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6 毫秒
1.
细菌生物被膜(BBF)是指由附着于惰性或者活性实体表面的细菌细胞和包裹着细菌的由细菌自身所分泌的含水聚合性基质所组成的结构性细菌群落。生物被膜不仅是细菌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重要的生存形式,而且生物被膜的形成是细菌对抗生素广泛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作为细菌的一种适应性生物学特性.生物被膜菌具有与浮游菌不同的结构和生长、代谢特点.凭借其耐药屏障保护细菌不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并且能降低抗菌药物渗入细菌体内的浓度.导致生物被膜菌较浮游菌具有更强的耐药性,不易被抗菌药物所杀灭.造成临床上生物被膜菌相关性感染的慢性、难治性特点。  相似文献   

2.
细菌生物被膜(BBF)是一类由生物大分子包裹细菌而形成的具有特殊复杂结构的微克隆多细胞群体,由其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具有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等特点,在临床上有较大危害性。当前临床上用于治疗细菌生物被膜疾病的药物主要集中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文章综述了细菌生物被膜结构特点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药效动力学,并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清除、抑制细菌生物被膜的主要机理归纳为阻碍细菌黏附过程、破坏细菌生物被膜基础结构和干扰细菌的群体感应系统。  相似文献   

3.
变形杆菌属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对人和动物有致病性。这些细菌可引起犊牛、仔鹿和其它幼龄动物的腹泻以及某些动物的局部感染,这已经由病原分离和实验动物感染所证实。但犬由变形杆菌引起腹泻,国内少见报  相似文献   

4.
鸡体表面的织菌污染主要是由肠道排泄物中织菌所引起的,而纳豆菌(B N 株)能调整肠内细菌菌群,它能抑制菌内有害细菌的生长,有防止鸡体表而细菌污染的功能。纳豆菌的作用与特点:1、能促进肠道内的乳酸菌等有益织菌  相似文献   

5.
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日益严重,耐药菌所致的感染给人类健康及畜禽生产带来巨大威胁。细菌耐药可由多种机制所介导,研究细菌的耐药机制对防止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影响药物与作用靶位结合及作用靶位结构变化等机制介导的耐药受到人们的关注。论文将对作用靶位变化导致细菌耐药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防止和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动物源性细菌耐药性是困扰兽医临床用药的一个常见难题,本文结合生产实际从动物源性细菌耐药性现状、产生原因、耐药机制、耐药防治措施等诸方面进行论述,供参考。细菌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是指病原微生物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不敏感或敏感性下降,导致药物对耐药微生物的治疗效果降低或无效。耐药性分为天然耐药性和获得性耐药性,前者由遗传因素所决定,后者由病  相似文献   

7.
变形杆菌属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对人和动物有病原性。这些细菌可以引起犊牛、仔鹿和其他幼龄动物的腹泻以及某些动物的局部感染。这已经由病原分离和实验动物感染所证实。本文指出:变形杆菌的病原性因素可能包括溶血素、内、毒素、L-相细菌,也可能包括肠道菌群失调的“抗生素选择作  相似文献   

8.
细菌耐药性是全世界广为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耐药性使得大多数原本对感染治疗十分有效的抗菌素失去疗效。中国工程院院士、微生物药物专家许文思曾指出,细菌耐药性是21世纪全球关注的热点,它对人类生命健康所构成的威胁绝不亚于艾滋病、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细菌的耐药性可由染色体遗传基因介导或质粒携带的基因介导产生。  相似文献   

9.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起的传染病,是危害养鸡业的重要细菌性疾病,发病率达30%~60%,病死率几乎达100%。  相似文献   

10.
细菌溶酶疗法,在1909年由苏联学者拉森科氏提出。到1933年曾为叶尔姆来埃娃氏及布雅诺夫斯克氏所进行广泛的实验。1940年波诺马瑞瓦氏以家兔作实验,证明鸡蛋白的溶液可以产生细菌溶酶,这种细菌溶酶能溶解化脓菌,特别是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对杆菌(大肠杆菌等)的繁殖,能使之停止。  相似文献   

11.
<正>棒状杆菌病是由棒状杆菌属的细菌引起的各种动物的一些疾病的总称。各种动物的棒状杆菌病是由不同种类的细菌所引起,临床症状也不完全相同。临床上主要有:牛细菌性肾盂肾炎、羊干酪样淋巴结炎和马溃疡性淋巴管炎。1牛细菌性肾盂肾炎由肾棒状杆菌引起,主要发生于母牛,公牛少见,马和绵羊偶可发生。其病变特征为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及肾脏发生  相似文献   

12.
鸡大肠杆菌病是危害养鸡业的重要细菌性疾病,发病率大约为30%~60%,病死率几乎达90%,它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1例肉鸭发病死亡原因进行诊断,对病死鸭进行剖检观察,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试验、染色镜检及药敏试验。结果,病死鸭是由1株革兰氏阳性球菌与1株革兰氏阴性杆菌混合感染所引起的细菌性疾病致死。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革兰氏阳性球菌与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多重耐药性,多西环素与泰妙灵可作为2株细菌的共同敏感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引起肉的异常现象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品在屠宰、加工、运输过程中常被微生物所污染 ,由于微生物的生长活动而使食品呈各种异常现象 ,特别是炎热的夏季 ,在市场检疫的实际工作中 ,对有一些异常现象的肉 ,肉制品要注意检查。1色泽1.1绿色引起肉品的变绿是由具有氧化作用和产生硫化氢的细菌引起的 ,这类细菌首先产生硫化氢 ,与还原性血红蛋白作用生成紫红色硫化血红色蛋白 ,进一步氧化形成绿色。这种氧化作用也是由细菌产生过的氧化氢一类具有氧化作用的氧化物来完成的。常见的细菌是乳酸杆菌属和明串珠菌属 ,它们具有耐热性和耐盐碱性的特点。乳酸杆菌属繁殖最高适宜的温度是25…  相似文献   

15.
细菌分泌的蛋白是决定细菌致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蛋白由细菌合成并分泌之后,或者存在于细菌表面,或者释放到细菌的外环境中,或者进入到宿主细胞内。含有典型信号序列的分泌蛋白由经典的Sec途径介导分泌,  相似文献   

16.
一、细菌的耐药机理抗生素广泛用于临床后,细菌可在数月或数年间对其产生耐药性。细菌基因的突变是导致细菌产生耐药的根本原因,在一个感染周期中,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菌突变率约为1/107,如该突变可对抗生素耐药,将使细菌在敏感菌被杀灭后迅速繁殖成为优势菌。在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下,突变率可成百倍增加,并极易发展为多重耐药。耐药性的迅速扩散通常由携带抗生素耐药性的质粒在不同种属的细菌间穿梭和复制所导致,高度耐药的细菌常同时涉及以下几种耐药机理。1.主动泵出机理药物在达到靶位发挥作用之前,必须通过G-菌的外膜和内膜、G 菌胞壁…  相似文献   

17.
规模猪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相关病原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是近年来在猪病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呼吸道疾病,它是由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以及多种其它因子共同作用而引起发病。PRDC遍布世界各地,几乎在所有的猪场都有发生,而且很难清除。该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细菌、病毒、加上环境应激所引起的混合感染,通常由细菌、病毒或支原体首先侵入猪的呼吸道,破坏猪的呼吸道防御屏障后,其它气源性病菌乘隙进入猪的呼吸系统,  相似文献   

18.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是近年来在猪病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呼吸道疾病,它是由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以及多种其它因子共同作用而引起发病。PRDC遍布世界各地,几乎在所有的猪场都有发生,而且很难清除。该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细菌、病毒、加上环境应激所引起的混合感染,通常由细菌、病毒或支原体首先侵入猪的呼吸道,破坏猪的呼吸道防御屏障后,其它气源性病菌乘隙进入猪的呼吸系统,  相似文献   

19.
牛乳腺炎是由各种非特定性的病原微生物感染导致的,按照具体种类可将其病原分为病毒、细菌、支原体、真菌等4类.据报道,牛乳腺炎的80~90%是由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所引起.此外还有引起乳腺特异性增生病原菌:如结核杆菌、放线菌、布氏杆菌及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乳腺炎.  相似文献   

20.
防疫是指预防和防止传染疾病发生和蔓延而言的。传染性疾病与一般性疾病不同,其由特定的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所引起并在鹿群中迅速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