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在成年的水杉林中,发现水杉尺蠖为害.我们今年春天开始在我县丹凤乡对1966年春造的、18年生的水杉林内的尺蠖进行定点观察,并在室内饲养.一年的观察结果如下:一、形态特征:成虫:体型小,灰褐色,似水杉树干表皮色.雌蛾体长27—35毫米,翅展50—70毫米,触角丝状.雄蛾体长18—25毫米,翅展45—54毫米,触角羽毛状.  相似文献   

2.
三带尺蛾(Zethenia rufescentria Mot-schulsky)是我县人工落叶松林的大害虫之一。1974年秋曾在一面坡林场大发生,针叶被吃光,形似火烧,危害面积达3,000多亩。虫口密度平均达570条/株。为摸清三带尺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以便有效地控制其大发生,我站1975年对三带尺蛾进行了观察研究及大面积防治试验。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1—15毫米,体黄褐色。翅展36—40毫米,前翅黄褐色,顶角处外缘向内凹陷,M_3脉外缘向外突出,内、中、外横线均带状,波浪形,内、中横线褐色,外横线灰白色,有的不清晰,中室端部有一褐点。后翅灰白色,亚外缘线褐色波状,外缘锯齿形,中室有一褐点。触角雄蛾微毛状,雌蛾丝状。卵:初产为黄绿色,约2—3天后变紫褐  相似文献   

3.
落叶松鞘蛾为害落叶松的针叶,是本地区的一大虫害。虫害大面积发生时,整个林分呈火烧状。主要发生在人工落叶松纯林和天然落叶松中龄纯林中。天然林一般发生在郁闭度0.3~0.5之间的背风向阳稀疏林分,林缘附近为害较重。鞘蛾为害过的林分当年,虽恢复,但影响了树木的生长,降低了球果的结实量。一、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毫米,雌蛾翅展8~9毫米,雄蛾翅展约6毫米。体翅暗灰色,翅细长,被银灰色鳞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对榆斑蛾三年的观察和实测数据,就其食叶量、卵死亡率,幼虫死亡率三个方面分析,计算出榆斑蛾的防治指标值,并提出在防治中合理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榆斑蛾(Iuiberis ulrmivora Graeser)又称榆星毛虫,属鳞翅目斑蛾科,是榆树重要食叶害虫。国内已知北京、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均有分布。据初步调查,我省主要分布于忻县地区的定襄、原平、代县、繁峙、五台等地,雁北、晋中、晋东南亦有发生。关于该虫的危害、习性及天敌,国内尚未见详细报道。现将80—81年在忻县、定襄对该虫的初步观察介绍如下:一、为害情况七十年代初,榆斑蛾在忻定盆地零星发生,尚未造成灾害。但近几年来,该地连年发生,危害日趋严重,范围逐年扩展,大部分榆叶被其幼虫吃成光秃。据定襄县林业  相似文献   

6.
白杨透翅蛾属鳞翅目透翅蛾科,在干旱草原杨柳林中危害严重,幼虫钻蛀枝干,使被害处形成瘤状虫瘿,易造成风折或感染腐烂病而使树木死亡。一、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0—21毫米,翅展20—28毫米,头部半球形,雌蛾触角栉齿不明显,端部稍弯曲。雄蛾触角有青黑色栉齿两列,端部栉齿较少。前翅狭长,覆以赭色鳞片,后翅透明。胸部青黑色。腹部圆筒形。1—5节各有一条橙黄色带。卵:黑色,椭圆形。幼虫:老熟幼虫黄白色,圆  相似文献   

7.
杨树透翅蛾属鳞翅目LEPIDOPTERA双孔亚目DITRYSIA谷蛾总科Tinaeoidea透翅蛾科Aegeriidae杨树透翅蛾Paranthrene tabaniformis Root。杨树透翅蛾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华北、东北各地,对小叶杨、青杨为害较轻,对新品种杨树的为害比较重。成虫外观象胡蜂,后翅透明、翅展16~38.5毫米。卵、黑色,椭园形。幼虫、黄白色,体长28毫米。蛹、纺锤形、褐色,腹部节间有环棘,臂棘16根。  相似文献   

8.
杨尺蠖是我场近几年来杨树主要害虫,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危害树芽、嫩叶,严重时一树有虫达千条以上,把整株树叶咬食殆尽,使长势衰弱,且易引起杨树溃疡病和腐烂病,致使整株死亡。为了保障林木的正常生长,几年来对杨尺蠖进行了观察,并开展大面积防治。现将观察及防治情况整理如下,提供参考。一、形态略述(一)成虫.雌雄异态。雌蛾无翅,体呈纺锤形,头和胸部较小,腹部肥大,体长10—16毫米,触角丝状,蛾体密布灰褐色绒毛,足细长,善爬行。雄蛾有翅,展翅28—38毫米,体长9—14毫米,触角羽毛状,前翅三角形,灰褐色,中部有黑色鳞片,并具波状纹三条,后翅灰白色。  相似文献   

9.
胡杨天幕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发生于内蒙古西部的额济纳旗,危害面积已达30万亩,其中15万亩是严重受灾区,虫口密度在1万条/株以上,最多的可达10万条/株。在这些林内,胡杨树叶、嫩枝均被吃光,轻则使胡杨生长不良,重则造成大枝干枯,也有少量的老树在严重的虫害下濒于死亡。形态特征成虫:雌蛾体长20毫米,股宽8毫米,触角短羽状,长3—4毫米;翅黄色,前翅中部有一黄褐色带。雄蛾体长16毫米,股宽4—6毫米,触角黄褐色,长8毫米;前翅有两条褐色线,翅上密被淡黄色鳞片,前翅外缘有1毫米宽的褐色绒毛,顶角有3块黑斑,斑长约1.5毫米。卵:白色或灰色,圆柱形,长1毫米,直径0.8毫米,中央凹入,有褐色点,在股内以粘丝连接,丝长2—3毫米。排列在1—2年生的小枝上,呈顶针状。  相似文献   

10.
杉木桉袋蛾Acanthopsyehe subferalbata Hampson属鳞翅目袋蛾科,在靖卅排牙山林场杉木种子园内发现。幼虫群集性较强,一根小枝多达10头以上。被害针叶有绿豆大小孔洞、缺口和灰白色斑点,但食量小,为害轻,尚未成灾。袋蛾是杉木种子园的一种新害虫,为了增加我省昆虫资源资料和防止次生害虫上升造成杉木种实损失,作者于1988—1989年对其虫进行了观察。成虫雄蛾体黑色,体长5.92毫米,翅展9.5—11.2毫米。触角梳状,黑色。头胸两侧被暗棕色毛,中胸大呈圆球形,腹部各节黑色,节间膜浅棕色。前翅灰黑色,后翅背  相似文献   

11.
刺槐袋蛾(Acanthopsyche nigraplga Wileman)属鳞翅目袋蛾科。国内分布除江苏外,文献记载还有北京、河北、山东、辽宁等地。国外分布日本。幼虫主要为害刺槐、中国槐,也为害檀树、榨树、竹、杉木等叶片,文献记载还为害柏、核桃等。此虫以卵在袋囊成虫羽化后蛹壳内越冬,这在袋蛾科昆虫属少见。我们于1980—1984年对此虫进行袋了初步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形态特征 (一)成虫 雄成虫体长9毫米左右,翅展23毫米左右,体黑褐色,被黑色浓毛,触角黑褐双栉齿状,前翅基部1/3处,后翅基部1/2处布有黑色鳞毛,前后翅的近端半部透明可见翅脉。雌成虫体长13—15毫米,  相似文献   

12.
棉大造桥虫学名刺槐尺蠖,属鳞翅目尺蛾科。 1.棉大造桥虫的危害 以幼虫危害刺槐叶成孔洞,仅留叶脉。 2.棉大造桥虫的形态特征 ①成虫。体长11—17毫米,翅展18—42毫米,翅灰白色,前后翅从前缘至后缘有2条不大明显的  相似文献   

13.
白杨透翅蛾Paranthrene tabaniformis Rott.普遍发生在杨树适生地区,危害杨树幼苗及大树1—2年生枝条,特别是幼苗被害严重时可使全部死亡。目前对该虫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在成虫羽化期连续喷药,但由于喷药次数太多,影响天敌的繁殖,还污染环境,为此,作者等从1982—1985年对华北地区的白杨透翅蛾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摸清了它的年生活史、生活习性及发生发展规律,并以化学药剂与性信息素诱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杨黄卷叶螟,又名黄翅缀叶野螟,是杨树、柳树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幼虫喜在嫩叶上吐丝、缀叶危害,大发生时常把叶片吃光,变成秃梢,严重影响苗木和幼林生长. 一、形态特征 1.成虫.体翅橙黄色,雄蛾体长11.5~14毫米,翅展26~29毫米;雌蛾体长12~14.7毫米,翅展18~32.8毫米.触角丝状较长,复眼淡蓝色,头部褐色,两侧有白条.前翅具灰褐色边,后翅中央具有一条横波状纹,其内侧有一黑斑,外侧有一短线,外缘亦具较宽的灰褐色边,腹部背面橙黄色,腹面灰白色,雄蛾尾部末端具褐毛丛,停息时触角后覆于体背,四翅平展,有的雄虫尾端常翘起.  相似文献   

15.
春尺蠖又称杨尺蠖,属鳞翅目尺蛾科,在内蒙古等许多地区均有发生,主要危害杨、柳、榆、槐、桑、苹果、梨等树种。其发生期早,危害期短,幼虫发育快,食量大,常暴食成灾。一、形态特征1、成虫。雌蛾体长约7~9毫米,无翅。体灰褐色,复眼黑色,触角丝状。腹部背面各节有数目不等的成排黑刺,刺尖端钝圆。雄蛾体长约10~15毫米,翅展28~37毫米。触角羽毛状,前翅淡灰褐色至黑褐色,从前缘至后缘有3条褐色波状横纹,中间1条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刺蛾是木本植物的食叶害虫。山东省每年都有部分地区暴发成灾。据报导,全世界约有1,000种刺蛾,我国记载90余种。通过近年山东省森林病虫普查,共发现24种,其中15种属省内新记录。 现将已经鉴定的22种刺蛾成虫检索如下: 1、前翅与胸背绿色 2 前翅与胸背非绿色 4 2、翅展30毫米以上;前翅 “外缘带”黄色 褐边绿刺蛾Latoia consocia(walker) 翅展28毫米以下;前翅 “外缘带”  相似文献   

17.
花棒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又名灰斑古毒蛾、沙枣古毒蛾,宁夏、内蒙古、甘肃、山西等省区均有发生。近年来我区西部的阿拉善左旗飞播种植了大面积花棒,因花棒毒蛾的危害,树木生长不良. 形态特征成虫:雌蛾体长10—17毫米,翅退化。雄蛾体长10—12厘米,翅展24—30厘米.雄蛾体黄褐色,触角干黄色,栉齿黄褐色.前翅赭褐色,内线褐色、宽,中部向外微弯,中区前宽后窄色暗,前缘有一近三角形紫灰色斑,横脉纹赭褐色,新月形,周围紫灰色,外线褐色,锯齿形,亚端线褐色,不  相似文献   

18.
<正> 松艺夜蛾(Hyssia violascens Hampson)属鳞翅目夜蛾科,以幼虫取食马尾松针叶。1984年该虫在我省宁德、建阳、福州等地猖獗成灾,被害马尾松林远看似火烧状,损失严重。这种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国内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于1984—1985年在闽侯、霞浦等县观察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并进行了防治试验. 一、形态特征成虫:雌蛾体长16—17毫米,翅展37—38毫米,触角丝状。雄成虫体长14—16毫米,翅  相似文献   

19.
我盟位于内蒙锡林郭勒盟草原,气候寒冷、干旱,年平均温度1—3℃,无霜期95—110天,冰冻期长达7个月,年降水量仅200—400毫米,而年蒸发量则大于降水量的8—10倍。土壤贫瘠,表土厚30—45厘米,地下有钙质层。这种自然条件造成了草原造林的不利因素,加上草原上的老残林及灌丛多虫多病,常常蔓延至人工林,引起大片人工林死亡。其中杨树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白杨透翅蛾钻蛀树干,引起树势衰退,继之染腐烂病而死。我盟阿巴嘎旗林业工作站,对白杨透翅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四年多的研究,在林业生产中起到了一足作用,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一、小蛾类的特点小蛾类属鳞翅目蛾类里的一部分,它的特征表现为:(1)体小(一般翅展在25毫米以下)。(2)后翅呈披针形,缘毛长过翅宽。(3)前翅臀脉两条,后翅臀脉三条。但任何一种小蛾,不可能三项具备。其中(2)(3)两项,占有一项即可成立,只有(1)项,尽管它们当中绝大多数翅展是小于25毫米,而且这一特征也是最好用的,可是由于小蛾类中的蝙蝠蛾、木蠹蛾等是大型,大蛾类中瘤蛾、苔蛾、部分夜蛾等又都是小型,所以这项特征就变得不能单独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