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南抗9号为材料,探讨了不同移栽密度对棉花无土苗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8万~3.6万株·hm-2范围无土苗群体总蕾数、现蕾强度、成铃数及成铃强度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2.4万株· hm-2时,子棉产量最高,达到4284 kg· hm-2。  相似文献   

2.
氮肥对南疆膜下滴灌陆地棉铃重、衣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新疆南疆膜下滴灌陆地棉棉田,设置6个不同施氮量水平,研究施氮对陆地棉铃重、衣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纯氮量为300~450 kg·hm-2时,有利于提高铃重和衣分,超过450 kg·hm-2时公顷总铃数开始减少。当施纯氮量为427.8 kg·hm-2时,子棉产量的最大值6860.5 kg·hm-2,此结论为南疆膜下滴灌陆地棉高产棉田适宜施氮量的进一步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京山县棉田配方施肥优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指导棉农科学施肥,高效施肥,减少养分流失,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采用“3414”设计,进行多点大田试验,探讨了京山县棉田最佳氮磷钾肥施用量及其与棉花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合理增加N、P、K的施用量棉花产量会增加,当超过最佳施肥配比时,产量会下降。通过回归分析,得出最佳施肥方案为施纯氮259.5~274.2 kg·hm-2、五氧化二磷87~123.7 kg·hm-2、氧化钾108~130.2 kg·hm-2,该配方可以在该区域推广应用。同时,推荐最佳种植密度为2.40 万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4.
 探讨在大田条件下,土壤氮素含量水平对棉花生长中群体生理指标的影响,为调控棉花早衰和提高棉花产量提供依据。设置3个氮素水平(纯N:低氮 0 kg·hm-2,中氮189.5 kg·hm-2,高氮395.0 kg·hm-2)处理,研究棉花生长过程中叶面积指数(LAI)、透光率(CLP)、群体光合势(LAD)、群体净同化率(NAR)及作物生长率(CGR)指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随施氮量的增加棉花群体生理指标有所提高,但数值过高不利于产量提高。中氮处理达到最高产量,其LAI最高值为4.3,CGR最高值为16.71 kg·hm-2·d-1,叶面积载荷量为21.6 mg·cm-2。因此,适当氮素供应对棉花群体性能改善较为显著,对调控棉花群体生长发育及氮素管理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利用“3414”回归设计方案对锦科杂1号高产优质栽培施肥用量进行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建模,建立了以子棉产量为目标函数的氮、磷、钾三因素肥料效应模型.经模拟仿真因素取值和统计分析,得出子棉产量3982.11~4015.17 kg·hm-2的施肥量的95%置信区间分别为纯氮311.91~328.73 kg·hm-2,P2O5 151.87~162.33 kg·hm-2,K2O 238.88~255.86 kg·hm-2。并对两因素互作效应及单因素效应进行了剖析。通过对氮磷钾、氮磷、氮钾、磷钾及氮、磷、钾三类7种模型提供的施肥量和期望产量进行经济效益分析,据此提出锦科杂1号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推荐施肥措施:每公顷施纯氮300 kg,P2O5 145.53 kg,K2O 232.85 kg,产量期望为4029.42 kg·hm-2,产投比12.57。  相似文献   

6.
株行距配置对宽幅播种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不同株行距配置对宽幅播种高产栽培下冬小麦产量形成调控的生理基础,选用高产冬小麦品种泰山28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种植密度(150×104、225×104和300×104株·hm-2),副区为播种行距(25、20和15 cm),研究了不同株行距配置下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0×104株·hm-2种植密度下,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均处于较低水平,产量亦较低;在种植密度225×104株·hm-2配置20或25 cm行距和种植密度300×104株·hm-2配置25 cm行距时,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均达到较高水平。在种植密度225万株·hm-2和行距20 cm处理下,小麦开花前营养器官贮藏的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量、开花后光合产物在籽粒中的积累量及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泰山28在种植密度225×104株·hm-2配置20或25 cm行距和种植密度300×104株·hm-2配置25 cm行距下均可实现三者的协调,获得较高的产量。因此,合理的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是实现宽幅播种高产栽培小麦高产的重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7.
棉花专用缓控释复合肥在安徽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安徽三大植棉区的田间试验,研究缓控释复合肥与常规肥料在不同用量下对棉花生理特性及产量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缓控释复合肥与常规肥料比较,对叶片光合特性影响不明显,对成铃数、铃重和皮棉产量均有较大提高,同时能降低植棉成本。全量(N、P2O5、K2O分别为375,187.5,375 kg·hm-2)缓控释复合肥处理收益比常规肥料(相同施肥量)处理提高19.1%,减量(N、P2O5、K2O分别为300,150,300 kg·hm-2)缓控释复合肥处理收益比常规肥料(相同施肥量)处理提高29.7%。  相似文献   

8.
 采用五因素五水平旋转组合设计,在湖北省三大生态棉区开展试验,通过模拟选优,筛选出不同生态区高产优化组合,并在全省7个点对优化组合进行了验证,与传统栽培比较,优化组合密度增加6660株·hm-2,肥料和缩节胺物化投入节省1041.30元·hm-2,子棉增加1099.65 kg·hm-2,产值增加6597.9元·hm-2,合计节本增效7639.2元·hm-2。示范结果验证了优化组合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长期施氮条件下种植密度对冬小麦品质特性和氮肥利用的调控作用,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2020-2021年度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施氮量,设75 kg·hm-2(N75)、150 kg·hm-2(N150)、225 kg·hm-2(N225)和300 kg·hm-2(N300) 4个水平;副区为种植密度,设225×104 株·hm-2(D225)、300×104株·hm-2(D300)、375×104株·hm-2(D375)、450×104株·hm-2(D450)和525×104株·hm-2(D525)5个水平;分析了不同施氮条件下种植密度对石4366产量、粉质特性、RVA特性、拉伸特性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和密度组合下籽粒产量和品质相关指标有较大差异,施氮量对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有显著影响。小麦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升高而增加,施氮量225 kg·hm-2、密度范围375×104~525×104株·hm-2和施氮量300 kg·hm-2、密度范围225×104~450×104株·hm-2组合下均能获得较高产量。蛋白质含量、容重和湿面筋含量随着施氮量增加呈升高趋势;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随着施氮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N225下粉质参数最高。小麦籽粒品质和面粉粉质指标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施氮量225 kg·hm-2、密度525×104株·hm-2组合是小麦粉质指标最优组合。淀粉RVA参数在施氮量225 kg·hm-2、密度225×104株·hm-2处理下最好。拉伸特性在施氮量225 kg·hm-2、密度450×104~525×104株·hm-2组合和施氮量300 kg·hm-2、密度225×104株·hm-2组合下较好。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在施氮量225 kg·hm-2、密度375×104~525×104株·hm-2组合下较高。综合籽粒产量、品质相关指标和氮肥利用效率的结果,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225 kg·hm-2、种植密度450×104~525×104株·hm-2可作为石4366高产、优质的较佳肥密组合。  相似文献   

10.
施硒对不同密度春小麦产量和籽粒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新疆富硒小麦的最适宜种植密度和施硒量,在种植密度为450万株·hm-2(D1)、600万株·hm-2(D2)、750万株·hm-2(D3)条件下,在灌浆前期分别喷施5个浓度的亚硒酸钠,折合纯硒为0 g·hm-2(Se1)、15 g·hm-2(Se2)、30 g·hm-2(Se3)、45 g·hm-2(Se4)、60 g·hm-2(Se5),分析不同处理对春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籽粒硒含量、硒累积量、吸收利用率及籽粒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D2处理下小麦的成穗数、穗粒数、穗长、千粒重、产量均最佳,分别为663.00×104·hm-2、45.37、10.45 cm、44.38 g、7 291.38 kg·hm-2,产量较D1和D3分别提高了13.24%和9.89%。施硒可使小麦产量增幅达4.59%~16.21%;施硒后籽粒中有机硒含量达140.90~346.32 μg·kg-1,占总硒含量的79.17%~82.47%。密度对籽粒总硒、有机硒、无机硒含量、籽粒硒强化指数没有明显影响,但对籽粒硒累积量、硒利用率影响显著,其中D2处理下硒累积量最大。密度和施硒互作对硒累积量影响显著,但对其他指标影响均不显著。施硒能显著增加籽粒氮、磷含量,降低钾含量;Se4处理下籽粒的氮、磷含量最高,比不施硒平均增加4.55%、16.67%,Se1处理籽粒钾含量最高,达0.28%~0.29%。在本试验条件下,小麦最优种植密度和施硒量分别为600万株·hm-2和45 g·hm-2。  相似文献   

11.
刘国良  梁国生 《杂粮作物》2009,29(3):192-193
为加快杂交玉米品种更新步伐、提高粮食产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针对建平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土壤条件,进行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稳产杂交玉米新品种的筛选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珍红1号、汕油27号和庐黑1号3个花生品种在不同栽培方式下的一些生长性状和经济产量,得出了同一品种或不同品种在不同栽培方式下的一些性状差异.试验结果表明,AnM和覆膜栽培方式均能促进花生的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及提高经济性状;庐黑1号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在不同栽培方式下均强于珍红1号和汕油27号,其产量在覆膜栽培下也最高,但在普通露地时最低,这是由于露地下庐黑1号的出仁率、饱满指数和经济系数太低所致.覆膜可大大提高花生产量.  相似文献   

13.
以常规棉鄂抗棉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时期和不同棉株空间部位收取吐絮棉铃,对棉籽油分含量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收花时期后移,棉籽油分显著升高;在纵向空间上,棉株第1~9果枝棉铃的棉籽油分含量差异不显著,中上部棉铃的棉籽油分含量显著高于下部棉铃;在横向空间上,内围、中围和外围棉铃的棉籽油分含量没有差异;同一种子随着贮存年份的延长,其含油量有逐年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施氮处理对不同类型粳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和不同施用比例(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对穗重型品种绥粳4号和穗数型品种垦鉴稻6号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穗重型品种在纯氮用量为150 kg/hm2、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为7∶3时产量最高,达8 750.2 kg/hm2;穗数型品种在纯氮用量为128 kg/hm2、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为7∶3时产量最高,达9 083.3 kg/hm2;合理施用氮肥可以改善稻米品质,特别是蒸煮食味品质,本试验条件下纯氮用量为128 kg/hm2时大米的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选用不同浓度壳聚糖和不同种类的微量元素(铁、锌、铜、锰),对花生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明确不同浓度壳聚糖和微量元素种类对花生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幼苗生物量、根与子叶残留物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浓度对花生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有影响,其浓度过高过低均降低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微量元素对花生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幼苗生物量积累均为促进作用,且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浸种温度和时间对水稻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耕作制度的变化和稻作方式的多样化,同一品种在不同时期播种其浸种时间不一,不同品种在同一时期播种,其浸种时间也有所差异。本文研讨了扬州市主栽品种不同时期的浸种时间。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碳同位素分辨率(Δ13C)用于春小麦高产节水品种选育的最佳测定时期和器官,以2个小麦地方品种、14个育成品种(系)和2个引进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灌水处理,分析了小麦旗叶、茎秆和籽粒Δ13C值的差异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部位Δ13C存在较大差异,籽粒Δ13C均低于开花期旗叶和基部秸秆、成熟期旗叶和基部秸秆的Δ13C。小麦材料相同部位的Δ13C在中度水分胁迫处理(T2)下低于其他灌水处理(T1 、T3和T4),在T2和轻度水分胁迫处理(T3)下,拔节期旗叶Δ13C与产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在T3处理下,成熟期籽粒Δ13C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不同类群蝽象为害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差异性,本研究将筛豆龟蝽Megacopta cribraria Fabricius(龟蝽科Plataspidae)、苜蓿盲蝽Adelphocoris lineolatus Goeze(盲蝽科Miridae)、壁蝽Piezodorus rubrofasciatus Fabricius(蝽科Pentatomidae)、稻绿蝽Nezara viridula Linnaeus(蝽科Pentatomidae)、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 Fabricius(缘蝽科Coreidae)5种蝽象接在花荚期的健康大豆植株上,观察其刺吸为害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群蝽象为害对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均产生显著影响,在大豆开花结荚期短期为害即可对大豆豆荚生长产生较大影响。其中,不同蝽象种类为害大豆植株,株高、茎节数、单株荚粒数及百粒重等均表现出显著差异性。壁蝽、稻绿蝽和点蜂缘蝽的持续为害程度显著重于苜蓿盲蝽和筛豆龟蝽。这种差异与蝽象取食习性及其口器特征相关,其喙的长度及口针宽度与单株相对结荚率和产量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不同品种(系)凤凰单丛成品茶的香型分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SDE-GC/MS联用技术分析17种凤凰单丛成品茶的挥发性成分,以凤凰水仙群体种乌龙茶和石古坪乌龙茶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依据香型相似率大于或等于95%可以进行归类的标准,将17种凤凰单丛成品茶的香型归结为黄栀香、杏仁香、蜜兰香、芝兰香、玉兰香和香型名称未定的锯朵仔、贡香共7个类型。不同香型凤凰单丛成品茶之间的香型相似度存在明显差异,与凤凰水仙群体种的香气组分及香型也存在差异,这可能与凤凰单丛茶的自然杂交变异及其加工工艺有关。通过分析同一香型不同凤凰单丛茶的香气组分差异,可以发现不同香型的单丛茶之间既存在共性成分的含量差异,又具有个性组分的差异,比如:芝兰香型凤凰单丛茶的异丁香酚,黄栀香型的α-杜松醇,蜜兰香的榧烯醇、β-紫罗酮、石竹烯以及锯朵仔单丛的4-萜烯醇和贡香单丛的氨茴酸甲酯等,这些成分可能是所对应品种(系)凤凰单丛茶的特征香气成分,可作为凤凰单丛成品茶香型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0.
2003-2004年选用垦啤麦2号(多棱)和垦啤麦3号(二棱)2个品种在三种土壤类型及三种茬口上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大麦品质、产量影响试验,以找出适合本地区各种土壤类型种植啤酒大麦质优高产最佳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