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解剖组织学、体视学方法及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半血野牦牛,横交半血野牦牛和家牦牛6~24月龄公牛睾丸组织进行了超微结构形态学观察,组织定量学参数、乳酸脱氢同工酶(LDH)及LDH-x活性及百分含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半血野牦牛、横交半血野牦牛和家牦牛睾丸组织的超微结构、生殖细胞发育程度相似.12月龄时公牛精细胞开始分化,第一批精子生成,睾丸开始迅速生长,应为牦公牛的初情期.睾丸的重量和曲细精管、生殖上皮的体积密度及生精上皮高度随月龄增长而逐渐增加和变厚.曲细精管的空腔体积密度及间质组织的体积密度随月龄增长而逐渐减小,睾丸和附睾LDH同工酶随月龄增长和睾丸组织生殖细胞发育,活性分布规律和电泳图谱特征表现出明显组织器官特异性.24月龄时,睾丸和附睾6条带俱全.LDH-x位于LDH4及LDH5之间,标志着牦公牛性成熟开始和睾丸发育及精子生成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2.
牦牛睾丸附睾LDH同工酶表达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比色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6、12、18、24月龄半血野牦牛,横交半血野牦牛和家牦牛睾丸、附睾组织LDH同工酶活性及谱带表达进行测析。结果表明,睾丸、附睾LDH在相同月龄其表达模式不同,6月龄睾丸LDH有四条酶谱,活性百分率依次(LDH1〉LDH3〉LDH2〉LDH4)附睾只有三条酶谱(LDH1〉LDH2〉LDH3);到12、18月龄时,睾丸LDH有五条酶谱(LDH1〉LDH3〉LDH4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从12头黄牛睾丸组织、3头附睾组织和3头精液匀浆液,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区分LDH同工酶及LDH-X酶谱和扫描测定其百分含量。LDF-X带是用65℃20分钟热处理样品、黄牛、马、绵羊血清以及牦牛、猪、狗睾丸组织和精液同步电泳确定黄牛LDH-X带在LDH_4和LDH_5之间,并紧靠LDH_5。  相似文献   

4.
旨在研究公山羊β防御素124(Goat beta-defensin 124,gDB 124)的表达谱及其蛋白在繁殖器官中的分布特点。采集1周龄、2~6月龄公羊各3只(体重相近)睾丸和附睾,以及18月龄公山羊睾丸、附睾头、附睾体、附睾尾、心、肝、脾、肺、肾和背最长肌组织。用qRT-PCR分析gDB124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分析睾丸、附睾头、附睾体和附睾尾gDB 124分布特点。结果显示:除背最长肌中无表达外,gDB124mRNA在18月龄公山羊睾丸、附睾头、附睾体、附睾尾、心、肝、脾、肺和肾组织均有表达,且附睾头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睾丸gDB124mRNA表达量6月龄时显著高于其他月龄;附睾头、附睾体和附睾尾gDB124mRNA表达量随月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1周龄公山羊睾丸和附睾gDB124mRNA表达量不存在显著差异,3、4、5、6、18月龄时附睾头gDB124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睾丸、附睾体和附睾尾(P0.05);免疫荧光定位技术分析显示:gDB 124在公山羊睾丸和附睾中均有分布,但主要是在附睾头上皮细胞中。根据荧光信号强度gDB 124的表达量顺序:附睾头附睾体附睾尾睾丸,该结果与qRT-PCR分析结果相一致。公山羊gDB124mRNA表达具有明显组织特异性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东方田鼠的深入研究及鼠害防治提供基础的生理生化指标依据,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的方法对东北林区东方田鼠的心脏、肝脏、肾脏、骨骼肌、脑、睾丸6种器官组织中的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进行分离、分析。结果表明:东方田鼠心脏、肾脏、骨骼肌、脑、睾丸5种器官组织中均有LDH1~LDH5的5条谱带出现,而在肝脏中只出现1条谱带为LDH5,在心脏、肾脏、骨骼肌、睾丸4种器官组织中均有亚带出现,6种器官组织中的LDH同工酶活性不同;在东方田鼠心脏、肝脏、肾脏、骨骼肌、脑、睾丸6种器官组织中的SOD同工酶中共分离出SOD1~SOD18的18条谱带,其中SOD4、SOD9、SOD14、SOD154条谱带为6种器官组织中共有谱带,且SOD15谱带在6种器官组织中活性最强。2种同工酶在6种器官组织中的谱带分布及酶活性存在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文中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等电聚焦电泳方法分离中国家牦牛和野牦牛的血清LDH同工酶,测定其LDH总活力及各同工酶的相对百分含量,研究其作用pH区限、热稳定性和对尿素变性剂的抗力.实验结果发现2牛LDH同工酶对变性因子都有较强的抗性;野牦牛血清LDH活性比家牦牛高得多,各同工酶在单位时间内的活力表现各不相同,差异极显著.可以认为牦牛LDH同工酶的独有特性是其对恶劣生境之非凡适应力的一个内在生化因子,引进野牦牛血缘无疑是家牦牛复壮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不同海拔牦牛骨骼肌代谢关键酶的含量及其酶活性,本试验选取3个海拔高度(4 200、3 200和1 900 m)的牦牛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低海拔牦牛作为对照,运用电镜技术观测牦牛骨骼肌的线粒体相关指标,运用ELISA方法测定骨骼肌代谢关键酶乳酸脱氢酶(LDH)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含量、酶活性和LDH同工酶类型。结果显示,随海拔升高,肌红蛋白(Mb)和有氧代谢关键酶SDH含量和酶活性逐渐增强,中海拔和高海拔牦牛的Mb含量和SDH酶活性均高于低海拔牦牛且差异显著(P<0.05),高海拔牦牛SDH含量大于低海拔牦牛且差异显著(P<0.05);随海拔升高,无氧代谢关键酶LDH含量和酶活性逐渐降低,中海拔和高海拔牦牛LDH含量和酶活性均低于低海拔牦牛且差异显著(P<0.05);3个不同海拔牦牛5种LDH同工酶中LDH5占比最高,随着海拔升高,LDH1、LDH2、LDH4和LDH5含量逐渐下降,中海拔和高海拔牦牛LDH1和LDH2含量均低于低海拔牦牛且差异显著(P<0.05),高海拔牦牛LDH4和LDH5含量均低于低海拔牦牛且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8.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离牦牛血清LDH同工酶并对之作理化分析,发现它具有H型亚基占相对优势的酶谱分布特征,各同工酶在单位时间内的活力、作用pH区限、热稳定性及对尿素变性剂的抗力显著不同,对4种牛血清LDH的活力测定结果表明,野牦牛的总活力和比活力最大,而犏牛,黄牛和牦牛最低.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瓦氏微量呼吸测压法,对头胎的初生、3月龄和6月龄家牦牛、横交半血野牦牛和半血野牦牛的肝、肾、心和肺脏的组织呼吸代谢强度进行了测定.同时,对试畜肺的组织学和肺泡透射电镜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测定牦牛的组织呼吸代谢强度,可以反映其对高原少氧生态环境的适应特性.牦牛肝脏的组织呼吸代谢强度比其它组织高,各组织呼吸代谢强度和时间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指数曲线回归方程y=aebt,肝脏的组织呼吸代谢强度可作为牦牛组织呼吸代谢的重要指标之一.横交半血野牦牛各组织呼吸代谢强度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家牦牛即横交半血野牦牛,有低的组织呼吸代谢率,表明横交半血野牦牛比家牦牛更能适应高原少氧的生态环境.牦牛组织呼吸代谢强度3月龄前弱,3月龄至6月龄随月龄增加而明显增强.肺组织结构研究表明牦牛肺泡的气-血屏障系统处于开放或半开放状态,是牦牛世代生活在高原少氧生态环境中所形成的独具而完备的组织结构,横交半血野牦牛肺泡直径比家牦牛大,肺泡壁厚度比家牦牛薄,单位肺组织断面上肺泡所占比例和肺细动脉管壁厚度百分数比家牦牛高,这些都有利于横交半血野牦牛在高原少氧条件下增加气体交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野牦牛杂交复壮家牦牛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进野牦牛冻精和野血牦牛,改良当地牦牛所生产的野血后代,均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文章以野牦牛和家牦牛杂交后代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杂种牦牛和家牦牛公牛初生重、6月龄、18月龄、28月龄体重和体尺,同时进行了屠宰试验.结果1/2野血牦牛、1/4野血牦牛初生重、6月龄、18月龄和28月龄体重均极显著高于同龄家牦牛(P<0.01);6月龄、18月龄、28月龄体尺指标也是杂交牛极显著高于家牦牛(P<0.01);屠宰试验结果表明,18月龄、28月龄1/2野血牦牛和1/4野血牦牛比同龄家牦牛分别多产肉16.62 kg、24.70 kg和11.45kg、13.70 kg,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小兴安岭地区不同季节东北林蛙消化系统中食道、胃、肠道和肝脏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的分布情况和活性,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对其进行分离分析。结果表明:东北林蛙消化系统4种器官组织中LDH同工酶共分离出电泳迁移率为0.299~0.153,基因型为C’4、CC’3、C2C’2、C3C’、C4、AB2C、B4、B’4、A2C2、A2B2、A2B’2、A3B、A4的LDH1~LDH13的13条谱带。4种器官组织在不同季节分离出的谱带数不同,在春季食道、胃、肠道和肝脏中均分离出11条谱带,夏季分别分离出10,10,11,9条谱带,秋季分别分离出4,4,5,5条谱带,冬季分别分离出7,6,6,6条谱带。电泳迁移率为0.255,0.242的LDH6和LDH7为冬季特有谱带。各组织中LDH13活性均最强。LDH同工酶的分布和活性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在不同季节的各组织器官中的表达程度不同,呈现多态性,具有季节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罗斯及印第安河鸡在胚胎第3d的混合胚中出现LDH_(1~3)3种同工酶(3条区带,梯度凝胶电泳),或LDH_(1~4)4种同工酶(6~7条区带,等电聚焦电泳);第7d检出心肌、胸肌和脑的5种同工酶(LDH_(1~5),5~7条区带);第12d检出肝脏的LDH_(1~5)5种同工酶(8或15条区带).组织LDH同工酶区带数随发育过程明显增多,同种鸡同一组织不同发育时期的LDH同工酶活性变化相差显著或极显著.在相同发育时期,印第安河鸡胸肌和肝脏的LDH_1相对活性均明显高于罗斯鸡(P<0.01).两种鸡心肌、胸肌、肝和脑组织LDH同工酶的等电点主要分布在pH6.0~8.2内.  相似文献   

13.
研究采用聚丙烯酰胺双面垂直板不连续电泳法对298头牦牛(其中大通牛场家牦牛133头,半血野牦牛131头,野牦牛2头,山丹军马场牦犊牛30头)的血清白蛋白,运铁蛋白,血红蛋白,α-淀粉酶、酯酶及碱性磷酸酶等6个血液蛋白多态性位点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各类型牦牛血清白蛋白、运铁蛋白、血红蛋白、α-淀粉酶成年个体之间无差异,故为单态.②犊牦牛血红蛋白和成年牦牛之间差异较大,反映了个体发育过程中基因的表达与调控.1~3月龄犊牛有4种类型Hb,较成年牦牛多了2条泳动快的带,分别为HbF1和HbF2.牦牛出生后,HbF2先消失F1后消失,表明个体发育过程中,HbF1、HbF2基因的表达先后被抑制,HbF2被完全抑制,HbF1基因仍有部分表达,表现在成年牛Hb电泳谱型上HBF1位置仍有一条浅带,而HbF2则完全消失.③酯酶和碱性磷酸酶位点存在多态现象,碱性磷酸酶依其电泳图谱上有无A带分为A型和O型2种,在60头牛中,A型有3头,O型57头,分别占5%和95%.由于酯酶是催化酯类化合物水解的酶系而非单一的一种酶,依其电泳行为和染色行为在电泳图谱上可分3个区域,1区(阴极)由3~5条带组成,Rf值在0.3~0.45之间,染色呈紫黑色,2、3两带为强带,但少数牛6、7、8三条带为强带,各带的泳动率也和正常牛不同,为稀有类型.3区(阳极区)1~2条细带组成,Rf值在0.45~0.55之间,染色为红色,出现在少数牛中.根据带数和谱型可将牦牛划分为11种类型,家牦牛和半血野牦牛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棕黑锦蛇雌雄个体不同器官/组织同工酶,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方法对棕黑锦蛇心脏、肝脏、肾脏、肌肉、大脑、肺脏、睾丸7种器官/组织(雌性6种)中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酯酶(EST)进行分离、分析。结果表明:棕黑锦蛇不同组织中共分离出LDH1~LDH5、电泳迁移率为0.129~0.291的5条谱带,共分离出SOD1~SOD13、电泳迁移率为0.093~0.954的13条谱带,共分离出EST1~EST9、电泳迁移率为0.121~0.595的9条谱带。各种器官/组织中,心脏中LDH同工酶活力最强,肝脏中SOD同工酶活力最强,肾脏中EST同工酶活力最强。棕黑锦蛇雌雄个体之间及同一个体、不同器官/组织之间同工酶谱带分布和酶的活性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附睾视黄酸结合蛋白5(Lcn 5)mRNA在公山羊体组织及不同月龄附睾中的表达特性,及其在睾丸、附睾和精子中的定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18种组织和不同月龄附睾Lcn5mRNA表达规律;利用蛋白印迹技术对成年公羊睾丸和附睾Lcn 5蛋白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对5月龄公羊睾丸和附睾Lcn 5进行定位,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对精子Lcn 5进行定位。Lcn5mRNA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性腺中的表达量最高,附睾头附睾尾附睾体睾丸;在5月龄前附睾的Lcn5mRNA表达量随月龄逐渐升高,5月龄时达到最高,随后又逐渐降低。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Lcn 5蛋白表达量:附睾头附睾尾附睾体睾丸,支持了Lcn5mRNA定量的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5月龄山羊在附睾管壁的柱状细胞、纤毛细胞检测到较强Lcn 5蛋白表达的阳性信号,附睾尾管腔检测到较强的阳性信号。在睾丸各级生精细胞中也检测到了微弱阳性信号。Lcn 5蛋白包裹在精子头部顶体帽上。Lcn5在山羊附睾中高度表达,其表达具有时空特异性,推测其在精子成熟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生物学功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旨在研究雄性山羊主要繁殖器官中PRM1mRNA表达特性,分析精子PRM1mRNA表达与精液品质参数的相关性。本研究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PRM1mRNA表达规律,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对睾丸中PRM1蛋白进行定位,并应用GraphPad Prism 5软件分析精子PRM1mRNA表达量与精液品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PRM1mRNA在睾丸中高度表达,其次是附睾,睾丸中PRM1mRNA表达量是附睾头的247倍,附睾头显著高于附睾体和尾(P0.05),在剩余其他组织中微量表达。在周岁之前,睾丸中PRM1mRNA表达量随着月龄增加而增加,12月龄的表达量显著高于9月龄的表达量(P0.05),9月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低月龄的表达量(P0.05)。精子PRM1mRNA的表达量与精子活力(R2=0.586 0,P=0.000 5)、精子密度(R2=0.442 2,P=0.004 9)呈显著正相关。山羊PRM1在长形精子细胞和精子细胞中表达,睾丸其他生精细胞及间质细胞中无表达。山羊PRM1mRNA表达具有时空表达特性,PRM1mRNA表达量可以作为评价公羊繁殖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叶尔羌高原鳅同工酶表达的组织差异性和基因位点表达特征,试验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养殖和野生个体的心脏、肌肉、肝脏和肾脏4种组织器官的乳酸脱氢酶(LDH)、酯酶(EST)和苹果酸脱氢酶(MDH)进行分离、分析。结果表明:叶尔羌高原鳅LDH由2个基因位点编码,4种组织器官中共检测到3条酶带,组织差异性不明显;EST由3个基因位点编码,4种组织器官中共检测到7条酶带,其中EST-1a和EST-3b为各组织器官共有酶带,具有明显的组织差异性;MDH的S-MDH和M-MDH型同工酶在各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4种组织器官中共检测到5条酶带,但酶带分布具有明显的组织差异性。根据酶谱特征对其种质鉴定进行了分析发现,叶尔羌高原鳅同工酶具有自属的一套同工酶系统特征。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半血野牦牛,横交一世代牦牛及家牦牛血液红细胞中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简称Cu Zn-SOD)、过氧化氢酶(简称CAT)二种抗氧化酶的活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半血野牦牛、横交一世代牦牛两种酶的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薯高于家牦牛,半血野牦牛和横交一世代牦牛之间、同一类型不同性别牦牛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并对抗氧化酶活性与牦牛抗逆性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酶是催化代谢途径的高效活性基因产物,应激环境和遗传基础的不同导致同工酶结构或活性差异,使不同组织和发育阶段的酶种类和活性表现特异性变化。采用生化分析试验技术和PAGE分析鹅细小病毒(GPV)感染雏鹅氧化/脱氢酶(LDH、ADH、POD、CAT)的活性及同工酶特征变异,结果表明,GPV感染雏鹅的脑、心脏、脾脏组织新出现1条POD同工酶谱带,肺脏组织消失1条同工酶谱带;GPV感染雏鹅的肝脏、脾脏组织分别缺失慢区3条和1条CAT同工酶谱带;GPV感染雏鹅组织器官的LDH和ADH同工酶仅显示1~2个慢区带,肺脏缺失1条慢区ADH同工酶谱带,ADH活性降低了13.61%~61.08%,心脏增高1.2倍;POD、CAT、LDH活性分别增强1.2~6、1.5~3.5、2~2.5倍,而脑、肺脏的CAT活性降低了40.29%和94.68%,心脏、肺脏的LDH活性降低了75.93%和91.81%。提示氧化/脱氢酶产生的广泛变异是GPV感染应激与宿主氧化/脱氢酶基因表达的互作效应,其酶的谱型、活性等生化特征变异,直接或间接调控代谢途径、影响生理机能及病理性能,敏感的氧化/脱氢酶是研究病毒基因型与宿主遗传易感性互作病理学机制的有效标记物。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家族(GPxs)在山羊不同组织表达的特异性及在睾丸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特性.采用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太行青山羊公羊各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睾丸GPxs mRNA的表达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GPxl、GPx3、GPx4和GPx7在各组织广泛表达,其表达量由高到低的顺序:GPx1是肝脏>肺脏>心脏>睾丸、脾脏>肾脏>背最长肌,肝脏GPxl mRNA表达量是肌肉组织的6.7倍;GPx3是肾脏>心脏>肝脏、睾丸>脾脏、肺脏、背最长肌,肾脏GPx3 mRNA表达量分别是肝脏和肺脏表达量的12和24倍;GPx4是睾丸>心脏>肾脏、肝脏、肺脏>脾脏、背最长肌,睾丸GPx4 mRNA表达量分别是肝脏和肌肉的21和137倍;GPx7是肝脏>脾脏、肺脏、背最长肌>心脏>肾脏、睾丸.GPx5和GPx6仅在睾丸和附睾中表达,且GPx5在附睾头中的表达是睾丸的114倍;睾丸中GPx3表达量随日龄增加而降低,GPxl和GPx4表达量随日龄增加而增加,GPx5在90 d开始表达且直接到达高峰平台,GPx6和GPx7在60 d开始表达,90 d到高峰平台,而后其表达量降低.山羊GPxs mRNA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山羊睾丸中GPxs mRNA表达具有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