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视频素材采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虫视频素材采集是开展病虫电视预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将农作物病虫的识别特征、为害症状、发生趋势和防治技术等形象、生动地表达和展现,便于农民理解、掌握和运用,对指导农民科学防治病虫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近几年开展病虫电视预报工作的实践和探索,我们总结出了一套科学  相似文献   

2.
农作物病虫害可视化预报通过电视发布形式可直观地识别病、虫及为害症状,了解农作物当前病虫发生情况,掌握防治适期,开展科学防治.本文主要从素材的采集到制作的关键技术等制作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作了阐述,与同仁共勉.  相似文献   

3.
病虫电视预报实现了病虫害预报的可视化,具有发布病虫害预报信息广泛、快捷、形象生动的特点。病虫害电视预报已成为当前西安市大多数农民朋友获取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信息的主要途经之一。根据多年从事病虫害电视预报的经验,介绍病虫电视预报制作的选材、拍摄、撰稿、配音、播放等步骤的相关技术细节,以期更好地做好病虫害电视预报制作工作。  相似文献   

4.
20 0 2年 ,嘉鱼县植保站把农作物病虫害电视预报 (以下简称“电视预报”)作为学习“三个代表”、为农民办实事的任务来抓 ,抓出了特色、抓出了成效 ,促进了植保工作发展 ,推动了植保工作的“四个转变”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将病虫电视预报工作总结如下 :1 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成效显著电视预报在我县进行偿试 ,1a来的实践证明 ,有以下几个方面效果。成效之 1;病虫信息传播快捷 ,覆盖面广。嘉鱼台电视信号可覆盖全县 8镇 179个村 ,其收视率可达 70 %左右。病虫电视预报及时、形象、直观 ,便于理解和记忆 ,深受农民欢迎。据对…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提高病虫监测的现代化水平,逐步实现数字化预报,构建测报信息化网络,建立重大病虫害现代预警体系。府谷县植保站筹措资金10万元,在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府谷区域站的病虫害观察场实施安装了3台草地螟、玉米螟和黏虫的害虫远程实时监测仪。该系统主要运用性诱测报技术、光电感应技术、无线传输技术,集定向害虫诱捕计数、温湿度采集和实时数据传输的自动化、智能化害虫远程监测及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6.
3月4~5日,全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暨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病虫害发生影响研讨会在沙洋县召开,根据各地通报的病虫基数条件,结合全年气候趋势、重大病虫年度问消长规律、农作物种植结构、品种布局和持续低温雨雪天气对病虫害造成的影响等情况综合分析,预计2007年湖北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总趋势为:迁飞性害虫、油菜病害、粮食作物常发病虫害呈中等偏重至大发生趋势,蔬菜虫害重于病害。各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作物现代病虫测报建设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万才  黄冲 《植物保护》2018,44(5):159-167
2000年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国各级植保部门抓住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现代植保体系建设,在新型测报工具研发应用、信息系统建设、预报发布方式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明显进展。尤其是开发应用了重大病虫害远程监测物联网,实现了对田间作物长势、病虫害种类和数量,以及农田小气候的远程实时监测;开发了害虫性诱实时监控系统和病害实时预警系统,实现了对性诱剂敏感害虫以及对马铃薯晚疫病、小麦赤霉病的远程实时监测;建成和应用了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了农作物病虫测报信息采集规范化、报送网络化、处理自动化、预报展示可视化;创新实施"电视—广播—手机—网络—明白纸""五位一体"现代病虫预报发布模式,极大地提高了预报信息的传输速度和覆盖面。但当前也面临一些问题:一是气候异常、耕作制度和人类活动的变化导致病虫害暴发、重发频率提高,而测报体系又面临严重的人手不足、保障不力等问题;二是生态绿色安全农产品生产对病虫测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势特色园艺作物将成为大产业,但技术贮备不足;四是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迫使加快技术革新。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下一步推进现代测报建设的对策:一是加强网点建设,推进测报装备自动化;二是加快信息平台建设,推进测报手段信息化;三是创新预报方式,推进预报发布多元化;四是加强技术研究,推进预测方法模型化;五是简化测报方法,推进测报调查实用化;六是加强体系建设,推进测报队伍专业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传感器、遥感等技术的快速发展, 智能虫情测报灯、智能性诱捕器、昆虫雷达、无人机遥感、卫星遥感、智能识别App等现代智能农作物病虫监测装备及重大病虫害实时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步。本文综述了我国近5年在利用光谱遥感、昆虫雷达、图像识别等技术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 分析了各类技术存在的不足与难点, 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以期为充分利用空天地多源数据实现农作物病虫害精准预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对农作物有害生物进行监测及发布预报是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传统发布农作物病虫预报都是以纸张为媒介 ,将情报编写、印刷后从邮局发送至各基层农技站 ,再通过管理区、村、组逐级传递到农户手中 ,由于环节多 ,往往使农民错过了防治最佳时间 ,使得病虫预报信息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自 1996年以来 ,我们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省植保总站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 ,运用计算机技术开发出了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 ,以电视作媒介 ,将病虫发生动态及防治意见直观明了地送到千家万户 ,从而实现了病虫预报的可视化 ,病虫电视预报自 1997年 6月在我市电…  相似文献   

10.
县级农作物病虫预报电视发布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农作物病虫预报的发布都是采用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的传递方式,由于这种方式环节多、时间长,一些暴发性、突发性病虫信息传到农户时,往往己错过了最佳的防治时机,且这样的植保信息发布,不够直观,时效性差,植保新技术到位率低。农作物病虫预报电视发布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采取电视画面、字幕与配音相结合的方式,将农作物病虫发生防治信息制作成电视节目,以电视媒体播放形式向社会发布的一项可视化病虫预报技术。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发展历程回顾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四川省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近30年从"传统测报"到"信息测报、智慧测报"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在气候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四川省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从建设完善省级病虫监测预警中心、加大病虫发生规律研究力度、强化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各方面保障等方向努力,更好发挥病虫监测预警工作的公益性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通过制作和播放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电视节目,作为解决病虫预报信息发布的瓶颈问题,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全国植保系统的高度重视,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测报处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植保部门都将推动和开展病虫电视预报工作作为提高病虫测报水平、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农民办实事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抓,使病虫电视预报工作得到了蓬勃发展。为配合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提高病虫发生预报信息的入户到位率,推动病虫科学防治工作的开展,我们集中采编这期稿件,从不同侧面介绍病虫电视预报工作的技术、功能、效果和效益,以期为正在开展或即将开展这项工作的各级植保部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水稻重大病虫害跨境跨区域监测预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迁飞性害虫及其携传的水稻病毒病是中国和越南、泰国等中南半岛国家重要的跨境跨区域迁飞发生和流行性病虫害。在建立中国水稻重大病虫害跨区域监测预警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中国和周边国家间水稻重大病虫害跨境跨区域监测预警体系,对于提高我国水稻迁飞性害虫及其传播的病毒病发生的早期预见性、增强防控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自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通过构建体系架构,合理布局站点,明确站点任务,实施信息共享和开展联合预警,逐步构建了相对完善的全国水稻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体系,在提高国内水稻重大病虫害预警防控能力,保障全国粮食生产"十二连增""十四连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提高重大迁飞性害虫的监测预警能力,自2010年开始,在中国农业部的支持下,中国、越南两国实施了"中越水稻迁飞性害虫监测防治项目",双方通过互设联合监测站点,开展水稻迁飞性害虫等重大病虫害系统监测和发生信息交流、数据交换,以及实地调查和技术交流,进一步增强了中国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的早期预见性和可持续治理能力,使全国水稻病虫害出现了近10年的连续下降趋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当前,我们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在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尤其是全国普遍存在人员减少、青黄不接和保障不力的问题。为此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健全保障机制,保证工作条件,保持稳定运行;二是增加监测站点,统一监测标准,开展联合监测;三是构建信息网络,实时上报信息,实施信息共享;四是推广智能设备,提升装备水平,推动信息直采;五是强化技术研究,研究明确规律,提升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加强对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动态的预测预报 ,特别是对迁飞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进行系统的监测预报 ,为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防除提供科学依据。在认真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 ,国家从 1 989年开始 ,实施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网络工程 ,按照自然生态类型、作物布局和病虫害迁飞、流行规律 ,在全国范围内布局建设 4 0 0个区域病虫监测站 ,以形成对全国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发展动态进行系统监测控制的网络。经过连续 1 0a的投资 ,到 1 998年底已建设 3 3 6个 ,1 999年又安排 2 5个。这一病虫监测网络体系已初具规模 ,对农作物病…  相似文献   

15.
<正>7月13—15日,全国农技中心在辽宁省沈阳市组织召开了2015年下半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会议总结了上半年重大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会商分析提出了下半年重大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安排部署了下半年的监测预警工作。会议要求从6个方面做好下半年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1加大调查监测力度,切实做好重大病虫监测预警工作;2坚持信息报送制度,切实做好重大病虫发生信息报送工作;3认真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浙江省建成了以省级农作物病虫害视频会诊应急指挥平台、浙江省植保数字化平台、浙江省植保检疫信息网、浙江植保在线手机APP为框架的植保信息化体系,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病虫情报发布方式不断创新,公共植保绿色植保形象得以充分展示,就现状提出了加快推进浙江省植保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7年3月6~7日全省农作物病虫鼠害发生趋势会商会上各地提供的病虫基数,结合全年气候趋势和我省重大病虫年度间消长规律、农作物种植结构及品种布局等情况综合分析,预计2007年我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总趋势为:迁飞性害虫、气候性病害、粮食作物常发病虫害呈中等偏重至大发  相似文献   

18.
突发性暴发性害虫监测预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草地螟、黏虫和稻飞虱等害虫,在我国表现出突发性和暴发性,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技术等“3S”技术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的实时监测和早期预警,对于该类害虫的有效防控,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我国病虫害监测预警研究方法、取得的进展和现代信息技术在监测预警中的应用;分析了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探讨了我国病虫害监测预警学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为推进植保信息化建设,研发了覆盖湖南省7种(类)主要农作物60多种重大病虫害的监测预警信息系统。该系统具备病虫监测数据采集、管理、统计、图形化分析,以及网页信息推送、可视化展示等功能模块,实现了与农业部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无缝对接,并在全省14个市(州)及110多个县(市、区)推广应用,大大提升了农作物重大病虫监测预警水平,为保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在各地的快速发展和观众对电视节目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病虫电视预报节目作为最受农民朋友观看的节目之一,如何提高节目质量,已成为农业植保部门一个新的重要业务课题,节目质量除了与摄像机及节目制作编辑设备配置相关外,病虫影像素材拍摄和节目制作编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