产的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产量低下,质量较差。为了解决温室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农牧局农业技术人员经过反复多次进行试验示范,总结出了温室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综合治理技术,并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使温室大棚土壤盐渍化程度大大降低,实现了果菜生产可持续发展,蔬菜和水果的产量、质量以及产品的经济效益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有关调查资料表明,我国蔬菜保护地土壤的次生盐渍化现象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多数使用年限在3年以上的蔬菜保护地土壤表层的盐分含量均大于露地土壤表层的盐分含量,大棚土壤的含盐量在0.1%~0.38%,日光温室土壤的含盐量在0.15%~0.5%.蔬菜已不同程度地出现盐分浓度为害。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后还表现为土壤结构破坏、板结,拉秧以后,在干燥的土壤表面可以看到较坚硬的盐化层,通气和透气能力降低。蔬菜缓苗慢,容易发生烂根和枯萎病等。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山东省威海市设施菜地由于过量的肥水管理,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壤板结等障碍因素形成,造成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呈现下降趋势。为摸清设施菜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以便更好地指导全市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威海市土壤肥料工作站从5月中旬开始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全市设施菜地土壤次生盐渍化进行了调研。调研方法与内容调查密度布置按照2000亩左右布置一个调查点,密度大小主要考虑蔬菜种植年限、盐渍化程度及代表性。本次调研共采集土样83个,其中日光温室16个,  相似文献   

14.
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特征及其对蔬菜作物的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盐分积累特点、盐分离子组成及其与土壤溶液的关系,分析了盐渍化对蔬菜作物危害程度的影响因素,探讨了盐渍化对蔬菜作物的危害机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保护地蔬菜不同程度的出现次生盐渍化现象,多年来笔者对山东省临沭县蔬菜种植进行了调研。本文就针对此现象进行我国土壤次生盐渍化调研,分析总结,以及今后科学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鹿泉区蔬菜种植以温室大棚和露地菜为主,当前无论是日光温室蔬菜还是露地菜由于连年种植,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发生程度越来越重。常年大量使用化肥和浇水必冲肥的管理方式是导致次生盐渍化产生的根本原因。生产者往往不重视土壤与耕作方式的改良,导致投入逐年增加而收益并未同步提高反而下降。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土壤持续供给养分能力不足,产量明显下降,产品品质低劣,作物生育期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辽宁省的保护地种植面积逐渐增加。与此同时,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问题也日渐显现,已经成为制约保护地种植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笔者结合实际工作,对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田间表现进行分析,并对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治措施进行总结,以期为广大农户提供参考。一、基本情况太和区地处锦州市郊,蔬菜生产面积5.2万亩,保护地蔬菜3.0万亩。保护地生产已经有20年以上的时间,由于  相似文献   

18.
肥害主要原因是偏施和过量施用化肥,使土壤产生盐渍化,从而抑制了蔬菜根系发育,削弱了对水、肥吸收的功能;由于土壤溶液浓度过大,蔬菜植株体发生反渗透现象,导致生理萎蔫或者叶缘枯焦;产生有毒气体危害,并引发蔬菜缺素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杭州市郊大棚蔬菜地土壤的调查分析,阐明了其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成因、危害,盐渍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以期对其土壤脱盐以及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次生盐渍化设施土壤可溶性盐含量对小青菜种子出苗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可溶性盐含量较低(4.12g·kg~(-1))时,小青菜种子出苗率不受影响,地上部生长正常;随含盐量进一步增加,小青菜出苗率逐渐降低,地上部生长量、根系特征参数包括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等显著下降;当含盐量达到14.98g·kg~(-1)时,小青不出苗。设施次生盐渍化土壤中较高的土壤硝酸盐含量(1 623mg·kg~(-1))虽对小青菜地上部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小,但植株体内积累的NO_3~-含量较高(7 810mg·kg~(-1)),严重超出我国食用蔬菜允许的硝酸盐卫生标准。在本试验盆栽条件下,实现蔬菜安全生产的次生盐渍化设施土壤硝酸盐含量宜控制在429mg·kg~(-1)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