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5,(9):84-87
采用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BC-ELISA试验对1 786份奶牛血清样本进行口蹄疫病毒隐性感染状况调查,并对疑似阳性牛只进一步采集食道-咽部分泌物(OP液)样本,通过已建立的RT-PCR进行口蹄疫病毒核酸检测,核酸阳性样本进一步进行O型、亚洲Ⅰ型和A型口蹄疫病毒血清型鉴别。结果:被检样本中26份奶牛血清显示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9份奶牛OP液样本显示口蹄疫病毒核酸阳性,经血清型鉴别均为O型口蹄疫病毒。试验结果表明:通过3ABC-ELISA初筛和RT-PCR检测方法确诊是控制口蹄疫疫情发生和流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地区牛羊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掌握牛羊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2012年对内蒙古自治区的牛羊口蹄疫O—AsiaI型双价灭活疫苗和牛羊口蹄疫A型灭活疫苗免疫效果进行了监测。采用液相阻断ELISA方法。共检测了8个旗县23018份免疫牛羊口蹄疫O—AsiaI型双价灭活疫苗和牛羊口蹄疫A型灭活疫苗15日、30日、60日的血清中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结果显示,牛羊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总体良好,免疫抗体合格率超过了70%。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免疫效果稳定,散养地区免疫效果稳定性差,且不同厂家的疫苗免疫效果不同,加强免疫后A、B、D三个厂家抗体合格率能达到100%,C厂家的免疫效果较差,抗体合格率为93-3%。采用3ABC—ELISA检测试剂盒对部分地区牛羊进行感染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解江门市规模奶牛场口蹄疫免疫情况,有针对性开展防控。[方法]在2个规模奶牛场中随机监督采集奶牛血清进行检测,根据国标用ELISA法检测O型口蹄疫抗体,用液相阻断ELISA法检测A型和亚洲Ⅰ型口蹄疫抗体。[结果]240份样品中O型、A型和亚洲Ⅰ型口蹄疫抗体合格率依次为99.6%(239/240),92.9%(223/240),81.7%(196/240),差异显著(P<0.01);但A场2019年亚洲Ⅰ型合格率仅65.0%(39/60),未达农业农村部规定的70%标准,以及B场2018年亚洲Ⅰ型合格率仅71.7%(43/60);其他项目合格率均在80%以上。[结论]江门市规模奶牛场口蹄疫总体免疫效果较好,奶牛群能得到有效保护,但亚洲Ⅰ型合格率相对偏低,相应场应加强免疫和检测。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现用奶牛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A型三价灭活疫苗、奶牛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二价灭活疫苗及口蹄疫A型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选取2组未免疫犊牛,分别进行双价苗+A型苗与三价苗的免疫接种,并采用LB-ELISA方法检测口蹄疫O型、A型免疫抗体效价.结果表明:接种21 d后,两种免疫方法免疫效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犊牛血清O型、A型抗体平均效价≥9.9 log2,60份抗体效价≥1∶64,免疫合格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5.
为摸清清远市规模奶牛场口蹄疫的免疫状况,及时掌握奶牛接种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为口蹄疫防控提供依据。2020—2021年间,对清远市4个县(市、区)7家规模化奶牛场开展随机抽样,每个县(市、区)采集30—50份奶牛血清,利用液相阻断ELISA检测方法进行口蹄疫O型、A型免疫抗体的检测。结果显示,330份奶牛血清中O型、A型苗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96.97%(320/330)和98.18%(324/330)。这表明清远市规模化奶牛场口蹄疫总体免疫效果较好,奶牛群体能得到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动物隐性携带口蹄疫病毒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隐性带毒的检测在口蹄疫预防控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为了有效地检测出动物隐性携带的口蹄疫病毒,人们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检测方法,常用的有采集食管-咽喉分泌液进行病毒分离和应用血清学技术检测血清抗体等。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不管是检测抗原还是检测抗体,对于口蹄疫隐性带毒的检测和研究都有了一些新的进展,如应用PCR技术检测病毒核酸和应用血清学技术检测抗非结构蛋白抗体,这些新的检测方法的建立使口蹄疫隐性带毒的检测更加可靠。文章对一些口蹄疫隐性带毒的检测方法和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安徽省猪口蹄疫感染状况和免疫情况,使用荧光RT-PCR和ELISA检测方法,对安徽省12个生猪固定监测点采集的578份扁桃体样品和578份血清样品分别开展口蹄疫(通用型)病毒核酸、猪A型口蹄疫抗体和猪O型口蹄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猪口蹄疫(通用型)病毒核酸阳性率为0,A型抗体阳性率为25.95%,O型抗体合格率为32.87%。结果表明,安徽省中小型生猪养殖场口蹄疫防控情况较好;部分猪场使用了A型口蹄疫疫苗免疫,但效果并不理想;O型口蹄疫抗体合格率不高,除免疫时间短的因素外,说明仍有部分猪场不重视口蹄疫免疫。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不同免疫剂量和免疫方式的奶牛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科学指导奶牛口蹄疫免疫工作,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在湖北现代乳业有限公司奶牛场联合开展了奶牛口蹄疫A型和O型-亚I型两种灭活疫苗的免疫试验。结果表明,45日龄左右的犊牛因有较高的母源抗体,不适宜初次免疫,初免时间应往后延迟,具体延迟多久适宜,应根据各奶牛场的母源抗体衰减曲线确定。初次接种剂量2 m L比1 m L效果好。二免后抗体产生较慢;口蹄疫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变化大,抽检结果不能完全证明是否免疫。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可靠、优质的猪口蹄疫疫苗用于猪群免疫,笔者在良圻原种猪场三个猪场开展了本次试验。各场试验均分为5组,分别注射A、B、C、D、E 5个厂家生产的猪口蹄疫O-A二价灭活疫苗,并采用猪O型口蹄疫VPI抗体检测试剂盒、猪口蹄疫中和抗体检测试剂,分别对几种猪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检测。结果如下:用猪O型口蹄疫VPI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三个场的抗体阳性率平均值为E(100%)C(98.9%)D(94.4%)A(91.1%)B(90%);用口蹄疫中和抗体检测试剂检测,1号毒株的中和抗体阳性率为E=C=D=A,阳性率均为100%,B阳性率为93%;2号毒株的中和抗体阳性率均达100%。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江苏省猪口蹄疫感染和免疫情况,采用荧光RT-PCR和ELISA方法,对收集的8000份猪组织样品和2718份猪血清样品分别进行口蹄疫病毒核酸和O型口蹄疫抗体检测.数据显示,口蹄疫病毒核酸阳性率为0;O型口蹄疫抗体合格率为68.95%.结果表明,江苏省规模场和屠宰场猪口蹄疫防控情况较好;O型口蹄疫抗体合格率略低于70%,说明仍有个别场户的口蹄疫免疫工作存在瑕疵.  相似文献   

11.
用隐性乳房炎诊断试剂LMT对取自潍坊地区8个奶牛场的843头奶牛的乳样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A、B、C、D、E、F、G、H八个选定的奶牛场中,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分别52.31%、67.86%、68.67%、63.85%、78.64%、73.75%、68.75%和80%,在52.31%~80%之间。A奶牛场和B、C、D奶牛场及E、F、G、H奶牛场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说明不同饲养管理条件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不同。在对某奶牛场不同胎次奶牛的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随奶牛生产胎次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灭活疫苗免疫是防控口蹄疫的重要措施,但是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其对感染与免疫鉴别诊断的干扰一直是口蹄疫免疫无疫区建设评估需要明确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中选择了3个企业(代号A、B与C)的4组口蹄疫O型与A型二价灭活疫苗,分别免疫口蹄疫抗体阴性健康未成年牛,免疫3~4次,测定免疫前后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抗体的应答水平。结果显示:(1)结构蛋白抗体合格率:a1组(A企业多批次疫苗)4次免疫后O型和A型均为100%;a2组(A企业同批次疫苗)一~三免O型为36.7%、98.3%与100%,A型为15%、86.7%与100%;b组(B企业疫苗)一~三免O型为18.3%、97%与100%,A型为1.7%、45%与53.3%;c组(C企业疫苗)一~三免O型为26.7%、96.7%与100%,A型为21.7%、71.7%与100%。(2)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阳性率(两种方法复核结果):a1组一~四免分别为0.7%、1.4%、9.5%与4.8%;a2组和c组三次免疫均未检测到阳性;b组仅三免后阳性率为0.6%。3组灭活疫苗首次免疫牛的抗体合格率远不及70%,但加强免疫后抗体合格率均显著提高;非结构蛋白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有3组疫苗的抗原纯净度符合OIE的要求,但a1组灭活疫苗免疫后,仍然对感染与免疫鉴别诊断存在干扰;采用两种非结构蛋白抗体检测方法进行复核检验,可以提高感染与免疫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本研究为口蹄疫免疫无疫评价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将来自锦州地区40头黑白花奶牛,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10头牛,每头奶牛在进行初免前均采集了O-P液和血清,进行病原学检测和母源抗体检测,在每次免疫21天后采血,采用液相阻断ELISA方法,进行免疫效果监测。通过研究发现A、B组免疫合格率达到70%以上,符合国家标准;C、D组免疫保护率能达到100%。本次试验为我们了解掌握A型口蹄疫免疫效果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更为口蹄疫免疫程序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掌握凉州区奶牛口蹄疫的疫苗免疫效果和野毒感染情况,本研究采用阻断ELISA方法对2017-2019年采集于凉州区的奶牛血清样品进行了O型、亚洲Ⅰ型、A型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抗体检测和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凉州区奶牛O型、亚洲Ⅰ型、A型口蹄疫疫苗的免疫合格率分别为94.58%、92.95%、91.06%,其中O型口蹄疫疫苗2017年、2018年、2019年的免疫合格率分别为91.69%、95.15%、96.24%,亚洲Ⅰ型口蹄疫疫苗2017年、2018年、2019年的免疫合格率分别为89.54%、93.69%、94.84%,A型口蹄疫疫苗2017年、2018年、2019年的免疫合格率分别为87.69%、91.26%、93.43%,2017年、2018年、2019年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均为0%。表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奶牛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效果整体较好,且近三年免疫合格率存在稳中升高的趋势,凉州区奶牛近三年不存在口蹄疫病毒野毒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随机筛选出90头口蹄疫母源抗体为阴性的53~73日龄仔猪为试验动物,平均分成A、B、C3组,分别注射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2 mL、4 mL和合成肽疫苗1 mL,进行免疫后不同时段的免疫抗体跟踪监测,探索猪口蹄疫O型不同疫苗和灭活疫苗不同免疫剂量免疫后免疫抗体的消长规律。结果表明:A、B、C组的群体保护率都较好,其中C组的群体保护率稳定时间长,未见免疫副反应,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部分地区奶牛口蹄疫免疫抗体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河北省奶牛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确定现行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试验采用口蹄疫抗体液相阻断ELISA方法,对河北省部分地区109个牛场(养殖小区)4 279头6月龄以上的存栏奶牛进行奶牛血清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检测。结果表明:奶牛口蹄疫抗体ELISA阻断试验平均阳性率为27.13%,口蹄疫O型抗体阻断试验阳性率平均为14.94%,口蹄疫AsiaⅠ型抗体阻断试验阳性率平均为13.22%,口蹄疫A型抗体阻断试验阳性率为5.75%,说明现有的疫苗免疫口蹄疫抗体阳性率不足80%。口蹄疫各型抗体合格率在免疫后第4个月已经下降到较低水平,不能有效防御口蹄疫病毒的感染。由此可知,现有的口蹄疫免疫程序不科学,应调整优化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17.
应用液相阻断ELISA试验方法检测上海光明荷斯坦牧业有限公司牧场牛群经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免疫的奶牛血清样品2412份。经检测,2412份样品中规模奶牛场牛群免疫抗体滴度≤1∶64样品42份,抗体滴度≥1∶128样品2370份,抗体保护率为98%。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犊牛免疫口蹄疫三价灭活疫苗后抗体效价的变化规律,以及免疫不同抗原含量的口蹄疫三价灭活疫苗与犊牛机体产生的抗体效价水平的关系,试验选择30头新生犊牛连续检测母源抗体水平,母源抗体消失后,将30头犊牛分为A、B、C三组,分别使用抗原含量为4μg/mL、4μg/mL和6μg/mL的口蹄疫三价灭活疫苗各2 mL进行分组免疫;首次免疫21 d后,A、B、C三组分别使用抗原含量为4μg/mL、6μg/mL和6μg/mL的口蹄疫三价灭活疫苗各2 mL进行加强免疫。分别于首次免疫7,14,21,28,35,42,49,60,90,120天通过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采用液相阻断ELISA法对采集的犊牛血清进行口蹄疫O、A和AsiaⅠ型抗体效价检测。结果表明:3日龄犊牛母源O、A和AsiaⅠ型抗体效价平均值均大于1∶128,7日龄达到峰值,随着时间推移,呈现下降趋势,在90日龄降低到最低;首次免疫后第21天,A、B、C各组抗体效价平均水平相同,均为1∶128;加强免疫后7天,A组O、A和AsiaⅠ型抗体效价平均值均为1∶128,B、C组O、A和AsiaⅠ型抗体效价平均值为1∶256;A组抗体效价平均值于加强免疫后28天达到最高(O型和A型抗体为1∶512,AsiaⅠ型抗体为1∶362),而B、C两组抗体效价平均值则于加强免疫后14天达到最高(O、A和AsiaⅠ型抗体均为1∶512),抗体效价水平与青年牛相当。可见口蹄疫疫苗的首次免疫时间为90日龄时,母源抗体对疫苗免疫的影响最小;首次免疫时,疫苗中抗原含量对犊牛抗体效价的影响很小;二次免疫时增加抗原含量有助于快速提升犊牛体内的抗体效价,对抗体效价峰值的出现时间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兰州地区奶牛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二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科学评价免疫质量以及合理制定口蹄疫疫苗免疫程序,本研究应用液相阻断ELISA和O型正向间接血凝检测方法分别对目前兰州地区使用的4种口蹄疫二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兰州地区使用的4种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二价灭活疫苗的O型和亚洲Ⅰ型口蹄疫保护性抗体诱导能力参差不齐,其中以B公司O型-亚洲Ⅰ型二价灭活疫苗的抗体诱导能力最强,其他3个公司的疫苗则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20.
为了鉴别免疫猪群3ABC抗体阳性猪是免疫动物受到病毒感染引起的,还是疫苗中残留的非结构蛋白引起的,通过检测免疫动物体内的3ABC抗体和病毒感染情况,探讨3ABC抗体的出现与免疫剂量的关系。选取60日龄保育猪20头,分成A、B、C、D 4个组,分别注射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S/99株)1、2、4、6m L/头。每组猪分别在免疫前1 d以及免疫后3、7、14、30和60 d,采集血清和鼻咽拭子,使用口蹄疫3ABC间接ELISA检测试剂盒、口蹄疫多重RT-PCR检测试剂盒以及病毒分离试验,检测3ABC抗体和病毒感染情况,发现保育猪在低剂量(1 m L/头或2 m L/头)免疫后没有检测到非结构蛋白抗体,而高剂量(4 m L/头或6m L/头)免疫后出现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升高,而且出现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的动物中没有检出病毒感染或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提示这些免疫猪群非结构蛋白抗体的形成与免疫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