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筛选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理想长效药剂,本站选择了10种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各期调查,均以每667m2用嘧菌酯·噻呋酰胺20%水分散粒剂70g、嘧菌酯·戊唑醇75%水分散粒剂10g、噻呋酰胺·已唑醇27.8%悬浮剂20m L、噻呋酰胺24%悬浮剂20m L、肟菌·戊唑醇75%水分散粒剂15g、嘧菌脂25%悬浮剂30m L等6种药剂处理对水稻纹枯病具有很好的防控效果,用药1次,可有效控制20d以上,对水稻生长安全,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理想长效药剂。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生产上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高效、安全药剂,于2014年8月在田间进行了防治纹枯病10种药利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嘧菌酯类和噻呋酰胺类复配剂防效突出。24%密菌酯·己唑醇悬浮剂20 mL/667m~2、24%噻呋·咪鲜胺悬浮剂30 mL/667m~2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株防效超过或接近85%,病指防效均达90%以上,值得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3.
建立一种同时分析噻呋酰胺和吡唑醚菌酯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乙腈-水为流动相,使用ODS-C_(18)色谱柱和紫外检测器,在246nm波长下对试样中的噻呋酰胺和吡唑醚菌酯进行液相分离和定量分析。噻呋酰胺和吡唑醚菌酯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8和0.999 4;标准偏差为0.07%和0.04%;变异系数为0.35%和0.40%;回收率为99.4%和99.4%。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率高,可以满足噻呋酰胺和吡唑醚菌酯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登记证号LS20150139企业名称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名称噻呋·氟环唑含量20%剂型悬浮剂毒性低毒配比氟环唑5%、噻呋酰胺15%作物防治对象用药量施用方法水稻纹枯病90-150克/公顷喷雾有效期2015.06.08-2016.06.08登记证号LS20150201企业名称山东省青岛农冠农药有限责任公司产品名称氰氟·二氯喹含量17%剂型可分散油悬浮剂毒性低毒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使用C_(18)色谱柱和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230nm波长下对30%噻呋酰胺·咪鲜胺悬浮剂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分析方法下,噻呋酰胺和咪鲜胺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1和0.999 6,标准偏差分别为0.034和0.068,变异系数分别为0.64%和0.2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8%和99.65%。  相似文献   

6.
用4种杀菌剂对向日葵锈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向日葵锈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以30%吡唑醚菌酯乳油和24%噻呋酰胺悬浮剂对向日葵锈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这2种药剂可在生产中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黑痣病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菌丝存在遗传分化现象。从定西市马铃薯产区采集茎部和薯块病样80份进行融合群测定。结果表明,80株菌株中与标准菌株AG3融合的占总数的70.0%、与AG4-HG-Ⅱ融合的占15.0%、与AG2-1融合的占7.5%。为了有效控制马铃薯黑痣病,采用生长速率法在室内选取9种杀菌剂进行药效评价。结果表明:30%噻呋酰胺悬浮剂EC50最低,为0.015 2μg/mL;其次是40%氟胺·异菌脲悬浮剂、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和250g/L嘧菌酯悬浮剂,其EC50分别为0.064 1、0.129 3和0.176 7μg/mL;EC50最大的是25.75%多抗·福美双可湿性粉剂,为2.930 4μg/mL。田间拌种,30%噻呋酰胺悬浮剂和250g/L嘧菌酯悬浮剂防效较好,达70%以上,值得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对40%氟唑菌酰胺·丙硫菌唑悬浮剂的助剂进行筛选,确定了40%氟唑菌酰胺·丙硫菌唑悬浮剂的最佳配方。组成为氟唑菌酰胺20%、丙硫菌唑20%、7227-A 3%、25001%,EH-6 1%、甘油3%、黄原胶0.12%、硅酸镁铝0.5%、有机硅消泡剂SAG6300.5%、防腐剂0.2%,去离子水补足100%。对该配方进行5批次重复验证试验显示,通过该配方制备的产品批次稳定性好,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9.
噻呋酰胺24%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表明,噻呋酰胺24%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有良好防效,且持效期长,可有效控制水稻纹枯病危害,药后15-30d,噻呋酰胺24%悬浮剂20mL/667m^2处理的防效为70.92%-83.96%,优于井冈霉素等药剂。  相似文献   

10.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用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40 mL防治稻纵卷叶螟,施药后3 d、7 d和14 d的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75.90%、90.24%和81.89%,防治效果明显高于每667 m2用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30 mL、4%阿维菌素乳油80 mL、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8 mL、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 mL,表明在供试剂量下,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的速效性、持效性,生产上可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噻呋酰胺240克,升悬浮剂防治花生白绢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喷淋浇灌法开展了噻呋酰胺240克/升悬浮剂防治花生白绢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噻呋酰胺240克/升悬浮剂对花生白绢病菌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4d,噻呋酰胺32、64mL/667m^2处理防效分别为49.4%和67.8%,明显优于生产上常用药剂异菌脲50%悬浮剂和多茵灵40%悬浮剂;噻呋酰胺32、64mL/667m^2处理收获后测产分别增产11.0%和17.8%,明显优于两对照药剂,且对花生生长安全,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周超  张勇  马冲  吴翠霞  张田田  宋敏 《植物保护》2021,47(3):271-275
为评价4种杀虫剂在玉米田防治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禾蓟马Frankliniella tenuicornis和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的应用前景,采用浸苗法测定了其对3种害虫的毒力,并通过种子处理筛选对3种害虫田间防效较高的药剂。结果表明,噻虫嗪、呋虫胺和吡虫啉对灰飞虱、禾蓟马和玉米蚜具有较高毒力,LC50分别为0.14~1.10、4.24~31.01 mg/L和0.80~7.49 mg/L,氟啶虫酰胺的毒力最低,对3种害虫的LC50分别为84. 55、222.72 mg/L和44.81 mg/L。采用种子处理的方式施药后,各药剂处理组玉米出苗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安全性较高;播种后30 d,20%氟啶虫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对灰飞虱、禾蓟马的防效均在75%以上,播种后40 d,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灰飞虱防效最高,其次为20%氟啶虫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8%呋虫胺悬浮种衣剂和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播种后50 d(玉米抽雄期)调查,20%氟啶虫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对玉米蚜防治效果可达92.1%,表现出较高的防治效果,噻虫嗪、呋虫胺、吡虫啉防治效果略低,但均在70%以上,能有效防治玉米蚜的为害。综上,氟啶虫酰胺、噻虫嗪、呋虫胺和吡虫啉均适合用于防治玉米田灰飞虱、禾蓟马和玉米蚜3种害虫。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有效药剂,2012年春季进行了1%申嗪霉素悬浮剂、24%噻呋酰胺悬浮剂和7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三种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申嗪霉素悬浮剂、24%噻呋酰胺悬浮剂和7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三种药剂防效分别为96.36%、94.72%和91.68%,对照药剂16%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的防效分别为88.83%和83.96%,试验药剂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对24%咪鲜胺·噻呋酰胺SC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24%咪鲜胺·噻呋酰胺SC 450g/hm2处理后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达到87.44%,高于对照药剂240g/L噻呋酰胺SC 187.5g/hm2防效80.37%和对照药剂25%咪鲜胺EC 750g/hm2防效77.37%。说明24%咪鲜胺·噻呋酰胺是一种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优良制剂,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对吡蚜酮·噻虫嗪30%水悬浮剂的助剂进行配方筛选,采用正交设计法,确定配方组成为吡蚜酮20%、噻虫嗪10%、THB-3 4.5%、THB-4 1%、SP-2750 1%、乙二醇5%、苯甲酸钠0.1%、黄原胶0.1%、AF-9903 0.2%,水补至100%。对该制剂的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评估,结果证明该制剂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水悬浮剂的标准要求,并且药效显著、用量低、无药害、对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8种杀虫剂对松褐天牛的防治效果,在松褐天牛成虫期,采用喷雾施药方法,在2019年和2020年在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开展了2年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噻虫啉微囊悬浮剂、6%联苯菊酯·噻虫啉微囊悬浮剂、60%吡蚜酮·呋虫胺水分散粒剂、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350 g/L吡虫啉悬浮剂、20%呋虫胺悬浮剂在药后3、5d的防效均在80.00%以上,药后15 d防效为73.09%~89.47%,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对松树无药害,推荐在松褐天牛羽化始盛期使用。  相似文献   

17.
展膜油剂是一种专为省力化施药研制的农药剂型。为明确新药剂4%嘧菌酯·噻呋酰胺展膜油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在河北省、湖北省、湖南省及上海市选取8地进行了2年田间药效试验,比较了不同剂量处理间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嘧菌酯·噻呋酰胺展膜油剂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防效,优于对照药剂25%嘧菌酯悬浮剂及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防治效果,且使用方便。当施药量达到200mL/7667m^2时,2014年,在河北省、湖北省、湖南省及上海市,药后14d防效分别为82.41%、89.2%、83.25%及95.29%;2015年,在河北省、湖北省、湖南省试验地,药后14d防效分别为81.72%、81.95%、90.9%;两年防效均优于或持平于对照药剂。最佳施药量为200mL/667m^2.  相似文献   

18.
分别从未使用过噻呋酰胺及使用噻呋酰胺3年以上的浙江省稻田采集分离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通过监测、分析病原菌群体对噻呋酰胺的敏感性变化,研究了立枯丝核菌对噻呋酰胺的抗药性风险;并以戊唑醇、井冈霉素等纹枯病防治常用药剂为对照,通过田间试验评价了噻呋酰胺油悬浮剂 (OD) 对稻田天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浙江省未接触过噻呋酰胺的立枯丝核菌群体 (n = 164) 的EC50值分布在 0.008~0.135 mg/L 之间,且呈近似正态单峰曲线,平均EC50值为 (0.073 ± 0.005) mg/L,可作为立枯丝核菌对噻呋酰胺的敏感性基线,用于后续田间抗药性监测。接触过噻呋酰胺3年以上的立枯丝核菌群体 (n = 130) 的EC50值分布在 0.009~0.126 mg/L之间,平均EC50值为 (0.069 ± 0.080) mg/L,未观察到明显的敏感性下降。对稻田天敌群落影响的田间试验表明,采用12%噻呋酰胺油OD处理 7 d 后,绍兴稻田的 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显著高于清水对照(CK),而其他时间和地点均与CK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采用噻呋酰胺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抗药性风险低,对稻田天敌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纹枯病是安陆市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常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尤其是2020年持续阴雨、寡照,水稻纹枯病在局部地区发生十分严重。24%噻呋酰胺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防效显著,于水稻分蘖末期(7月5日)+水稻破口期(8月4日)施药两次,用24%噻呋酰胺悬浮剂20 m L/667 m~2兑水30 kg均匀喷雾,齐穗时株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80.2%、88.5%。符合试验要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噻呋酰胺与嘧菌酯混配对马铃薯黑痣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增效作用及对马铃薯黑痣病的田间防效,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二者混配组合对其的联合毒力,分别用Wadley法和Abbott法评价混配组合的增效作用,并比较拌种、沟施及苗期茎基部喷淋3种施药方式对黑痣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噻呋酰胺与嘧菌酯以质量比3∶1、2∶1、1∶1和1∶2进行混配时抑制马铃薯黑痣病菌菌丝生长的增效系数分别为1.7、2.7、2.5和1.9,其中2∶1和1∶1的混配组合增效作用较为明显。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与250 g/L嘧菌酯悬浮剂1∶1桶混以240 g(a.i.)/hm~2沟施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效优于拌种和苗期茎基部喷淋的防效,沟施方式下对植株黑痣病的防效为65.3%,对薯块黑痣病的防效为71.6%,增效系数为1.1,表现增效作用。表明噻呋酰胺与嘧菌酯有效成分质量比1∶1的混配组合以240 g(a.i.)/hm~2为推荐剂量沟施可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