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利用直升飞机在林间喷洒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并采用诱捕器监测松褐天牛和褐梗天牛的虫口密度。结果表明,在喷药后2 d,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对松褐天牛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效分别为96%和95.09%,对褐梗天牛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效分别为70.97%和67.34%;喷药后连续观察32 d,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对松褐天牛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效始终高于90%和86.75%,波动不大,且曲线接近直线,而对褐梗天牛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效低于松褐天牛,曲线呈波动状态。说明用直升飞机在林间喷洒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对松褐天牛的防效比对褐梗天牛的速效性强,防效好。  相似文献   

2.
选取马尾松纯林(立地、林相、树龄、海拔等基本一致)、松墨天牛虫口密度相当的区域,分别用直升飞机带状(均为50 m)间隔喷洒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和高效引诱触杀微囊剂ITK-1,同时设置空白对照,比较两种药剂对松墨天牛成虫的引诱效果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高效引诱触杀微囊剂ITK-1对松墨天牛成虫具有引诱作用和用药量少、降低对环境污染与破坏等特点,在应用于大面积飞机防治松墨天牛成虫时具有明显优势和应用潜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直升飞机空中喷雾结合林间高效诱捕器监测技术,研究了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和高效引诱触杀微囊剂ITK-1对松墨天牛成虫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天牛羽化高峰期前后开展2次飞机防治,可有效减少林间天牛虫口数量,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松材线虫病疫情传播的风险;在林间带状喷洒(间隔100 m)高效引诱触杀微囊剂ITK-1和均匀喷洒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相同剂量(1500 mL·hm-2),两种药剂飞机防治区的天牛年诱捕总量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区诱捕总量,防治效果分别在75.59%~78.69%和40.28%~88.84%之间.综合分析发现,在总用药量减半的情况下ITK-1能够取得与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同等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高效引诱触杀微囊剂ITK-1可作为松材线虫病媒介昆虫化学防控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4.
以诱捕到的松褐天牛成虫总数来测定8%氯氰菊酯触破式微囊悬浮剂(绿雷二代)和3%噻虫啉缓释型微囊悬浮剂防治对松褐天牛的飞机防治效果.结果表明:8%氯氰菊酯触破式微囊悬浮剂和3%噻虫啉缓释型微囊悬浮剂都对松褐天牛有较强的毒力,但8%氯氰菊酯触破式微囊悬浮剂药效持效期更长,可高达1个月以上;在后续的田间试验防治松褐天牛试验中...  相似文献   

5.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是松材线虫的主要媒介昆虫,对松材线虫病的预防多集中在松墨天牛的传播上。利用3%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来防治松墨天牛成虫,并调查不同稀释倍数产生药害情况。调查发现:施药后3 d、5 d、10 d、15 d,3%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500、1 000、2 000倍液对松墨天牛的平均防治效果均较好,且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对施药后40 d的药害调查发现,试验药剂与对照药剂均未对马尾松产生药害。为了降低防治成本和保护生态环境,推荐使用剂量为稀释500~2 000倍液,林业安全生产上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引诱剂和诱捕器对松墨天牛的林间引诱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6年和2007年,采用不同的诱捕器和引诱剂,对泸县和富顺的马尾松林中松墨天牛成虫进行了诱捕.结果表明自制SC-1型松墨天牛引诱剂和A-3型松墨天牛引诱剂对松墨天牛成虫的引诱效果基本相同.替代型塑料质诱捕器对松墨天牛成虫的引诱效果只有YB-50型铁质松墨天牛诱捕器的63.70%~81.11%,但塑料质诱捕器成本低、安装简便、不易丢失.在林间虫口数量较大的林区,在同一地点连续进行诱捕,可有效减少林间松墨天牛虫口数量,可用于对松墨天牛的防治.而在林间虫口数量较小的林区,采用诱捕的方法对松墨天牛进行防治,则效果较差甚至没有效果.在四川泸县和富顺诱捕的天牛成虫中,尚未发现松材线虫.  相似文献   

7.
飞机喷洒噻虫啉防治松墨天牛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升机喷洒噻虫啉防控松墨天牛,采用镁化玻片、塑料薄膜及人工悬挂诱捕器,进行喷洒后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林冠层雾滴的平均直径为(91.6±2.86)μm,雾滴数量平均为(14.20±2.31)个/cm2,多于林下层,随着林间郁闭度的增大,雾滴直径和数量在减少。喷药后,诱捕器的诱捕数量急速降低,松墨天牛虫口基数下降较大。通过几种监测效果显示,飞机喷洒噻虫啉防治松墨天牛的效果可行。广东河源飞机喷洒噻虫啉防控松墨天牛,天气晴朗,并未偶遇降雨,其对松墨天牛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松材线虫病发生区松墨天牛的种群发生规律,在闽侯县马尾松林内连续3 a使用APF-I型引诱剂诱捕器诱捕松墨天牛成虫,结果显示,闽侯县松墨天牛成虫种群数量高峰集中在5—7月,APF-I型引诱剂诱捕器对青口镇、南通镇和鸿尾乡的松墨天牛具有较好引诱效果。根据松墨天牛成虫活动规律,在松材线虫疫情防控工作中,松墨天牛诱捕器适宜在5—11月布设,其中5—7月为最佳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9.
利用FJ-MA-03松墨天牛引诱剂诱捕松墨天牛成虫的试验结果表明:松墨天牛成虫在江川县发生期为4月中旬至8月中旬,其间诱捕到松墨天牛成虫498头.6月诱捕到327头成虫,占诱捕总数的65.66%,是诱捕松墨天牛成虫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0.
摘要:本文研究比较了三种杀虫剂防治杨树云斑天牛的试验效果。结果表明,48%噻虫啉悬浮剂、10%高效氯氟氰微囊悬浮剂和8%氯氰菊酯微囊剂对云斑天牛都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天,48%噻,虫啉悬浮剂的防效为72.5%~77.5%;8%氯氰菊酯微囊剂的防效为70.0%~72.5%。药后14天,48%噻虫啉悬浮剂的防效为89.9%~96.2%;10%高效氯氟氰微囊悬浮剂防效为73.8%~95.0%;8%氯氰菊酯微囊剂的防效为88.6%~91.1%。因此,这三种杀虫剂均可用于杨树云斑天牛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福建林业科技》2015,(4):102-104
松墨天牛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媒介昆虫,利用引诱剂防治松墨天牛成虫是控制松材线虫病的有效措施之一。2009—2014年,在泉州市丰泽区采用网状(A1)、线状(A2)、点状(A3)3种不同方法挂设诱捕器试验。4 a的试验结果表明:诱捕松墨天牛成虫数量为A1A2A3。建议在松墨天牛监测时,采用小网状(十字形分布)或小线状挂设5个诱捕器为1个监测点;在松墨天牛防治面积较大的时候,采用网状或线状挂设诱捕器。  相似文献   

12.
2014—2015年在霞浦县松城街道马尾松纯林内101~200m、201~300m和301~400m~3个不同海拔高度分别设置4个APF-I型松墨天牛引诱剂和相同的配套诱捕器诱捕松墨天牛,通过2014年和2015年不同海拔高度的诱虫数量,分析霞浦县内松墨天牛诱捕器的诱捕效果和设置适宜海拔高度。结果表明:2014年设置在海拔高度101~200m和201~300m的松墨天牛诱捕器诱捕效果极显著(P0.01)高于设置在海拔高度301~400m的诱捕器;2015年设置在201~300m之间的松墨天牛诱捕器诱捕效果显著(P0.05)高于设置在海拔高度101~200m和301~400m的诱捕器。霞浦县松墨天牛诱捕器挂设最佳海拔在201~300m之间。  相似文献   

13.
为准确掌握林间松墨天牛成虫各发生期的发生时间,根据3个诱捕点2006—2010年5 a的诱捕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别计算各诱捕点林间松墨天牛成虫的理论期距值和平均数标准差,准确地预测出各诱捕点2011年松墨天牛成虫的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为确定松墨天牛的最佳防治时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梁晓东 《绿色科技》2022,(5):203-205
为了更科学地开展金谷镇松墨天牛的防治工作,对泉州市安溪县金谷镇2019~2020年每月气温变化及林间松墨天牛诱捕数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金谷镇松墨天牛诱捕量的年变化与气温变化趋势相同,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每年5月份为松墨天牛的诱捕高峰.金谷镇可根据夏季林间气温的大小和持续时间,有效预测该年度夏季松墨天牛诱捕量和次...  相似文献   

15.
用R44轻型直升机喷洒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CS)防治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采用镁化玻片、坐标纸、红纸接收雾滴沉积,统计不同林分不同部位雾滴沉积密度和人为悬挂的松墨天牛死亡率,总体评价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飞防区靶标上沉积雾滴的平均直径为(61.80±28.30)μm,最大雾滴沉积密度可达到13.93个/cm2,随着林分郁闭度增大,单位面积的雾滴数量减少;不同林分不同部位悬挂的松墨天牛死亡率由小到大依次为:密林下层,中密林下层,疏林下层,林冠层;喷药48h后林冠层松墨天牛的死亡率可达95%。R44轻型直升机喷洒2%噻虫啉CS防控松墨天牛能达到一定的防治效果,对进一步遏制及预防松材线虫病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根据永春县2017年诱捕器悬挂海拔、月份、坡向情况分析诱捕效果,旨在提出永春县松墨天牛诱捕器挂设的合理时间和位置,提高诱捕器在林间的诱捕效率。结果表明:永春县松墨天牛诱捕器悬挂在海拔250~450 m效果较好,以海拔350~400 m诱捕器效果最佳; 4月至11月期间均能诱捕到松墨天牛,6月份诱捕到的松墨天牛量显著高于其它月份;不同坡向对诱虫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2006~2008年,在仙居县官路镇大北地溪林场进行蛀干类害虫引诱剂诱捕松墨天牛试验,对诱捕到的松墨天牛数量与15个气象因子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松墨天牛诱捕效果的气象因子为观察日前12天内的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气压、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水汽压、平均低云量。本该研究结果为松墨天牛的监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防控信阳新县松墨天牛的为害,通过采取挂诱捕器、施放花绒寄甲、及时清理死松树等绿色防控措施,开展了松墨天牛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花绒寄甲对松墨天牛的寄生率大幅提升,平均寄生率达62.73%,死松树数量和林间松墨天牛成虫数量逐年大幅下降,防治效果显著,绿色防控方法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噻虫啉药剂防治松墨天牛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松墨天牛进行防治试验,根据松墨天牛的生物学特性,采用高效低毒杀虫剂2%噻虫啉微胶囊对林间松墨天牛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噻虫啉微胶囊对松墨天牛等难以防治的鞘翅目害虫有速杀效果。  相似文献   

20.
基于南安市2019~2020年每月气温变化及各乡镇松墨天牛诱捕数量,为更科学地指导南安市松墨天牛的防治工作奠定基础,研究了松墨天牛诱捕数量与气温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各乡镇诱捕数量的年变化与气温变化趋势相同,呈先增加后减少;每年仅出现一次诱捕数量的峰值,均在5~6月范围内;通过相关性分析,乐峰、省新、石井、诗山、东田、向阳、丰州、水头和罗东的松墨天牛诱捕数量(Y)与气温(X)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向阳乡存在极显著相关,对其进行二项回归分析,得其回归方程为Y=1.1112X~2-34.694X+303.29(R~2=0.7881),其余乡镇无显著相关(P0.05)。提出了南安市初夏时节是防治松墨天牛成虫的关键时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