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贵州省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一白线树蛙(Rhacophorus leucofasciatus).该标本与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白线树蛙标本具有稳定的一致性特征,与广西金秀白线树蛙(Rhacophorus leucofasciatusLiu et Hu)模式标本特征相似,同时存在明显差别.表现为:佛顶山标本指间蹼不发达,外侧2指具半蹼,第三指外侧及第四指内侧蹼未达吸盘基部,第二、三指指间蹼为1/3蹼,内侧2指即第一、二指指间有蹼迹;上臂背面米黄色;白线树蛙模式标本指间蹼发达,外侧3指间具全蹼,第二指外侧及第四指内侧蹼达吸盘基部,内侧2指指间蹼少;上臂背面为白色.佛顶山与梵净山同属于黔东北武陵山区,该物种为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新纪录,地区特异性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贵州野核桃(Juglans cathayensis)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选取贵州野核桃分布最集中的雷公山、宽阔水和佛顶山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林进行典型群落研究。结果表明,3个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367种,隶属于111科231属。其中,雷公山群落物种最丰富,有90科160属211种,其次为宽阔水群落,有62科99属129种,最低为佛顶山群落,有59科94属124种;3个群落物种生活型均以高位芽植物为主。3个群落乔木层均以野核桃占明显优势;灌木层中,雷公山、佛顶山群落均以狭叶方竹(Chimonobambusa angustifolia)占绝对优势,宽阔水群落灌木层、草本层优势种均不明显。3个群落各层次间与群落内各层次间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指数总体差异不大,仅有Simpson指数与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个别层次间具有一定差异。群落稳定性表现为宽阔水群落>佛顶山群落>雷公山群落。  相似文献   

3.
生态廊道可以提高源地间景观连接度,提升生态系统质量与稳定性。选取成都片区的天府新区为研究区域,研究根据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景观连通性分析,选择生态功能重要的斑块为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潜在生态廊道,并引入重力模型对生态廊道重要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通过MSPA分析得出,核心区景观类型在所有景观类型中占比最大,达58.74%;(2)识别出的14块生态源地集中分布在东部龙泉山区和中部的水体保护区,需重要保护的源地斑块为10号、12-14号;(3)共构建91条生态廊道,总长度为776.19 km2,面积为116.22 km2,定量分析了多斑块间物种迁徙所消耗的最小成本;(4)引用重力模型分析了源地间生态廊道的重要性,得出6号和7号源地间相互作用值最高,两地间的生态廊道应重点保护,林地在生态廊道中占比最高,表明生态廊道总体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促进和维持孤立栖息地斑块之间生境的连接,确保物种的生活、移动或迁移的通道,已成为对抗生境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土地权属、植被、土地利用及区域性土地利用规划,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和勐腊子保护区之间区域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的适宜性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评价结果就勐腊-勐养两个子保护区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进行了设计。所规划设计的廊道长约80km、最宽处约17km、最窄处约3km、总面积60595hm2;廊道主要依托现有的国有林和公益林,天然林面积为50370hm2,占廊道总面积的83.2%。通过分析认为,在勐养和勐腊两个子保护区之间建立生物多样性廊道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5.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是食物生产、人类健康和城市安全的必要保障,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能够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保持生境稳定性和提高景观连通度,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空间途径。以吕梁市为例,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和景观连通性指数法定量评估生态斑块重要性,辨别生态源地,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和战略点,构建市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景观格局中核心区、桥接区、孤岛为林地和水域要素主要构成;沿吕梁山脉带状分布的生态源地景观连通性较大,西部生态源地面积较小且斑块重要性相对较低;"两纵,多横"的生态廊道布局和战略点布设,有效提高了市域生态结构的完整性。研究结果可以为市域尺度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豹猫     
正豹猫的存在证明了佛顶山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好恢复,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佛顶山作为贵州省重要的生态廊道,为森林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环境佛顶山是贵州东部仅次于梵净山的第二高山。山上云雾缭绕,峡谷幽深,生物多样性完整,珍藏着一种独特的生灵——豹猫。豹猫,别名铜钱猫、石虎等。豹猫的体型略大于家猫,善夜行,凶猛不输豹,敏捷不让猫,牙齿非常强大,能啃食猎物骨头上的碎肉和咬断细筋,亦可咬穿硬厚的牛皮或割裂坚韧的兽肉,通常以啮齿类、  相似文献   

7.
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PLAND指数、MPS指数、AI指数、PAFRAC指数、SHDI、SHEI指数对贵州佛顶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以地类划分的景观中,林地斑块占主体(91.93%),其中尤以纯林斑块面积最大(61.76%),且斑块完整性最高;在以林分起源划分的景观中,天然林斑块面积占总面积89.19%,且斑块破碎化程度低,保存完好,但原生林面积比例极小(0.49%);在功能分区中,核心区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最低,且核心区斑块异质性低、破碎度低、人为干扰较少,表明保护区功能分区的核心区划定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高原寒地特殊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条件制约下,生态红线斑块连接度低、生态保护压力大等现实问题,以西藏索县为研究对象,通过景观格局指数,提取生态保护红线斑块连通性特征;基于电路理论构建景观电阻面,识别生态廊道并构建生态网络,同时对生态改善区域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索县境内共有128个生态保护红线斑块,形成318条生态廊道与39条潜在廊道;红线源地及廊道多分布于县域西部及南部,而东部及北部存在明显断层现象,应增设踏脚石提高分散斑块连通性;基于现状条件与发展愿景,划定了两级生态改善区,并构建了“三片、两带、多廊道、多节点”的生态网络。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伍家岗地区城市景观格局和马尾松林的斑块特征,以松褐天牛飞行距离作为因子,在区域尺度下分析了松材线虫病的扩散风险。结果表明:松材线虫病扩散风险性低,伍家岗区城市居民用地和灌木林地斑块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34.95%和36.22%,破碎化程度低;灌木林地斑块数最多,达到215个,没有充足扩散条件;研究地林地斑块面积较小,仅占总面积10.88%,且破碎化程度高,斑块数达188个;林地中,马尾松纯林比例小,针阔混交林斑块密度高。针阔混交林风险较高,应加强风险斑块的管理,建立边缘隔离区、人工廊道;在城市建设工程中保护自然廊道,隔绝有害生物的自然传播和人为携带扩散。  相似文献   

10.
根据收集的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相关图片资料,运用景观生态学及其Google earth图片和View-GIS软件,结合实地调查,采用景观多样性指数、斑块特征指数和景观空间构型评价等指标,对其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惠州西湖风景区总面积为713.878 hm2,各类绿地占风景区总面积的67.8%,其中水体占总面积的19.7%,非绿地面积占32.2%,硬质景观占有较高的比例,用地结构需要进行适当调整;(2)斑块总数量为458个,绿地斑块主要是以大、中型斑块为主,其斑块数量分别占总数量的42.7%和35.6%,斑块面积却只占绿地总面积的3.0%和7.5%,绿地特大型斑块数量上虽然仅占绿地斑块数量的5.0%,但其总面积却占到绿地总面积的89.2%;(3)研究区域内的景观具有较高的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为1.852,优势度指数为0.451,均匀度指数为0.709;整体景区的破碎度指数为0.001,斑块密度为64个/km2,廊道密度为3.211 km/km2,道路系统发达,核心景区被城市道路分割,对景区的整体性有一定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