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调查研究了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受害程度和丹巴腮扁叶蜂(Cephalcia danbaica Xiao)生活史,并应用灌根、喷雾、喷粉和放烟进行防控。结果表明:在祁连山东段林区丹巴腮扁叶蜂在青海云杉植株上每2年发生1代,危害严重。使用不同药剂灌根、喷雾、喷粉和放烟后,均降低了受害株率、虫口密度和林木死亡率,与对照(CK)相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不同防控方法应用后受害株率、虫口密度和林木死亡率由高到低的排序均为CK使用4.5%高效氯氰菊酯喷雾使用5%高效氯氰菊酯放烟使用10%吡虫啉喷粉使用4.5%高效氯氰菊酯灌根。综合考虑不同方法的防效、操作方便程度和成本后认为使用10%吡虫啉喷粉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2.
云杉阿扁叶蜂(Acantholyda piceacola),属膜翅目,扁叶蜂科,阿扁叶蜂属,是我国新发现种。该虫1983年首次在甘肃张掖地区山丹县大黄山林场发现,危害青海云杉(Picea cassifolia)为食叶害虫。据调查,成灾林区有虫株率100%,虫口密度970~12,000多头/株。蔓延很快,1983年危害150亩,1985年已蔓延到3,500亩。为害严重林分的林木针叶被食尽,枝上结满虫巢(见照片),林木处于濒死状态,严重影响了林木的生长和发育。经四年观察研究,兹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根据云杉丹巴腮扁叶蜂病虫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应用3.6%盐碱·苦参碱微囊悬浮剂和其他某氯氰菊酯农药对祁连山东段乌鞘岭保护站天然林区丹巴腮扁叶蜂幼虫进行了防治对照试验,对不同药剂防治效果和药物持效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应用3.6%盐碱·苦参碱微囊悬浮剂对防治云杉丹巴腮扁叶蜂幼虫具有防治率高、持效性长的特征,防治后的2d、8d、15d新老幼虫死亡率分别达到96.15%、96.97%、86.05%。  相似文献   

4.
云杉阿扁叶蜂发生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杉阿扁叶蜂Acantholyda piceacola Xiao et Zhou是为害青海云杉的主要害虫,为控制其危害,作者在祁连山大黄山林区对影响云杉阿扁叶蜂种群发生、发展的环境因素作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云杉阿扁叶蜂的发生与林分因子、地形地势和人畜活动关系密切,发生程度一般表现为疏林重于密林,纯林重于混交林,长势弱的林分重于长势好的林分,中幼龄树重于中老龄树;低海拔区重于高海拔区;人畜活动频繁区重于人烟稀少区。  相似文献   

5.
调查了云杉阿扁叶蜂不同食叶强度时青海云杉的侧枝、胸径生长量,建立了针叶损失率与虫口密度、侧枝生长量、胸径生长量相对损失率之间的相关数学模型,级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划分了受害等级,为指导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调查了云杉阿扁叶蜂不同食叶强度时青海云杉的侧枝,胸径生长量,建立了针叶损失率与虫口密度,侧会生长量,胸径生长量相对损失率之间的相关数学模型,级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划分了受害等级,为指导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董莺  张晓平 《中国林业》2009,(16):48-48
丹巴腮扁叶蜂属膜翅目,广腰亚目,广背叶蜂总科,扁叶蜂科。在祁连山东端甘肃天祝境内主要分布于乌鞘岭、哈溪、夏玛等林区的天然与人工幼林地、退耕还林区和林间苗圃地,寄主植物为青海云杉。成灾受害的云杉林地,针叶被取食殆尽,枝条上挂满虫巢,犹如火烧,植株衰枯死亡,林相残败。邻近重害林地的中、幼林单株上,出现枯黄的虫害枝。  相似文献   

8.
云杉阿扁蜂是1983年在张掖地区大黄山林场首次发现的阿扁叶蜂属新种。此虫在大黄山林区两年一代,主要危害青海云杉,其危害程度与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成虫期用741烟剂熏杀,幼虫期用80%敌敌畏乳剂500—800倍液喷雾或幼虫坠地时用80%敌敌畏乳剂800—1000倍液喷雾,均可收到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云杉丹巴腮扁叶蜂属膜翅目,扁叶蜂科,主要分布于四川、青海和甘肃。其幼虫危害青海云杉,也危害华北落叶松等。位于甘肃省天祝县祁连山北坡的由青海云杉为主组成建群种的水源涵养林,是石羊河流域的主要集水区,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云杉丹巴腮扁叶蜂自1989年在天祝县乌鞘岭林区更新地内首次发现后,先后向乌鞘岭、哈溪、华隆、夏玛等林场林区漫延,面积白最初的50多公顷,发展到1000公顷,截至目前累计发生近3400公顷。为准确掌握该害虫的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10.
落叶松腮扁叶蜂综合防治*⒇杨春(河北围场阴河林场068456)关键词落叶松腮扁叶蜂综合防治虫口减退率平均虫口密度落叶松腮扁叶蜂属膜翅目扁叶蜂科,腮扁叶蜂亚科。其幼虫暴食落叶松针叶,连续为害3年可使树木停止生长或死亡。该虫种适应海拔高度为1700~18...  相似文献   

11.
黄缘阿扁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缘阿扁叶蜂Acantholyda flavomarginata Maa在赫章危害华山松.该虫1a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夏越冬,翌年3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上旬始见成虫并产卵,4月中旬幼虫孵化,5月下旬幼虫开始下树入土,进入越夏越冬状态.4月中旬为成虫羽化、产卵盛期,4月中、下旬为幼虫孵化盛期.4月中、下旬为防治幼虫最佳时期.采用30%氯马乳油1500倍液树冠喷药,12 h虫口死亡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蔡珺  张晓平  董莺 《中国林业》2009,(17):45-45
丹巴腮扁叶蜂主要分布四川、青海、甘肃武威(天祝),该虫属膜翅目、广腰亚目、广背叶蜂总科、扁叶蜂科,于1989年在甘肃省天祝县乌鞘岭林区青海云杉人工幼林地上初次发现,危害面积850亩。1991年扩展到天然幼龄林分和林间苗圃,受害面积3000亩。2005年其种群数量不断扩大,发生面积1万余亩,平均有虫株率17.5%,严重区域达100%。  相似文献   

13.
云杉树叶象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杉树叶象(PHyusbins. SP)属鞘翅目,象虫科,耳喙象亚科,树叶象属。近年来,在黑水县林区的苗圃地及附近的更新幼树上普遍发生,为害严重。幼虫危害云杉幼苗根部,啃食苗木根皮,(土表以下0.5至25厘米深的根部均受害。成虫危害嫩梢及芽苞,蛀食成直径为0.2~0.4毫米的孔,苗木针叶变黄,脱落,枝梢及芽苞发黄,萎蔫,直至全株枯死,似火烧。据黑水县三打古苗圃调查390米~2地,计942900株苗木,平均受害株率达69.79%,严重的地区圃地受害株率达100%。在1984~1986年仅黑水林业局,3个林场的苗圃有100万余株云杉苗木被害致死。1986~1988年,在黑水县对云杉树叶象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和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4.
孙小霞  袁虹 《中国林业》2012,(13):36-36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是河西地区水资源的贮蓄中心,在河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河西走廊人民生存发展的命根子。由于祁连山区气候干旱,林区人为活动频繁,林分树种单一,森林生态系统失衡,森林病虫害常年暴发成灾,对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危害。随着保护区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建设等林业生态工程的全面实施,保护区森林资源面积逐年扩大,森林保护的任务越来越重,这就要求保护区必须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提高有害生物防控水平,有效保护森林健康,以促进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目前,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生危害的森林害虫主要有云杉梢斑螟、松点卷蛾、异色卷蛾、云杉阿扁叶蜂、丹巴腮扁叶蜂、云杉多露象甲。发生危害的主要林木病害为青海云杉叶锈病、云杉落针病、云杉叶枯病、山杨黑斑病、山杨叶锈病、桦木  相似文献   

15.
鞭角华扁叶蜂测报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鞭角华扁叶蜂是柏木、柳杉的一种毁灭性害虫,自1987年在仙居萍溪林场发现小面积柏木受害后,至1989年迅速扩展到164ha。本文在摸索鞭角华扁叶蜂生物学特性、防治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害虫发生规律,利用物候、农事及根据蛹化率、孵化率分别与日期回归方程所确定的期距法进行害虫发生期的预测预报;参照其它森林害虫繁殖量计算方法,并根据上年老熟幼虫虫口密度基数进行幼虫发生量预测预报。为防治鞭角华扁叶蜂为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松黑叶蜂主要为害油松和华山松幼林。1963—1964年,该虫在陕西黃龙山林区大量发生,为害严重,轻者针叶被食残缺不全,逐渐枯黄;重者针叶食光,树木死亡。据发生年份的调查,黄龙山北寺山林场受害的500亩油松幼林,有虫株率均达100%,而且虫口密度和受害程度也逐年俱增。1964年的株平均虫口密度较1963年增加了6.9倍;1964年,因針叶全被取食而致幼树死亡的百分比较1963年增加了4.7%。同时,受害树木的高生长也逐年下降,受害严重较受害轻微的树木高生长,三年中相差80.6厘米,仅1964年一  相似文献   

17.
云杉腮扁叶蜂观测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杉腮扁叶蜂隶属于膜翅目扁叶蜂科,是一种取食云杉针叶的害虫。该害虫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于地面下越冬。翌年4月末至5月初开始化蛹,5月上旬开始羽化成虫,并从土层下飞出,5月中下旬产卵于云杉针叶上,幼虫孵化后取食针叶,7月下旬至8月底,老熟幼虫坠落入土越冬。受害云杉针叶变黄至枝条枯萎,严重的整个树冠像火烧一样,树势衰弱,甚至枯死。  相似文献   

18.
青海云杉是祁连山林区主要的森林更新树种和荒山造林树种,四季常绿,树冠呈圆锥状,冠形优美。近年来,树高1.5米~2米青海云杉大苗被广泛用于城市绿化、园林栽植、小康村美化及高速公路绿化等。如何提高苗木成活率,关系到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经济效益。根据在祁连山高寒林区小滩  相似文献   

19.
云杉丹巴腮扁叶蜂属膜翅目墒叶蜂科。国内分布于四川、青海和甘肃。幼虫危害青海云杉,也危害华北落叶松等。该害虫自1989年在天祝县乌鞘岭林区更新地内首次发现后,先后向乌鞘岭、哈溪、华隆、夏玛等林场林区蔓延,面积自最初的50多公顷,发展到1400公顷,其中原工程造林区650公顷,2000年以来的退耕还林区260多公顷,其他天然林区480多公顷,天祝县部分国有林场苗圃内也有零星发生。  相似文献   

20.
青海云杉是青海省主要的乡土针叶树种,也是海东市天然分布的水源涵养林重要组成树种。青海云杉也适宜人工种植,但近年来其有害生物越来越多,影响了长势。通过对海东市青海云杉有害生物的调查,危害海东市青海云杉的有害生物有12种,隶属3界5门5纲7目7科11属。其中松皮小卷蛾和高原鼢鼠在人工林危害较重;云杉丹巴腮扁叶蜂、黄腹阿扁叶蜂在天然林危害较重。为了增强林分的可持续控灾,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几种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