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早熟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和大白菜品种秋喜十三号为试验材料,设置马铃薯5个播种期地膜覆盖栽培和大白菜3个播种期露地栽培为试验因子,研究贵州省高寒山区威宁县早春马铃薯最早适宜播种期和夏大白菜的的适宜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在贵州省高寒山区威宁县,早春马铃薯播种期可以提早到2月上旬,大白菜6~7月均可播种.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地筛选出适宜贵州省贵阳市的优良辣椒品种,线椒以贵种1号、香辣四号、香辣七号、贵研13号、香辣三号、卓椒2号、卓椒三号、卓椒七号、雅美、辣丰七号、黔椒8号、辣研301等12个品种为试验材料,朝天椒以贵农单生、贵辣·单生52、猎艳618、卓椒新52、卓椒十六号、贵农红箭、卓椒十八号、辉腾、贵种92、遵辣9号、遵辣10号、遵辣6号等12个品种为试验材料。线椒、朝天椒分别以香辣三号、猎艳618为对照进行比较栽培试验,研究比较了在辣椒不同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抗病发病率、鲜食产量。结果表明,香辣四号、香辣七号、黔椒8号、辣研301、卓椒七号、卓椒十六号、遵辣9号、贵种92品种具有早熟、高产、抗病性强的特性,适宜贵州省贵阳市种植。  相似文献   

3.
大白菜是我市秋冬蔬菜生产的主要品种,在春季主要作“小白菜”栽培,作“大菜”栽培较少。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5—6月对大白菜的需求量逐年增加,栽培面积也随之扩大。为了摸索春大白菜丰产栽培技术,1996—1997年,我们在水田镇李资村进行了丰产栽培试验,试验面积为20亩,取得了亩产3200kg,经济效益达2200元的成绩。现将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l选择好适宜的品种春大白菜应选择冬性强、包心早、结球率高、耐热抗病的品种。如晋菜3号、小杂56等。2适时早播根据本地的气候,直播宜在春分至清明前播种。5月底至6月中旬采收。过早…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出适宜本地区夏季栽培的大白菜品种,我们于1996年进行了大白菜夏季栽培品种比较试验,以便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使用提供依据c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品种和来源济杂七号山东农科院作物所83-24山东农科院作物所晋菜2号太原市蔬菜种子公司晋菜3号太原市蔬菜种子公司小杂56刑台市蔬菜种子公司山东四号刑台市蔬菜种子公司1.2试验方法试验在毕节市梨树坪镇二堡村进行。试验地面积195m2,前作为大蒜、黄砂泥土壤,肥力中等。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长5.4m,面积10.8m2,行株距50cm×45cm,每小区48株。5月26…  相似文献   

5.
天正春白1号大白菜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新育成的春播大白菜新品种。2001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经示范推广,该品种适宜在山东、河北、江苏、陕西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6.
招聘启事     
大白菜是我国主要蔬菜作物之一,其杂种优势利用的实践证明,优良杂交一代除表现明显的产量优势外,在抗病、品质等主要经济性状方面也具有显著优势。贵龙8号大白菜是秋大白菜中的抗病新品种,自育成以来,表现出抗病性强、品质优良、丰产、稳产等特点。适宜在喜欢合抱、炮弹型大白菜品种的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黔白3号大白菜是贵州省园艺研究所针对贵州夏秋、秋冬大白菜基地生产及消费习惯,用两个自交不亲和系互为父母本杂交育成的中熟一代杂种.2006年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黔审菜2006002),2006年10月列为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该品种在贵阳市乌当区经过两年的试验示范,表现出丰产、抗病、优质、符合消费者口味等特点.其一代种的生产是采用自交不亲和系配制而成,总结出其制种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8.
贵州反季节无公害春大白菜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以来,开展了反季节春大白菜品种试验,不同生态地区播种期、定植期试验,配套的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示范,鉴选出适宜贵州反季节栽培的春大白菜优良品种,总结了不同生态地区适宜的播种、定植期及配套的无公害栽培技术,为贵州4~5月大白菜淡季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大白菜在我县种植历史悠久,品种、类型极多,在自然条件下,选择适宜的品种和相配套的栽培技术,可以实现四季栽培、周年供应。反季节栽培春大白菜的关键是防止未熟抽薹,夏秋大白菜栽培的关键是防病虫,主要措施是采用高畦栽培,综合防治病虫害。以下介绍无公害大白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徐彦军  李启华  李娇  王烜  魏岸 《种子》2020,(2):137-139
为筛选适宜石阡县和织金县栽培的棚室春早熟大白菜品种,引进7个大白菜品种进行栽培比较,研究不同品种大白菜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品种间发病情况等指标。结果表明,黔白6号、京春早、津宝2号、中白50和健春均有早熟性;津宝1号株型较大且长势健壮;健春、天白80单株净质量大(1.45、1.41 kg),小区净产量高(58.2、56.4 kg),与黔白6号差异不显著,而与津宝1号、京春早、津宝2号、中白50存在极显著差异;发病率较低的品种为健春和黔白6号,京春早和天白80发病率稍高、抗病性差。研究表明,健春、黔白6号在发病率、单株产量、小区净产量等农艺性状综合表现较好,2个品种可在石阡县和织金县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1.
正为了丰富秋季早熟大白菜品种,北京市延庆区种子管理站于2015年引进了秋季早熟大白菜优良品种,进行了新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了高产、抗病、优质的秋季早熟大白菜新品种红抗1号。红抗1号具有抗病、早熟、高产、紧实度高,商品适应性、生态适应性和品质评价较好等优点,比目前秋季早熟大白菜品种小杂60增产效果极显著,可以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大白菜是我国主要蔬菜作物之一,其杂种优势利用的实践证明,优良杂交一代除表现明显的产量优势外,在抗病、品质等主要经济性状方面也具有显著优势.贵龙8号大白菜是秋大白菜中的抗病新品种,自育成以来,表现出抗病性强、品质优良、丰产、稳产等特点.适宜在喜欢合抱、炮弹型大白菜品种的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马关鹏  潘业勤  赵大芹 《种子》2017,(9):109-112
在贵阳地区对8个大白菜品种(组合)进行晚秋播种,露地地膜越冬栽培品种鉴定试验.结果表明,黔白5号早熟性好,采收期早,抽薹性晚;黔白9号中晚熟,抽薹性极晚;组合(BZ1×E2)中熟,抽薹性极晚;组合(BC 2×D-7)早熟,抽薹性极晚.经鉴定这4个品种(组合)综合性状优,抗病性强,极耐抽薹,适宜贵阳及气候相似地区冬春、早春推广种植,填补3-5月份的全国性大白菜春淡.  相似文献   

14.
贵州大白菜品种资源特点及利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据初步搜集整理,全省大白菜地方品种略有50个左右,均极耐环境阴湿和土壤瘠薄。在这些品种资源中,既有适合不同季节种植的品种,又有一些遗传性状(如品质、冬性等)特出的品种;它们都是大白菜育种和研究的珍贵材料。目前仅有“安西白”品种群得到较深研究,唯有强冬性遗传性状被开发利用,新育强冬性特晚熟大白菜优良品种“黄点心2号”和“冬春1号”现已问世。  相似文献   

15.
筑黄1号是贵州省贵阳市农业试验中心育成的高产优质玉米杂交种,2004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贵州全省种植.  相似文献   

16.
耐热夏大白菜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个大白菜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产量、病害发生情况等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黔白4号生长迅速,成熟早,生育期55 d,商品性好,抗霜霉病、病毒病和软腐病;在夏季高温条件下结球好,产量高。可作为当地夏季大白菜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采用液培试验研究了高锌胁迫下不同品种大白菜生长、Zn吸收及Zn富集品种与一般品种根分泌物特点。结果表明,Zn胁迫显著抑制了6个品种大白菜生长。0.5<根系耐性指数(RTI)<1.0。随锌水平的增加大白菜地上部干重、RTI明显下降。大白菜地上部Zn含量、根系Zn含量均随锌胁迫的增加而增加。植株吸收的Zn主要积累在大白菜根部。供试锌水平下,以丰园高抗1号的地上部、根系Zn含量明显高于其它5个品种,最大值为251.1、273.6 mg/kg (40mg/L Zn), 以丰抗80地上部、根系Zn含量最低。培养介质pH随锌水平增加先升高,然后下降。大白菜2个品种根系分泌物中检测到草酸、酒石酸、苹果酸3种低分子量有机酸,主要氨基酸包括丝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赖氨酸(含量大于1.0μg/10 g干土)。锌胁迫降低了大白菜根系分泌的低分子量有机酸、氨基酸总量。Zn富集品种丰园高抗1号根系分泌的低分子量有机酸,加Zn与否都高于一般品种攻关2号。2个品种根分泌物中低分子有机酸和氨基酸含量与种类不同,尤其是低分子有机酸含量与种类不同是大白菜品种之间Zn吸收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豫中南地区5个春露地大白菜品种的抗抽苔性、抗病性及产量比较试验,筛选出豫新5号、 京春早、小杂55适合该区春露地栽培,为该区发展春大白菜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贵阳市白云区适宜当地的栽种品种,开展了高丛蓝莓和兔眼蓝莓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兔眼蓝莓品种杰兔和灿烂的长势较好,单株产量高,果大,果实风味香甜,适于做采摘品种。  相似文献   

20.
大白菜的杂种优势明显,在生产上已广泛应用。目前,普遍应用的大白菜杂交种制种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雄性不育系做母本的杂交制种;二是利用自交不亲和系做母本的杂交制种。锦州地区是利用雄性不育系生产大白菜杂交种最早地区之一,主要是利用温敏型雄性不育系生产大白菜杂交种,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也就是锦州孙家湾新五号大白菜品种的成功选育,该项制种技术得以推广。孙家湾新五号大白菜的成功选育和温敏型雄性不育系在生产中的利用,为锦州市大白菜新品种研究和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现在,继孙家湾新五号大白菜之后,利用温敏型雄性不育系又陆续选育出一系列大白菜新品种,并已大面积用于生产。通过本人多年工作经验和实践,现将锦州温敏型雄性不育系大白菜杂交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