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将屡配不孕的90头奶牛随机分为3组,即处理1组、处理2组和对照组,处理组在发情期、配种前运用不同激素结合非甾体类药物进行处理,对照组为常规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处理组1、处理组2与对照组相比,受胎率都显著提高(P0.05),处理组1与处理组2之间受胎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将屡配不孕母猪45头分为3组,对照组9头,试验Ⅰ组21头,试验Ⅱ组15头。配种前2~4h,将青霉素1.5g加生理盐水20mL注入子宫,再肌注LRH-A310~20μg/头;试验Ⅱ组,配种前只肌注LRH-A3,剂量同试验Ⅰ组,对照组不做处理。各组配种方法相同,间隔4~8h重复配种1次。结果:①受胎率,试验Ⅰ组比试验Ⅱ组和对照组相应提高21.9和61.9个百分点,试验Ⅱ组比对照组提高40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受胎率平均86.11%,比对照组高52.78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②产仔数,两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窝平均产仔10.48±1.42头,比对照组提高1.82头,差异明显(P<0.05)。药物净宫后,用LRH-A3处理屡配不孕母猪受胎率最高,较单独使用LRH-A3明显,是提高屡配不孕,尤其是配种后21d和25d返情母猪受胎率和产仔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奶牛屡配不孕是奶牛在其无生殖疾病、处于性周期情况下,超过两次配孕失败的一种病症,该病症造成了奶牛场繁殖受胎率降低。临床中奶牛的该症状受到多方面的影响,病情也是比较复杂,所以治疗起来成效不显著。部分奶牛在其长期的配孕过程中仍然无法受孕而必须被淘汰,因此给养殖场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根据药物以及非药物的治疗方法,对197例屡配不孕奶牛的综合治疗效果分析,经过治疗以后,有126头奶牛受孕成功,治疗有效率是  相似文献   

4.
张锐 《中国奶牛》2008,(1):59-60
奶牛屡配不孕是指奶牛性周期正常或基本正常、生殖系统临床无异常、且配种两次以上未妊娠的病症,是影响奶牛养殖场受胎率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由于其临床症状不明显、病因复杂,治疗效果往往不佳。有些奶牛因长期不孕,最后被迫淘汰,其淘汰率占繁殖疾病的20%-30%,给奶牛场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我们采用多种药物和不同给药途径综合治疗奶牛屡配不孕197例,共受胎126头,情期受胎率为63.96%。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奶牛屡配不孕是指奶牛性周期正常或基本正常、生殖系统临床无异常、且配种两次及两次以上未妊娠的病症,是影响规模化奶牛场受胎率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由于其临床症状不明显、病因复杂,治疗效果往往不佳。有些奶牛因长期不孕,最后被迫淘汰。其淘汰率占繁殖疾病的20%-30%,给奶牛场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笔者采用多种药物、不同给药途径综合治疗奶牛屡配不孕197例,共受胎126头,情期受胎率为63.96%,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用LRH-A3治疗连续配种2、3、4个情期屡配不孕母猪40头,经配种输精受胎32头,受胎率为80%,窝平均产仔10.34头.试验组受胎率和产仔数比对照组分别提高57.78个百分点和1.84,差异极显著(P<0.01).LRH-A3对连续配种输精2个情期不孕母猪治疗效果最好,3个情期不孕次之,4个情期不孕效果最差.LRH-A3可极显著提高屡配不孕母猪受胎率和产仔数,但对患生殖道炎症和生殖机能衰退引起的不孕无效.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适用于高产奶牛的同期发情程序方案,将218头膘情良好、子宫和卵巢发育正常的不同胎次荷斯坦牛随机分成两组,试验1组为106头,试验2组为112头,分别采用两种同期程序(0.5.6.8和0.7.8.9)进行处理,测定情期受胎率,用于评价两种同期程序对高产奶牛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试验2组情期受胎率平均为41.96%,显著高于试验1组的平均情期受胎率30.19%(P<0.01);将参与试验的218头牛根据胎次分成1胎组、2胎组和3胎及以上组,分析不同胎次对输精效果的影响,2胎情期受胎率最高为40.68%,与1胎情期受胎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3胎及以上的情期受胎率最低为28.79%,与2胎、1胎存在极差异显著(P<0.01)。  相似文献   

8.
规模化牧场奶牛屡配不孕的综合治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勇  林晖  孟艳娟 《中国奶牛》2006,(12):57-58
奶牛屡配不孕是指奶牛性周期正常或基本正常、生殖系统临床无异常、且配种两次及两次以上未妊娠的病症,是影响规模化奶牛场受胎率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由于其临床症状不明显、病因复杂,治疗效果往往不佳。有些奶牛因长期不孕,最后被迫淘汰,其淘汰率占繁殖疾病的20%-30%,给奶牛场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笔者采用多种药物和不同给药途径综合治疗奶牛屡配不孕197例,共受胎126头,情期受胎率为63.96%,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吸收光谱法对14头屡配不孕奶牛和10头正常奶牛血清铜、锰、锌及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进行检测分析,旨在了解重庆市某奶牛场奶牛屡配不孕与血清中部分微量元素及维生素水平的关系。结果显示,屡配不孕奶牛血清锌、维生素A和维生素E含量与正常奶牛相比差异显著(P0.05),血清铜、锰含量与正常奶牛无明显差异(P0.05)。从检测结果分析推测,血清锌、维生素A和维生素E水平过低可能是造成奶牛屡配不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技术(RIA)分析了9头屡配不孕母牛和6头正常母牛于发情开始后8天内的血清促黄体素(LH)的含量变化。测定结果表明:屡配不孕母牛的LH排卵峰值低于正常母牛,其峰值分别为2.71±1.00ng/ml和4.70±1.71ng/ml,差异显著(P<0.025)。为了初步验证LH峰值与屡配不孕之间的关系,对20头屡配不孕母牛在发情开始至配种前肌肉注射外源性LH180IU,其配种后60天的受胎率为70%(14/20),而未用LH处理的11头屡配不孕母牛的受胎率为18%(2/11),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上述实验结果提示:体内LH排卵峰值降低可能是导致乳牛屡配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提高奶牛受胎率是办好奶牛场、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关键,为此,我站几年来对提高受胎率问题进行一些探索。对产后母牛、发情母牛、几个情期配种不受孕母牛和屡配不孕母牛等分别进行不同处理与治疗,取得了一些成效。我站奶牛群全部是纯种黑白花,为了提高母牛的受胎率,1988年起,我们对不同情况的母牛分别进行不同处理。从而空怀率大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选择产后25~35 d的健康荷斯坦牛,使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3(LHRH-A3)和前列腺素(PGF2α)2种生殖激素,利用不同方案对参试牛进行定时输精处理,研究奶牛定时输精的技术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案一为Ovsync程序处理(LHRH-A_3+PGF_(2α)+LHRH-A_3),方案二为Ovsync程序改进方案(2次PGF_(2α)处理)。结果表明:方案一与方案二的受胎率分别为21.21%和46.67%,方案二显著高于方案一(P0.05)。方案二于最后一次注射药物之后的18.1~19.0 h和19.1~20.0 h进行定时输精,其受胎率分别为44.44%和50.00%,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输精时采用B超检测卵泡直径,发现卵泡直径为≤14.7 mm、14.8~20.0 mm和20.1~25.2 mm时的受胎率分别为0.00%、75.00%和38.46%,卵泡直径为14.8~20.0 mm组的受胎率显著高于卵泡直径≤14.7 mm组(P0.05);不同季节开展定时输精技术的受胎率,春季、夏季、秋季与冬季分别为30.21%、15.56%、40.00%和40.74%,秋季与冬季显著高于夏季(P0.05);高产奶牛与低产奶牛开展定时输精技术,其受胎率分别为55.56%和33.33%,高产与低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可知,改进后的Ovsync程序比Ovsync程序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奶牛屡配不孕是指连续3次或3次以上发情配种不妊娠。屡配不孕的母牛通常发情周规正常,生殖道没有明显异常现象。卵巢囊肿、子宫感染或没有性周期活动的母牛不属屡配不孕。几个研究结果表明,一次配种的受胎率平均为50%左右.如果第一次和第二次配种的受胎率都在50%以上,那么,屡配不孕的发生率就是低的了.然而,屡配不孕常发生于第一次和第二次配种受胎率均低的牛群。  相似文献   

14.
奶牛胎衣不下在兽医临床上比较常见,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治疗时多采用手术剥离,并且很难将胎衣完整剥离,往往引起子宫出血,继发子宫内膜炎、子宫瘀血等子宫疾患,使子宫复旧时间长,受胎率低,或屡配不孕。笔者在多年兽医临床实践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胎衣不下76例,治愈率达100%。治愈的奶牛受胎率与正常排出胎衣的奶牛受胎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对屡配不孕奶牛在发情周期第11天肌注PMSG,第13天肌注氯前列烯醇,发情后输精.可有效提高情期受胎率,另对产后60天以上未配过的奶牛作同期发情处理,在第11肌注PMSG,第13天肌注氯前列烯醇,发情后输精,也明显可提高情期受胎率。结果显示:在屡配不孕牛组中A1组的受胎率40%(4/10),A2组的受胎率10%(1/10);同期发情组中B1组的受胎率43.8%(7/16).B2组的受胎率30.8%(4/13)。以上结果显示应用PMSG可明显提高奶牛情期受胎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探讨同期发情技术在规模化奶牛场中的应用方案。方法 分别采用3 种不同处理方法对产后80 天奶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试验结束后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奶牛发情率和受胎率的影响。结果 试验A组、B组和C组的发情率分别为72.50%、80.00%和87.50%;受胎率分别为62.07%、65.63%和68.57%,其中试验C组的发情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结论 同情发情技术的推广可以大大提升奶牛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且在本试验条件下,试验C组的同期发情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7.
奶牛不孕症是长期阻碍奶牛业发展的一大难题,而我国屡配不孕牛竟达15%左右,淘汰牛中 屡配不孕牛竟占50%,给奶牛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目前世界上有12.7%的奶牛常年不孕 ,探讨与解决奶牛不孕症是畜牧兽医工作者长期以来的攻关目标.近年来,笔者把奶牛屡配 不孕作为研究重点,利用激素和维生素对屡配不孕的母牛进行了治疗试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对产后难配泌乳奶牛繁殖效率的影响。选择88头健康、膘情适中、产后不发情或久配不孕(难配)的荷斯坦泌乳奶牛,随机分为3组,分别按照Ovsynch、CIDR+Ovsynch或CIDR+PG+Gn RH程序进行激素处理和定时人工授精,CIDR+Ovsynch或CIDR+PG+Gn RH试验组分别在埋栓、撤栓、第二次注射Gn RH和定时输精时采集10头奶牛血样,测定血清中孕酮(P4)和雌激素(E2)含量。结果表明:3种同期排卵-定时输精程序处理后都可以使一定数量的难配泌乳奶牛配种妊娠,且3种程序对产后难配泌乳奶牛人工授精后的不返情率无显著影响(P0.05);CIDR+Ovsynch试验组泌乳奶牛人工授精后的情期受胎率(46.7%)高于Ovsynch组(28.6%)和CIDR+PG+Gn RH组(26.7%),但差异不显著(P=0.08,P=0.06);CIDR+Ovsynch或CIDR+PG+Gn RH程序处理过程中,泌乳奶牛血清中P4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E2含量的变化趋势因程序开始处理时奶牛所处的发情周期阶段不同而不同,但两种程序配种妊娠奶牛定时输精时血清中E2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配种未妊娠奶牛(P0.01)。因此,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可用于产后难配泌乳奶牛的配种处理。  相似文献   

19.
<正>奶牛不孕症是长期阻碍奶牛业发展的一大难题,目前世界上有12.7%的奶牛常年不孕,而我国屡配不孕奶牛竟达15%左右,淘汰牛中屡配不孕牛竟占50%,给养牛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解决奶牛不孕症是畜牧工作者一直追求的目标。笔者利用激素和维生素对屡配不孕的母牛进行了治疗试验,效果明显,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畜牧与兽医》2017,(7):5-8
选择新疆石河子地区某规模化牛场300头产后泌乳奶牛,采用5种不同的"同期排卵+定时输精"处理方案,研究其对产后泌乳牛发情率、受胎率及21 d妊娠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组不同处理方案的产后泌乳奶牛发情率,受胎率及21 d妊娠率均显著高于未经任何处理的对照组(P0.05)。因此,在规模化牛场对奶牛进行同期排卵方案处理时,增加一个孕酮栓装置,可以有效地提高定时输精后的受胎率,较好地提高奶牛场的繁殖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