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传播梯度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植物病害流行学原理,采用人工接种方法,在田间造成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不同的发病梯度,分析连续2年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传播动态。利用SPSS统计软件构建了此病害的传播梯度模型,结果表明指数模型是沈阳地区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传播梯度的最佳模型。接种2个月,掖单13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传播梯度最佳模型是x=9.606×EXP (-0.2829×d),海试16最佳模型是x=7.154×EXP (-0.2351×d)(x:病情指数,d:距菌源中心的距离)。预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在2个月最远传播距离为28 m;传播速度为0.4~0.5 m/d。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不同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的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水平,于2014-2015年定期采集露地和避雨2种栽培模式下的葡萄霜霉病菌菌株,利用6对SSR引物对该病菌基因型、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露地和避雨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菌群体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大于0.14,香农多样性指数大于0.31,2种栽培模式下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但避雨栽培模式可显著降低群体等位基因数和等位基因频率。露地栽培模式下该病菌群体的流行模式呈现中等水平无性繁殖,2年初侵染和再侵染对病害流行的贡献率分别约占26.1%和73.9%;避雨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菌群体的流行模式则呈现高等水平无性繁殖,初侵染和再侵染对病害流行的贡献率分别约占4.3%和95.7%。卵孢子的形成对于葡萄霜霉病菌种群遗传变异和有效越冬起着关键的作用。2014-2015年露地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菌群体的主效流行基因型对病害流行的贡献率分别为44.5%和51.8%;而其在避雨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菌群体的贡献率分别可达84.2%和87.1%。同一年份的露地和避雨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菌群体的主效基因型种类相同,2个群体间的等位基因频率呈现显著正相关性,且二者之间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推测避雨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的初侵染源自于避雨设施附近的露地栽培病株上再侵染形成的飞散传播孢子囊。  相似文献   

3.
沈阳地区葡萄霜霉病流行时间动态及其气象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12-2014年田间小区试验,对沈阳地区葡萄霜霉病自然发病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对比分析,并对影响葡萄霜霉病流行动态的气象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地区葡萄霜霉病的季节流行曲线是典型的单峰S形曲线。应用SPSS19.0软件分析,明确了Logistic模型能够反映沈阳地区葡萄霜霉病流行时间动态情况。同时,推导了病害流行阶段:指数增长期为7月上旬至7月下旬,该时期为最佳药剂防治时期;逻辑斯蒂增长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下旬;衰退期为8月下旬至葡萄生育末期。不同生长季病害发生日期、流行阶段天数和最大病情指数虽各不相同,但与Logistic模型推导趋势基本一致。各个流行阶段病害的表观侵染速率表现为:始发期>盛发期>衰退期。始发期和盛发期的是决定整个生长季葡萄霜霉病流行程度的关键时期。气象因素对葡萄霜霉病的流行有明显影响,其中表观侵染速率与7 d平均相对湿度、7 d累计降雨量和7 d叶面湿润时数成显著正相关,而与7 d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以上4个气象因素是影响沈阳地区葡萄霜霉病流行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不同野生葡萄株系对霜霉病的抗性差异,以18个种的46份野生葡萄株系为试材,采用叶盘法鉴定其对霜霉病的抗性,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技术对部分关键基因进行定量分析,探讨其在不同抗病株系中的表达模式差异。结果表明,46份野生葡萄株系的病情指数为0~34.72,其中17份为感病株系,病情指数在25.93~34.72;21份为抗病株系,病情指数在5.32~24.35;5份圆叶葡萄株系均表现为免疫,病情指数为0.00;云南-元谋2、云南-2和木扎岭-3为高抗株系,病情指数分别为1.81、4.40和1.62。当被霜霉病菌侵染后,抗病株系和感病株系中的PAL、PR1、TLP和NPR1基因的诱导表达模式不同;与感病株系相比,抗病株系中的TLP、PR1和NPR1基因有强烈的诱导表达,PAL基因在感病株系比在抗病株系中表达量高。在免疫株系普莱德和高抗株系云南-元谋2中,NPR1与其它3个基因的表达模式差异最大;TLP在抗病株系蘡薁-林县中与其它3个基因的表达模式差异最大;在感病株系秋-嵩县中,NPR1与TLP表达模式相近,PAL和PR1表达模式相近。研究表明,在中国野生葡萄种质中,云南-元谋2、云南-2和木扎岭-3对霜霉病有良好的抗性,可作为抗病育种的原始材料;抗性基因可能在抗病株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玉米灰斑病空间流行动态模拟模型组建及传播距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材接种灰斑病菌,在田间形成不同发病梯度,分析病害传播的空间流行动态,利用SAS9.13统计软件分别构建病害传播梯度的一维、二维和三维模型。结果表明:1.指数模型和GOMPERTZ模型是沈阳地区玉米灰斑病单向传播梯度的最佳模拟模型;2.高斯模型是模拟病害平行于垄向和垂直于垄向方向传播的最佳模型;3.含有(x2+y2)形式的圆形模型和含有a (x2+y2)+bx+cy+d形式的椭圆形模型是模拟病害在二维平面上传播过程的最佳模型。通过模型推导得到病害的传播距离约20~50m。  相似文献   

6.
部分鲜食葡萄品种霜霉病抗性田间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54个鲜食葡萄品种为试材,调查统计不同葡萄品种的霜霉病发病程度、发病速率、落叶率和新梢成熟度。结果表明,不同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欧美杂种品种群的葡萄对霜霉病的抗性显著高于欧亚品种群;病情指数与落叶率、新梢成熟度呈极显著的相关性,与发病速率之间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以54个鲜食葡萄品种为试材,调查统计不同葡萄品种的霜霉病发病程度、发病速率、落叶率和新梢成熟度。结果表明,不同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欧美杂种品种群的葡萄对霜霉病的抗性显著高于欧亚品种群;病情指数与落叶率、新梢成熟度呈极显著的相关性,与发病速率之间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霜霉病流行规律及测报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2001-2003年对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霜霉病的系统调查,初步明确葡萄霜霉病在当地的消长规律。对影响该病流行的相关气象因子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组建了贺兰山东麓葡萄霜零病流行的预测模型,并用历史数据对该模型进行检验,其预测7 d病情指数的准确度为79.46%;用该模型预测2003年的病情指数,其预测7 d病情指数的准确度为87.73%。  相似文献   

9.
广州地区黄瓜霜霉病流行速率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广州地区黄瓜霜霉病 4点 4年的系统调查 ,初步明确了该地区黄瓜霜霉病的发生规律 ,对该病的流行速率及其相关因子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组建了广州地区黄瓜霜霉病流行速率的预测模型 ,利用历史数据对该模型进行检验 ,其预测 5d和10d的病情指数的准确度分别为88.16%和68.11% ;用该模型预测2000年黄瓜霜霉病的病情指数 ,其预测5d和10d的病情指数的准确度分别为94.47%和69.43%。  相似文献   

10.
 以霜霉病抗性葡萄品种左优红和感病品种霞多丽为材料,研究硫化氢(H2S)在葡萄应答霜霉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过氧化氢(H2O2)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接种霜霉病菌后,抗性品种左优红和感病品种霞多丽叶片均出现H2S含量的猝发、H2S合成酶基因表达量增加、抗病相关蛋白多酚氧化酶(PPO)和β-1,3葡聚糖酶(Glu)活性显著升高现象;且H2S清除剂次牛磺酸(HT)可以显著抑制霜霉病菌诱导的PPO和Glu活性升高,并导致葡萄的感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升高;同时外源H2S可降低两个葡萄品种的感病率和病情指数。说明,H2S是参与葡萄抗霜霉病过程的新的信号物质。受霜霉病菌侵染后,葡萄叶片H2O2含量猝发早于H2S,并且H2O2清除剂抗坏血酸(AsA)可显著抑制霜霉病菌所诱导的H2S含量的上升,而H2S清除剂HT对霜霉病菌诱导的H2O2含量变化影响不显著,推测,H2S作用于H2O2的下游参与葡萄抵御霜霉病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葡萄霜霉病流行速率、空中孢子囊密度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以感病品种红地球为试材,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系统调查了沈阳地区葡萄霜霉病的流行动态,并对空中孢子囊密度进行定时捕捉,结合田间环境监测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葡萄霜霉病的流行规律为:指数增长期为5月1日至7月23日,逻辑斯蒂增长期为7月23日至8月19日,衰退期为8月19日至葡萄生育末期。整个生长季葡萄霜霉病流行速率呈正态分布,其变化动态与该病害的流行时期特点基本一致。单季病害流行期,流行速率与温度、前5 d平均相对湿度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42和0.409;在始发期和盛发期,空中孢子囊密度与流行速率、前5 d平均相对湿度、前5 d平均叶面湿润时数、前5 d积累降雨量基本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53和0.768、0.836和0.651、0.651和0.834、0.954和0.747;与当日降雨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73和-0.542。表明上述与葡萄霜霉病流行相关性较高的因素可作为构建葡萄霜霉病预测模型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2.
烟草花叶病的损失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烟草花叶病损失的田间试验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烟叶的产量、产值的损失率与病害级别显线性函数关系;田间的产量、产值的损失率与病株率、病情指数的关系为逻辑斯蒂模型。花叶病的发生,使受害株叶片中的蛋白质含量升高,糖含量下降,品质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系统比较了云南省石林县(‘红地球’)和弥勒县(‘水晶葡萄’)葡萄园采用避雨栽培和露天栽培对葡萄霜霉病Plasmoparaviticola(Berk.Curtis)Berl.de Toni.的防治效果,监测了田间葡萄园内避雨栽培和露天栽培处理中葡萄霜霉病的发生流行与植株冠层气象因子的变化情况,并结合适宜葡萄霜霉病病害循环的温度、相对湿度、叶面持露时间及田间葡萄植株冠层微气象因子的变化对避雨栽培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气象原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避雨处理可有效控制葡萄霜霉病的发生和危害,石林县和弥勒县两地葡萄园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7.84%和66.29%。弥勒县‘水晶葡萄’对霜霉病的抗性较强,霜霉病发生较轻,但在避雨栽培条件下霜霉病的病情指数也显著低于对照。植株冠层微气象因子变化分析表明,避雨栽培可以减少决定霜霉病菌能否成功侵染的叶面水膜持续时间,创造不适宜霜霉病菌萌发和侵入的条件,还可以显著减低棚内植株冠层适宜孢子囊产生的相对湿度的持续时间,减少霜霉病菌的侵染菌量,从而有效地控制了霜霉病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得对葡萄霜霉病具有拮抗效果的生防菌株,本研究通过平板稀释法从葡萄园土壤中分离细菌,采用离体叶片混合点样法筛选拮抗菌,并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根据菌株的形态学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检测了菌株T3的代谢产物。在分离获得的31株细菌中,菌株T1-2和T3发酵液对葡萄霜霉病菌的室内抑制率与对照枯草芽胞杆菌CN181一致,均为100%;2次田间试验均表明,在7 d时,清水对照的病情指数增加值平均为44.3,菌株T3发酵液的病病情指数增加值平均为21.0,对葡萄霜霉病的相对防治效果为52.4%,与菌株CN181发酵液无显著差异。经鉴定,菌株T3为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且该菌株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蛋白酶、纤维素酶和嗜铁素等抑菌物质。研究结果表明,菌株T3对葡萄霜霉病菌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并对葡萄霜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信息荟萃     
解决霜霉菌属和疫霉菌属等藻状菌引起病害的新产品霜疫无踪—艾霜针对我国目前霜霉病、疫霉菌病等病害的严重发生,由中国农业大学专家、教授经过多年潜心研制、开发的新型双向内吸性杀菌剂-艾霜已经问世,从而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由霜霉菌属、疫霉菌属等藻状菌引起的病害。1作用特点作用机理独特,在植物体内能上下传导,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作用。对由霜霉菌属、疫霉菌属等藻状菌引起的病害有特效。是防治瓜类、十字花科蔬菜、葡萄等霜霉病,马铃薯、西红柿等疫病,蔬菜、棉花等作物苗期猝倒病,烟草黑胫病、橡胶树割面条溃疡病的首选产品。经广…  相似文献   

16.
向日葵菌核病子囊孢子传播距离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90、1991年连续进行向日葵菌核病子囊孢子传播距离试验。在无菌条件下,种植向日葵做接收寄主,人工设置一个菌源点,观测菌源点向外扩散的发病梯度。两年试验表明,距菌源中.心越远发病率越低,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至少可达1600米。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水稻纹枯病时间流行动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纹枯病是我国水稻主要病害,产量损失一般为15%~20%,重病田可达60%~70%。历史上该病在南方稻区较重,近年来由于气候、品种及栽培等因素的变化,东北稻区纹枯病的发生危害加重。目前,有关水稻纹枯病病原学、抗性评价和综合防治等领域研究较多,而流行学研究仅集中于侵染速率、初侵染模型构建和空间传播结构心等方面,北方稻区纹枯病时间流行动态和模型构建研究则鲜见报道。本研究连续3年系统调查了辽宁盘锦地区水稻纹枯病病情,并构建了病害时间流行动态及病情指数与病株率之间的数学模型,以期为病害测报和适期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云南特色葡萄产区葡萄霜霉病菌的群体遗传结构,本研究采用7对SSR分子标记对采自云南3个地区的155株葡萄霜霉病菌进行了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并分析了病原菌群体遗传结构与地域之间的关系。7对引物共检测出41个等位基因,114种基因型,病原菌群体的Shannon’s信息指数和Nei’s无偏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42和0.600。分子方差分析和群体连锁不平衡分析显示,不同群体间存在相当大的遗传变异。遗传分化系数、基因流以及Structure分析表明,元谋群体与宾川、寻甸两群体之间均具有较高的基因交流,宾川和寻甸两群体间则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上述结果表明,云南葡萄霜霉病菌群体存在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且群体遗传结构与地理距离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经过9年在塔里木盆地边缘干旱区对伽师县等3个相互隔离的甜瓜霜霉病流行系统的实地调查研究,提出了甜瓜霜霉病远距离传播的三级空间结构。一个甜瓜霜霉病流行系统单元是在一个绿洲内,围绕可提供初侵染病原的黄瓜温室区而形成的,其空间结构分为区系(包含若干种植区)、种植区(包含若干田块)和田块三级结构。伽师甜瓜霜霉病流行区系分为3个种植区,甜瓜霜霉病每年春季最先从位于种植一区发生霜霉病的黄瓜温室附近的甜瓜开始发生,之后甜瓜霜霉病由近向远逐步传播。种植二区和种植三区甜瓜霜霉病的初发病时间(初发病中心出现的时间)比种植一区的分别平均晚20和45d,发病中心与初菌源地的平均距离分别是56.4和106.5km,表明此地甜瓜霜霉病菌远距离传播经历了从种植一区到种植二区,再从种植二区到种植三区的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20.
车前草穗枯病(Fusicoccum sp.)是江西省吉安县车前草上一种重要病害,主要为害穗部,也能侵害叶片,发病严重时,病株提前枯死,减产90%以上,甚至颗粒无收。田间系统观察的结果表明,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附着病株残体上,遗留在田间土表越夏、越冬,次年3~4月车前草抽穗期,气温15~30℃,病菌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落在车前草的叶片和穗部,温、湿度适宜时,萌发侵入为害,引起发病。越冬菌源多,氮肥施用过量,温度24~28℃,雨日多,田间湿度大,有利于此病发生与流行,发病最重,病情指数为42.5。车前草施用生物有机肥+叶面肥的病情指数最低,产量最高。发病初期,喷洒爱苗3000倍液,防治效果最佳,其防效为9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