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鸭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 一、中鸭的饲养管理: 肉用型小鸭养到21天、蛋用型小鸭养到30—35天,则完成了育雏期,进入中鸭期(南方称为仔鸭期)。肉用型中鸭期的日龄一般是从22—40天,根据生长快慢和增重情况,也有提前到35天和拖后至45天的;蛋  相似文献   

2.
樱桃谷鸭的饲养阶段包括雏鸭(0至4周龄)、育成鸭(5至25周龄)、产蛋鸭(26周龄至淘汰)三个阶段。每一阶段在饲养管理上有哪些关键技术呢?笔者根据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1雏鸭饲养的关键技术1.1创造合适的环境条件饲养雏鸭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在这四个条件中,最关键的是温度,其次是湿度。其温度要求为:1~3日龄30℃~28℃,4~7日龄28℃~26℃,8~11日龄26℃~24℃,12~16日龄24℃~22℃,16~21日龄22℃~18℃,21~28日龄18℃~15℃。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鸭的生长发育,造成体弱多病,甚至死亡。鸭是水禽,但湿度不能过大,…  相似文献   

3.
金定鸭是我国优秀的蛋用鸭地方品种之一,目前在国内许多地区都有较大规模的饲养。根据金定鸭的生理特征及生活习性,在饲养管理上可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一)雏鸭期的饲养管理 指从出壳至20日龄的小鸭。雏鸭出壳时体重平均为42克左右,怕冷又怕热,  相似文献   

4.
选用320羽1日龄樱桃谷白羽肉鸭,随机分为4个处理,进行1~21和22~42日龄2个阶段的饲养试验。研究饲用不同添加量的固体发酵复合酶对肉鸭生产性能的作用效果,添加量为250和500 g/t。试验结果表明:小鸭阶段,饲料添加500 g/t固体发酵复合酶,能显著提高小鸭末质量和日增质量,极显著降低料肉比;大鸭阶段,降能饲料中添加500 g/t固体发酵复合酶,能极显著提高肉鸭末质量和日增质量;而小鸭和大鸭阶段添加250 g/t固体发酵复合酶,能一定程度提高肉鸭生产性能,但效果不如添加500 g/t固体发酵复合酶的明显。  相似文献   

5.
以自产饲料为试验组、外购饲料为对照组、广东省云浮市某“番鸭一号”养殖户为基本单元,开展饲料营养对比试验,对“番鸭一号”饲料营养标准进行研究探讨.结果表明:①“番鸭一号”应分3个阶段饲养(番小鸭料:1~18日龄;番中鸭料:19~40日龄;番大鸭料:41日龄至上市).②番中鸭料宜使用超低代谢能标准,限制长速;作为补偿,后期使用高代谢能饲料,可有效控制“斤鸭料本”.③在夏季条件下,番大鸭(项鸭)饲料粗蛋白标准设定在15%,代谢能设定在12.33 MJ/kg时,上市项鸭“斤鸭料本”“次鸭率”明显优于外购料.  相似文献   

6.
<正>在肉鸭饲养过程中,中鸭阶段(22日龄至出栏或转填)的饲养管理仍然重要。这个阶段的鸭子对外界环境的应激有了一定的抵御能力,其商品价值也与日俱增。如果饲养管理松懈、环境条件恶劣,会严重影响中鸭的增重速度,增加料肉比,甚至会因管理不到位而发生条件性疾病或死亡,造成较大的经  相似文献   

7.
仔猪阶段通常是指从仔猪出生至70日龄这一时期,在集约化养猪生产中,仔猪阶段可人为分为两阶段,即哺乳阶段和断奶后的保育阶段。在合理营养和饲养管理下,仔猪生长和目标是21日龄体重6kg,35日龄10.30kg,70日龄达30kg。  相似文献   

8.
正1~21日龄的鸭称为雏鸭,是鸭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饲料转化率最高的时期,其体重可增加到初生重的15~20倍,是培育种鸭极其重要的饲养阶段。雏鸭阶段,由于小鸭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抗病力较弱,饲养管理略有疏忽,即影响生长发育和引发疾病,甚至死亡。所以,抓好雏鸭饲养管理非常重要。1育雏前准备首先,要检修好育雏舍,准备好加温、采食、饮水等育雏的工具,并连同育雏舍一起进行彻底的  相似文献   

9.
蛋鸭的育雏是指从出壳至28日龄这一阶段的饲养,该阶段小鸭娇嫩,不易养好,因此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雏鸭(俗称鸭苗)是指出壳到30日龄的小鸭。有经验鸭农的雏鸭成活率可达95%以上,如管理不善的雏鸭成活率不到50%。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在于抓好喂养、放水、放牧等有关事项。 一、选择育苗时间 春鸭在3月初至5月初,最好是在4月份育苗。此时气候适宜,天然动植物饲料丰富,鸭长得快,产蛋早。但阴雨低温多,雏鸭管理难度大。 夏鸭在5月初至7月初,最好是在5月下旬6月中旬育苗。此时气温较高,易于饲养,成活率高。但育苗前  相似文献   

11.
雏鸭一般指从孵化出壳到30日龄内的小鸭,这个时期,雏鸭生长迅速,对饲养管理要求高。由于雏鸭身体弱小,消化能力差,体温调节能力低,对周围环境变化比较敏感,稍有不慎,便易引起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死亡。因此,做好雏鸭的饲养管理对提高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沈瑞 《江西饲料》2011,(4):41-42
1饲养方式从22日龄至35日龄的鸭叫中鸭,又叫中雏。商品肉鸭22日龄后进入生长肥育期。此时鸭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比雏鸭期强,死亡率低,食欲旺盛,采食量大,生长快,体驱大而健壮。由  相似文献   

13.
雏鸭是指0~28日龄的小鸭。刚出壳的雏鸭绒毛短,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常需要人工保温;雏鸭的消化机能尚未健全,饲养雏鸭时要喂给容易消化的饲料;雏鸭的生长速度快,尤其是骨骼生长很快,饲养雏鸭时一定要供应营养丰富而全面的饲料。雏鸭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差,易感染疾病,因此,育雏时要特别重视防疫卫生工作。1做好育雏前的准备工作首先,要检修好育雏舍,准备好加温、采食、饮水等育雏的工具,并连同育雏舍一起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其次,准备足够的饲料、药  相似文献   

14.
雏鸭是指0~5周龄的小鸭,此时的小鸭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不能独立生活,只有人为地提供适宜的环境,雏鸭才能健康地生长发育,因此只有在育雏时做好饲养管理才能保证它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
野鸭是多种野生鸭的统称,目前人工饲养的野鸭主要是绿头野鸭。野鸭的抗病能力很强,一般成年鸭较少患病,但饲养管理不当,也会引发疾病,甚至死亡。1预防措施在育雏阶段,可在饲料中加0.05%的土霉素,防止下痢。一旦发现鸭群拉稀,应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或黄胺类药物。14日龄时注射鸭瘟疫苗;40日龄时注射禽出败弱毒菌苗;60日龄时驱除体内寄生虫1次;80~90日龄以及种鸭产蛋前15~30d和停产后,分别注射鸭瘟疫苗和禽霍乱菌苗。鸭瘟疫苗和禽霍乱菌苗用灭菌蒸馏水稀释200倍,每只肌肉注射鸭瘟疫苗1mL,禽霍乱菌苗2mL。防疫后,一般有减食、沉郁现象,但2~3…  相似文献   

16.
雏鸭是指刚孵出至15日龄的鸭,是鸭一生中增重最快、饲料报酬最高的时期,但由于它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对疾病的抵抗力低,因而又是最难饲养的时期。所以雏鸭饲养是培育种鸭和养好商品鸭最为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饲养管理得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不但育雏成活率低,而且将严重影响日后生长发育,增大饲养成本,降低养鸭的效益。作者在完成兰州市科委下达的“樱桃谷鸭引种推广养殖试验”科研课题中,对如何做好雏鸭饲养作了认真的研究探讨,在三年多的推广养殖中育雏成活率保持在90%~100%,现将关键技术措施总结如下,供参考。一、育雏前的…  相似文献   

17.
1发病情况2007年12月初,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某鸭场饲养一批27日龄小鸭,因饲养密度过大、舍内通风差而发病。发病3d,感染率达60%,死亡率约为20%,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2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8.
鸭疫巴氏杆菌病主要是幼鸭的一种传染病,多在饲养管理和卫生环境不良时发病。现将我市某鸭场发生此病的诊疗情况报道如下。流行病学与临诊症状该场引进刚出壳肉雏鸭1400余只。小鸭舍为水泥地面,饲养密度大,几乎无活动余地,地面潮湿,空气污浊。15日龄后开始发病,每天死亡15只左右,多时达30余只,至23日龄时已死亡197只。曾用土霉素、敌菌净治疗,但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9.
<正> 2002年10月某户饲养小鸭1 200羽。饲养至18日龄,部分鸭出现轻度咳嗽、打喷嚏,排绿色的稀粪,眼睛、鼻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至前来门诊部就诊那天即第21日龄已死亡200多羽。死亡率达17%。临床可见病鸭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眼睛和鼻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咳嗽,打喷嚏,排绿色粪便。腿软无力,站立不稳,行走困难,阵发性摇头或转圈。  相似文献   

20.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是雏鸭病害之首 ,2 0日龄以内多发 ,雏鸭育雏期是本病盛发期。现介绍一些防治方法 ,供参考。1 饲养分群管理法进雏鸭前 3天 ,鸭舍内用“百毒杀”消毒 ,消灭隐藏于舍内的病毒。雏鸭的饲养密度根据大、小、强、弱适当调整 ,对发育良好、发育不良和体弱的要分群饲养 ,并及时做好雏鸭的保温工作。一般 1~ 3日龄为 2 7~3 0℃ ,4~ 6日龄为 2 4~ 2 7℃ ,7~ 1 0日龄为 2 1~ 2 4℃ ,1 1~ 2 0日龄为 1 8~ 2 1℃。鸭舍饲养密度 ,1~ 7月日龄每平方米 1 5~ 2 0羽 ,8~ 1 4日龄 1 0~ 1 5羽 ,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