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解熊岳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利用1953~2010年熊岳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积距平法,分析熊岳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熊岳日照时数在20世纪60年代最多,90年代最少,且仅90年代日照时数低于气候标准值;年、季日照时数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年日照时数以53.5 h/10a的速率减少;四季中夏季减幅最大,冬季减幅最小;突变分析显示,熊岳日照时数在1971年附近发生突变,从气候多日照时段转变成少日照时段。  相似文献   

2.
庞成  郑学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005-1007,1015
利用张掖站的日照观测资料,对张掖市甘州区日照时数的年、季、月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运用气候突变理论对日照时数的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955~2009年甘州区年、季、月日照时数均呈略增加趋势,其气候变化率为每10年增加3.67 h,日照时数年代际变化幅度较大,20世纪50年代最小,60年代最大,差值205.8 h。各季日照时数为春夏增加,秋冬减少,气候变化率分别为0.742 5、0.448 4、-0.121 5、-0.722 9 h/a。各月日照时数4、6月增加明显,9月减少明显。年日照时数在1976和1992年附近发生突变。甘州区太阳能可利用天数近39年为298 d/a,近半年时间超过26 d/月。  相似文献   

3.
利用山东寿光1961~2013年逐月日照资料,采用线性倾向分析、M-K突变检验、Molet小波分析法分析了寿光日照变化特征及其对日光温室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53年寿光市年、季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年与秋季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突变,冬春季在80年代发生突变,年、季日照时数存在着明显的年际与年代际尺度的周期性变化;日照时数的减少及连阴天日数的增加造成日光温室作物减产,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温室的光照强度及光照时间促进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4.
利用石河子市站的日照观测资料,分析了石河子市日照时数的年、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7年石河子市年日照时数呈略减少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12.9/10年,年日照时数的减少,主要是进入21世纪冬季日照时数显著减少造成的;日照时数年代际变化幅度较大,20世纪80年代年均日照时数最小,21世纪初期最大,差值164.7 h;冬季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其他季节均呈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春季13.8 h/10年,夏季16.5 h/10年,秋季1.1 h/10年,冬季-44.3 h/10年。  相似文献   

5.
大连市近59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冬艳  谷苹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614-6615,6660
[目的]分析大连市的日照时数变化特征。[方法]利用大连市1951~2009年日照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累积距平法,对大连市日照时数的年代际、年、季、月变化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近59年大连市年代际、年、季、月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20世纪50年代年平均日照时数最多,21世纪以来最少;年平均日照时数最多为1978年,最少为2003年;1989年之前为日照偏多期,之后呈快速减少趋势;四季中,秋季日照时数减少最快,春季减少最慢;月平均日照时数最多的是5月份,12月份最少;各月日照时数减少最快的是6月,仅3月份日照时数呈现增加趋势。[结论]该研究为合理利用光能资源、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贵南县近50年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郭守生  贺连炳  许正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530-8532,8538
利用青海省海南州贵南县1961-2009年日照时数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相关分析、滑动t检验法等方法,对贵南县近50年日照时数的年、季和月变化特征及其与降水量、云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贵南县年日照时数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49年间日照时数共增加了67.2 h,20世纪90年代日照时数最多,70、80年代日照时数变化振幅比较大,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幅度较大,极差达484.2 h。春、秋、冬各季的季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夏季日照时数呈减少的变化趋势。6、8、12月各月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其他月份均呈增加趋势。年和四季日照时数与同期总云量、降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年日照时数在1976和1993年附近的突变现象显著,1976年表现为日照的急剧减少,而1993年后表现为上升趋势。春季在1976年、冬季在1977年也存在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7.
运用哈密市近40年日照时数观测资料,分析日照时数的年代际、年、季、月特征,并运用滑动t检验法进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近40年来哈密市日照时数总体呈增加趋势,气候变化率为每10年增加26.69 h;春、夏季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秋、冬季呈减少趋势,增加趋势明显高于减少趋势;月日照时数在20世纪90年代呈负距平,21世纪10年代为正距平,月日照时数增加显著,日照时数没有突变现象发生,是一种连续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近59年邯郸市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邯郸市气象观测站1955~2013年逐年、逐月的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了邯郸市日照时数的年、季变化趋势,并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对其进行了突变检验。结果表明,近59年邯郸市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其气候变化率为-103.68 h/10a;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峰值点1965年与谷值点1996年相差可达1 096.6 h;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夏季变化趋势最明显,其次是冬季、秋季,而春季变化趋势不显著;近59年来5月平均日照时数最多,12月最少,各月日照时数减少最明显的是7月,3、4月变化不显著;年日照时数在1982年发生了明显的突变,从气候多日照时段转为少日照时段,秋季突变时间点与年突变相同。  相似文献   

9.
1961—2010年寿光市日照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1961—2010年寿光市的日照观测资料进行统计,从年、季、月等方面对近50年来的日照时数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寿光市近50年的日照时数呈逐年减少趋势,日照时数减少幅度为17.2 h/年,日照时数在20世纪80年代末变化尤为明显,前后2个时段的平均值差为227.7 h;各季日照时数亦呈逐年减少趋势;日照时数的月际变化明显,与太阳高度角和降水天气的多少有关。  相似文献   

10.
该文利用奉贤区气象站1960—2015年日照时数及降水日数资料,分析奉贤区近56a日照时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6a奉贤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45.3h,异常年份9a,月日照时数呈现“一高峰两低谷”的规律,年、季度日照时数气候变化趋势呈现为一元二次方程,四季占年日照时数的比例值除春季外均呈现下降趋势,且21世纪以来各季占年日照时数均近1/4,如2011年、2014年、2015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年日照处于资源丰富、年际变化比较平稳的状态,尤其是1月、10月、11月日照时数变化较为稳定,但8月是日照资源丰富但变化幅度大的月份。通过相关分析得到日照时数的变化与降水日数呈负相关关系,年降水日数每增加1d,年日照时数减少7.4h,且当降水日数≤135d时日照时数一般≥1800h、降水日数>135d时日照时数一般≤2000h。  相似文献   

11.
张立波 《浙江农业科学》2012,(10):1448-1452
利用1961-2010年浙江省16个气象站日照、降水、云量和风速材料,采用趋势分析和突变检测等方法,研究浙江省年、季、月的日照时数的时空特征和气候变化,同时对日照有影响的昼降水量、昼雨日、总云量、低云量和平均风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年、季、月的日照时数空间分布均呈东北多西南少的特征,夏季最多,其次为秋、春与冬季。近50年浙江省年日照时数普遍显著减少,区域平均每10年减幅为74.2 h,浙东南地区减少最多也最明显。各季的日照时数的变化也都是负趋势,夏、秋、冬三季减少显著,夏季减少最多也最明显,其次依次是秋季、冬季和春季。近30年的年及夏、秋和冬3季日照时数减幅缩小,春季则转为每10年以18.1 h的速率在增加。除鄞州、衢州、玉环和大陈岛年日照时数在20世纪80代中期有明显突变外,其他站点的年日照时数没有明显的突变。近50年浙江省年日照时数减少主要与低云量的增加和平均风速的减少有密切关系,这可能与气溶胶的云、反照率间接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利用小波变换分析对生长季日照时数时间序列的多时间尺度变化及突变特征进行了探讨。小波变换分析即可以分析生长季日照时数时间序列在时间域上频率特征,同时能够清晰地分析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强弱变化和分布情况以及日照长短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点,并且还能分析出生长季日照时数主要周期。以黑龙江省西部甘南县生长季(5~9月)日照时数为例,通过分析表明:生长季日照时数年际及年代际时间尺度在时域中分布不均匀,具有明显的局部化特征;同时分析出生长季日照时数具有8年和22年的周期。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近几十年来云南省日照时数和风速的变化规律,利用云南省1960~2010年29个台站日照时数和风速的月值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其年代际、年际、季和月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0~2010年云南省日照时数和风速都分别以-16.8h/10a和-0.037(m·s-1)/10a的速率呈显著减少趋势;日照时数和风速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幅度都较大,日照峰值(60年代)与谷值(90年代)相差92.0h,风速峰值(70年代)与谷值(90年代)相差0.32m/s;日照时数和风速各个季节都呈下降变化,但也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日照时数各季节变化幅度大小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风速各季节变化幅度大小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日照时数和风速各月变化以减少趋势为主,其中日照时数7月减少最多,风速3月下降最多.年日照时数在1981发生由多到少的明显突变,而风速突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新疆奎屯垦区1961-2010年日照规律,为奎屯垦区种植业合理利用光照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新疆奎屯地区气象站50 a日照时数资料,用线性趋势估计、距平与累积距平、滑动t检验、Mann-kendall等方法分析奎屯垦区日照时数的年代际、年、月、季的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近50 a来,新疆奎屯垦区日照时数呈减少的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102.1h/10 a;年日照时数最高值出现在1974年,最低值出现在1998年,在1985年左右发生了由多变少的突变,20世纪80年代前属日照偏多期,80年代后属日照偏少期;四季日照时数均呈降低趋势,冬季降低幅度最大,倾向率为-44.94 h/10 a。年内日照时数变化很大,7月日照时数达到峰值;小波分析表明,奎屯日照时数存在显著8a周期;降水量可能是影响日照的主要因素。【结论】新疆奎屯垦区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将会对垦区农业生产产生一定影响,需根据作物种类合理安排种植,提高作物光合作用,合理利用太阳能。  相似文献   

15.
利用连山县1966—2015年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小波变换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近50年连山县日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连山县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变化率为-5.05 h/a,减少趋势非常显著;春、夏、秋、冬各季日照时数变化总体都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74、-2.20、-1.44、-0.59 h/a。连山县年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多时间尺度变化,准16年特征时间尺度的周期振荡为主周期,25~28年尺度为第2周期。年日照时数在20世纪90年代初发生突变,具体是从1990年开始的。  相似文献   

16.
刘闯  祝奎  邵兵  廖晶晶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025-2027,2058
利用桓仁县近56年日照时数实测资料,分析了桓仁地区日照时数年代际、年际、各季和各月的气候变化特征以及与日照百分率、总云量、低云量和水汽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桓仁地区年、季、月日照时数皆呈减少趋势,春季减少最快,冬季减幅最慢。桓仁地区各月的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5月减少的趋势较为显著,2月减少的趋势较弱。日照时数与日照百分率的年际变化基本保持一致。年日照时数在1992年附近发生突变。年低云量、水汽压略呈增加趋势,低云量、总云量和水汽压与日照时数变化呈显著的负相关,是桓仁地区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利用桓仁县近56年日照时数实测资料,分析了桓仁地区日照时数年代际、年际、各季和各月的气候变化特征以及与日照百分率、总云量、低云量和水汽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桓仁地区年、季、月日照时数皆呈减少趋势,春季减少最快,冬季减幅最慢。桓仁地区各月的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5月减少的趋势较为显著,2月减少的趋势较弱。日照时数与日照百分率的年际变化基本保持一致。年日照时数在1992年附近发生突变。年低云量、水汽压略呈增加趋势,低云量、总云量和水汽压与日照时数变化呈显著的负相关,是桓仁地区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81—2016年灯塔市夏季逐日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分析灯塔市夏季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6年夏季,灯塔市平均气温为23.7℃,比常年同期偏高0.2℃。降水量为445.5 mm,比常年同期偏多3.5 mm。日照时数为638.4 h,比常年同期偏少8.6 h。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暴雨、高温和大雾。1981—2016年灯塔市夏季平均气温呈弱升高趋势,变化倾向率为0.21℃/10年。降水量呈弱减少趋势,变化倾向率为-27.25 mm/10年。日照时数呈极显著减少趋势,变化倾向率为-36.17 h/10年。  相似文献   

19.
济宁市45年日照时数变化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济宁市1961~2005年日照时数的逐月资料,分析了济宁市45年来的日照时数的年、季、月的变化特征。发现年平均日照时数以70.12h/10年的倾向率减少,各季的日照时数也在减少,其中主要在夏季和冬季表现最为明显。同时,还检测出济宁市的年日照时数在1971年附近发生突变,其后进入一个相对减少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厦门市日照气候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郑礼新  张少丽  石顺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066-12069
利用厦门市两个气象观测台站的日照现测资料,对厦门市目照时数的年、季、月变化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近55年来厦门市年、季、月日照时数均呈减少的变化趋势,主城区比郊区明显;春夏季比秋冬减少明显,其中夏季为四季中日照时数减少最明显的季节,冬季日照时数减少最慢;从各月来看,主城区8月、郊区7月日照时数减少最快;日照时数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明显的突变现象。另外,对影响日照时数的云量、雾日、轻雾日、霾日等气象因子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找出与厦门市日照时数变化相关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低云云量的增加以及雾、轻雾、霾等影响日照时数的天气现象日数的增多,是造成厦门市主城区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原因。而郊区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轻雾和霾天气日数的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