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阜阳市是安徽省甘薯种植面积最大、最集中的地区,占全省种植面积30%以上。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品种多是食用和兼用品种,而高干高淀粉品种较少。以甘薯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是世界发展趋势,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育种人员调整了育种目标,将重点转移到高干高淀粉品种的选育上来。阜徐薯20具有高产、高干高淀粉特性,是目前少有的燃料乙醇用甘薯新品种,符合国民经济的需要、能源安全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甘薯是我国第四大种植作物,全国种植面积有667万hm2,安徽省种植面积66.7万hm2,并且大部分集中在淮北.阜阳位于安徽西北部、黄淮海平原南端,耕地面积58万hm2,是安徽省较大的农业大市.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气候条件使阜阳市成为安徽省甘薯种植面积最大、最集中的地区,占全省种植面积30%以上.当前在粮食结构中甘薯食用比例已大大下降,而作为工业原料、农村副业加工、饲料的比例则显著上升,甘薯从单纯的粮食作物向深加工利用转化;而生产上使用品种多是食用和兼用品种,高干高淀粉品种较少.  相似文献   

3.
铜仁地区栽培甘薯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贵州省甘薯主要的集中产区。2006年以来,在以精制甘薯淀粉及系列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贵州华力农化工程有限公司带动下,高淀粉甘薯产业化进程加快。2010年,全区淀粉型甘薯品种种植面积达到1.91万hm2,占全区甘薯种植面积的37.2%。为了推行淀粉型甘薯标准化生产,通过大量的...  相似文献   

4.
<正>甘薯是我国主要淀粉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达6×106hm2,随着国家甘薯产业化的发展和国际育种目标的改变,高淀粉品种的选育是当前我国甘薯育种的重  相似文献   

5.
甘薯新品种桂粉2号是广西农科院玉米研究所用富硒11作母本,桂薯2号等8个甘薯品种作父本,自然受粉获得杂交种子选育而成.2006、2008年参加广西生产试验中表现突出,各点综合表现良好.2008 ~ 2010年参加国家甘薯品种南方薯区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稳定性好,适应性广,在广西各地和西南部分地区均可种植,该品种高产、高淀粉、优质、抗病、综合性状好,尤其优质、高淀粉产量是本项目核心技术创新的难点,既可作粮食又可作能源原料.适宜种植密度为3 000 ~3 200株/667 m2.  相似文献   

6.
<正>1目前适合鲁南地区种植的甘薯高产优质品种1.1淀粉型高产品种豫薯868:高产高淀粉,红皮、肉白,茎叶生长性强,薯蔓2~3m,叶片肥壮,结薯集中,大薯率高,干物率30%,单株结薯3~5个,春薯产量6万kg/hm2以上,夏薯产量4.5万kg/hm2以上,稳产性能好,易贮藏,易管理,省时省力,耐肥、耐旱性强,萌芽性高,适应性广,荒山薄地均可种植,是目前鲁南地区种植的主要淀粉型甘薯高产品种。徐薯27:属淀粉型品种。萌芽性较好,结薯集中整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出高产、优质、适宜本地种植的淀粉型的甘薯品种,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优良品种,解决生产、市场需求,进行了甘薯新品种试验。  相似文献   

8.
陕西甘薯常年种植面积在9.4万hm2左右,种植面积小,属非主栽作物。在渭北地区农民将甘薯作为一种搭配经济作物种植,但因品种的适应性、栽培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产量普遍不高。为优化甘薯品种结构,满足市场的需求,笔者引进了8个甘薯品种铜川市王益区屽村进行田间比较试验,以期为扩大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苏薯系列淀粉型甘薯品种系谱与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总结和探究淀粉型甘薯品种选育方法的理论与实践,加快突破性品种的选育进程。笔者统计了2000—2016年育成的16个苏薯系列淀粉型甘薯品种的品种特性和亲本系谱,分析了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表现。结果表明:这些甘薯品种产量稳步提升,抗病性逐步增强,淀粉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系谱分析来看,苏薯系列淀粉型甘薯品种大多具有南瑞苕和胜利百号的血统,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遗传多样性程度低,遗传基础狭窄等问题。指出具有中干高产特点的淀粉兼用型品种较专用型品种仍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性状分析中,最长蔓长趋于缩短,并基本集中在160 cm左右;茎粗变化较大,因品种而异;基部分枝数性状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今后的种质创新与品种选育应当在短蔓(小于150 cm)、多分枝(大于10个)的基础上,将淀粉率含量作为优先育种目标之一,更加注重高淀粉含量种质资源的收集,力争在短期内将淀粉型甘薯品种的淀粉含量提高到25%。  相似文献   

10.
燃料乙醇是一种理想的生物质能源。甘薯是中国生产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之一,符合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方向。通过对重庆市甘薯生产与利用情况的初步调查,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对重庆市利用甘薯发展燃料乙醇的潜力进行了分析,认为重庆市甘薯燃料乙醇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潜力为每年100万t左右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1.
甘薯是一种高产高营养作物,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甘薯品种不断更新换代,甘薯用途也由传统的粮用为主调整为粮食、食品、工业、能源、饲料、医药等多用途综合利用。尤其是淀粉质甘薯的选育,在加工业、燃料乙醇、乳酸、医药等行业的开发应用,给甘薯产  相似文献   

12.
《作物育种信息》2005,(7):20-20
我国著名薯类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朱俊光研究员与陕西省宝鸡市农科所合作,根据市场需求先后选育和从国外引进特种优质专用甘薯品种30多个,并试种成功。这些品种有鲜食蒸烤型、食品加工型、高干淀粉型、黑色保健型、茎尖蔬菜型和水果型等特种专用甘薯品种,形成了具有红、白、橙、紫、黄等多种颜色的彩色系列甘薯品种群,具有极强的市场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3.
甘薯淀粉含量换算公式及换算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文质  以凡 《作物学报》1989,15(1):94-96
<正> 甘薯淀粉含量的遗传研究和选育高淀粉品种,都需要简单、快速、准确的测定淀粉的方法,以求在育种早期世代从大量材料中筛选出高淀粉的品系。测定淀粉率通常用生化方法。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化验设备和严格的操作步骤,而且用此法测定成千株甚至更多的F_1代材料较为困难。研究简单、快速、准确的测定淀粉率的方法,是甘薯遗传  相似文献   

14.
孙健  岳瑞雪  钮福祥  徐飞  朱红 《作物学报》2012,38(3):479-486
以15个淀粉型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其直链淀粉含量、糊化特性和乙醇发酵特性,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甘薯品种的干物率、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AC)均存在较大差异,相关分析表明,AC与干物率、淀粉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品种甘薯的糊化特性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但RVA谱特征值之间关系密切;不同甘薯品种的乙醇发酵特性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乙醇含量与发酵强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AC与RVA各特征值之间相关性不显著,而干物率、淀粉含量与糊化温度(PT)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661, P<0.01; r=0.670, P<0.01);AC与乙醇含量、发酵强度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653, P<0.01; r=0.698, P<0.01),但与发酵效率、发酵黏度的相关性不显著;发酵黏度与崩解值(BDV)呈显著负相关(r= –0.563, P<0.05),与消减值(SBV)显著正相关(r=0.639, P<0.05),而乙醇含量、发酵效率和发酵强度与淀粉RVA各特征值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聚类分析将15个品种分为3大类,第I类品种AC和BDV均较高,第II类品种的AC最高、BDV最低,而第III类品种AC最低、BDV最高。甘薯的AC和BDV可以作为评价甘薯乙醇发酵特性的指标,同时较高AC和BDV值应是燃料乙醇专用甘薯品种的选育方向。  相似文献   

15.
桂粉3号系广西农科院玉米研究所从广著87×金山57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高淀粉甘薯新品种.2012年9月通过国家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聚合了双亲高产、高淀粉、抗病、综合性状优良等特点,鲜薯、薯干和淀粉产量均较高,适宜在沙性壤土种植,是适合南方薯区各地种植的淀粉加工型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甘薯生产、加工利用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优质、高产、高淀粉品种及其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建立优质原料生产基地。在产后加工上综合应用国内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实现了甘薯淀粉、粉条 (粉丝 )、粉皮加工上规模、上档次、增效益 ,并建立了甘薯“三粉”产品现代市场体系 ,形成了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17.
一个优良的甘薯品种首先应该是高产的,从目前我国甘薯生产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趋势看,甘薯的高产应是三重的:鲜薯产量高、茎蔓产量高、产薯量及产蔓量均高。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几个特色甘薯品种主要产量性状的研究,为今后有关育种单位进一步选育甘薯优特新品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皖苏178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合作,以徐薯22为母本、宁99-9-5为父本,在其有性杂交后代中定向选育出的高淀粉型甘薯新品种。对皖苏178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和抗病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萌芽性好,中短蔓,分枝数多,结薯整齐集中,大中薯率高,高抗蔓割病,耐贮藏,淀粉率和淀粉产量比对照徐薯22分别增加5.47%和5.34%。适合在以淀粉加工为主的长江以北地区种植。2013年3月25日通过国家甘薯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甘薯2013002。  相似文献   

19.
孟凡奇  刘志坚  张勇跃 《种子》2017,(11):106-108
漯薯11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以高产品种苏薯9号为母本,淀粉加工专用品种漯10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甘薯新品种,2015年3月通过国家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在河南、陕西、山东中西部等地区表现突出,具有高产、高淀粉、口感好、薯干品质高等特点,抗根腐病、蔓割病,是一个食用、加工兼优的兼用型甘薯新品种,极具推广种植潜力.  相似文献   

20.
甘薯不同密度栽培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品种不同密度二个因子随机区组试验[1],探索不同品种在不同密度栽培条件下的产量差异,结果表明:品种是影响甘薯产量的主要因素,同时对薯干率和淀粉含量作了分析[2],提出了首选生产、加工的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