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品种来源水稻新品种“世纪137”是福建农科院稻麦研究所,根据舢粳杂交稳定的“非F1优势”的理论,以舢粳杂交材料复交经多代选育而成的早晚兼用型新品种。其组合是矮窄/姬糯//C98/玉米稻///434大穗/FR1037。全生育期130d左右。1997年通过省区试。具有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米质好,增产潜力较大的突出优点。二、产量表现该品种一般单产7500~8250kg/hm2,高产田单产11100kg/hm2。1994年进行品比试验单产7425kg/hm2,比对照种荆糯6号增产11.4%,比78130增产16.5%。1995年参加品比试验,比满仓515增产6.8%,比荆糯6号…  相似文献   

2.
郭章贤  卢华兵  郭国锦 《玉米科学》2005,13(Z1):103-104
浙甜7号是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于2001年春以自选系美甜922111为母本,华L1111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甜玉米单交种.各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浙甜7号比浙江省甜玉米主栽品种超甜3号增产5%以上,且具有品质优、抗性强和适应性广等特点.在浙江省作春玉米和秋玉米种植,种植密度为49 500~52 500株/hm2。  相似文献   

3.
周先红 《作物研究》2013,(5):519-520
2012年辰溪县作春播玉米开始试种正大999,平均产量9172.5kg/hm2,比对照增产10.2%。介绍了正大999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绿玉889”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玉米研究所于2005年春组配的玉米单交种,在参加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筛选、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均比对照增产。该品种具有耐旱性好、品质优、综合抗病性强及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邹清梅  刘必善  杜世凯 《玉米科学》2005,13(Z1):067-067
天池2号是原湖北省恩施州天池山农科所在1997年开始配制的玉米单交种,组合为N21×N22。该品种需≥10℃积温2770℃·d,属中晚熟玉米品种。各级试验示范表明:天池2号比现有的主推玉米品种增产5%~14%,具有增产潜力大、品质优、抗逆性强的特点。该品种适宜在恩施州、武陵山区及湖北省低山平原区种植,单作密度为5.25万~6.00万株/hm2,套作密度为4.20万~4.80万株/hm2。  相似文献   

6.
豫玉31(漯单97-1)是河南省漯河农科所用自选系漯12作母本,外引系丹340作父本育成的竖叶大穗中早熟玉米单交种.该品种夏播生育期96d.1997~1998年河南省夏玉米区域试验平均单产7695.0kg/hm2,比对照种豫玉12增产13.5%.两年20点次试验证明,该品种表现高产、稳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适宜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套种或直播种植.种植密度45000~60000株/hm2.制种时父母本同期播种或父本浸种后与母本同期播种,行比1:5~6。  相似文献   

7.
免耕玉米秸秆覆盖水稻的生育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2003年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玉米茬移栽稻不同耕作方式对杂交稻的产量和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茬晚稻以免耕畦作玉米秸秆覆盖处理产量最高,免耕玉米秸秆不覆盖处理次之,分别比传统翻耕移栽增产121%~20.5%和7.5%~7.7%。主要表现在白根比例高,根系伤流量大,分蘖早生快发,干物质量高。玉米茬晚稻免耕畦作玉米秸秆覆盖处理各主要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大,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光合速率高,氮素的积累和吸收量大。免耕玉米秸秆不覆盖处理开花前生长较旺,但后期存在早衰现象。  相似文献   

8.
“1952”系湖南省水稻研究所于1977年用6278(即IR22/红米冬粘/广秋矮)作母本与A、S、D_7(原产印度)杂交,于1981年第七代定型的一个高产、优质晚籼新品系。几年来,先后参加品比、区试及大面积试种示范,表现优良,深受各地欢迎,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现将其主要特点简介如下: 一、产量高,增产潜力大。1982—1985年先后参加二年品比,一年联合品比,二年省区  相似文献   

9.
黄剑秋  徐铁男 《玉米科学》2006,14(Z1):17-19
通过对13个玉米新品种在沈阳市的品比试验,并对这13个玉米品种的生育期、株高、出籽率、抗病性、丰产性等方面的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其中东单16、铁单18的丰产性最好,平均单产分别为12073.5kg/hm2、11080kg/hn2。东单16比对照丹玉39增产12.5%,达极显著水平。铁单18比对照增产10.7%,达显著水平。丹科2151、东单11、东单60、丹玉39的稳产性好,单产也较高。  相似文献   

10.
闫广艳 《玉米科学》2007,15(Z1):169-170
通过对13个玉米新品种在沈阳市的品比试验,对这13个玉米品种的生育期、株高、出籽率、抗病性、丰产性等方面的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良玉6、丹科2157的丰产性最好,平均产量分别为11 021.9 kg/hm2和10 670.2 kg/hm2,分别比对照丹玉39增产24.2%和20.2%,达极显著水平;鲁单6006居第3位,平均产量为10 216.3kg/hm2,比对照增产15.1%,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黄剑秋 《杂粮作物》2005,25(3):169-170
通过对13个玉米新品种在沈阳市的品比试验,对这13个玉米品种的生育期、株高、出籽率、抗病性、丰产性等方面的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其中东单16、铁单18的丰产性最好,平均产量12 073.5 kg/hm2、11 880 kg/hm2.东单16比对照丹玉39增产12.5%,达极显著水平;铁单18比对照增产10.7%,达显著水平.丹科2151、东单11、东单60、丹玉39的稳产性好,单产也较高.  相似文献   

12.
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创玉198典型性状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玉198是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于2005年以自交系驻03为母本,自交系C72-2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2008至2009年参加河南省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25.9 kg/667 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55%;2010年参加河南省玉米新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72.2 kg/667 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70%,居全部参试组合第1位。该品种表现籽粒品质优,高产稳产性好,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2011年5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李玉玲 《玉米科学》1997,5(3):030-030
豫玉20(原名豫单15)是由河南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1990年以自选系S22作母本,外引系478作父本组配而成的竖叶大穗型杂交种。1996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正式命名为豫玉20。该杂交种高产潜力大,稳产性能高,1993年参加河南省区试,各列第一,11个试点全部增产,平均单产8095.5kg/hm2,比对照豫玉5号增产13.7%,达极显著水平。1994年省区试全部试点增产,平均单产7797.0kg/hm2,比对照1(豫玉5号)增产14.3%,比对照Ⅱ(豫玉12)增产20.1%,又达极显著水平。比掖单19增产9.10%。两年区试累计18个试点全部…  相似文献   

14.
苏玉22是江苏省沿江地区农科所以自选系F2为母本,自选系F24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饲用玉米新品种。各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苏玉22比目前江苏省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苏玉9号增产10%以上,具有中熟、耐密、大穗、活秆成熟、品质优良等特点,适宜在江苏省及周边地区作春、夏播玉米种植。  相似文献   

15.
玉米新品种晋单58号是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133—1为母本、太411为父本组配育成的玉米单交种。2005—2007年参加山西省玉米早熟组区域试验.折合每hm^2产9780~10660kg,比对照品种增产15.6%。最高产量12000kg,抗病、抗倒、耐旱、适应性广。2008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审号为晋审玉-2008004。  相似文献   

16.
巴单四号是巴盟农研所玉米课题组于1993年杂交组配的中晚熟玉米单交种。1995年经所内单交种鉴定试验,产量居参试组合第二位,1997~2001年参加本所品比试验;1998~2001年参加巴盟区试;2001年参加内蒙玉米预备试验。经过几年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是高产、优质、抗性强、适应性广、株型紧凑、单秆大穗型、中晚熟优良杂交种。1产量表现(1)所内试验:1995年参加所内新组合鉴定,试验产量16410kg/hm2,比对照中单二号增产31.3%;1997~2001年参加本所品种产比试验,5年平均产量13228.5kg/hm2,比对照中单二号增产15.8%。(2)巴盟区试:1998年全盟4点汇总平…  相似文献   

17.
鄂玉17是湖北省恩施州天池山农科所1998年冬在海南配制的玉米三交种,组合为(18611×4824)×Y8G61-512.该品种需≥10℃积温2760℃·d,属中晚熟玉米品种.各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鄂玉17比选育地现有主推玉米品种增产3%~20%,具有增产潜力大、品质优、抗多种病害和适应性强的特点.该品种适宜在湖北省二高山区、低山区及武陵山区适应区种植,单作密度为每公顷5.25万~6.00万株,套作密度为每公顷4.20万~4.80万株.该品种制种产量高,制种父母本行比为1:6。  相似文献   

18.
丰禾3号是黑龙江省双城市丰禾玉米研究所于2000年以玉米自交系K5003为母本,以H891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该品种经黑龙江省玉米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709.8 kg/hm2,比对照品种东农250增产10.84%.抗病性强、品质优良、出籽率高、增产潜力大,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及第三积温带上限有广泛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9.
运单 15是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玉米课题组新育成的一个高产、早熟、优质、抗病的玉米新品种。2 0 0 2年经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命名为晋单 4 6。1 主要表现(1)高产稳产。小区品比试验 ,1997年和 1998年单产分别为 6 480kg/hm2 和 885 4.5kg/hm2 ,比对照晋单 34增产 18.6 %和 2 1.6 %。两年平均单产 76 6 8kg/hm2 ,比对照增产 2 0 .1% ,经方差分析增产达极显著水平。1999~ 2 0 0 0年参加山西省南部复播区区试 ,对照为晋单 34,1999年 8点平均单产 7987.5kg/hm2 ,比对照增产 16 .8%。 2 0 0 0年 8点平均单产 75 30kg/hm2 ,比对…  相似文献   

20.
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晋单4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晋单48是山西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于1999年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经山西省区域试验和苗头品种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晋单48比现在生产上应用的同类品种增产10%以上,是一个具有抗矮花叶病、粗缩病、大斑病、小斑病、穗腐病、适应性好、品质优良、增产潜力大的中早熟大穗品种。在山西省有广泛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