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3~1994年进行了木耳带料地面栽培试验,找出了地栽木耳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地区地木耳(Nostoc commune Vauch.)多糖的结构与体外抗氧化活性,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地木耳多糖含量,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分析多糖结构,用清除DPPH自由基法、清除超氧阴离子法、清除羟基自由基法测定不同地区地木耳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地木耳多糖含量有差异,蓬溪和名山地木耳多糖含量高于南部地木耳多糖,含量分别为(18.29%±0.21%)和(17.18%±0.17%)。不同地木耳多糖红外光谱峰形、位置相似,但峰强有差异。地木耳多糖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地木耳多糖抗氧化活性比地木耳提取液强,但比维生素C弱;随着浓度增加,地木耳多糖抗氧化活力增强;蓬溪和名山地木耳多糖抗氧化活性强于南部地木耳多糖抗氧化活性。由此说明,不同地区地木耳多糖含量与其组成有差异,不同地区地木耳多糖抗氧化活性差异大。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逊克农场职工于海洋、于海浪哥儿俩在农场内率先搞起地栽木耳种植并获得不错的收益,因而获得了“木耳大王”的雅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地木耳的可栽培性能,为实现人工培育地木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进行地木耳打浆后在高湿条件下培育、地木耳充分吸水后分栽及野外采集的干品分栽,对比分析其在蛭石、珍珠岩、沙子、石子、泥土、泥土+覆苔藓、石子+覆苔藓、泥土+覆草皮及野外泥地等不同基质中人工栽培的成活率及产量表现.[结果]地木耳打浆液以石子、沙子、珍珠岩、蛭石为栽培基质,在高湿条件下可培育出球状体地木耳,其叶绿素a、可溶性蛋白、总糖含量较野生地木耳的低.地木耳充分吸水后分栽时,持续高湿条件加速其自溶;遮雨棚下筐式栽培地木耳,以泥土为栽培基质的地木耳损失最多,石子、珍珠岩为栽培基质的地木耳干重变化小,但地木耳并未扩展蔓延;野外条件下以沙子、石子、沙石、草皮及泥土为基质栽培地木耳,大量地木耳个体自溶消失.野外采集的地木耳干品分栽时,持续高湿条件有利于其恢复生长,以煤灰为栽培基质长势更佳.[结论]打浆后的地木耳片段或细胞具有再生能力,野外收集的地木耳在减少损伤、高湿状态下正放栽培可恢复生长,说明地木耳可进行人工栽培.  相似文献   

5.
为了充分发挥光热资源,挖掘土地增产潜力,我们连续3年在襄垣县下良镇进行一膜三种三收试验,取得了成功,为增加农民收入和新农村建设闯出了一条新路子。地皮菜为蓝藻科念珠藻属的片状藻类和真菌的复合体。它生于地上,形色似木耳,故又称地耳。虽肉质比木耳薄,朵形比木耳小,但却是一种营养丰富、充满山野风味、胜似木耳的一种野菜。  相似文献   

6.
对青海高原地木耳中微量元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其主成分和因子,对地木耳中Cu、Zn、Fe、Mn、Co、Se等微量元素进行了综合评价,旨在为科学地开发利用青海高原地木耳资源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木耳的生长地是日本和中国.可制作成美食,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既可野生采摘,又可以进行人工培植,市场经济效益高.我国是木耳出口大国,因此秦巴山区大力发展木耳人工培植,助力产业振兴.虽然目前秦巴山区大规模地发展木耳种植,但是由于选用了粗放模式,缺乏科学的栽培方式,导致木耳出耳量少,病虫害急增,严重影响木耳产业的发展.基于...  相似文献   

8.
青海高原地木耳中微量元素的化学计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利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8936-8937
[目的]对青海高原地木耳中Cu、Zn、Fe、Mn、Co、Se等微量元素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了青海高原地木耳中的微量元素。[结果]Fe与Co、Se相关极显著,Mn与Zn相关极显著。Fe的第1主成分值最大,说明青海高原地木耳中微量元素Fe的影响最大。海西州地木耳中微量元素含量最高,其次为海北州、海南州、黄南州、西宁市。海西州和海北州地区地木耳中微量元素较丰富,且海西州地木耳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远高于西宁市。第1公共因子F1在指标Fe、Co、Se上有较大的载荷,第2公共因子F2在指标Cu、Zn、Mn上有较大的载荷。[结论]该研究为大规模开发青海高原地木耳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地木耳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以食用和入药,且资源丰富。通过对地木耳的生态分布、生物学特性、营养和保健功能等方面的简单综述,提出了地木耳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李贤煜  李砧  冯佳  张猛  谢树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498-1500,1504
[目的]研究地木耳蛋白饮料的配方,为地木耳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地木耳为主要材料,并添加花生、核桃等辅料,通过合理调配,应用多因素正交试验,结合理化分析、感官评价、微生物检测等方法,得到该饮料成分的最佳配比。[结果]普通型地木耳蛋白饮料最佳配方:地木耳20%,花生6%,核桃6%,白砂糖7%,蜂蜜4%;酸性地木耳蛋白饮料最佳配方:地木耳20%,花生6%,核桃6%,白砂糖6%,蜂蜜5%,酸性果肉及果汁3%;选用0.2%藻酸丙二醇酯作为稳定剂,效果较好;不同品系地木耳蛋白饮料的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有一定差异,但差异不显著。[结论]地木耳蛋白饮料具有独到的风味和营养成分,为纯天然的功能蛋白保健饮料,适合各类人群需要,市场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1.
袁云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847-17848
从地木耳的形态特征、营养及利用价值、自然分布状况、生态环境、人工培养方面介绍了陕西省地木耳资源。  相似文献   

12.
木耳染菌袋栽培滑子菇优点很多,4月中旬至5月初,木耳菌袋下地,其设备均闲置下来,由于季节温度适宜,其间适宜栽培挂袋滑子菇,且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13.
参考相关地木耳的研究资料,总结地木耳主要成分的含量、氨基酸含量、矿物质含量,并对它的食用价值和医疗保健价值进行研究,从而为地木耳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把木耳加工成各种蜜饯,既保持了营养成分,又丰富了木耳食品的花色品种,制品色泽自然,质地脆嫩,口感、风味独特,不失为新型蜜饯佳品。以下介绍3款木耳蜜饯的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木耳仿野生栽培就是将人工培植的木耳栽培袋,人为地放在野外自然生长。这就要求木耳袋摆放在野外的林冠下,减少人为干预,而且要求具有野生木耳产量大、品质好的特点。为了满足这些要求,位于吉林省长白山林区的广大木耳栽培户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发明了木耳仿野生栽培技术,即大袋多眼木耳的林下栽培技术。该技术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极具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16.
曹红翠  吴启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6950-6951
[目的]对青海高原地木耳中氨基酸含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青海高原5个地区的地木耳中氨基酸的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海南州地木耳中氨基酸的品质最好,黄南州的次之,海西州的最差。[结论]为今后青海高原地木耳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农民致富之友》2005,(4):34-35
自黑龙江省鸡东县林业局系统全面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试点工程以来,平房林场走“以林为主,以副养主、以短养长”多元发展的新路子,林场职工奋发向上、积极进取,通过大力发展沙棘、山杏、地摆木耳等进一步加快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地摆木耳栽培大户柳玉军就是其中一个模范人物。  相似文献   

18.
木耳又称桑耳、五木耳,为木耳科植物。本文所称的木耳,包括黑木耳、白木耳。木耳治病,具有药源丰富、价格低廉、安全无毒副作用、效高、人人使用得起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秦双 《农家致富》2006,(2):56-56
木耳用温水泡开后,如能在温水中加入两勺淀粉,再用手将木耳,细淀粉,温开水三者搅拌均匀,则附着在木耳上的细小脏物便脱离木耳,吸附,混存在淀粉水中。这时,捞出木耳,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随着木材资源的缺乏,利用原木栽培木耳受到了限制,为了更好地发展好木耳这项产业,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总结出了地栽木耳的成功经验,具体如下:1.品种选择根据我省的气候条件,适用于本地栽培的品种主要有黑29和丰收一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