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广西小蚕供应与蚕农需求有矛盾的现状,分析了传统的共育模式和分室饲养共育小蚕两种模式的收蚁间隔、生产经营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认为分室饲养共育小蚕能合理利用蚕室蚕具和人力,并能有效做好蚕室消毒防病工作。通过比较不同间隔时间收蚁方式的优缺点,推荐间隔6 d为共育基础时间的分室饲养共育小蚕技术。建议通过增加共育生产线来提高共育室小蚕饲养批次,加强蚕室的消毒防病以及统筹管理工作,从而达到分室饲养的高成功率、高收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广西桑蚕小蚕共育经济效益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艺  蒙霜 《广西蚕业》2012,(4):72-76
通过对我区6个具有代表性的桑蚕生产县(区)小蚕共育户和养蚕农户进行调查,得出蚕农饲养共育小蚕比自养小蚕平均张种产茧量增加2.78kg,增加7.54%;平均亩桑产茧量增加22.93kg,增加22.93%;平均用工量减少1.9工/张,减少11.52%。蚕农饲养共育小蚕比自养小蚕更具优势。小蚕共育户饲养4龄蚕比饲养3龄小蚕出售平均用工量多0.49工/张,增加111.36%;平均售价多113.46元/张,增加105.38%;平均成本多101.25元/张,增加134.80%;平均利润多12.21元/张,增加37.50%。小蚕共育户共育4龄蚕比共育3龄小蚕出售对桑蚕产业的推动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3.
如东县是蚕桑生产的重点县,也是优质蚕茧生产大县,年饲养蚕种近20万张,生产蚕茧7100吨左右,多年来我县一直实行小蚕共育,蚕农已习惯于小蚕共育,依赖于小蚕共育。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县曾拥有共育室1500余座,参与共育人员9000多人,承担着全县1~3龄蚕的共育任务,形成完整的共育体  相似文献   

4.
谢寿泳 《广西蚕业》2003,40(4):34-37
广西地处亚热带,炎热时间长,一年可养蚕十多批次,是其它省区无法相比的,但也正因为广西的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及养蚕批次密等原因,蚕病较容易发生,对此新老蚕农束手无策,有的血本无归。从2002年贵港市覃塘区调查统计结果来看,自育小蚕的农户产茧量低,平均张产量不到20公斤;为了解决当地蚕农的养蚕问题,我们在贵港市黄练镇建立了科宝小蚕共育室,现在已发展到每批共育蚕种200张的规模。采用了小蚕共育和大蚕饲养跟踪服务的办法,基本上控制了蚕病的发生,大幅度地提高了蚕茧产量和质量,平均张产量达到了40公斤,高产的达到50多公斤。本人根据一年…  相似文献   

5.
钱银川 《蚕桑通报》2009,40(1):55-57
海宁市盐官镇新星村九组许正林是当地有名的养蚕和规模承包小蚕共育大户.全年饲养蚕种35张左右。30多年来,除了自已养蚕外,还帮助解决了本镇及周边乡镇缺劳力、缺技术农户养小蚕难的问题,最多一年承包小蚕共育512.25张。规模承包小蚕共育不仅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承包小蚕共育规模也逐渐扩大,为海宁市首位。由于饲养管理技术到位,分蚕到户后农户有问题还可进行咨询和得到技术指导,经共育的蚕产茧量稳,深受蚕农的欢迎。经过多年来的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规模承包小蚕共育情况、效益、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小蚕共育的变化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玉明 《蚕桑通报》1992,23(2):14-15
一、历史的回顾小蚕(1~3龄)共育是把一家一户饲养的蚕种从补催青收蚁开始组织在一起形成一定规模的共同饲养,由专人负责,统一技术标准,一直养到3龄眠止,眠后按各户参加的蚕种分蚕到各户家中,自己饲养4龄和5龄到上蔟。这种形式的稚蚕共育,早在建国之前就由各地蚕业指导所和部分蚕种场派员有领导有组织地从点开始进行,一直延续到建国初期,组织共育的人都是由当地养蚕有经验并得到蚕农信任的蚕业大户,参加者以自  相似文献   

7.
《江苏蚕业》2017,(3):25-27
小蚕工厂化共育在规模化共育的基础上,探索了蚕农改订蚕种为到共育室直接购蚕饲养新模式,并进一步拓展了技术指导和调剂服务等功能,可以较好地解决当前从业人员年龄偏大、劳力不足、叶蚕不平衡等矛盾。  相似文献   

8.
《江苏蚕业》2017,(4):8-10
小蚕工厂化共育在规模化共育的基础上,探索了蚕农改订蚕种为到共育室直接购蚕饲养新模式,并进一步拓展了技术指导和调剂服务等功能,可以较好地解决当前从业人员年龄偏大、劳力不足、叶蚕不平衡等矛盾。  相似文献   

9.
<正> 小蚕共育是由有技术、善经营、热心于蚕桑生产的单位或农户,建立或改造专用蚕房、设备及桑园,从补催青、收蚁开始对小蚕进行一定规模的规范饲养,直到3龄出售给蚕农。这种小蚕共育不仅符合小蚕生长发育要求,而且经我县多年实践证明,它省劳力、省桑  相似文献   

10.
吴永才 《广西蚕业》2006,43(1):62-63
小蚕共育为了有效防止蚕病的发生,促进蚕体强健好养,降低养蚕成本,达到稳产高产、增加蚕农收入的目的,特制定以下制度:1蚕室、蚕具及蚕药的准备共育小蚕,首先要有条件较好的共育室。共育室一般要求能保温、保湿、光线均匀、空气流通、水泥地面、墙面批灰、有天花板便于消毒和清洗。每共育10张蚕种需蚕房面积10~15平方米,蚕匾80个(每个面积0.7平方米,可共育至四龄饷食),以及相配套的蚕架等蚕具。还需要约5公斤的漂白粉、1盒蚕安王、一包小蚕“防病一号”、生石灰20公斤等蚕药。2小蚕共育技术2.1共育室及蚕具的消毒养蚕前一周进行,用共育室催…  相似文献   

11.
<正> 井研县集益乡九龙村蚕桑重点户张蓝清,利用自己养蚕专长,担起共育重担。自1984年开始至今,为本县蚕农共育小蚕962张,由于量足质好,深受群众好评,参加共育蚕农越来越多,共育规模越来越大。1987年共育小蚕332张,养大蚕4.5张,蚕桑收入3028元。今年更上一层楼,春、夏共育小蚕380张,正秋、晚秋共育已落实650张,全年共育上1000张,加养大蚕6.5张,预计全年蚕桑收入8000元以上,占全家农副业总收入70%以上,成为全县蚕桑致富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为推动海安县蚕桑专业化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县蚕桑站经过广泛调查,从众多小蚕共育室中选择了责任心强、桑园面积和共育规模较大、共育水平高、在蚕农中有威信的顾维才共育室作为全县2011年小蚕专业化共育室建设的示范点。一年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成品蚕共育标准,落实小蚕共育技术措施,建立健全多种管理制度,强化技术培训指导,加强媒体宣传报道,维才小蚕专业化共育示范点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该共育室共育出来的小蚕平均张产茧比全村平均水平高7%。蚕农一致反映"维才共育室共育的小蚕不仅质量好,而且产量高,我们放心"。  相似文献   

13.
万玉新 《广西蚕业》2002,39(4):53-53
杨仕德是贵港市港南区湛江双联村人 ,在贵港市被誉为“共育王”,这并不是因为他的小蚕共育数量大 ,而是因为他多年练就的过硬的小蚕共育本领及经营小蚕共育的崇高品德 ,为贵港市蚕业生产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杨仕德 2 0多年来坚持诚信原则经营小蚕共育 ,小蚕共育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建设具有地火龙的小蚕共育蚕房三间 ,面积 6 0多平方米 ,建有小蚕共育桑园 5亩 ,年共育小蚕 1 2 0 0多张 ,还不能满足蚕农的需要 ,他的小蚕共育经验是 :看天育蚕。看天育蚕是杨仕德经营小蚕共育的看家本领 ,是 2 0多年练就的绝技。养蚕过程中 ,每天都详细记录早、…  相似文献   

14.
结合桑蚕一代杂交种种茧育实践,探讨如何提高种茧小蚕共育质量,总结出抓好种茧小蚕共育专用桑园管理、把握小蚕饲养技术环节和加强消毒防病等技术措施。小蚕共育专用桑园管理,要重点抓好桑园合理低伐、科学配方施肥及病虫害防控;小蚕饲养要把握好收蚁、给桑、温湿度调控、眠前眠后技术处理、除沙扩座等技术环节以及消毒防病防微措施,做好小蚕发放管理,科学饲育小蚕,提高种茧育小蚕品质。  相似文献   

15.
正俗话说"养好小蚕七成收",搞好小蚕共育是提高蚕茧单产质量,增加蚕农收入的关键。小蚕共育是针对农村千家万户分散养蚕的现实,把小蚕集中在较好的设施、设备及消毒环境中,由具有较高饲育技术的人员进行饲育,以饲育出蚕头足、发育整齐、强健无病的小蚕,供大蚕户饲养,确保养蚕高产稳产的有效措施。小蚕共育一是有利于补催青,能有效提高一日孵化率,确保了蚕农饲育头数;二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玉林市容县、贵港市黄练镇、八塘镇等十多家小型小蚕共育室的饲养调查,发现小型共育室在小蚕共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要提高小蚕质量的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17.
黄练科宝小蚕共育基地2004年初开始使用此种雾好牌微型喷雾机代替手压式喷雾器,主要用于小蚕饲养过程中药物的添食,达到了省工、省时和高效的目的。笔者认为此种机器有价格较低、小巧轻便、功能较多、雾化程度高和用水少等特点,很适合专业种场、小蚕共育室及广大蚕农在药物添食  相似文献   

18.
今年我们在田阳县来旺大队东包村共育室试行了小蚕共育费浮动办法,即与蚕农饲养产值挂勾收取共育费,深受群众欢迎,促进了蚕茧生产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从四月——六月,东包村共育室共育了三批蚕共18.5张,已收获10.9张,生产茧666.6斤,产值1001.17元,除比去年同期育蚕单张产量提高33%,产值提高23%.参加共育的蚕户43户,除个别户第二批蚕因缺叶引起产量偏低外,其余户均获得了较好的收成.如黄秋康户头批养蚕0.25张,产茧20斤,产值29.70元,折张值近120元.对此,广大蚕户很满意,增加了社员种桑养蚕的信心,许多农户表示如能稳产下去的话,将在年底扩种桑树,扩大桑园面积.  相似文献   

19.
任丽华 《四川蚕业》2003,31(3):25-26
俗话说 :“养好小蚕七成收”。这充分说明了小茧共育的重要性。目前丝绸行业形势不太好、蚕茧价格低、收益低 ,很多蚕农不愿参加小蚕共育 ,先进技术的贯彻困难 ,加之当前农村的青壮年外出务工 ,养蚕又面临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所以省劳力、省成本、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小蚕共育、省力化蚕台育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小蚕共育与小蚕分户饲养的对比调查结果(见表 1 )进行分析。表 1 小蚕共育与小蚕分户饲养成本对比镇别村别组别姓名饲养品种饲养张数共育或分户饲养饲养成本 (单位元 )消毒及添食药物 桑叶 人工 升温材料 其它 成本…  相似文献   

20.
小蚕共育是由有技术、善经营,热心于蚕桑生产的单位或农户,建造专用蚕房、设备及桑园,从补催青、收蚁开始对小蚕进行一定规模的规范饲养,直到3龄出售给蚕农.这种小蚕共育不仅符合小蚕生长发育要求,而且经我县多年实践证明,它省劳力,省桑叶,省投资,蚕体壮,产量高,茧质优,效益好,可缓解养蚕用工与大田农忙用工的矛盾,是提高蚕茧产量、质量、效益的关键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