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寒、缺氧和牧草营养短缺是高原地区主要的生态限制因子,高原土著动物在长期的适应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低氧适应策略。牦牛对青藏高原低氧的适应,主要通过特定的生理、代谢及解剖学特征表现出来。近年来,随着低氧环境下从器官到细胞器水平研究的不断深入,牦牛高寒低氧适应在基因水平上的成果较多,但受分析方法和样本数量的限制,低氧适应的候选基因不尽相同,其明确的生理生化表型仍不是很确定。本文从牦牛对氧的运转和利用、高寒胁迫的适应以及应对牧草营养短缺等组织解剖学形态方面的适应性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高原畜牧业的发展、高原动物和人群的疾病防治及揭示高原人群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提供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牦牛(Bos grunniens)主要分布在海拔3 000 m以上的高寒低氧地区,具有“高原之舟”的美称。经过长期的适应性进化,牦牛在生理结构及遗传分子方面表现出高原适应性特征,随着组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揭示了牦牛高原适应机制。文章对牦牛遗传背景、形态、生理高原适应性进化的改变、相应分子遗传和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牦牛及其他高原动物低氧适应的研究和高原缺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地形最为复杂的地理单元,其独特的地形地貌造就了极端的环境气候特征——高寒、低氧、强紫外线辐射等。历经数百万年,高原土著动物在长期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低氧适应策略。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进化,高原土著动物不仅在生理、生化、形态学及行为上获得稳定的高原低氧适应能力,并在细胞和分子水平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调节机制。近一个世纪以来,高原动物适应性进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理形态方面,近期随着基因组数据的不断更新,利用分子技术探索高原动物适应性进化已成为研究热点,但全面解析高原动物为何能够良好的适应高原极端环境的分子机制亟待进一步研究。因此,今后的研究可结合已报道的相关表型和基因型数据,全面、系统地解析高原动物适应性进化的分子机制和遗传原理,为培育耐低温、低氧及强紫外辐射的动物新品种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也为临床预防和治疗高原性疾病提供新思路。为此,本文以青藏高原特有的低氧、低温和强紫外辐射为线索,并结合相关微生物的研究成果,综述了近几十年关于高原土著动物适应性进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被誉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具有低氧、低温和高紫外线的特征。生活在青藏高原的高原鼠兔,其环境适应机制与其生理机能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高原鼠兔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及对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5.
牦牛生活于青藏高原海拔3000~5500m地区,具有高海拔低氧良好适应性。牦牛的高海拔低氧适应特性一直是研究热点,对牦牛育种及高原医学均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的研究从气管、肺、心脏等呼吸器官组织结构、血液氧运生理、细胞代谢、分子水平等方面分析其结构功能特征与适应性机制。本文就牦牛低氧适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供进一步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6.
不同发育期牦牛血清中Fe~(3+)含量和CK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牦牛被认为是高原最佳适应动物之一,其高原适应特征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国内见崔燕对不同年龄牦若干生理指标测定。李莉等对不同发育期牦牛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进行了测定。但从发育学和海拔高度两方面来分析牦牛低氧适应机制的文章未见有报道。有鉴于此,笔者通过测定不同发育期牦牛与黄牛血清中Fe^3+含量及CK活性来探讨牦牛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高原低氧环境的适应特点。  相似文献   

7.
牦牛高原适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牦牛广泛分布于海拔3 000~5 000 m的高原地区,是当地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畜种。经过长期适应性进化,牦牛在生理结构以及遗传分子方面表现出高原适应性特征。随着组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牦牛高原适应机制得到进一步揭示。本文参考国内外相关报道,对牦牛高原低氧适应的肺、心生理结构和分子机制,高寒环境适应的被毛周期性调控及脂肪沉积代谢的分子机制,抗病分子基础,雌雄牦牛繁殖的生理基础和分子机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牦牛是中国青藏高原地区的特有牛种,残酷的高原环境促使牦牛进化出独特的适应机制。瘤胃和肠道微生物对反刍动物的健康、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重要影响。高通量测序技术可有效鉴定牦牛瘤胃和肠道内的微生物种类。该文回顾了现有牦牛瘤胃和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研究论文,阐述了牦牛瘤胃和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与饲料、饲养方式、年龄等因素的关系,以期为牦牛生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环境主要体现为低氧低压、寒冷干燥、紫外线强、食物匮乏等,而高原家养动物经历了长期的选择和培育后能够生活在此环境下,其机体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高原适应性特征。由于高原畜禽机体适应进化体系的复杂性,全面系统的适应性分子机制解析尚未完善。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高原家养动物基因组组装和功能注释完成,然后逐步开展了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等组学层面的工作,挖掘到一系列高原动物环境适应性关键候选基因,为解析高原家养动物环境适应性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本文以世居在青藏高原的藏鸡(Gallus gallus)、藏猪(Sus scrofa)、牦牛(Bos grunniens)、藏山羊(Capra hircus)、藏绵羊(Ovis aries)、藏马(Equus caballus)和藏獒(Canis lupus familiaris)等高原土著畜禽资源作为分类单元,分别从组织器官的解剖学结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分子遗传机制解析3个方面进行论述,并对高原适应性进化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下一步培育高原高寒低氧地区新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位于亚洲内陆,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总面积达到250×104 km2,地形复杂;其气候受多种因素影响,紫外线辐射强,气温低,日照时间长,氧气稀薄.在如此条件下,青藏高原上生存的生物为了适应低氧的恶劣环境,形成了独特的低氧适应机制.本文对青藏高原上独有的动植物对于低氧的特殊适应机制进行论述,为研究青藏高原生物低...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环境主要体现为低氧低压、寒冷干燥、紫外线强、食物匮乏等,而高原家养动物经历了长期的选择和培育后能够生活在此环境下,其机体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高原适应性特征。由于高原畜禽机体适应进化体系的复杂性,全面系统的适应性分子机制解析尚未完善。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高原家养动物基因组组装和功能注释完成,然后逐步开展了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等组学层面的工作,挖掘到一系列高原动物环境适应性关键候选基因,为解析高原家养动物环境适应性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本文以世居在青藏高原的藏鸡(Gallus gallus)、藏猪(Sus scrofa)、牦牛(Bos grunniens)、藏山羊(Capra hircus)、藏绵羊(Ovis aries)、藏马(Equus caballus)和藏獒(Canis lupus familiaris)等高原土著畜禽资源作为分类单元,分别从组织器官的解剖学结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分子遗传机制解析3个方面进行论述,并对高原适应性进化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下一步培育高原高寒低氧地区新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牦牛是青藏高原上的一个景观牛种.在独特的高原生态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该牛种形成了适应青藏高原生境的生活习性和体型外貌特征及特殊的血液和呼吸系统机能,使它能够在高原环境中生存和生产.  相似文献   

13.
郎侠  杨博辉 《家畜生态》2004,25(4):103-104,108
牦牛是青藏高原上的一个景观牛种。在独特的高原生态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该牛种形成了适应青藏高原生境的生活习性和体型外貌特征及特殊的血液和呼吸系统机能,使它能够在高原环境中生存和生产。  相似文献   

14.
世界各大洲几乎所有的山脉都栖居着动物,包括野生的和驯化的,这些动物能够很好地适应高海拔低气压的环境,在缺氧条件下繁衍生息。比较典型的如牦牛、藏羊、高原鼠兔和根田鼠。在漫长的进化史中,它们形成了完整、协调、精密、特有的生理调节机制,在青藏高原严酷的生息境地,生命力极其顽强,活泼健壮。并不局限于高原土种,来自低海拔地  相似文献   

15.
高原环境主要的生态因子为低氧分压,高原民族和动物定居高原的时间和海拔不同,受到不同程度和不同时间的低氧选择。血液生理特征是机体适应低氧环境的一个重要表现,血液生理指标能直接反应机体对低氧环境的适应性。同时,低氧适应相关基因在机体低氧适应的调控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原民族和动物低氧适应研究的热点集中于血液生理及其形成的分子机制领域,而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参与低氧适应调控通路的基因被发现,作者就低氧适应血液生理特征和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四川草原》2003,(4):53-54
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珍贵畜种,由于其独特的生理特性和广泛巨大的经济利用价值,被誉为“高原之舟”和“昆仑一宝”,成为青藏高原的代表物。牦牛经济已经成为青藏高原民族经济的核心,更是西部的特色经济。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牦牛经济尚未步入现代化的牧业经济之列,基本上停留在家庭牧场的初级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的生产经营格局,牦牛文化也几乎还是传统牧业文化的简单延伸。如何以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理念,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高度去规划和开发牦牛产业、振兴繁荣牦牛经济、发掘和铸造牦牛文化,从而将高原畜牧业生产和藏…  相似文献   

17.
肃南牦牛资源现状及发展前景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肃南牦牛来源于青藏高原,属于青藏牦牛的一个地方类群。它是在祁连山区自然生态条件下,经过当地牧民群众长期自然选择和培育的优秀地方品种,对高寒草原具有极强的适应性;是产区不可替代的特有品种,是藏系羊以外唯一能适应高寒草原严峻生态环境的特殊畜种。牦牛不仅能在恶劣的高原环境下生存,还能为人们提供成本低、无污染、高质量的独特牦牛产品,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8.
藏鸡是世居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小型地方鸡种,对高原极端环境具有独特的适应性。藏鸡的低氧适应性表现在低氧孵化胚胎期死亡率低,胚胎心脏和尿囊绒毛膜(CAM)低氧条件下能维持正常的发育和功能。研究通过比较低氧孵化时藏鸡与低地鸡种的胚胎心脏和CAM组织基因表达,已经鉴定了一系列参与心肺系统发育、血管生成等途径的重要候选基因,但未能清楚阐明藏鸡胚胎适应低氧的分子进化机制,还需要进一步解析关键功能基因的功能及其机制。本文从生理表型、基因组选择和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回顾了藏鸡高原低氧适应性微进化机制研究进展,为藏鸡资源创新利用和优质高效新品种培育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了阐明高原牦牛肺脏组织iNOS基因表达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趋势及特点,试验以1日龄、30日龄、180日龄和成年四个发育阶段的高原牦牛为研究对象,采用q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对不同发育阶段牦牛肺脏组织iNOS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从出生至成年,高原牦牛肺脏组织iNOS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这可能是高原牦牛肺脏组织在生长过程中为适应高原低氧环境而形成的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从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水平探讨有角和无角牦牛群体的体况和代谢差异,为无角牦牛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试验检测了有角、无角牦牛群体的30项血液生理与生化指标,并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个群体测得的各项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群体间有11项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5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14项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从测定的数据初步判定,有角与无角牦牛群体在高原低氧适应性、肝脏代谢、肾脏代谢及骨质形成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无角牦牛比有角牦牛更适应高原低氧的环境。本试验结果可为牦牛品种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以及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