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室内筛选获得的甲氧虫酰肼中等抗性种群(R, 30.57倍)和敏感种群(S),采用浸叶法测定了棉铃虫对12种常用杀虫剂的交互抗性。结果表明抗性种群对虫酰肼产生了13.57倍的中等水平交互抗性;对茚虫威的抗性倍数为3.05倍,无明显交互抗性;而对辛硫磷、毒死蜱、灭多威、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虫螨腈、虱螨脲、氟啶脲、氟铃脲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抗性倍数在0.50 ~2.36倍之间,无交互抗性。试验结果提示,在棉铃虫对甲氧虫酰肼的抗药性治理中,轮换使用与甲氧虫酰肼没有交互抗性的杀虫剂将可有效延缓其抗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烟粉虱对螺虫乙酯的抗性监测及交互抗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螺虫乙酯在湖北地区的抗性水平以及与其存在潜在交互抗性风险的常用药剂类型,采用着卵叶片浸渍法,于2013年对湖北省13个烟粉虱MEAM1和MED隐种地理种群对螺虫乙酯的抗药性进行了监测,并以室内敏感品系SUD-S为参照,对经螺虫乙酯连续17代抗性筛选的WH-2种群进行了交互抗性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13个烟粉虱地理种群对螺虫乙酯均表现出极低的抗性,LC50介于0.015~0.081 mg/L之间;其中MED隐种WH-2种群对螺虫乙酯的抗性最高,LC50为0.081 mg/L。在室内用螺虫乙酯对MED隐种WH-2种群连续17代抗性筛选后,其对螺虫乙酯的抗性倍数上升约7倍。经螺虫乙酯筛选的WH-2种群对吡虫啉、乙酰甲胺磷、灭多威、氟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氟啶虫胺腈均产生了低水平的交互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8.699、7.165、5.317、6.681、2.958、5.662倍,而对毒死蜱和阿维菌素无交互抗性。表明烟粉虱在湖北省部分地区对螺虫乙酯存在低水平抗性,且螺虫乙酯与部分常用杀虫剂存在交互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3.
抗吡虫啉桃蚜种群的选育及其交互抗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浸渍法,在室内用吡虫啉对桃蚜敏感种群进行抗性选育,经过15代的连续汰选,获得抗性指数为14.34倍的抗吡虫啉桃蚜种群。对9种常用杀虫剂的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种群对拟除虫菊酯类如高效氯氟氰菊酯(抗性指数12.76倍)和溴氰菊酯(10.24倍),有机磷类如氧乐果(7.95倍)、辛硫磷(5.44倍)和甲胺磷(5.32倍)以及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混剂(8.90倍)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交互抗性,而对氨基甲酸酯类如灭多威(3.15倍)、有机氯类如硫丹(1.64倍)以及阿维菌素·辛硫磷混剂(2.31倍)等无明显的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华北棉区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田间种群对3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于2014—2015年和2018—2019年分别采集河南、河北、山东和山西4个省的棉铃虫田间种群,采用浸叶法于室内测定棉铃虫对辛硫磷、三氟氯氰菊酯和甲维盐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各监测点棉铃虫对辛硫磷处于中等水平抗性,在2014—2015年和2018—2019年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3.0~58.5倍和21.1~55.3倍,棉铃虫对辛硫磷的抗性发展相对缓慢;各监测点棉铃虫种群对三氟氯氰菊酯已产生中等至高水平抗性,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河北沧县、河南安阳、山西盐湖种群的抗性倍数由2014年的61.0倍、22.5倍和24.0倍上升至2019年的91.1倍、44.7倍和61.3倍,山东夏津种群的抗性最高,2019年抗性倍数达到216.3倍;棉铃虫种群对甲维盐表现为低至中等水平抗性,河北沧县、河南安阳、山西盐湖和山东夏津种群的抗性倍数分别为8.2~40.4倍、5.8~16.6倍、5.5~23.4倍和11.0~36.6倍。表明4个监测地区的棉铃虫田间种群对3种杀虫剂已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建议减少这3种杀虫剂的使用频次,并注意与其他杀虫剂交替轮换使用,以延缓棉铃虫抗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的抗性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übner)对溴氰菊酯高抗(136.73倍)、对三氟氯氰菊酯(9.50倍)和凯明二号(3.40倍)低抗的3个种群的抗性稳定性。结果发现,无论棉铃虫的抗药性是高或低,在连续几代不接触药剂的情况下,都表现为抗性不断下降;第8代后3个种群都表现为抗性基本稳定,变化不大。停药后第8代分出部分种群作抗性再恢复试验,经6代连续点滴筛选后,3个种群抗性都有所回升。而且,棉铃虫对单剂抗药性衰退明显,但再恢复较快;对混剂的抗性衰退慢,再恢复也慢。  相似文献   

6.
萝卜蚜对氰戊菊酯的抗药性汰选及其交互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田间采回的萝卜蚜种群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氰戊菊酯连续汰选13次,另一部分不用药汰选,连续饲养作对照。汰选前及每汰选3~4次测定1次氰戊菊酯对两种群的毒力。结果表明,对照种群对氰戊菊酯的敏感性增加3.76倍,而汰选种群对该农药的抗药性与汰选前比较增长了163.25倍,与同期饲养对照种群比较,抗性已达613.62。该汰选种群对不含氟的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存在明显的交互抗性(分别达360.7和53.9倍),对含氟的三氟氯氰菊酯、氟氰菊酯和氟胺氰菊酯也存在交互抗性,但只有7倍左右;而对马拉硫磷、氧化乐果、杀螟松、久效磷和灭多威及菊马混剂没有表现出交互抗性,为进一步探讨萝卜蚜的抗药性治理措施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斜纹夜蛾对茚虫威的抗药性汰选及交互抗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估茚虫威抗性风险,在室内进行了斜纹夜蛾对茚虫威的抗性选育和交互抗性测定。经过10代6次室内抗性选育,获得了斜纹夜蛾对茚虫威抗性种群,与选育前相比,斜纹夜蛾对茚虫威的敏感性降低了15.63倍。抗性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具有对茚虫威产生高水平抗性的风险。交互抗性测定发现,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和氟虫腈对茚虫威抗性种群的LC50值分别是同源对照种群的1.53、2.42和1.53倍,溴虫腈和灭多威对茚虫威抗性种群的LC50值分别是同源对照种群的0.78和0.96倍,表明茚虫威抗性种群对这几种杀虫剂未产生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8.
小菜蛾对溴氰菊酯的抗性消退与抗性恢复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选育的抗溴氰菊酯小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 L. 品系第100代为虫源,在不接触任何杀虫剂条件下继代繁殖50代,观察了小菜蛾对溴氰菊酯的抗性消退动态;同时对消退过程中的小菜蛾施加溴氰菊酯选择压力和利用消退过程中的小菜蛾与抗性品系、非抗性品系杂交,观察了小菜蛾对溴氰菊酯的抗性恢复动态.结果表明:①小菜蛾对溴氰菊酯的抗性消退表现为1~15代较慢,15~25代较快,25代后又缓慢的趋势,抗性消退也使氯菊酯、氯氰菊酯交互抗性水平下降;②溴氰菊酯抗性消退过程中,当连续受到一定程度的溴氰菊酯选择压力时,抗性会在几代之内很快恢复;③与其它品系杂交的后代受到一定剂量溴氰菊酯连续处理后,3~4代就能达到或接近抗溴氰菊酯品系第100代的抗性水平,对氯菊酯、氯氰菊酯的交互抗性水平也随之迅速上升.  相似文献   

9.
甜菜夜蛾对三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抗性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室内脱离药剂选择的条件下,分别研究了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 对氯氟氰菊酯、氰戊菊酯和顺式氯氰菊酯3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抗性稳定性及抗性衰退规律。结果表明,即使甜菜夜蛾对氯氟氰菊酯、氰戊 菊酯、顺式氯氰菊酯的抗性分别达522.9倍、669.7倍和2 737.2倍,抗性仍不稳定,分别经10代、8代和9代饲养后抗性下降为60.8倍、90.8倍和180.5倍;对田间抗性种群的抗性衰退研究发现,甜菜夜蛾对这3种拟除虫菊酯的抗性也表现为不稳定性,在无杀虫剂选择的情况下,开始几代抗性下降较快,当下降至一定水平(6~10倍)后,抗性趋于基本稳定,但很难完全恢复对拟除虫菊酯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性遗传力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采用域性状分析法,估算了棉铃虫对氰戊菊酯、三氟氯氰菊酯和溴氟菊酯的抗性现实遗传力,并对3种菊酯的抗性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棉铃虫对氰戊菊酯、三氟氯氰菊酯和溴氟菊酯的抗性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2027、0.1554和0.1084。假设田间种群的抗性现实遗传力为估算值的一半,杀死率为80%,预计抗性增长到10倍时,氰戊菊酯可使用14次,三氟氯氰菊酯可使用19次,溴氟菊酯可使用31次。三氟氯氰菊酯和溴氟菊酯的抗性风险明显低于氰戊菊酯;棉铃虫对含氟菊酯的抗性发展速度明显低于不含氟的菊酯。试验结果为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4种棉蚜抗药性种群的生命力及繁殖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4种杀虫剂以浸渍法分别累代处理敏感棉蚜,以选育抗药性。每选育4代进行1次毒力测定及生命力和繁殖力的观察。选育至12代,棉蚜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倍数达4031.4倍,对久效磷、灭多威及硫丹的抗性倍数分别仅为6.3、6.1及4.0倍。棉蚜对溴氰菊酯抗性水平较低时,其生命力及繁殖力略低于敏感品系,随着抗性水平的提高,其生命力和繁殖力也随之增强,RF_(8)接近敏感品系的水平,RF_(12)及RF_(16)则明显超过。灭多威及硫丹抗性种群随抗性水平的提高,其生命力及繁殖力表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久效磷抗性种群,各抗性水平下其生命力和繁殖力与敏感品系相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华北和新疆棉铃虫对三类农药抗性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1999年监测了河北冀州,河南西华,山东高密和新疆库尔勒棉铃虫对氯氟氰菊酯,久效磷和灭多威的抗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新疆棉铃虫抗性水平变化很少,尚处于敏感状态或低抗水平,而华北棉铃虫已处于中到高抗水平,不同年份比较,对氯氟氰菊酯,冀州棉铃虫抗性呈下降趋势,而西华和高密棉铃虫在1996-1998年呈上升趋势,但自1998年起华北地区大量种植Bt棉,使得1999年棉铃虫抗性有所下降,对久效磷和灭多威,华北各地棉铃虫的抗性在1996-1999年均呈上升趋势。棉铃虫抗性个体频率变化趋势与上述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小菜蛾对溴氰菊酯抗性选育及其机理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本研究用溴氰菊酯在室内以点滴法处理小菜蛾4龄幼虫,连续继代药剂淘汰选育其抗药性,至F65代,抗药性提高到1163倍,已形成高抗生品系。其抗性的形成发展趋势为前期相对缓慢,中期较快,后期迅速增长。于1992、1993、1994年分别以氯氰菊酯、敌敌畏、杀虫双、灭虫剂有明显 正交互抗性,对其它非菊酯类杀虫虫没有产生交互抗性。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地(PAGE)测定表明,小菜蛾对溴氰菊酯抗性的产生可能与非  相似文献   

14.
4种杀虫剂对棉铃虫抗药性种群幼虫呼吸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 L D50 及 L D95剂量的氰戊菊酯、灭多威、甲基对硫磷和硫丹 4种杀虫剂 ,分别处理棉铃虫 H elicoverp a armigra Hübner敏感和抗药性种群的 5龄幼虫 ,测定各药剂对幼虫呼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 L D50 计 ,氰戊菊酯和灭多威对抗药性种群的处理剂量分别是敏感种群的 15.8和 14.1倍 ,但其呼吸抑制率却显著降低 ;用甲基对硫磷、硫丹处理 30 0~144 0 min对抗药性种群的呼吸抑制率也低于对敏感种群。在 L D95剂量下 ,用氰戊菊酯、甲基对硫磷处理 10~ 6 0 min对抗性种群呼吸抑制率分别为 14.7%~ 2 7.3%和 2 7.2 %~ 15.5% ,而对敏感种群则分别达 4 2 .0 %~ 4 8.6 %和 4 5.8%~ 50 .4 %。  相似文献   

15.
不同生境中稻飞虱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菊酯类农药对水稻螟虫有优异的防治效果,但引起稻飞虱的更大发生。作者用溴氰菊酯、氰戊菊酯及对稻飞虱高效的噻嗪酮等杀虫剂和对稻飞虱不同抗感水平的水稻品种组成不同的化学、品种环境,系统观察稻飞虱种群动态差异。结果表明,同一水稻品种,不同农药,稻飞虱种群增长量不一样。同一农药,不同水稻品种,稻飞虱的发生亦不同。溴氰菊酯或氰戊菊酯用到感虫品种上,有利因子重叠,稻飞虱的发生量最大;用到中抗品种上,有利因子与不利因子重叠,有效地抑制稻飞虱种群的增长。先将溴氰菊酯喷洒到感虫品种上,10天后再用噻嗪酮,两个有利因子重叠后再加一不利因子,仍可控制稻飞虱的为害。  相似文献   

16.
用4种杀虫剂及1种混合剂以点滴法分别逐代处理敏感性亚洲玉米螟五龄幼虫,以选育其抗药性。至30代,该虫对速灭杀丁及呋喃丹产生_的抗性分别达40.3及30.2倍,而后经5—6代正常饲养,其抗性虽有所衰退,但仍明显,可认为已成为抗性品系;而用甲基对硫磷、甲基对硫磷+速灭杀丁混合剂及辛硫磷(24代)处理,其抗性仅分别达1.8、3.4及4.0倍,由于获得抗性不明显,将此三种试虫称之选育品系。抗性品系对多种药剂存在着明显的交互抗性;而选育品系对其选育剂的抗性虽不明显,但它却对另外的有些药剂产生了抗性。  相似文献   

17.
新疆棉铃虫自然敏感种群对常用杀虫剂浸叶法的毒力基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阿拉尔棉铃虫自然敏感种群(AL-S),在详细观察2龄中期幼虫的形态、行为特征及比较其生理学特性对药剂敏感性影响的基础上,用生理特性一致的2龄中期幼虫,测定了10种常用杀虫剂浸叶法的毒力基线。结果表明:①2龄中期幼虫的形态和行为特征为头宽≤体宽,体色不透明肉色,体节明显且行动较敏捷。此时2龄幼虫的时龄约为10~22h,体重1.33±0.27mg;②试虫生理特性差异影响对药剂的敏感性。2龄幼虫不同发育历期的敏感性,以前期最敏感,中、后期较接近;雌蛾不同蛾龄的卵发育的2龄幼虫敏感性,以4日龄蛾卵的幼虫敏感性最低,7日龄蛾卵最敏感,5、6日龄蛾的敏感性相近,且介于上述二者之间。故在测定毒力基线时,为保持试虫生理同质性,宜选用5、6日龄雌蛾卵的2龄中期幼虫为佳。③用2龄中期幼虫,获得10种药剂浸叶法的毒力基线,杀虫剂致死中浓度(LC_(50))按以下次序增大:功夫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硫丹、甲基E605、辛硫磷、毒死蜱、丙溴磷、久效磷、灭多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