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比较红肉火龙果和白肉火龙果花外形、花粉大小和生活力的差异,分析红肉火龙果授粉结实率低的原因.结果表明,白肉花柱比红肉花柱约长1 cm.白肉的花筒部分弯曲,使柱头能接触到雄蕊;而红肉火龙果柱头明显高于雄蕊,因此自花授粉率低.红肉火龙果花粉粒较白肉火龙果小,随贮藏时间延长(48小时内),火龙果花粉生活力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2.
不同包装对火龙果低温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南‘大红2号'红肉火龙果为试材,在(5±0.5)℃条件下,2%CaCl_2+0.1%抑霉唑混合溶液浸泡5 min,风干后装入PE膜、PVC保鲜袋和硅窗气调袋内,研究不同包装处理对其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包装处理均能抑制火龙果腐烂和失重,抑制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下降速度,维持果实品质,其中,保鲜剂结合硅窗气调包装处理保鲜效果最佳,贮藏至45 d无腐烂,失重率3.6%,较好地保持了果实商品价值,与对照相比延长贮藏期25 d。  相似文献   

3.
研究金都一号和越南白肉火龙果不同发育时期果实中淀粉与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趋势,旨在为火龙果果实品质提升提供科学依据。以金都一号和越南白肉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7个发育时期的果实中淀粉、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等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金都一号和越南白肉火龙果果实淀粉含量均呈单峰型变化,二者均从花后5 d开始迅速积累淀粉,分别于花后20 d和15 d达到峰值,之后淀粉含量迅速降低,成熟期淀粉含量较少。金都一号火龙果蔗糖含量在花后10 d和30 d分别出现2个高峰值,而越南白肉火龙果的蔗糖含量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趋势,二者蔗糖含量均在花后30 d达到最高。2个品种从花后5~15 d期间果实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波动较小,花后20 d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均急剧增加。金都一号火龙果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分别在花后30 d和35 d达到最高,而越南白肉火龙果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分别在花后30 d和35 d达到最高。相关性分析发现,金都一号火龙果果实淀粉与蔗糖含量变化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越南白肉火龙果的淀粉含量与蔗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火龙果果实淀粉降解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存在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为探讨火龙果果实中可溶性糖积累与淀粉降解机制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纳他霉素处理对火龙果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良杰  曹森  吉宁  王瑞  马超  肖密  罗冬兰 《中国果树》2021,(2):26-30,39
研究不同浓度的纳他霉素对火龙果采后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以火龙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0、400、800、1200 mg/L)纳他霉素对火龙果贮藏期生理、营养指标及果实表面微生物菌落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的纳他霉素处理均可显著降低火龙果呼吸强度,抑制腐烂指数、鳞片黄化率、质量损失率、丙二醛含量的增加,延缓鳞片叶绿素、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的降低,提高果实SOD、POD、CAT等抗氧化相关酶活性,在贮藏末期时仍能保持较低的细菌菌落总数、酵母菌和霉菌总数。综合认为,纳他霉素处理可以明显延缓火龙果果实衰老,有效保持果实的贮藏品质,其中以800 mg/L纳他霉素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不同保鲜剂处理对火龙果贮藏品质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不同保鲜剂处理对火龙果保鲜的影响,以红肉火龙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乙醇、咪鲜胺、二氧化氯处理对火龙果贮藏期品质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种保鲜剂(乙醇、咪鲜胺、二氧化氯)均能显著地抑制贮藏期果实腐烂指数、失重率、丙二醛、相对电导率的增加,延缓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的降低,提高POD和SOD酶的活性,延缓果实的衰老进程。与乙醇和咪鲜胺相比,二氧化氯可以更好地延缓果实衰老,保持贮藏期果实的品质。因此,二氧化氯保鲜剂对火龙果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以白肉火龙果为试材,探讨杂环脲类细胞分裂素混剂对果实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果实纵横径和单果重均比对照有极显著的增加,以10 mg·L-1喷2次处理效果最好;(2)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其中喷2次比1次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综合评价广西主栽的不同红肉火龙果品种的果实品质特性和氨基酸组成,以金都1号、大红、蜜宝、美龙3号4个品种为试材,对其果实品质和氨基酸组分及含量等指标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结果表明,4个火龙果品种果实外形端正,色泽鲜艳,品质佳。其中金都1号果实最重,美龙3号最轻;金都1号和蜜宝的果形近圆形,大红和美龙3号椭圆形;萼片都是三角形,金都1号和大红较长,蜜宝较短;大红萼片数最多,蜜宝最少;美龙3号果皮最厚,蜜宝最薄;可食率最高的是蜜宝。金都1号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还原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甲硫氨酸、脯氨酸含量最高,甜味氨基酸及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最高,大红的17种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赖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和甘氨酸的含量最高,蜜宝的半胱氨酸、丙氨酸、丝氨酸和谷氨酸的含量最高,美龙3号的酪氨酸含量最高。金都1号的综合品质性状最佳,其次是大红。  相似文献   

8.
以沙田柚为试材,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低温和薄膜贮藏对沙田柚果实外观、失重率、还原糖、总糖、有机酸、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等营养指标和商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薄膜贮藏的果实还原糖、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最低,低温贮藏和室温贮藏相比差异不显著,但低温贮藏果实有机酸含量最高,糖酸比最低。3种贮藏方式相比,不包膜室温贮藏果实失重最快,贮藏30d,失重率为11.42%;低温贮藏果实在贮藏后60d果顶部开始转绿,沙田柚采后贮藏方式以薄膜室温贮藏最佳,但贮藏时间不宜超过75d。  相似文献   

9.
台湾火龙果引种栽培初报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火龙果又称红龙果 ,属仙人掌科 ,三角柱属。为多年生攀缘性肉叶植物 ,枝条呈三角或四角柱状 ,果实外具软质鳞片如龙状外卷 ,故称火龙果。火龙果原产于中美洲热带沙漠地区 ,2 0世纪 90年代初开始引进台湾试种 ,近年来 ,台湾已从引进品种中选育出一些良种 ,特别是红皮红肉的尊龙果、祥龙果的品质已远远超过越南进口的白肉型火龙果。为此 ,笔者于 1999年 4月从台资农场引进红皮红肉的尊龙果、祥龙果及红皮白肉的白火龙果等台湾火龙果良种进行栽培试验 ,现将引种结果初报如下。1 材料与方法供试品种为红皮红肉的尊龙果、祥龙果各 4 0 0株 ,红皮…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红皮白肉白玉龙火龙果Hylocereus undatus Britt.et Rose、红皮红肉珠龙火龙果H.poktrhizus(Weber)Britt.et Rose和霸王花H.undatus(Haw.)Urilt.et Rose的花器性状.对3个试材人工异花授粉,对红肉火龙果和霸王花人工自花授粉,并探索了红肉火龙果人工自花授粉的有效时段.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白肉火龙果着果率超过95%,红肉火龙果着果率10%以下,霸王花只开花不结果;红肉火龙果和霸王花的柱头高出雄蕊是两者着果率低的原因.3个试材相互人工异花授粉,红肉火龙果和霸王花人工自花授粉,其着果率均达到90%以上;从当晚花蕾开放起到第二天上午10:00是红肉火龙果人工授粉的有效时段.  相似文献   

11.
以6个苹果品种为试材,测定贮藏前与贮藏5个月后的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结果表明,‘华红’贮藏前果实维生素C含量较高,贮藏后总酸与维生素C含量下降幅度较小,贮藏前后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澳洲青苹’贮藏前果实硬度、总酸、维生素C含量较高,贮藏后各营养指标下降幅度较小,有高酸、多汁的特性,生食品质中等,主要用作果汁加工;‘望山红’与‘寒富’贮藏前果实的营养成分含量高,味道纯正,但贮藏后总酸和维生素C含量下降明显,适宜鲜食;‘岳帅’与‘金冠’贮藏前果实硬度、总酸、维生素C含量较低,贮藏后硬度、总酸含量下降幅度大,适宜鲜食。  相似文献   

12.
<正>火龙果原名青龙果、红龙果,原产于中美洲热带,属典型的热带植物。火龙果树为仙人掌科量天尺属和蛇鞭柱属草本植物,由南洋引入我国台湾,再由我国台湾改良引入海南、广西、广东等地栽培。主要品种有红皮白肉、红皮红肉和黄皮系列,以红皮红肉和黄皮系列为佳。火龙果营养丰富、功能独特,含有一般植物少有的植物性白蛋白、丰富的花青素、维生素和水溶性膳食纤维。火龙果成熟时果实较软,难以长途运输,热带火龙果往北销售只能在未熟时采摘,品质寡淡无味,价格较低。  相似文献   

13.
红肉火龙果新品种‘大龙’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龙’火龙果系从国内外引进的火龙果种质资源中选育出来的优良红肉火龙果品种。该品种成熟果实椭圆至长圆形,果皮紫红色,平均单果质量510.38 g,最大单果质量825 g。果皮薄,果肉紫红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ω,后同)20.29%,可溶性总糖含量10.42%,可滴定酸含量0.25%,糖酸比41.68,维生素C含量86.70 mg·kg~(-1)。肉质细腻多汁,风味浓郁,具黑芝麻状、可食用种子。投产早,可自花授粉,果型中等偏大,果肉色泽鲜艳、肉质细腻、口感风味俱佳。每年开花结果14~17次,花果重叠明显,单次开花结果周期32 d;早结丰产,定植第2年开花结果,第3年稳产,单产37 500kg·hm~(-2)以上,与白肉对照品种相当,适应性与抗逆性较强。适于火龙果适宜种植区域栽培,以砂壤质缓坡地建园最宜。  相似文献   

14.
开展红肉蜜柚冷藏试验,探讨其在贮藏过程中果实的糖、酸含量的变化.本试验表明,冷藏的红肉蜜柚果实在贮藏前期总体品质低于室温保存的蜜柚果;但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室温贮藏的果实品质逐渐下降,尤其是固酸比的变化较大;而冷藏果实的酸、可溶性固形物变化较小,其品质反而优于室温保存的蜜柚果.  相似文献   

15.
椪柑果实贮藏过程中主要品质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椪柑果实为试材,研究了果实自然贮藏过程中部分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期间,椪柑果实的单果重、纵横径大小、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呈现降低的趋势。椪柑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经贮藏后前10 d降低,此后,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椪柑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逐渐增加,呈现极显著上升。椪柑果实可溶性总糖的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台湾火龙果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火龙果,又称红龙果、仙人掌果,是原产于美洲的仙人掌类植物。越南和我国台湾省也有种植。1997年引进漳州、漳浦、厦门、泉州等地种植。火龙果果实圆形,外形具有软质鳞片如龙状外卷,故称火龙果。果皮有红、黄两种,果肉颜色有红、白两类。色泽十分艳丽。该品种适合在华南地区种植,其他地区温室越冬也可种植。 一、营养价值及开发前景 果实营养丰富,且有食疗、保健功效。火龙果具有高纤维、低热量,富含各种维生素A、B、C、E、K等及氨基酸、矿物质等营养;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2.0%~13.0%,高者达22.0%,各类维生素含量可达46毫…  相似文献   

17.
钾镁肥配施对杨梅品质和矿质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单施钾肥、单施镁肥以及钾镁肥配施分别对丁岙杨梅果实品质及营养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株施镁肥0.15 kg可显著提高杨梅果实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维生素C含量和株产,分别比对照提高6.48%、9.90%、7.89%、15.45和5.65%;株施钾肥1.0kg可显著提高杨梅果实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和株产,分别比对照提高7.56%、11.48%、14.53%、33.38%、19.96%和22.35%,果实中钾、磷、铁含量显著提高;株施镁肥0.2kg+钾肥0.5kg可显著提高杨梅果实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总酸、糖酸比、维生素C、硬度及株产,果实中钾、铁、钙含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黔红’是从普通红肉火龙果中发现的自花授粉优良单株。平均单果重400g,果实椭圆形,果皮鲜红色,有光泽,鳞片叶状、细长形、肉质、绿色。果肉细腻多汁,全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60%,可溶性糖含量8.01%,可滴定酸含量0.23%,维生素C含量259.7 mg/kg,可食率78.23%。‘黔红’具有自花授粉结实率高、耐贫瘠、果实中等大小、风味浓郁、品质优良等特点。在贵州产区产期为7—11月,花果持续期170d左右,单次开花结果周期33 d左右。  相似文献   

19.
梅婷  周海泳 《中国果菜》2023,(11):45-47+66
为评估是否可以通过红肉蜜柚果实的外观品质(如质量、体积、果皮厚度)对风味品质(可溶性固形物、总酸、糖酸比)进行评价。本文以红肉蜜柚为试材,对果实的主要品质指标,如单果质量、体积、果皮厚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糖酸比等进行测评和比较。结果表明,红肉蜜柚不同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波动较大,而总酸含量相对稳定;红肉蜜柚的外观指数(质量、体积)与风味指数(可溶性固形物、总酸、糖酸比)之间的相关作用较弱,但红肉蜜柚的果皮厚度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在红肉蜜柚的果实品质评价时可以以果皮厚度作为初筛指标确定红肉蜜柚的品质优劣。  相似文献   

20.
“桂热1号”火龙果枝条与果实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桂热1号"火龙果结果母枝性状、果实性状及其相关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枝条长度与棱厚、茎围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茎段数显著正相关;茎围与棱厚显著正相关。母枝性状中,枝条棱厚和果实性状相关性最为密切,与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形指数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枝条茎围与边糖(外围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之间显著负相关,但与心糖(中心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果实多项性状指标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单果质量、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和果皮厚度4个指标两两间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性。果形指数与单果质量、果实纵径呈极显著正相关;心糖和边糖显著正相关;果皮厚度和心糖间显著负相关。92.4%结果母枝的棱厚在14 mm以上,单果质量随棱厚的增加而增加。综合来看,棱厚16~18 mm的结果母枝,所结果实个头相对较大,且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果皮也较薄,综合评价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