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8 毫秒
1.
冀花20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培育的高产高油小果花生新品种。2013~2014年河北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为5 063.7 kg/hm2、籽仁产量为3 681.3 kg/hm2,较对照种冀花4号分别增产6.62%和2.61%。2014~2015年全国北方区花生品种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为5 037.5 kg/hm2、籽仁产量为3 600.2 kg/hm2,分别比对照种花育20号增产7.64%和3.41%。2015年河北省花生品种生产试验,平均荚果产量为5 753.4 kg/hm2、籽仁产量为4 239.2 kg/hm2,较对照种冀花4号分别增产11.52%和9.59%。平均粗脂肪含量56.37%。2016年5月冀花20号通过河北省审定。  相似文献   

2.
冀花19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冀9813 (冀花6号)为母本、开选01-6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在全国北方片区域试验中平均荚果产量为5 374.2 kg/hm2,较对照品种花育19号增产7.23%;在全国北方片生产试验中平均荚果产量为5 175.5 kg/hm2,平均子仁产量为3 745.8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花育33号增产5.46%和8.51%;平均油酸含量占脂肪酸含量的比例为75.4%;中抗黑斑病,高抗网斑病。2015年12月冀花19号通过全国花生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相似文献   

3.
冀花16号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冀9813(冀花6号)为母本、开选01-6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的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在国家北方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荚果产量分别为5 141.4 kg/hm~2和5 248.2 kg/hm~2,较对照品种花育19号分别增产6.33%和6.39%;油酸含量为79.25%,油酸/亚油酸比值为20.6。2015年1月冀花16号通过国家鉴定。  相似文献   

4.
冀花10号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冀9102为母本、87-77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和改良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油用型小果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优质、抗病和适应性强等特性。在河北省区域试验中,平均荚果产量为4128.00 kg/hm2,较对照鲁花12号增产20.71%;在河北省生产试验中,平均荚果产量为3694.20 kg/hm2,较对照鲁花12号增产22.60%。该品种籽仁脂肪含量为56.82%。2012年通过河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新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5.
适宜机械化收获的高产高油小花生新品种冀花9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花9号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紫花生为母本、白沙1016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和改良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油用型、适宜机械化收获的小果花生新品种。2009~2010年在河北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冀花9号平均荚果产量分别为3838.35 kg/hm2和4107.75 kg/hm2,较对照鲁花12号增产18.63%和14.87%;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适宜机械化收获、抗逆性强等特性,脂肪含量57.56%。2012年通过河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新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6.
郑农花23号是2003年以开农30为母本、开选016为父本配置的组合,采用有性杂交和系谱选择育成,2020年通过国家品种登记,登记编号为GPD花生(2019)410285。郑农花23号于2017—2018年参加全国北方区花生(Arachis hypogaea Linn.)多点试验,平均荚果产量4 750.05 kg/hm2,平均子仁产量3 379.65 kg/hm2,分别比对照花育20号增产9.51%和5.63%。郑农花23号蛋白质含量21.65%,粗脂肪含量52.87%,油酸含量78.15%,亚油酸含量5.2%,油酸亚油酸比值(O/L)15.25,属于高油酸优质花生新品种,同时具有中抗青枯病和锈病,抗旱性强,耐涝性强等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7.
冀花5号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濮93-11为母本、郑86036-26-1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和改良系普法选育而成的高产油用型大果花生新品种。在河北省区域试验中,冀花5号平均荚果产量4 725.5 kg/hm^2,较对照品种冀花2号增产19.44%,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抗倒伏和适应性强等特性。经检测,脂肪含量55.73%。2006年12月通过河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鉴定。  相似文献   

8.
苏花3号是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以临花6号为母本、日本巨型花生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培育出的普通型中熟大粒花生新品种。2015年参加江苏省鉴定试验,荚果平均产量6 667.12 kg/hm2,籽仁平均产量4 412.85 kg/hm2,分别比对照徐花13号增产9.4%、9.9%。该品种籽粒粗脂肪及粗蛋白含量分别为54.12%、23.61%。于201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编号:苏鉴花生201506),该品种适宜在江苏淮北花生产区推广种植。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以期为花生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应对消费者对优质可口食用型花生的需求,利用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的鲜食型红花生地方品种自然变异单株,通过连续5年的系谱选育,培育出适宜四川地区种植的优质高糖水果型花生新品种“蜀花9号”。2022年8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DP花生(2022)510121。该品种蛋白质含量26.75%,脂肪含量43.54%,油酸含量39.25%,亚油酸含量36.68%,油亚比1.07。2019~2020年参加四川省多点试验,荚果平均产量3839.70kg/hm2,籽仁平均产量2809.80kg/hm2,适宜在四川非青枯病、叶斑病高发花生产区春季、麦/油后直播种植。  相似文献   

10.
徐花13号是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开封KJ-1作母本、鲁花9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高油、抗病性和抗旱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全国区域试验2年平均荚果产量4 723.05 kg/hm2,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9.64%;生产试验平均荚果产量为4 628.85 kg/hm2,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11.83%,居5个参加品种第一位;籽仁粗脂肪含量达56.43%,属高油品种.该品种2008年6月通过国家花生新品种鉴定,适宜我国北方花生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沪白1号’采用品种(系)间杂交后经系统选育而成,种子含油量45.0%,芥酸含量0.9%,硫苷含量18.0μmol∕g。在2017—2018年度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597.6 kg∕hm2,比对照‘沪油21’增产6.61%;在2018—2019年度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631.2 kg∕hm2,比对照‘沪油21’增产1.67%;两年的上海区域试验平均单产2 614.4 kg∕hm2,比对照品种‘沪油21’增产4.14%。‘沪白1号’适于我国长江下游地区种植。‘沪白1号’可作为蔬菜食用,在30万—45万株∕hm2直播密度下,单株菜薹重30 g,产量达9 000—13 500 kg∕hm2,菜薹中蛋白质含量25.3%,可溶性糖含量20.9 g∕(100 g),维生素C含量3.02 mg∕kg。  相似文献   

12.
浙黑甜1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以花育51号为母本、云南四粒黑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多年多代选育出的高油酸食用型黑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早熟性好、抗病性强、黑色种皮、口感微甜等突出特性。2020—2021年连续2 a参加浙江省区域试验,荚果平均产量为3 892.95 kg·hm-2,籽仁平均产量为2 817.30 kg·hm-2,分别比对照小京生增产30.37%和36.27%。浙黑甜1号蛋白质含量27.1%,粗脂肪含量45.8%,油酸含量76.9%,油亚比(O/L)12.05,抗叶斑病、青枯病,中抗锈病。该品种于2023年12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适宜在长江中下游生态区浙江春播及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13.
<正>1冀花11号1.1产量表现。2011~2012年参加河北省小粒组区域试验,两年荚果平均亩产269.25 kg,籽仁平均亩产205.03 kg,分别比对照种鲁花12号平均增产12.51%和16.12%。2012年参加河北省小粒组生产试验,荚果平均亩产252.80 kg,籽仁平均亩产190.98 kg,均居小粒参试品种第1位,分别比对照种鲁花12号增产24.46%和32.27%。一般示范亩产300~400 kg,高产示范亩产可达450 kg以上。1.2适宜范围。冀花11号适宜在河北及周边省市花生产区春播、麦田套播和冀中南麦后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14.
滇蓖3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利用稼祥2号与TCO-202杂交选育而成的宿生蓖麻新品种。在2014年品比试验中,滇蓖3号的平均产量为3392.7 kg/hm2,比对照品种TCO-202增产96.52%。在20152,比对照品种TCO-202增产96.52%。在20152016年多点试验中,滇蓖3号比对照TCO-202增产39.32%。另外,滇蓖3号在云南、缅甸开展的生产示范中产量高达4623.15 kg/hm2016年多点试验中,滇蓖3号比对照TCO-202增产39.32%。另外,滇蓖3号在云南、缅甸开展的生产示范中产量高达4623.15 kg/hm2。该品种粗脂肪中的蓖麻油酸含量高达88.12%。简单介绍了滇蓖3号的主要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高产节水春小麦新品种陇春4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陇春41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于2004年将高产品种陇春23号、陇春19号、陇辐2号、银春8号加入矮败轮选群体,通过连续2年的群体自由授粉,2006年从矮败轮选群体中选择优异可育株,后代选择以系谱法为依据。2017—2018年参加甘肃省水地春小麦西片区域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分别为8 496.5、7 686.5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7.90%、5.18%;2019年参加甘肃省水地春小麦区域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8 012.7 kg/hm2,较对照宁春4号增产6.02%。陇春41号容重806 g/L,粗蛋白含量140.4 g/kg (干基),湿面筋含量275 g/kg,面团吸水量590 mL/kg,形成时间4.2 min,稳定时间4.0 min,拉伸面积62 cm2,延伸性184 mm,最大拉伸阻力230EU。该品种集高产、节水、优质、广适性为一体,适宜在甘肃省河西灌区及沿黄灌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高油酸花生新品种冀花16号高产保优节本增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花16号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冀9813(冀花6号)作母本,开选01-6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的高油酸花生新品种。在国家北方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冀花16号平均荚果产量分别为5 141.4 kg/hm~2和5 248.2 kg/hm~2,较对照种花育19号分别增产6.33%和6.39%,油酸含量79.25%,油酸亚油酸比值20.6。2015年1月冀花16号通过国家鉴定,2016年6月获得河北省审定,2017年10月获农业部登记。根据冀花16号的特征特性,通过多点试验示范、生产实践,建立了高产保优配套栽培技术,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漯花4087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为适应全国(北方片)小花生以及河南省夏播花生生产发展需要选育出的高产、稳产、矮秆花生新品种。在2009,2010年2 a的全国(北方片)小花生区域试验中,漯花4087平均荚果产量4 271.10 kg/hm~2,籽仁产量3 107.48 kg/hm~2,与对照鲁花12号相比,分别增产21.03%和19.23%。在2011年的生产试验中,漯花4087平均荚果产量为3 808.05 kg/hm~2,平均籽仁产量为2 767.50 kg/hm~2,比对照花育20分别增产19.28%和19.15%。2013年参加河南省夏播花生生产试验,7点平均荚果产量5 550.30 kg/hm~2,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9.54%;7点平均籽仁产量3 938.25 kg/hm~2,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10.19%。该品种抗花生叶斑病和网斑病,感黑斑病;粗蛋白含量22.42%,粗脂肪含量53.41%,油酸含量39.6%,亚油酸含量38.1%,油亚比1.04。于2012年获得国家花生新品种鉴定证书,并于2014年获得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证书。  相似文献   

18.
“凤绿3号”是安徽科技学院从采自湖南郴州的野生绿豆资源中获得的自然变异单株,经多年系统选育形成的新品系,于2022年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登记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皖品鉴登字第2108017。介绍了“凤绿3号”的选育过程、特征性状、田间试验情况和栽培技术要点。在2018—2021年连续几年的田间品比试验中,“凤绿3号”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产量优势和抗逆性能,其鲜草生物量平均达18 583.0 kg/hm2,比对照铜山小绿豆增产19.4%,种子产量平均为2 457.0 kg/hm2,与对照铜山小绿豆相当;在区域试验中,“凤绿3号”的平均鲜草重18 886.5 kg/hm2,比对照高19.6%,平均种子产量2 314.5 kg/hm2,与对照相当;同时,该品系鲜草的游离氨基酸和粗脂肪比对照铜山小绿豆增加了10%以上,粗纤维含量降低了5.68%,其干草的氮磷钾养分含量与对照基本持平,具备较高的饲用价值、饲用适口性和肥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济花501是以甜花生冀花甜1号为母本,小果型高产新品种济花1202为父本,通过人工授粉杂交、系统选育培育出的鲜食型高甜小花生新品种。该品种株型直立,连续开花,结果集中,荚果普通型,籽仁柱形。籽仁含油量42.40%,蛋白质含量30.63%,油酸含量36.96%,亚油酸含量40.23%,蔗糖8.76%,出米率为73.2%。于2019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花生(2019)370132。该品种适宜在山东花生产区春播、夏直播种植。该文介绍了济花501的选育过程、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以期为鲜食型高甜花生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适应新疆花生生产规模化、机械化和轻简化发展趋势,筛选出一批高产、优质、专用型花生品种。本文作者选用17个不同来源和不同用途的花生新品种在新疆哈密地区进行产量适应性和相关农艺性状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在我区适应性较好,均能正常成熟,全生育期在117~128 d,其中,冀花1609的荚果亩产量和子仁亩产量最高,分别高达683.9 kg和485.5 kg;机收花生9号的主茎高和侧枝长高于其他品种,其荚果产量和子仁产量居中;冀花1605出仁率最高达76.7%,但其荚果产量和子仁产量都显著低于其他品种。综合来看,冀花1603、冀花1606、冀花1609和冀花4号这四个品种可作为油用型花生品种的优良品种;中花215、鲁花14号这两个品种果中大,子仁整齐,可作为优良的食用型花生品种;机收花生3号、机收花生9号熟期合适、株型匍匐、产量潜力大,可作为机收花生品种的首选品种。总之,今后新疆引进花生品种在具备"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等综合优点基础上,特别要突出熟期适宜、耐密抗旱、晾晒脱水快、适宜机收、专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