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响冬枣果实品质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品种对全国冬枣主要栽培区调查发现,冬枣定名各异,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把本地某一晚熟枣品种或一系列晚熟枣品种统称为冬枣;二是把《果树栽培学》界定的冬枣,人为以产地定名,尤以河北、山东为多,诸如黄骅冬枣、沧州冬枣、沾化冬枣、鲁北冬枣等。就后者对生产栽培区调查发现,许多生长在不同区域或同一园  相似文献   

2.
针对冬枣虫害问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总结了冬枣的主要害虫,如绿盲蝽、枣桃小食心虫、枣瘿蚊、枣粘虫、枣尺蠖、枣锈壁虱、红蜘蛛等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措施,以期为冬枣产业提供虫害防治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3.
冬枣,又名冻枣、雁来红、苹果枣、冰糖枣,是我国特有的晚熟枣品种.近些年来,冬枣的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冬枣药害问题也时常发生.冬枣发生药害后如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轻者影响冬枣树正常生长,造成减产,重者会导致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枣缩果病又称枣萎蔫病、枣雾蔫病、枣束腰病等,在我国枣产区均有发生。‘冬枣’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鲜食枣品种,和其他枣品种一样,缩果病也是‘冬枣’果  相似文献   

5.
3~4月份为冬枣萌动期至萌芽期.此期主要虫害为盲蝽象、枣瘿蚊、枣锈壁虱、枣尺蠖、红蜘蛛、枣粘虫等,另外冬枣枝干病害也开始缓慢扩展,尤其是上年冬枣树体营养储备不足、抗逆性降低的枣树枝干病害应进行预防.因此加强冬枣栽培技术管理与病虫害防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枣庄冬枣的考证及性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在冬枣苗木的生产经营中有很多不同的名称,如枣庄冬枣、阴平冬枣、薛城冬枣、国光枣、沾化冬枣、雪枣、大雪枣、大枣王、巨枣等,这些品种究竟有什么联系,是否同物异名?为了防止生产、经营者因名称的混乱而误解,避免引种者重复引进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笔者先后走访了晚熟枣的几个相关地方,根据观察和资料分析,现将冬枣的考证情况及有关性状介绍如下,供广大栽培者参考和商榷。1 冬枣名称的来源及演变据《经济林栽培学各论》(山东省林业学校编)记载:“冬枣又称冻枣、苹果枣,零星分布于全省各地的农家院落,数量很少,可鲜食…  相似文献   

7.
山东冬映红枣业有限公司由山东金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出资创建,项目总投资4亿元人民币,集枣业科研、保鲜、加工和营销于一体,主要产品有鲜食冬枣、冬枣干红、水晶冬枣、冬枣汁、枣醋、枣脯等。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已经建成22万亩冬枣种植基地,形成5000吨冬枣气调保鲜和3000吨枣深加工能力,构建了荷载万吨行销国内主要大城市并延伸海外的营销网络。下属一个省级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一个枣树研究所、四家生产企业。公司2004年被列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枣业龙头企业;被中国农村信用社评为AA级信用单位,并通…  相似文献   

8.
枣瘿螨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冬枣是山东省滨州市的枣树主栽品种之一,截至2005年滨州市栽植面积5·8万hm2,年产冬枣8000万kg。但是随着冬枣面积的迅速扩大,枣瘿螨的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对冬枣生产安全构成威胁。枣瘿螨又名枣壁虱、枣叶锈螨,属蜱螨目瘿壁虱科,主要寄主有枣树、杏树等树种。根据2002—2005年对冬枣枣瘿螨发生情况的调查,本文研究了枣瘿螨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并根据近年生产防治经验提出综合防治技术。(1)为害特点枣瘿螨以成虫和若虫为害枣叶片、花蕾、花、果实及嫩梢。枣树被害后,叶片卷曲,呈灰色,进而落叶,造成二次萌芽;枣蕾、花受害后,绿色部分渐变浅…  相似文献   

9.
冬枣叶面喷施PBO 300、400、500倍液,结果表明,PBO能有效提高冬枣每枣吊坐果数、平均单果重以及产量;促进果面着色,可提高枣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降低枣果可滴定酸含量,可使冬枣提早成熟4~6天,不同PBO浓度处理间试验效果不同;对枣果维生素C含量、果皮厚度及风味基本无影响。综合来看,在天津地区,冬枣以喷施PBO 300倍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沾化冬枣适栽条件及其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冬枣是优良的晚熟鲜食枣,因其成熟期(10月成熟)特晚而得名。目前冬枣品种繁多.有沾化冬枣、芒果冬枣、大雪枣等.但沾化冬枣以其绝佳的品质而深受消费者青睐,国内市场冬枣价格走俏.国外远销欧洲、美洲、东南亚、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近年来,随着我国枣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冬枣产业迅猛发展.果农也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但发展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部分个体户或育苗单位出售假苗、次苗,致使品种混乱,苗木混杂:不考虑品种的  相似文献   

11.
经调查,河南省主栽的鲜食枣品种为冬枣,其他如金丝小枣、辣椒枣、大白玲、薛城冬枣等品种规模都较小;桐柏大枣、大叶无核枣、核桃纹枣、南乐糖枣为优良鲜食枣品种;针对鲜食枣生产中存在的品种单一、品质下降、品种退化、栽培管理技术不高等问题,提出了利用优良的品种资源加快新品种选育;发展设施冬枣并进行优中选优予以复壮;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提高栽培管理水平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对早脆王枣和冬枣两个鲜食枣品种结果习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枣股有效结果年龄,早脆王为1~3年生,冬枣2~6年生。  相似文献   

13.
冬枣是原产于我国的优良珍稀晚熟鲜食枣品种,其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严重滞后于生产,制约了冬枣产业的发展.因此,采取科学的施肥技术指导冬枣生产,对提高枣果品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问卷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临猗县现代农业鲜枣示范区(庙上)冬枣的主要病虫害情况及影响冬枣好果率的因素进行了初步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临猗冬枣虫害主要有枣园桃蛀果蛾、枣园朱砂叶螨,两者皆是危害枣树栽培的主要虫害;病害主要有枣黑斑病,枣炭疽病,枣缩果病、枣裂果症等。其中枣裂果症,虽然是生理性病害,但是临猗冬枣的裂果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冬枣的好果率和经济效益。因此,充分分析临猗冬枣裂果症产生的具体原因以及寻找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对于临猗冬枣健康良好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枣丰素”叶面肥对冬枣产量、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枣丰素"叶面肥对冬枣产量、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125mg/kg浓度的"枣丰素"对冬枣果实含糖量、产量增加显著,果实在自然条件下货架期最长;喷施100、150mg/kg浓度的"枣丰素"对冬枣果实含糖量、产量增加不显著;在自然条件下货架期与对照比较,喷施100mg/kg浓度的冬枣果实有所延长,喷施150mg/kg浓度的冬枣果实较对照几乎没有延长。  相似文献   

16.
王秋萍 《果农之友》2012,(10):29-29
冬枣以其风味独特、含糖量高和成熟期晚,而受到广大枣农的青睐也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因此,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发展冬枣的热潮,产量也越来越多。但冬枣贮藏过程中有烂果现象,应了解冬枣烂果的病害特征,有针对性地加以预防。1冬枣烂果的病害特征1.1青霉病枣果受害后,病果变软,果肉变褐,味苦,果面生有一层灰色霉层,这是枣青霉病的分生孢子串聚集物。边缘的白色是菌丝层。1.2粉红病受害枣果有粉红色霉层,这是枣粉红病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和粒线体  相似文献   

17.
浅析鲁北冬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枣原产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冬枣资源是枣种质资源中极其宝贵的一部分。据《中国果树志·枣卷》记载,我国现有冬枣品种约20个,占枣品种总数的2.8%。成熟期晚的冬枣可较大幅度地延长鲜枣供应期。近年,随着果品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交通运输能力的提高,过去少量庭院栽培的冬枣,有了较快发展。国内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竞相引种栽培,亦相继出现了一些以产地命名的冬枣品种。为澄清鲁北冬枣这一珍贵的品种资源,给各地引种和科学研究提供依据,现将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研究情况介绍如下,供参考。 1 鲁北冬枣名称的来源及别…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冬枣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大部分地区的枣农很少懂得冬枣栽培管理技术。利用网络技术构建北方枣业网,可及时便捷为枣农提供冬枣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及提高冬枣坐果率等栽培技术。基于ASP.NET 3.0技术,在数据库SQL Server 2005支持下,利用面向对象技术,构建了动态的北方枣业网,为枣树种植、肥水管理、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推广搭建一个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了冬枣修剪、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信息的浏览、查询、搜索、交流等功能。该平台可使枣农与专家、企业进行冬枣栽培技术及枣产品需求间的信息交流,极大地方便了北方区域枣农对枣树种植管理,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冬枣生产指导专家及技术员的相对短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05年7月,山西运城枣区枣果出现了严重的日灼、缩果、萎蔫、发红、变软、脱落现象,枣果脱落率轻者30%左右,重者高达80%左右,品种有梨枣、冬枣、芒果冬枣、屯屯枣、板枣、相枣等。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沾化冬枣主产区山东省滨州市及东营市、潍坊市、烟台市、泰安市,河北省黄骅市等冬枣种植区,于冬枣生长前期(新梢速生期至盛花期)新发生一种细菌性病害———溃疡病,病原为野油菜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Pammel)Dow-son[1-2]。主要为害冬枣枣吊。枣吊3~6叶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