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膜上灌节水栽培技术是在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将过去的地膜旁侧灌水改为膜上流水,水沿放苗孔、专门打在膜上的渗水孔或膜缝渗水,进行浸润土壤的方法来满足作物需水,达到节水、增产的一种灌水技术。一、膜上灌的优点膜上灌可以将田面水通过放苗孔或专用渗水孔,只灌作物,类似滴灌,属局部灌溉,减少了沟灌的田面蒸发和局部深层渗漏。同时膜上灌与沟灌相比提  相似文献   

2.
<正>膜上灌水是在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地面节水灌溉技术,不仅可节约大量的水资源,而且抗旱增产率可达百分之三十以上。文中通过对膜上灌水技术介绍的以及与沟灌的对比,分析膜上灌水的优势,体现其在垦区推广的必要性。膜上灌水是在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地面节水灌溉技术,是把地膜栽培原来的膜侧灌水改为膜上灌水,利用地膜在田间灌水,水在地膜上流动的过程中,途经放苗孔、专用灌水孔和膜缝慢慢地渗下浸润土壤直到作物根部,通过只占农田灌  相似文献   

3.
<正>覆膜沟灌施肥技术是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灌溉施肥方法。它是将地膜平铺于沟中,沟全部被地膜覆盖,水肥混合液从膜上(膜上沟灌)或膜下(膜下沟灌)输送到田间的灌溉施肥方法。技术特点及适用条件覆膜沟灌施肥适用于小高畦宽窄行种植作物,如茄果类蔬菜等。包括膜上沟灌施肥(适宜偏砂质土壤)、膜下沟灌施肥(适宜于偏黏质土壤)。  相似文献   

4.
降解地膜对地温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及其降解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明确COPO树脂降解地膜在新疆北部农田中的应用特征。【方法】以普通地膜为对照,研究黑色降解膜对地温和滴灌棉花、沟灌玉米产量的影响,以及覆膜方式和灌水量对降解膜降解率的影响。【结果】降解膜处理20 cm土壤日平均地温高于普通膜,其保温效应也优于普通膜,08:00时5 cm土壤平均温度比普通膜高出0.244℃,最高相差1.6℃,地温昼夜变化幅度小;降解膜处理的棉花、玉米平均增产6%左右;随着灌水量的增加,降解膜的降解时间明显延长,崩裂期最大相差39 d;棉花滴灌平作模式下地膜降解时期明显晚于沟灌玉米,诱导期延长6 d,破裂期延长13 d,崩裂期延长67 d,同时重量降解率远低于后者,应用效果更好。【结论】COPO树脂降解膜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但因降解速度受作物、覆膜方式、灌水量的影响较大,降解膜的可控性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5.
杨少俊 《今日农村》2005,(10):32-33
膜上灌水技术是在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将过去的地膜旁侧灌水改为膜上流水,水沿放苗孔、专门打在膜上的渗水孔或膜缝渗下而浸润土壤的方法来满足作物需水,达到节水、增产的一种灌水技术.  相似文献   

6.
膜上灌水技术是在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将过去的地膜旁侧灌水改为膜上流水,水沿放苗孔、专门打在膜上的渗水孔或膜缝渗水,进行浸润土壤的方法来满足作物需水,达到节水、增产的一种灌水技术。  相似文献   

7.
膜上灌水技术是在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将过去的地膜旁侧灌水改为膜上流水,水沿放苗孔、专门打在膜上的渗水孔或膜缝渗水,进行浸润土壤的方法来满足作物需水,达到节水、增产的一种灌水技术。  相似文献   

8.
滴灌是通过安装在毛管上的滴头、孔口或滴灌带等灌水器,将水一滴一滴均匀而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附近土壤中的灌水方法。膜下滴灌则是将地膜栽培技术与滴灌技术有机结合,即在滴灌带或滴灌毛管上覆盖一层地膜,是一项节水增效农田灌溉新技术。膜下滴灌的优点主要有:1. 灌溉用水省。滴灌仅湿润作物根系发育区,属局部灌溉形式,由于滴水强度小于土壤的入渗速度,因而不会形成径流使土壤板结。膜下滴灌滴水量很少,且能够使土壤中有限的水分循环于土壤与地膜之间,减少作物的棵间蒸发。覆盖地膜还能将较小的无效降雨变成有效降雨,提高自然降雨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杨少俊 《北京农业》2005,(10):38-39
膜上灌水技术是在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将过去的地膜旁侧灌水改为膜上流水,水沿放苗孔、专门打在膜上的渗水孔或膜缝渗水,以浸润土壤的方法来满足作物需水,达到节水、增产的一种灌水技术。膜上灌的优点突出膜上灌可以将田面水通过放苗孔或专用渗水孔,只灌作物,类似滴灌,属局部  相似文献   

10.
土壤容重对盐碱土膜孔沟灌水盐运移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室内盐碱土膜孔沟灌与沟灌水分入渗试验,总结土壤容重对盐碱土膜孔沟灌水盐运移分布的影响及灌水方法对土壤水盐运移分布的影响。结果发现,相同入渗时间下,土壤容重越大,盐碱土膜孔沟灌累积入渗量越小,且累积入渗量与入渗时间符合幂函数关系;相同入渗时间下,水平、垂直湿润锋运移距离均随土壤容重的增大而减小,与时间之间表现出良好的幂函数关系;随着距灌水沟沟底膜孔中心距离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减小,土壤含盐量增加;灌水时间一定时,土壤容重越大,盐分淋洗区越小;相同灌水量条件下,膜孔沟灌入渗时间比沟灌长,湿润锋运移距离大,湿润区内相同位置处,膜孔沟灌含盐量小于沟灌,试验结束时,膜孔沟灌的脱盐效果比沟灌好。  相似文献   

11.
3.膜上灌的形式及其技术要素在覆膜灌水方法中,膜上灌水应用最为广泛,其主要灌水方法类型与技术要素确定如下: (1)打埂膜上灌 是将使用在铺膜机前的平土板,改装成打埂器,刮出地表5~8cm厚的土层。根据作物栽培的需要,铺膜形式可分为单膜或双膜。对于双膜,其中间或膜两边各有10cm宽的渗水带。这种灌水方法畦面低于原田面,灌水时不易外溢,膜缝渗水带可以补充供水不足。 (2)膜孔灌溉 又可分为膜孔沟灌和膜孔畦灌两种。它是指灌溉水流在膜上流动,通过膜孔(作物放苗孔或专用灌水孔)渗入到作物根部土壤中的灌……  相似文献   

12.
膜上灌是作物在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把膜侧沟灌改为膜上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膜上灌是利用地膜覆盖的放苗孔灌水,而且正好在作物主根部,灌溉水沿主根下渗,同时向四周土壤扩展,形成以主根为对称轴的椭圆形土壤富水球体,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玉米垄膜沟灌为沿黄灌区重点推广的一项关键节水增产技术,集地膜覆盖、抑蒸、沟灌、垄侧或垄上种植技术为一体,解决了因干旱、蒸发强烈、漫灌渗漏而造成的水资源浪费和水蚀风蚀对作物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等问题,是农田节水增产技术的重大突破。该技术有效抑制了地面蒸发,加快了田块过水速度,减少了灌水量和蒸发量。同时,灌水通过膜间、膜上打孔和播种孔入渗,使膜内土壤湿度大幅度提高,保持了土壤团粒结构,为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土壤环境。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滴灌是通过安装在毛管上的滴头、孔口或滴灌带等灌水器,将水一滴一滴、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附近土壤中的灌水方法,膜下滴灌则是将地膜栽培技术与滴灌技术有机结合,即在滴灌带或滴灌毛管上覆盖一层地膜,是一项节水增效农田灌溉新技术。膜下滴灌的优点主要有:  相似文献   

15.
滴灌是通过安装在毛管上的滴头、孔口或滴灌带等灌水器,将水一滴一滴、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附近土壤中的灌水方法,膜下滴灌则是将地膜栽培技术与滴灌技术有机结合,即在滴灌带或滴灌毛管上覆盖一层地膜,是一项节水增效农田灌溉新技术.膜下滴灌的优点主要有:  相似文献   

16.
滴灌是通过安装在毛管上的滴头、孔口或滴灌带等灌水器,将水一滴一滴均匀而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附近土壤中的灌水方法.膜下滴灌则是将地膜栽培技术与滴灌技术有机结合,即在滴灌带或滴灌毛管上覆盖一层地膜,是一项节水增效农田灌溉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农作物垄膜沟灌技术是通过起垄,增加土壤表面积,改变土壤光、热、水条件和微生物的活动环境,协调作物赖以生存的小气候,通过改变田间的微地形、种植方式与灌水方式,  相似文献   

18.
膜上灌溉技术是我国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地面灌溉方法.它是将地膜平铺于畦中或沟中,畦、沟全部被地膜所覆盖,从而实现利用地膜输水,并通过作物的放苗孔和专设灌水孔入渗给作物供水的灌溉方法.由于放苗孔和专设灌水孔只占田间灌溉面积的1%~5%,其他面积主要依靠旁侧渗水湿润,因而膜上灌实际上也是一种局部灌溉.  相似文献   

19.
《陕西农业科学》2010,(4):151-151
微灌地膜是在原生产聚乙烯薄膜本体上,按照微灌技术的要求,利用塑料成型原理,加工成一种薄膜覆盖的微量灌水系统,具有膜下微灌的型式。水流由毛管两侧微孔流出,遇地膜而呈线源方式湿润土壤,直接供水到作物棵间与根部,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水、气、热状况,它具有微灌和覆盖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20.
通过3年冬小麦膜下条播越冬前膜上灌水与膜上未灌水对比试验,得出膜下条播冬前膜上灌水比膜下条播冬前膜上未灌水产量增加9.05%。膜下条播冬前膜上灌水可增加土壤春季含水量,防止春季灌水前受旱,有利于小麦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充分发挥地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