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早春慎防鱼类水霉病水霉病又叫肤霉病、白毛病,是由水霉菌等附生于鱼的皮肤而弓愧的。病鱼体表菌丝大量繁殖,生长成丛、呈絮状,白色或灰白色。菌丝分泌毒素,破坏鱼体组织,使病鱼烦燥不安,游动失常,食欲减退,皮肤粘液增多,以至瘦弱而死。可危害各种养殖鱼类和鱼卵...  相似文献   

2.
一、水霉病的发病条件与发生季节常见的水霉病是因捕捞、运输、转池操作时引起鱼体表受伤、鳞片脱落造成,水霉菌侵入伤口,向内外长出菌丝,分泌毒素,引起组织溃烂,出现肉眼可见的白色棉毛状菌丝。鱼体表被寄生虫咬伤,或因饲料中营养不良引起表皮溃烂,水霉菌随溃烂部位侵入,也可引起水霉病。水霉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其是早春和冬季,越冬鱼种、鱼卵、鱼苗易染此病。同属真菌病害的鳃霉病多发生在5~10月水质恶化、发臭的鱼塘,也可用成都芳草药业有限公司研制的水霉净复合药防治。二、水霉净的使用方法:浸泡或泼洒1.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3.
病原 最常见的种类是水霉属和绵霉属。 流行情况 水霉病一般在早春和晚冬水温在13℃~18℃环境里最为流行。进入越冬池的鱼种和冬季在成鱼池放养的鱼种,在集养、围捕、外运等环节中,操作不慎擦落鳞片或撞伤鳍条,导致霉菌侵入伤口,或低温冻伤,寄出虫侵袭,致使鱼体表受伤,未能及时愈合而被水霉菌寄生,在冬、春鱼种最容易发生水霉病。  相似文献   

4.
禽生羽,畜长毛,鱼披鳞甲,是众所月知之事。可是鱼池中饲养的鱼类,冬末春初时身上也会长有一丛丛的灰白色的“毛”一这是怎么回事呢?鱼真的能长毛吗?不是,是鱼体表被霉菌寄生的缘故,是一种常见的鱼病,这种病叫肤霉病,通称水霉病,有些地方还叫它为长毛病、白毛病。  相似文献   

5.
<正>4.水霉病水霉病的病原为水霉属、绵霉属的种类。发病时在鱼体表形成肉眼可见的菌丝,似灰白色棉毛状。病鱼游动迟缓,食欲减退,最后瘦弱继发其他疾病感染而死。该病的发生是属于继发感染,是鱼体表受损引起黏液脱落后引起水霉感染。水霉病容易发生在水温18℃左右的3-4月。预防是以应激宁+复合维生素+黄芪多糖等内服为主,经常拌料投喂可促进鱼体黏液分泌和伤口愈合。其次在秋冬季节减少拉网操作,  相似文献   

6.
一、水霉病 症状:患鱼身体消瘦,摄食能力降低,鱼体发病初期,体表局部灰白色,严重时,遍布白色、棉絮状的菌丝体,有些病灶处伤口充血或溃烂,鱼体最后因衰竭而死亡。  相似文献   

7.
碧霞 《海鲜世界》2005,(3):59-61
11.水霉病(肤霉病、白毛病)主要是捞鱼、运输鱼时,由于操作不慎,使鱼体受伤,寄生虫或霉菌侵入伤口,感染鱼体,通常皮肤布满“白絮”,从而使鱼体失去应有的光泽。病鱼迟钝,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若不及时治疗,霉菌蔓延,患处肌肉腐烂,食欲减退最终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8.
乌鳢主要疾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德 《科学养鱼》2001,(4):30-31
一、水霉病  水霉病在乌鳢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都会发生。  1.病鱼症状  患病乌鳢鱼体消瘦,摄食能力降低,厌食,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仅体表局部有一些灰白色。以后,随着病原体的蔓延,体表出现点状血斑。病灶部位黑色素消褪,出现灰白色区域。鱼体失去光泽,离群独游,常滞留于水面、水草丛中、食台旁边。严重时,鱼体病灶部长出棉絮状的菌丝,组织坏死。患病乌鳢最后衰竭而死亡。  2.流行特点  水霉病在越冬期间较易感染,每年的 1月份即有少量发生,水温回升到 18℃左右,即 3~ 4月份,呈大量暴发状态,发病率高达 80%…  相似文献   

9.
在鱼类养殖生产过程中,渔民经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鱼病,部分渔民由于没有采取合理的防治方法,影响了养殖效果,甚至造成了很大损失.以下介绍水霉病、黏孢子虫病等两种常见疑难鱼病的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水霉病 水霉病是春季多发鱼病,主要是由于鱼体表受到损伤,受伤组织感染水霉菌而引起的.水霉菌是广泛存在于水域和潮湿土壤中的一种霉菌,通过孢子进行无性繁殖,对不良环境耐受能力极强,适宜生长温度为10~ 18℃,温度达到25℃以上时水中的游孢子繁殖力减弱,一般不易发生感染.因此,鱼类水霉病25℃以下都会发生,而28℃以上比较少见.当鱼类体表组织受伤时,水中的水霉病游孢子就会伺机附着,在坏死组织上开始发芽形成菌丝,菌丝除寄生于坏死组织外,还可蔓延侵入附近的正常组织,分泌消化酵素分解周围组织,继而贯穿真皮深入肌肉,使皮肤与肌肉坏死,最后导致鱼死亡.  相似文献   

10.
《内陆水产》2009,(2):50-51
一、鱼类:因操作不慎擦伤鱼体,且越冬鱼池放养密度过高,鱼类极易患水霉病。病鱼体表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柔软棉絮状物,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以致衰弱而死。  相似文献   

11.
《内陆水产》1994,(6):20-20
一、水霉病:鱼卵、鱼苗、鱼种、成鱼因操作不慎造成鱼体表受伤,易发生此病。防治方法:对鳜鱼的孵化用水,用60目尼龙筛绢网过滤以防杂物进入。擦伤的鱼卵及鱼体可用孔雀石绿溶液泼洒或浸洗。泼洒时须停水3—5分钟,每天2—3次。  相似文献   

12.
水霉病又叫肤霉病、白毛病。它是一种真菌病,是由寄生性的冰霉菌感染造成的。鱼体上常见的寄生性水霉菌大约有六种,包括两科、五属,即水霉科中的水霉、绵霉、细囊霉和丝囊霉,以霉科中的腐毒等。 水霉广泛存在于水中,营腐生生活。在条件不适宜的情况下,水霉菌在水中以孢子的形式存在。 水霉菌不会寄生于健康的鱼体上。只有当遇到体表受伤的、体力衰弱的或其他紧迫(stress)的鱼时,水霉菌孢子才会在鱼的伤口处、体表上寄生,并开始萌发。由于水霉菌孢子很小,所以水霉菌孢子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什么异常。水霉菌的动孢…  相似文献   

13.
真菌性病原体引起的鱼病种类较少,主要有肤霉病、鳃霉病、鱼孢菌病及真菌性肉芽肿等数种,其中肤霉病及鳃霉病都是常见的多发病,鱼孢菌病于上世纪在国外发现,八十年代初国内有报道(龙竞民,1982),真菌性肉芽肿病是发生在养殖香鱼体表的一种病症,国内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4.
水霉病又名肤霉病,为真菌性疾病,在我国淡水水产养殖动物的体表及卵上发现的水霉共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属于水霉和绵霉两个属的种类,属水霉科。1.病因水霉病的发生主要因为紧迫造成的二次性感染,鱼类因拥挤、移动或其他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体表组织受伤,而且随着春季的到来,气温和水温不  相似文献   

15.
水霉病的预防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霉病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是水产动物真菌病之一,引起这种病的病原体在我国淡水水产动物体表及卵上发现共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此类菌对温度适应范围广,5~26℃均可生长繁殖,最适温度13~18℃,水质较清的水体中生长较好。对寄主也无严格选择性,各种饲养水产动物,从卵到各龄鱼都可感染,造成此病的因素大约有:一是受伤或局部的组织坏死;二是水温剧烈变化(抵抗力下降,组织变坏);三是在季节交替时易发生;四是卵堆积(造成局部缺氧,卵膜开始腐烂被感染)。水中自由游动的水霉的动孢子侵入伤口或卵膜,吸…  相似文献   

16.
黎英  王文成 《科学养鱼》2023,(10):60-61
<正>草鱼水霉病又称为白毛病,其病原主要为水霉菌。该病一旦发生在鱼群中传播速率极快,可导致病鱼体表鳞片脱落,病变部位出现棉絮状白色菌丝,继而引起组织发炎等症状且死亡率高。指环虫是一种鱼养殖过程中十分常见的寄生虫。该病原主要寄生于鱼的鳃部,可导致病鱼消瘦、鳃丝分泌过多黏液而呼吸困难和继发感染其他病原,继而导致较高的死亡率,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李泽湘 《内陆水产》2002,27(2):32-32
1赤皮病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鳞片脱落,特别是鱼的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鳍茎充血,鳍条末端腐烂,病鱼还伴有肠道发炎及烂鳃症状。防治方法在鱼的放养及捕捞过程中应小心仔细,避免鱼体受伤;也可在鱼种放养前用10克/米3的漂白粉浸洗鱼体20分钟左右,或用10~20克/米3的痢特灵浸洗20~30分钟,还可内服鲤暴平药饵,外用10克/米3的漂白粉全池泼洒。2水霉病病鱼在感染初期肉眼看不见有病状,当肉眼能看到时,此病菌体好像灰白色的棉团,视检似灰白色絮状物。由于霉菌产生大量酵素分解鱼体组织,使鱼体受到刺激,…  相似文献   

18.
<正>水霉病又称覆绵病或水绵病,常感染体表受伤组织及死卵,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是水生动物的真菌病之一,引起这种病的病原体到目前已经发现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该病是由真菌寄生在水生动物体表引  相似文献   

19.
用霉病力克水煮液对患有水霉病的加州鲈进行浸泡治疗,每天早晚各一次,浸泡一周。同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观察霉菌孢子在鱼体上皮细胞(FEC)粘附情况,用电泳法分析霉菌孢子内的生化反应。结果显示,用霉病力克处理后,病鱼体表霉菌菌丝全部消失,霉菌孢子的粘附作用明显降低,孢子内的生化反应受阻。试验表明霉病力克具有抗水霉菌和抑制水霉菌孢子粘附的双重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 1 观察病鱼体表。病鱼腹部及鳍基部有出血点,病鱼全身体表、肌肉明显充血,则为出血病;鱼体表局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则为赤皮病;腹部两侧及尾部腐烂或出现块状红斑,骨骼、肌肉和内脏器官裸露,则为打印病;鱼体两侧,腹部上下和尾部等处,有棉絮状的白色长毛,则为水霉病;鱼体部分鳞片、胸鳍基部和头部眼睛周围红肿,且有红点和针状虫体,则为锚头鳋病;体表各处有淡绿色形似臭虫的虫体爬行,则为鱼虱病;如发现鱼苗、鱼种沿塘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