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晋单(甜)40号"(原名晋品甜1号)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于1995年用自选系"诱19--4"为母本,"诱19--7"为父本选育而成的甜玉米单交种,已于2000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山西省1998~1999两年多点生产试验,均比对照品种"超甜3号"显著增产,其中1998年平均亩产鲜嫩果穗1 306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36.40%;1999年平均亩产鲜嫩果穗1 134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33.20%.1999年太原市小店区水稻原种场对该品种和黑龙江"甜玉米2号"进行了种植示范,示范面积分别为20亩和5亩,平均亩收鲜嫩果穗3 510穗和3 420穗,单穗重586克和328克,亩产2 057千克和1 122千克,亩纯收入1 480元和510元."晋单(甜)40号"较黑龙江"甜玉米2号"亩增产83.30%,亩增收190.20%.  相似文献   

2.
早籼稻新品种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琦英 《新农村》2005,(2):10-11
嘉早312经2001年浙江省早籼稻区试,平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483.39千克,比对照种浙733增产13.6%,差异达极显著水平;2002年省早籼稻区试,平均亩产420.9千克,比对照种嘉育293增8.14%;2002年全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74.6千克,比对照种嘉育293增1.82%。全生育期109.45天。  相似文献   

3.
俞琦英 《新农村》2023,(1):22-23
<正>1.浙农6号(1)作物名称鲜食春大豆。(2)审定编号浙审豆2009001。(3)产量表现2007—2008年浙江省菜用大豆区试鲜荚平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667.9千克,比对照“台湾75”增产12.5%。2009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93.4千克,比对照增产11.9%。(4)特征特性播种至采收86.4天,比对照短3.8天。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分别为36.5厘米、8.5个和3.7个左右。叶片卵圆形,白花,  相似文献   

4.
正苏甘30由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以CMSl22-4为母本、H211-2为父本配制的F1杂交组合,属中早熟圆球秋甘蓝品种,适宜江苏省作秋甘蓝栽培。一、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13~2014年参加江苏省鉴定试验。2013年平均667平方米(1亩)产4365.7千克,比对照"希望"增产8.67%;2014年平均亩产5011.8千克,  相似文献   

5.
正"新春48号"生育期106天,比对照新春6号晚熟2天;株高88厘米,穗长10.6厘米,结实小穗数17.4个,穗粒数51粒,千粒重40克,籽粒白色、角质、饱满度较好;高抗叶锈病、中抗白粉病;容重790克/L,蛋白质含量14.96%,湿面筋含量36.0%,稳定时间2.8分钟,延伸性197毫米,拉伸面积63平方厘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春麦区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468.52千克,比对照"新春6号"增产9.22%;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35.07千克,比对照"新春6号"增产13.99%;大面积生产表现比主栽品种亩产提高50千克左右,最高亩产突破600千克。适宜北疆春麦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俞琦英 《新农村》2005,(3):11-12
水晶糯1号经2001年浙江省特种玉米区试,鲜穗平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688.3千克;比对照苏玉糯1号增产11.3%。2002年区试鲜穗平均亩产689.1千克,比对照苏玉糯1号增产14.9%;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4.3千克,比对照苏玉糯1号增7.8%。大田生产一般亩产700千克。该品种生育期(出苗至采摘)93.2天,与苏玉糯1号相仿。株高225.3厘米,穗位高93.6厘米,果穗长筒型,  相似文献   

7.
高产稳产杂交糯稻新组合“辐糯优39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辐糯优396"于2008年初通过重庆市品种审定,审定编号为渝审稻2008014。主要特点为:1.产量高。重庆市区试2年平均亩产528.43千克,比对照胜泰1号增产18.73%。全部试点均比对照增产。  相似文献   

8.
<正>东方2号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以雄性不育系GQ-35C为母本,自交系NS上-2-3-7为父本配制的F1杂交组合育成,属青梗类型不结球白菜品种,适宜江苏省夏、秋高温季节露地和保护地作菜秧和漫棵菜栽培。一、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1.产量水平。2014~2015年夏季参加江苏省鉴定试验,播种后28天左右采收。2014年平均每667平方米(1亩)产746千克,比对照华冠每667平方米(1亩)增产7.13%;2015年平均亩产759.1千克,比对照减产0.63%;两年平均  相似文献   

9.
1.油菜新品种浙双72 浙双72(原名双72)系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育成的双低油菜,2001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经浙江省1997和1999两个年度油菜区试,平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分别为132.86千克和141.70千克,比对照浙优油2号分别增产16.33%和12.33%;比对照九二-58系分别增产31.63%和12.27%,均达极显著水平。2000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43.4千克,比对照九二-58系增产12.8%。两个年度区试平均全生育期219.2天,比浙优油2号长0.7天,比九二~58系长0.6天。平均株高158.9厘米,有效分枝位45厘  相似文献   

10.
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春青稞籽粒平均亩产252千克、秸秆平均亩产295千克,分别比习惯施肥(籽粒平均亩产187千克、秸秆平均亩产220千克)亩增65千克、75千克,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俞琦英 《新农村》2005,(9):12-12
由温州三角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楠溪盘菜新品种,经多年多点品比试验.平均亩(1亩=667平方术.下同)产3000千克左右,比对照乐清小缨盘菜约增产15%,一般大田亩产约2800千克。露地栽培从播种到采收100~105天,属中熟品种。株型大小中等.株高20厘米.  相似文献   

12.
俞琦英 《新农村》2005,(5):10-10
浙秋豆2号在2000年和2001年浙江省秋大豆区试中平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分别为114.9千克和138.8千克,比对照品种丽秋1号分别增产10.2%和31.8%,差异均达显著水平。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42.2千克,比对照增产36.3%。该品种全生育期95.7天。有限结荚习性,株高49.4厘米,主茎节间数13.3个.  相似文献   

13.
<正>浙油51由浙江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选育。该品种2007~2008年度省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60.3 kg,比对照浙双72增产19.7%,达极显著水平;2008~2009年度平均亩产175.6 kg,比对照增产11.6%。两年平均亩产168.0 kg,比对照增产15.7%;两年平均产油量82.3 kg,比对照增产29.4%。2008~2009年度省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亩  相似文献   

14.
据试验,用锌肥浸种的玉米平均亩产537千克,比对照亩增114千克;用锌肥作基肥的春玉米平均亩产480千克,比对照亩增57千克.  相似文献   

15.
云光14号系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用不育系蜀光612S与云恢808配组育成的籼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1998年参加云南省籼型杂交稻引种观察试验,平均亩产724.97千克,比对照汕优63亩增21.5千克,增产2.67%,最高单产达827.5千克.开远市试种0.5亩实收稻谷393.25千克,折合亩产786.5千克.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2017,(8)
<正>1.浙油50属中熟甘蓝型半冬性油菜。2007—2009年两年度油菜区试平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168.0千克,比对照浙双72增产15.7%。2008—2009年度省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8.8千克,比对照增产9.4%。全生育期227.4天,略早于对照,株高157.2厘米,有效分枝位39.8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10.4个,二次有效分枝数8.5个,主花序有效长度55.7厘米,单株有效角果数481.8个,每角粒数21.9粒,千粒重4.3克。  相似文献   

17.
<正>浙凤糯7号由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勿忘农集团有限公司选育成功。该品种2004年区试平均鲜穗每667平方米产747.8千克,比对照苏玉糯1号增产10.3%;2005年区试平均鲜穗每667平方米845.8千克,比对照增产17.3%;2年平均鲜穗每667平方米产796.8千克,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2018,(12)
正1.济单7号作物名称:普通玉米审定编号:浙审玉2012007产量表现:2010—2011年省区试平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475.0千克,比对照农大108增产22.3%。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4.0千克,比对照增产13.9%。特征特性:该组合生育期104.9天,比对照农大108短0.8天。株型半紧凑,株高228.3厘米,穗位高102.3厘米,空秆率2.8%,倒伏率18.2%,倒折率9.5%。果穗筒形,籽  相似文献   

19.
云光12号是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用光敏不育系95076S与云恢124配组育成的粳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2000年在云南省大理、保山、楚雄、弥渡、昆明等地试种,平均亩产717千克,比对照1云光8号平均亩产585.5千克增产131.5千克,增幅为22.46%,比对照2合系39号平均亩产550千克增产167千克,增幅为30.36%,最高单产达923.3千克.2001年在大理试种又获亩产870千克的高产.因其产量高、抗性好、米饭适口性好等优点,受到种植户和消费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20.
浙双6号经1999~2000和2000~2001两年度省区域试验,平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各为135.5千克和141.8千克,比对照九二58系分别增产9.36%和23.2%;2002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23.53千克,比对照九二58系增产12.53%。省区试两年平均全生育期222.6天,比九二58系早l天。浙双6号株高158.9厘米,有效分枝位42.3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7.7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66.2个,每角20.9粒,千粒重4.3克,属长角果、大粒类型。据浙江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测定结果,芥酸含量0.3%,硫苷含量26.55微摩尔/克,含油量42.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