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选用体重和出生日期相近的中国荷斯坦育成牛和胎次与产奶量相近的成乳牛各5头,调查宁夏规模化奶牛场不同生长阶段奶牛尿液排污状况。结果显示:成乳牛尿液pH值显著低于育成牛(P<0.05),尿中全磷(TP)成乳牛显著高于育成牛(P<0.05),尿中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全氮(TN)、Cu、Zn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红敏  赵瑞霞  高民  李宝栋 《饲料工业》2012,33(11):48-51
试验通过对规模化养殖场、奶农合作组织两种不同养殖模式下乳牛粪便中氮、磷含量进行抽样测定,旨在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对乳牛氮和磷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规模化奶牛场和奶农合作组织粪尿中总氮的排泄量占摄入量的比例从低到高的排序均为产奶牛、干奶牛、育成牛;规模化奶牛场奶牛不同生理阶段磷排泄量占摄入量的比例从低到高的排序为育成牛、产奶牛、干奶牛;奶农合作组织奶牛不同生理阶段磷排泄量占摄入量的比例从低到高的排序为产奶牛、育成牛、干奶牛。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了解山东省滨州地区及周边规模化牛场支原体流行的基本情况,[方法]对该区域14个规模化奶牛场和肉牛场进行了血清采集,采用牛支原体IgG抗体ELISA检测方法进行牛支原体血清抗体检测,并使用SPSS 20进行卡方统计学检验。[结果]山东省规模化牛场的牛支原体IgG抗体总阳性率为77.86%,奶牛场的阳性率为74.29%,肉牛场的阳性率为81.43%,奶牛场牛支原体IgG阳性率与肉牛场的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奶牛场不同场区,肉牛场不同场区之间,牛支原体的IgG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山东省滨州地区及周边规模化牛场存在不同程度的牛支原体感染,牛支原体感染可能成为危害国内规模化奶牛场奶牛健康的主要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4.
牛病毒性腹泻一黏膜病是牛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给全球的奶牛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调查上海地区奶牛场该病的流行情况,通过对2009年1月~4月份采集的上海10个区(县)18个规模化奶牛场成年乳牛和育成牛共180份血清以及奉贤区25份犊牛血清进行了病原和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奶牛场205份血清中...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我国北方某地区的牛结核病(TB)感染状况,本研究利用TBγ-干扰素ELISA诊断试剂盒对该地区33个奶牛场的990份全血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样品的真实个体阳性率为13.99%,群阳性率为51.51%。经统计,该地区牧区、郊区和农区的真实个体阳性率分别为0、13.32%和23.81%。对地区差别进行卡方检验,结果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牧区的阳性率显著低于其他地区,但郊区和农区之间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统计泌乳牛、育成牛和干乳牛的阳性率,泌乳牛的阳性率(17.96%)高于育成牛(13.27%)和干乳牛(10.75%),但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应用SPSS软件进行TB阳性结果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该地区TB阳性结果与牛的饲养阶段无显著性相关(p0.05),但与牛场的地理位置显著相关(p0.05)。综合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揭示该地区牛场地理位置是TB的风险因素之一,应将TB的防治重点集中在饲养密度较高的地区。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河南省奶牛场牛病毒性腹泻(BVD)的流行情况,本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2019年12月—2020年9月采集的河南省40个规模化奶牛场5 486份血清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河南省奶牛场5 486份血清中,BVDV抗原阳性率为1.77%;泌乳牛、后备牛和犊牛的BVDV抗原阳性率分别为1.73%、2.31%和1.12%;豫东、豫南、豫西、豫北和豫中地区的BVDV抗原阳性率分别为1.16%、3.49%、1.62%、1.59%和1.48%,豫东和豫南地区间BVDV抗原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不同年龄间BVDV抗原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河南省奶牛场存在BVDV感染,其中豫南地区的BVDV感染率最高,后备牛的BVDV感染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选用体重和出生日期相近的中国荷斯坦育成牛和胎次与产奶量相近的成乳牛各5头,研究了不同生长阶段中国荷斯坦牛排粪量和尿液pH值的昼夜变化。结果表明,中国荷斯坦育成牛和成乳牛排粪量和尿液pH值的昼夜变化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比例的酒糟对后备奶牛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择日龄、体重和体况近似的健康荷斯坦育成牛30头,按照日龄和体重进行分组设计,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对照组饲粮精料成分为玉米和大豆榨油副产物,试验组Ⅰ饲粮精料成分中添加15%的酒糟,试验组Ⅱ饲粮精料成分中添加30%的酒糟。预试期为2周,正试期为24周。试验期间限饲。试验期间每天记录育成牛的采食量。分别于试验开始和结束时测定育成牛的生长性能指标。于正试期第24周进行消化试验,测定营养物质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酒糟替代玉米和大豆榨油副产物对育成牛干物质采食量和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酒糟替代玉米和大豆榨油副产物对育成牛日粮干物质和有机物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粗蛋白质和纤维的表观消化率(P<0.05)。30%酒糟添加组育成牛日粮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分别比15%酒糟添加组和对照组育成牛高4.55%和6.82%(P<0.05),而15%酒糟添加组和对照组育成牛日粮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30%酒糟添加组育成牛日粮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分别比15%酒糟添加组和对照组育成牛高6.70%和7.44%(P<0.05),而15%酒糟添加组和对照组育成牛日粮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30%酒糟添加组育成牛日粮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分别比15%酒糟添加组和对照组育成牛高6.64%和8.04%(P<0.05),而15%酒糟添加组和对照组育成牛日粮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育成牛日粮中可以添加酒糟替代部分玉米和大豆榨油副产物,本试验中最高添加比例为30%。  相似文献   

9.
用粪便检查法对洛阳地区有代表性的7个规模化奶牛场不同阶段奶牛的226份粪便进行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发现奶牛场结肠小袋纤毛虫阳性率为100%,各奶牛场的感染率在26.32%~66.67%之间,平均感染率为49.56%;各奶牛场EPG在98~345之间。不同年龄阶段奶牛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率不同,其中犊牛感染率为41.18%,育成牛为70.00%,成年牛为39.77%。  相似文献   

10.
乳头状瘤是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由病毒引起,而且可人工接种复制。我们在北京市某奶牛场对本病进行了研究,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在北京某奶牛场,对所有牛只(犊牛、育成牛、青年牛、成乳牛)进行了除乳头以外的皮肤检查,统计了乳头状瘤在牛群的发  相似文献   

11.
西北地区成乳牛粪尿中N、P、Cu、Zn产污系数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5头健康状况良好、胎次与产奶量相近的中国荷斯坦成乳母牛作为试验对象,采用全收粪尿法来研究成乳母牛在一年四季中N、P、Cu、Zn产污系数的变化情况及规律。结果表明,成乳母牛阶段奶牛N、P、Cu、Zn各种污染物的产污系数受季节因素的影响均表现为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其中,P、Zn产污系数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规律一致,均为夏季最高、冬季最低,且随季节的变化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N、Cu产污系数则为春季最高、冬季最低,且随季节的变化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因此,根据季节研究成乳母牛阶段奶牛的适宜营养需要,既可达到满足生产需要、降低饲养成本的目的,又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控制与治理奶牛场污染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与数据基础。[方法]本文选择健康状况良好、胎次与产奶量相近的中国荷斯坦成乳母牛5只作为试验对象,采用全收粪法研究成乳牛在一年四季中产粪量及粪污染物(N、P、Cu、Zn和有机质)排放量的变化情况及规律。[结果]表明:季节对成乳母牛产粪量与粪样中的含水率、有机质及N、P、Cu、Zn污染物的排放量均存在着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的差别。[结论]从而,根据不同季节产粪量及粪中污染物排泄规律来研究配置符合成乳母牛的均衡饲料配方,可达到既满足成乳母牛的生产需要,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减少奶牛场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刘鸽 《中国乳业》2021,(12):94-99
对新疆石河子地区某规模化奶牛场的712 头澳系荷斯坦泌乳牛进行乳房炎患病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40 头奶牛患临床型乳房炎,患病率为5.62%。从剩余的未表现出临床乳房炎症状的672 头奶牛中随机选出180 头奶牛,共682 个乳区(720 个乳区中有38 个瞎乳头),分别进行兰州乳房炎检测(LMT)和乳样体细胞数(SCC)检测。经LMT诊断发现,180 头奶牛中有56 头患隐性乳房炎,患病率为31.11%;经SCC检测发现,180 头奶牛中有60 头患隐性乳房炎,患病率为33.33%。数据分析发现:各乳区患乳房炎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各乳区阳性率之间没有必然规律;6岁以上奶牛的乳房炎患病率与2~3岁、4~5岁的患病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6岁及以上奶牛乳房炎的患病率要高于2~3岁、4~5岁奶牛;6胎及以上的奶牛乳房炎患病率与其他胎次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6胎及以上奶牛的乳房炎患病率要远高于1胎、2胎、3胎、4胎、5胎奶牛。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微量元素含量与乳房炎发生的相关性,采集健康荷斯坦牛与乳房炎奶牛的乳汁各15份,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了6种矿物元素铁(Fe)、铜(Cu)、锌(Zn)、锰(Mn)、镁(Mg)、钴(Co)含量,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患乳房炎乳汁中Cu、Fe、Co和Zn含量显著低于正常乳汁(P〈0.05或P〈0.01),而Mn和Mg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乳房炎与微量元素含量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选择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似、出生日期相近的中国荷斯坦育成母牛5只作为试验对象,采用全收粪法研究育成母牛在一年四季中产粪量及粪污染物(N、P、Cu、Zn和有机质)排放量的变化情况及其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季节间育成母牛产粪量与粪样中机质及N、P、Cu、Zn污染物的排放量均存在着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的差别,因此,根据不同季节产粪量及粪中污染物排泄规律来研究配置符合育成母牛的均衡饲料配方,可达到既满足育成母牛的生产需要,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减少奶牛场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新疆天山北坡昌吉市郊区散养和规模化奶牛养殖场为对象,对奶牛体况、环境压力、牛体污染、乳房炎、血液性状等健康指标进行了调查分析。[方法]选择奶牛散养户5户和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的干奶期、泌乳初期和泌乳中期奶牛,分别于冬季和夏季进行体况、环境压力、乳房炎、血液性状等健康指标的测定与分析。[结果]干奶牛体况值略低于奶牛体况评分的理想值(3.5);奶牛呼吸数夏季增加,超过50次/min;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的污染程度比散养户要高,尤其是冬季50%以上奶牛的牛体污染评价值高于3。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的奶牛乳房炎发病率达40%,并发现了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病例。低血糖奶牛占一半以上.特别是干奶期比较突出。血液Alb和BUN偏低,干奶期牛群的BUN大多低于7mg/dL。血液中谷草转氨酶(AST)偏高,谷氨酰转肽酶(GGT)偏低,Ca含量正常,Mg含量较低。[结论]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存在干奶期奶牛能量及蛋白质不足;冬季环境恶劣并且污染程度较重,牛体污染及乳房炎发病率高;飞节损伤引起的肝功能衰退等现象,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17.
试验采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选择规模化养殖模式、园区式奶农合作组织养殖模式下的2个奶牛场,每个奶牛场选择80头健康的泌乳奶牛,按照产奶胎次、体重、泌乳阶段和产奶量相近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40头,就试验组饲粮中添加25g/(头·d)过瘤胃赖氨酸(RPLys)对奶牛产乳量及乳成分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结果发现,经过饲喂之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产奶量有显著提高(P〈0.05)。两种模式下乳蛋白和乳脂肪含量均有提高趋势,但是试验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乳糖、非脂乳固体两个指标略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规模化和园区式的试验组相对于对照组每天每头奶牛的净增利润分别为1.80元和0.52元。  相似文献   

18.
日粮不同β-胡萝卜素水平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在奶牛日粮中补充β-胡萝卜素制剂,探讨不同添加量对舍饲奶牛的产奶量和乳品质的影响。试验牛选用年龄、体重、营养状况相近,胎次为头胎、泌乳200 d左右的健康荷斯坦奶牛32头,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个处理组,Ⅰ组为对照组(基础日粮),Ⅱ组(基础日粮+300 mg/dβ-胡萝卜素)、Ⅲ组(基础日粮+600 mg/dβ-胡萝卜素)、Ⅳ组(基础日粮+900mg/dβ-胡萝卜素)为试验组,基础日粮由青贮玉米、苜蓿草粉、小麦秸和精料组成。研究结果显示,奶牛在添加β-胡萝卜素后能够提高产奶量,Ⅳ组的产奶量比对照组Ⅰ提高了11.03%(P〈0.05),Ⅲ、Ⅳ组的乳脂率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6.34%和9.36%(P〈0.01),Ⅳ组的乳蛋白率比对照组增加了2.05%(P〈0.05),乳糖含量各处理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暖,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越来越严重.清热解署散是由香薷、藿香等多味中药组成的一个纯中药方剂,为探讨该方剂对奶牛热应激的防治效果,本试验选择30头体重、年龄、胎次、产奶量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以其常温期的各项指标为阴性对照,对热应激期的奶牛进行了治疗试验结果发现,热应激期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血清中的Na+和K+浓度以及总蛋白(T1))、球蛋白(G)浓度均较阴性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血清中C1-浓度显著升高(P〈0.01),应用清热解署散可显著改善热应激奶牛上述指标的异常.表明,清热解暑散对奶牛热应激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解北疆某牧场奶牛隐性乳房炎情况及分析其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方法]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通过加州乳房炎检测法(CMT)对该牧场在群泌乳牛进行隐性乳房炎调查,并初步分析该场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结果]该牧场2020—2022年各年奶牛隐性乳房炎平均阳性率分别为3.69%(110/2 980)、5.01%(150/2 993)和3.87%(86/2 220);乳区阳性率分别为0.93%(110/11 856)、1.35%(160/11 880)和0.97%(86/8 860);瞎乳头率分别为0.13%(16/11 920)、0.19%(23/11 972)和0.23%(20/8 880);夏季隐性乳房炎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奶牛各乳区隐性乳房炎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胎次间的奶牛隐性乳房炎平均阳性率差异性显著(P<0.05),5胎和6胎及以上牛的隐性乳房炎平均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其他胎次。[结论]该牧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生率较低但仍需改善,夏季炎热潮湿的饲养环境和高龄奶牛更易发生热应激,奶牛身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可能是该牧场奶牛患乳房炎的主要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